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
“你耍了一字半叫獻丑,那老夫這算什么?” 傅友德在心底懷疑人生,并很快意識到了先前朱高煦所說的話還有幾分謙虛,并且也不是在諷刺他,而是帶有幾分敬仰。 反應過來后,傅友德也擺起了架子,不由的上前摸了摸自己的那桿百斤鐵槍,表情淡定: “還算一般,我與你這般大時,已經能耍百五十斤大刀,并堅持兩字時間了?!?/br> 傅友德不是第一次吹牛,但這一次他偽裝的很是成熟,讓旁邊的傅忠臉上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他明明記得他少年時,自家父親常常掛在嘴邊的就是“我如你們這般大時,已經能耍六七十斤大刀,堅持一字時之久了”。 怎么現在過去十幾年,自家父親還越說越重了? 傅忠還在想是不是自己記錯了,但旁邊的朱高煦聞言卻一臉敬佩: “小子在大教場時也曾聽過穎國公虎威,卻是萬萬不敢與穎國公相比的?!?/br> 朱高煦這話沒有說謊,因為他在大教場內聽到的傅友德事跡確實勇猛,例如開弓二百斤、使兵器二十余斤,身披雙甲,單騎沖陣等等…… 只是朱高煦并不清楚,這些所謂的事跡,大多都是被人添油加醋過的,只有他認為是真的。 他覺得自己能開一百三十斤,那似乎傅友德能開二百斤也有可能。 “現在老了,不喜歡動了?!?/br> 傅友德被朱高煦夸的有些站不住腳,只能先給朱高煦打了一針預防針,說自己老了這樣的話來避免以后露出馬腳。 不過傅友德能這么說,也能看出他對朱高煦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旁邊的傅忠是三人之中最能察覺到這種轉變的人,因為他可從未見過自家父親和一個晚輩的晚輩能說這么多的話。 “你可讀過兵書?”傅友德瞧著朱高煦,頗有一種丈母娘瞧女婿,越瞧越喜歡的感覺。 “我舅舅送過兵書給我,我都讀過,只是那些始終是紙上談兵,小子也僅領過百人罷了?!?/br> 朱高煦如實相告,這樣的坦蕩讓傅友德更喜歡他了,一時間都將朱高煦是朱元璋孫子的身份給拋之腦后,轉頭對傅忠吩咐道: “讓人把我書房里的書搬到這小子的倒座房里?!闭f罷,他又轉頭對朱高煦交代: “紙上談兵也得有本錢,各支兵馬如何驅使還是需要知道的?!?/br> “謝穎國公指點!”朱高煦反應過來,連忙以晚輩之禮回應。 傅友德見狀高興,擺了擺手道:“好了,你先回去班值,稍許我讓你姑父將書送過去?!?/br> “是!”朱高煦懷揣著一絲激動離去,他很清楚這些至正年間打殺出來的老將藏書有多么豐富和實用,因此連回去的步伐都不由輕快了些,手臂上的酸痛也渾然不見。 “這小子……”傅友德摸著自己的大胡子,滿意的看著他的背影,身旁的傅忠也面帶笑意。 只是傅友德的笑容沒有持續多久,他便一拍腦門,有些懊惱: “倒是上了那廝的當,給他培養孫子了!” 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 “見過了?如何?” 武英殿內,朱元璋坐在殿內,朱允炆坐在一側,貼身武官半跪殿內向朱元璋稟告消息。 此刻的朱元璋向前探著身子,顯然十分關心武官口中的事情。 面對詢問,武官也如實稟告: “穎國公與燕府二殿下相見,讓他使了百斤大槍,而后便指點了一番,并讓壽春駙馬將藏書送往前院倒座房,交由二殿下閱覽?!?/br> “好!”聽到武官的話,朱元璋難得失態的站了起來,高興的來回渡步,臉上笑意絲毫止不住。 他這番模樣被一側的朱允炆看在眼里,不自覺將手中毛筆攥緊。 “告訴那小子,給朕好好學,若是學不好,就讓他把赤驩還回來,再去國子監讀三年書!” 朱元璋激動了一會兒,但長年的經歷讓他很快鎮定下來,他指著武官招呼,武官見狀連忙應下,隨后起身退出殿外。 瞧著武官離去,朱元璋也高興的坐下,臉上的笑意一點藏不住。 直到他瞥見朱允炆緊攥毛筆,他才收回笑意,轉頭對朱允炆吩咐: “你這弟弟日后若是學成了本事,且叫他陪同燕王一起戍守北方,也好省去你許多麻煩?!?/br> “呵呵……皇爺爺所言甚是,孫兒領會?!敝煸蕿煞磻^來,立馬松開了自己手上的力道,笑臉回應的同時也不忘假裝擔心: “只是我日前對他不太上心,不知道是否會讓他感覺不舒服?!?/br> “他收了宮里的馬,知道怎么做?!敝煸叭詢烧Z安撫了朱允炆,隨后便繼續低頭處理奏疏。 近來國事不少,尤其以江南之地抵抗寶鈔為甚。 寶鈔是朱元璋計劃的重要一環,因此他必須全力推動寶鈔。 “下面的人已經準備好了嗎?這次要備足寶鈔發放給官吏,以此讓百姓接受寶鈔?!?/br> 朱元璋詢問著朱允炆,朱允炆也胸有成竹的作揖回禮: “皇爺爺放心,國子監已經放出了三千學子籌備此事,待八月還可再放一萬人?!?