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節
鹽、石灰、草木灰,凡是能夠破壞生物酸堿平衡,或者脫水的東西,都能夠對害蟲進行殺滅。 眼看要下的是太陽雨,高溫、干旱的環境下,一旦這些害蟲遇到了水,就會快速繁殖?!?/br> 朱橚為房知縣講科學,別看他小,他其實很聰明,他寫醫書的。 一個是有錢,找人幫著一起寫和整理,一個是有才華,自己也能參與進去。 這兩者他都具備,他接受下丘村的教育三年多了。 他又不愁其他的事情,像玩一樣跟著下丘村學,也跑去居必七幫忙。 他冬天不會凍到,夏天不會熱到,更不可能有同學霸凌他。 學習的時候跟不是老師針對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調整教學進程,他是單獨的。 他最初在大本堂學習,那些個老師教授的時候有局限性。 后來跟下丘村學,下丘村一樣有局限性,朱聞天只是掌握了他認為可以教的東西,不代表他就是最好的,想來他之后的幾十年,那時會有人比他更能了解這個世界。 同樣都有局限,朱聞天的兼容大明,向下兼容,他不是偉人,偉人能夠預判到未來。 此等教學環境與教授的內容,足夠年齡不大的朱橚在某些方面高過其他人。 “對對對,要放石灰?!狈看笊剿坪跸肫饋砹?,有這個。 “是石灰水,石灰有什么用?需要交換,水是介質,哎呀天哪!跟你講不明白。怎么說呢……” 朱橚畢竟年幼,光著急卻無法把心中想的表述出來。 “過敏,防風水,不是防風粉?!扁弮禾嵝?。 “對,你身上起疹子了,你用藥粉抹上去有用嗎?你得煮成水,或者有水的膏,殺蟲也是這樣。天真熱,咱快虛脫了?!?/br> 朱橚不想再說話了,心累! 房大山:“……” 他覺得自己不是快虛脫了,而是快虛弱沒了,咱就是個知縣,咱要是知道那么多,還能僅僅當個知縣? …… 痛苦的時候總歸是短暫的,當過去后會發現,迎來了更痛苦的時候。 隊伍一路急趕,中午的時候抵達房山縣的縣城,然后就看到路邊種菜的菜農們在干活。 隊伍停下,叫來一個菜農,對方手上拿著一個竹筒制作的唧筒,這個很早以前就有,救火用的。像針管一樣,吸一下水,然后擠著噴出去,只不過擠的時候,出來的不是水柱,而是霧。 現在下起了小雨,干活的人都是男的,光個膀子,光著腳,穿個七分褲,其實就是把褲腿挽起來了。 “作甚呢?”房大山拿過唧筒看,試著擠一下,噴出來的居然是水霧。 “從早上就開始噴,鹽水與石灰水,必須取上面的,不然堵,這個前面能松能緊。 軍士們說了,跟咱們含口水往外噴一樣,嘴唇抿著,就噴出霧,不然就是一口全噴出去。 從其他縣里村子拿來的,軍士們做了很多,有的不怎么好用就扔在一邊?!?/br> 農戶不知道問話的人是誰,也沒心思多了解,回答完就想繼續干活。 見對方不給自己唧筒,不要了,重新取出來一個,拎著裝了鹽水與石灰水混合水的桶要走。 知道你是官員,你得先讓我把菜地收拾一下,不然起蜜蟲,尤其黃瓜和茄子、小白菜、生菜,這幾個現在最好賣。 “你等一下?!狈看笊阶钄r。 “我等你,蜜蟲能等我?我還差三根壟,快了,你等我一下?!辈宿r不答應。 “哈哈哈哈……嘿嘿嘿嘿……”朱橚變聲笑。 “去吧去吧!”房大山無奈。 “風,大吹,??!晴,快,嗯嗯!嘿嘿嘿嘿……” 朱聞天在不遠的地方望著天傻笑,天快晴了。 今天為什么會下雨?看風向,從太行山西邊吹來的,小暑的節氣,那么沒出意外,溫度升高。 太行山西邊的河流和濕潤土地、樹林的蒸發變多,一部分跑了過來。 剛一過山脈,強氣流下降,本應該形成焚風坡效應。 但就挨著山,受風速影響,那邊是迎風坡,迎風坡降雨后也有水汽上升,就使得背風坡過崗帶降水。 屬于短暫的,短暫的降水過去之后,背風坡更熱,而且由于降水少,土地本身溫度高,便叫人感覺潮濕悶熱。 故此今天下午難熬了,明天繼續旱,才能緩解這種潮氣。 隊伍繼續前進,那人都說了,就剩三根壟,按照他的cao作,兩個小時就能完成。 唧筒不如背著的那個噴藥裝置,做那么一個東西,挺難的。 裝水的載體需要密封,然后加壓,壓強高的情況下出水口小,如果是但一出水口就是細小的水柱,分布式的就是水霧,物理方式形成的。 小的手動式噴壺就這個原理,眼下受材料約束。 