第117節
下次二人再見面,卻是不知道是同袍還是敵人了…… 伴隨歡聲笑語,桌上的酒壺換了一壺又一壺,幸虧朱高煦提前交代了將飯菜送往王儉家,不然恐怕他們是吃不上熱乎的了。 即便如此,等朱高煦他們飲了個痛快后,時間卻還是來到了黃昏。 興許是個子高大,體質特殊,朱高煦很輕松就喝倒了王儉,而林五六與亦失哈也是面紅耳赤。 擔心回不了家的朱高煦,特意叫了一輛馬車,將他們挨個放上馬車后,先是將林五六送回了家里,而后再將王儉送回家中。 在扶著王儉敲門前,朱高煦將懷里的錢袋塞入了王儉的懷里,隨后才敲響他屋門。 王儉家人等候許久,一聽到敲門聲便連忙開門。 他們手忙腳亂的對朱高煦作揖,最后在朱高煦的安撫中扶著王儉入了屋里,朱高煦也轉身乘車回了羽林左衛,從屋里取錢付了車費。 好不容易將亦失哈安頓好,朱高煦便聽到了敲門聲。 待他開門,門前卻站著多日未見的王瑄、楊展二人。 “殿下,俺們來晚了!” 王瑄和楊展二人心虛的對朱高煦作揖,朱高煦卻在見到他們后很高興。 自他禁足解除后,便一直沒有見到王瑄和楊展上門,而他也忙于事務脫不開身。 如今終于見了他們二人,卻是發現他們二人黑了不少,身材也健壯了不少。 “先進來吧,今晚在這歇息?!?/br> 聽到暮鼓聲響起,朱高煦疑惑二人為何這么晚來找自己,卻也招呼二人進院坐下。 “殿下您不知道,那大教場封了一個月的門,武官子弟的大比提前,我們只能加緊勤練?!?/br> 楊展王瑄跟著朱高煦進院,邊走邊解釋起了自己為什么沒有第一時間來找朱高煦。 倒是朱高煦聽后略皺眉頭,帶著二人走進主屋正廳坐下后才問道:“考校過了沒?” “自然是過了,不給您丟臉!”王瑄與楊展咧嘴笑著,同時也解釋道: “都督府給我二人發了憑證,讓王瑄回云南任金齒衛千戶,與他父親在一處辦事?!?/br> “我被授了寧波衛百戶,雖不與我父親一起當差,但寧波衛也算平倭前沿,興許能撈些功績?!?/br> 楊展一如既往的嘴巴快,將他們的事情全都說了出來。 朱高煦聽后也為他們高興,夸贊了幾句后才問道:“你們說武官子弟大比提前,只是不知是何原因?” 他這話問出,楊展與王瑄面面相覷,似乎在疑惑朱高煦怎么不知道,但還是解釋道: “據說是朝廷覺得南邊的武官常年不經戰事,因此將南邊的武官往北調,而將北邊武官往南調?!?/br> “南邊武官去北邊經歷戰事,北邊武官來南方訓練南邊衛所的軍戶,不至于武備荒廢?!?/br> 楊展解釋著他從大教場所了解到的一切,但朱高煦聽后卻大概知道了怎么回事。 所謂南邊荒廢雖然也屬實,但真實的目的恐怕還是將與朱棡有關的北方武將調到南方一些兵力空虛的衛所,讓他們平調虛權,借此來做到削弱晉府的目的。 “只是不知道這是老朱想出來的,還是朱允炆想出來的……”朱高煦沉思。 說起來,自從傅友德薨逝后,自己便也沒有和老朱再見了,平日里傳話也盡量派亦失哈去,卻是不知道老朱如今過得如何了,而且說實話,朱高煦也不希望老朱再主動來找自己。 興許是上次傅友德薨逝后的陰影,朱高煦總是杞人憂天的擔心老朱再來找自己,下次薨逝的就是馮勝了。 正因如此,他自解禁后都未曾主動去過宋國公府,生怕因為自己而牽連馮勝。 除去這些人和事,朱高煦還不想見到的就是朱高熾。 他不想見朱高熾,不是因為朱高熾拿了世子位,而是因為他不知道他這次前往北方后,朱高熾和朱高燧還能不能像歷史上一樣從南京城回到北平。 