/br> “恩……”聽到朱允炆的話,朱元璋滿意點了點頭,但卻又另安排: “八月那一萬學子且留著,我有用處?!?/br> 談話間,朱元璋將一本奏疏遞給旁邊的太監,由太監傳遞給了朱允炆。 朱允炆簡單翻閱,發現這是工部呈交的奏疏,主要講了全國水利設施缺乏的事情。 在他翻閱時,朱元璋也靠在椅子上講述自己的經歷和看法: “耕稼是百姓衣食之源,也是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的依靠?!?/br> “前元治天下以寬,任由地方官員魚rou百姓?!?/br> “這些官員只知收稅而不知助農,一味地揠苗助長,對百姓敲骨吸髓?!?/br> “我拿了這天下后,心里時常擔憂農事,而則農事又有三成都在水利上?!?/br> 說到此處,朱元璋感嘆道: “我出生在鳳陽,那鳳陽自兩宋黃河改道,奪淮入海以來便常常泛濫?!?/br> “它若乖乖地,我種地還能有一口吃的?!?/br> “但凡它稍微泛濫,那鳳陽、淮北一帶便顆粒無收,許多人家只能換著孩子來吃?!?/br> 朱元璋揭露出元朝時期的兩淮慘事,并對朱允炆諄諄教導:“天下的百姓有許多因為河流泛濫而遭遇旱澇,你日后不可不備,須每日都注意著?!?/br> “即便注意了,也要看看下面的官吏有沒有瞞騙你?!?/br> “往年,我令下面的布政使司在地方修治水利,而有的布政使司陽奉陰違,致令民受其患不說,還隱沒了朝廷的錢糧,尤為可恨!” 說到這里,朱元璋的語氣仿佛像是發泄一般,最后更是一拍桌案,驚得朱允炆等人害怕的同時,他也大手一揮: “那些學子若是學成了,等我親口去教導他們,好讓他們下去之后不受官員集吏的欺瞞!”朱元璋十分霸氣,但朱允炆的心思并不在這上面,所以他便作揖回禮,草草應下:“是……孫兒謹記?!?/br> “嗯!”朱元璋看著朱允炆應下,頗為滿意的坐回到了位置上,卻不想朱允炆的心思都在朱高煦身上…… “妙!我倒是沒想到眼下的西北和漠南居然是這副模樣!” 當朱允炆在想著朱高煦的時候,朱高煦卻拿著一本傅友德讓人記錄的一本書拍案叫絕。 他坐在倒座房里,手里的書好似寶貝一般,讓他舍不得撒開,眼睛死死的盯著其中內容。 之所以這本書能受到他的重視,原因在于這本書完全是以傅友德的視角,記錄了他走南闖北所經過的各地風俗地貌。 【河西、胡雜居之,言語不通,但見祁連……】 看著手中的河西篇章,朱高煦舍不得挪開雙眼。 自穿越以來,他一直認為自己比起這個時代的人優秀的地方是他掌握了大量的地理知識,因為他前世的工作經常出差自駕,因此也算走過祖國和東南亞、東北亞等地的名川大山,了解大部分地理情況。 可是當他看到傅友德的這本書時,他頓時推翻了自己的部分想法。 例如河西之地,這塊被后世稱為甘肅的地方,朱高煦在后世一路自駕,不說一路綠意盎然,但至少也多能見到成材樹木。 只是在傅友德的書中,這個時代的河西還擁有許多大小湖泊,而且祁連山的積雪更厚,夏天能釋放的河水更多。 不過雖然水源充沛,但由于當地百姓的濫砍濫伐,因此眼下的河西綠化情況還不如后世的毛烏素沙地。 并且由于漢人已經止步河西五百余年,因此當地僅有被大明招撫、安撫在河西的幾十萬色目人和歸化的番人、蒙古人。 這些歸化人中,連熟悉漢語的人才都無比缺乏。 哪怕到了現在,這群歸化人大多也只會寫波斯字,讀可蘭經,漢家風韻蕩然無存,叛亂不止。 即便這么多年以來,朱元璋不斷遷移人口前往河西也無濟于事。 遷移一萬人過去,逃亡六千人回來,直至今日,漢人連當地人口的一半都占據不到,因為甘肅還吸納了不斷南逃的蒙古人。 這樣的民族環境,加上青海地區不斷襲擊邊塞的西番人,河西走廊可以說是岌岌可危。 正因如此,朱元璋才準備冊封肅王朱楧鎮守西北。 在傅友德的書中,他記錄了他與馮勝的談話。 馮勝認為,想要利用河西來進攻北邊的北虜,必須要讓當地百姓數量增加到百萬才有可能實現,而攻打西域則是需要更多人口作為支撐。 眼下的人口數量,河西之地的情況十分尷尬,留下來耗費物資,不留下來就擴大了北虜游牧范圍。 傅友德則是認為甘肅必須死守,只要皇帝鼓勵移民,讓甘肅能夠自給自足,那甘肅就能作為跳板進攻西域,然后從大寧、西域、東勝三路出兵,截斷北虜西逃的道路,逐步將北虜的活動范圍壓縮到嶺北以北。 在朱高煦看來,二人的話都沒有錯,只不過從歷史來看,甘肅這塊地方確實留不住移民,哪怕到明末那種人口一到兩億的時期,甘肅人口也不會高過三百萬。 二百七十多年才讓甘肅人口增長到三百萬,可見向此地移民到底有多困難。 不過從書里來看,朱高煦還看到了明軍的一個現象,那就是從洪武元年開始,衛所軍戶就有不斷逃籍者。 從他往王瑄二人口中了解來看,明初軍戶待遇可以說很好了,為何會有那么多南逃的軍戶。 不了解這個問題,朱高煦就沒辦法安心回北邊…… 第51章 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