只能背個鐵皮桶,加壓的地方像壓力井,單向進氣閥,出水連桿,可調解出水口出水量螺旋式閥門、出水口。 這就是正規噴農藥的裝置,后來都是電的,兒童的玩具水槍都能做到。 “今天吃烤鴨?這大熱天的……也行,那條便是琉璃河了?!?/br> 到地方后,朱棡看到了很多掛起來烤的鴨子,還有人在烙荷葉餅,顯然就是這個了。 第1078章 簡單易會學照做 房山縣有水源,一條琉璃河,一條琉璃河的支流胡良河,最后都流進海河,進入大海。 房山縣東南方為水沖平原,于是人口相對多一點,百姓們在此耕作。 “諸位殿下,鴨子從上次太子與秦王路過后便養起來,到如今屬于第三個周期的鴨子產蛋多的時候。 一個周期要七個月,縣里今年能夠大量賣鴨子和鴨蛋,可惜又旱了。 只能攏一些鴨苗到水邊等秋天下雨,再分給百姓,其他地方的小河流全斷掉?!?/br> 房大山主要講解吃鴨子的原因,多,烤鴨的法子還是徐達隊伍帶來的。 “秋天的時候多種紫蘇,沒錢買調料,燉鴨子的時候放里紫蘇葉子,省錢又好吃?!?/br> 朱棣看看路邊,或許是干旱的緣故,未發現紫蘇。 在應天府的路邊,紫蘇專門有人種,百姓家的院子也種一圈,包括扁豆,扁豆順柵欄爬,要么弄點苦瓜。 “殿下,其他應放何種調料?”房大山認為調料少了。 “你隨便找個宮女或太監要方子,調料多價錢高,百姓消費不起,放醬油都不舍得,除非……” “一直燉,燉到鴨子最后剩不多湯的時候放那,涼了后吃,這樣醬油就不浪費了,跟醬鴨子似的,湯變成了凍兒?!?/br> 鈴兒在朱棣想著最后變成什么的時候講出來,就這樣,像燉小魚似的。 “對,鈴兒姐說的對,最后變成了醬的。 當官員,得盡量把方子列出來,供百姓選擇,不是最好吃的百姓最接受,要看成本。 昨天的九轉大腸你吃了,并且看著制作,知道用了多少工序和多少調料。 百姓不會那么去吃的,他們可以做成鹵煮,鹵煮便宜。 在南京的時候,一份鹵煮才三文錢,里面有米粉,其實咱覺得還是配干面餅吃好?!?/br> 朱棣順著話說,尋常的百姓不需要掌握那么高深的廚藝,學幾個菜,有客人來能夠撐起顏面就好。 九轉大腸不好好做,簡化版的不好吃,想九轉,必須把大腸里面的油刮下去,否則擠不下。 倒是紅燒rou教給百姓來做,百姓有時間慢慢煮著,放點醬油就不錯,并不難,只要有rou。 “縣里鴨子多,可以開個買賣,走陸路送到府城賣。下丘村的模式不錯,殿下要不要照著做?” 徐達想到了下丘村的cao作手法,現在于十一個城門位置為百姓免費加工鴨子,百姓圖個新鮮,能把家里的鴨子送來一只給鹵了。 之后可舍不得一天鹵一只鴨子吃,但又想吃,那么最好有小份的。 “那樣本王豈非與民爭利?”朱棣動心了。 “不爭不爭,殿下,你是幫百姓,下丘村怎么做的?” 童同通判先表示支持,再問具體情況。 北平府百貨商店總負責王譯幫著殿下回答:“集中采購,按照不同的部位單獨銷售。 熟食店中能看到很多豬耳朵、豬肝、豬爪子、豬尾巴、豬頭rou、香腸、豬皮凍兒、豬骨頭。 鴨子和雞的也有,鴨舌頭見不到,全被村子自己拿走吃了,或者分給宮里人。 那個熟食店新貨一上來,就開始有人排隊,其實半夜也開著,只是放了一天,被人挑剩下的。 再沒人買就拿走給下丘村各店的店員們吃,算一個額外的賞賜,包括烤的面包、蛋糕?!薄靶?,咱看行,分開賣,百姓想吃哪個地方吃哪個地方,還是大腿上的rou和胸脯上的rou香?!?/br> 房大山覺得縣中多一個這樣的店,有利于百姓們吃鴨子。 “那鴨爪子什么的有人吃嗎?沒人,全是骨頭,皮包骨頭,誰愿意花錢買?” 跟來的下山村里長房大川比較實際,他只考慮吃飽。 腦袋、翅膀、爪子,做好了白給還行,要錢沒有,內臟全扔。 “看樣子還是不餓,而且沒有錢?!扁弮豪靸x華對房里長說話。 “應天府南京下丘村一條街的熟食鹵味,就這些邊邊角角的才受歡迎。 一個是價錢確實低,另一個喝酒的人能啃很長時間,給一大塊rou,兩口就沒了。 鴨脖子得慢慢吃,就是不能吃太多,吃多了舌頭會磨出泡。 所以舌頭不給他們,他們不會吃,舌頭才香呢! 鴨頭和雞頭,把外面一層皮揭下來,骨頭打開,當中的腦子老少咸宜?!?/br> “確實不一樣?!毙靸x華幫著作保。 “那一條街都有什么?得轉上半個時辰?”同知露出向往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