從個人來說,朱高煦希望他們能回去,但是從他的身份和未來來說,他更希望他們倆人死在南京城…… “殿下,您要去吉林衛了,那日后我若立了軍功,能調過去嗎?” 楊展眼巴巴的看著朱高煦,舍不得離開朱高煦是真的,想跟著朱高煦建功立業也是真的。 “北邊的戰事估計不會太頻繁,你們倆最好還是在云南和沿海比較好,若是想建立功勛也簡單……” 朱高煦安撫道:“云南未來幾年恐怕不會太平,王瑄你回去后得與你爹一起做好準備,畢竟金齒衛負責永昌的金銀礦,而且距離三宣六慰太近了,我觀那麓川多有不服管教之徒,想來日后必定會戰火再燃?!?/br> “至于楊展……”朱高煦沉吟片刻后才指點道:“我之前說等你大比結束后送你富貴,但如今看來卻是不能了?!?/br> “沒事殿下,我好歹也得了個百戶官?!睏钫剐χ貞?,自從王瑄被逼著交出礦圖后,他便不再想著自家殿下的那份禮了。 “也好……”朱高煦頷首,隨后又交代道: “你駐守寧波,日后最好想個辦法跟著楊文去平倭?!?/br> “如今浙江倭寇南北逃竄,但這畢竟只是浙江一省的沿海倭寇,那北方和兩廣一帶倭寇甚眾,以楊文的平倭速度來看,至少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你還有時間立功?!?/br> “況且即便平倭結束,恐怕也不會太平無事,倭寇老巢盡數在南洋,只要水師撤走,他們又會卷土重來,與北方的韃子一般進進退退,沿海必定不堪其擾,屆時平倭水師恐怕會常年在兩廣閩浙一帶游弋?!?/br> “沿海,有你立功的地方,無須要與我前往北邊才能立功?!?/br> 朱高煦如此說著,楊展卻也點了頭,對自己的未來清晰了幾分。 他們二人開始分析自己,而朱高煦也看著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說。 他剛從王儉那回來,心里自然對這些南邊的兄弟產生了復雜情緒。 眼下的他們能與自己相談甚歡,是因為自己是大明的渤??ね?,燕府的二殿下,大明洪武皇帝的第十孫。 若是有一天這些頭銜都被瓦解,自己要頂著“反賊”的身份再度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到底會選擇幫自己,還是選擇幫朝廷來打自己? 他很想當面對楊展和王瑄,問他們日后會不會幫自己,但他更清楚他所知的那些事情只能憋在心里,不能與任何一個人說。 這種明知日后很大可能會成為敵人,卻還要和他們交為朋友的感覺令人窒息。 似乎漸漸地,自己也提前領會到了什么叫做孤家寡人…… 第121章 除夕守歲 “咳咳……”藥味、咳嗽聲…… 這些本不該出現在乾清宮的存在,卻在這臘月的尾巴出現了。 躺在拔步床上,朱元璋的身體比半個多月前略微消瘦了幾分。 此刻他正看著為自己診脈的御醫,那老御醫也在他的目光注視下,頂著巨大的壓力完成了診脈。 “陛下的脈象與此前依舊,還是因為寒氣入體而導致的風寒,只要繼續服用大約五副藥就應該可以痊愈了?!?/br> 御醫如實匯報了自己診斷出的脈象,而早年當過游方和尚的朱元璋也會時不時為自己診脈,因此他清楚這御醫說的沒有錯。 他擺了擺手示意御醫退下,而后又示意站在角落的武官上前。 御醫很明事理的快速起身離開,等武官上前時,他已經走出了養心殿內。 “陛下……”武官輕聲開口,朱元璋卻咳嗽了幾聲,然后才道:“如何了?” “渤海王并未陽奉陰違,而是都按照答應陛下您的話在選拔工匠,護衛軍?!?/br> “此外,護衛軍與工匠中,已經被臣收買了十六人,即便殿下帶著他們前往了吉林衛,只要路過遼東時提前等待的人將信鴿給他們,他們也能與南京通消息,不會消息斷絕?!?/br> 武官說出了這些天老朱吩咐他的事情,而老朱聽后也點了點頭,臉上露出幾分舒坦。 自家孫子一直以來都沒有對自己陽奉陰違,這是當下他經歷過老三爭儲后最為開心的時刻。 這半個多月,他一直關注著朱高煦,想看的就是他會不會瞞著自己去玩偷天換日,將一些精通火器的工匠帶入就藩的隊伍中。 好在他沒有令自己失望,他確實按照當初答應自己的一樣如實cao辦。 見著他能這樣,老朱也就安心了些,因此對武官交代道: “你且派人去傳個話,就說宋國公畢竟與他師徒一場,臨行前可去拜訪他?!?/br> “臣領命……”武官應下,朱元璋也繼續問道: “武英殿里如何?朕生病這段時間,可有什么事情發生?” “并未”武官搖頭道:“晉世子帶著世子妃去穎國公府守了七日靈,之后回了武英殿也如此前一般,只是意志消沉許多?!?/br> “秦世子依舊,燕世子沉默了些,殿里各種奏疏都被太孫處理的井井有條?!?/br> 他的話說出后,朱元璋許久沒有開口,過了一字時才抬起了手擺了擺,示意武官退下。 武官見狀退了出去,并在之后安排人去給朱高煦傳話。 只是由于昨日的醉酒,以及與王瑄楊展二人的挑燈夜聊,因此朱高煦沒能第一時間得到傳話,好在亦失哈醒的較早,及時開門接了傳話。 等朱高煦醒來并得知老朱的消息時,已經是正午了。 對于這突如其來的好消息,朱高煦并沒有展露出太多高興。 不僅如此,即便之后的數天他也一直沒有去宋國公府。 如此的等待,直到除夕夜也沒有發生改變。 “噼里啪啦——” “過節了!過節了!” “娘,我要去逛街!” “吃完飯再去!” 黃昏,伴隨著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響起,一年一度的除夕佳節也到來了。 比起后世的年味淡漠,物華天寶的大明王朝雖然還有著宵禁的規矩,但從每年的除夕夜開始,全天下被宵禁“禁”了一年的百姓們都獲得了為期十五天的節日解禁。 這不是朱高煦第一次在大明過除夕和春節,只是相比較去年剛到大明而感到前途迷茫的他,今年的卻因為經歷了許多,加上即將前往北方,因此格外珍惜和享受這次的除夕。 明初胡風甚重,但由于朱元璋與朝廷的推廣,許多唐宋時期的活動都被重新擺到臺前,而經歷二十幾年節日洗禮的大明百姓,也將除夕與春節、元宵等節日玩出了花活。 “今日估計街上人多,你們都小心放好錢袋子?!?/br> 臨出門前,聽著四周傳來的爆竹聲,嗅著空氣中的硫磺味,穿著一身緋色圓領袍的朱高煦一邊穿鞋,一邊交代了院里的眾人。 在院里,亦失哈、楊展、王瑄三人相互為對方整理衣服,這些日子他們三人都住在這院里,因為不止是朱高煦和亦失哈要在元宵前離開南京,楊展王瑄也要在元宵前離京前往地方上任。 三人穿著普通的絹袍,頭上帶著網巾,比朱高煦還繁瑣。 好不容易穿好鞋,臨行前朱高煦又摸了摸懷里,感受到了錢袋子的存在后,這才帶著三人走出了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