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節
但又有商人說下丘村沒錢,錢都給了宮里面,很可憐。 眼下看著絲毫不可憐,下丘村的地位太高了,那個烤鴨架的人來回換位置,一臉憨笑,四下里踅摸。 “殿下所言,臣是信的,殿下這位是……”郭知府想了解下烤鴨架的人。 朱聞天見對方看自己,立即回答:“下丘村,守村人,憨憨,我,嗯!嘿嘿嘿嘿……” “你就是守村人?”這回六個府官全明白了,聽商人說,下丘村有個傻子守村人,叫憨憨。 “誒!我,憨憨,守村人,嗯嗯!”朱聞天使勁點頭。 “好,守村人好!真好!一點不……不意外!嗯!嘿嘿嘿嘿……” 郭知府想要說一點不傻,發現不對,連忙改口,尷尬地嘿起來。 其他五個比他品級低配合著一起嘿,別冷場了。 “殿下,臣還是想問一句,臊子真能把本錢降下來?臣不會與人說,但凡別人說過同樣的,就取臣腦袋?!?/br> 郭知府就想弄明白,怎么做才能便宜?感覺不可能??!把豬rou換成鴨子rou?或者換成魚rou?絕對不行。 嗯……一會兒吃一碗鴨rou臊子刀削面試試,沒有鴨子的地方怎么辦? 朱棡隨意地擺擺手:“咱不怕,傳出來,許多地方的百姓受益,咱又不拿它賣錢,降成本的辦法是……” 他說著看里長,意思是你說一下,我不知道。 眾人:“……” 大家明白了,其他三個親王還納悶呢!自己都不清楚,人家本地人會不想盡辦法弄便宜的臊子? 里長倒是沒什么其他表示,點點頭:“現在就做?殿下派人去買豬骨頭,咱們人多就多買點,反正做一次,再買點瘦rou,瘦rou便宜。其他的東西咱們有?!?/br> 很快有人進城買豬骨頭和瘦rou,臊子正常要放肥rou,不然不香。 大家繼續吃鴨子和大鵝,村子里的人把高壓鹵鍋拿出來。 又去取做豆腐的豆渣,把干蘿卜絲泡上,其他做豆渣丸子的配料準備好。 淀粉也拿到這邊,旁邊有大鍋和大屜,做臊子的配料擺放妥當。 半個小時左右,買東西的隊伍回來,各種剃得很干凈的骨頭被村子里給切成小塊,扔進高壓鍋里,倒上水和一點醋,煮。 買的瘦rou切出來,放淀粉、黃酒、鹽和花椒面,在那腌制。 大家繼續聊天,主要是朱棡給自己封地的官員講課,順便問問官員都做什么了,有木有陽奉陰違?可是要調查的??! “清淤出來的淤泥直接堆在外面晾曬?對,冬天凍上了。 成,不能挖坑放淤泥發酵,人掉下去死定了,尤其是小孩子,愛看熱鬧。 知道孩子為何愿意看大人干活嗎?是為了學習,這樣的孩子不用刻意教,便會干活。清淤時候的泥鰍和黃鱔哪去了?咱這里的黃鱔很多,泥鰍更無須多說?!?/br> 朱棡說起了清淤的事情,淤泥拿來肥田,河道更順暢,有利于灌溉。 六個人正暗自感慨晉王殿下博學,感覺什么都會,大本堂的夫子們如此厲害? 結果突然被問到泥鰍與黃鱔的事情,他們互相看看,最后同知柴殊咬咬牙回應。 “殿下,吃了,一部分咱們府衙和縣衙的吃了,一部分賣了,賣的錢……分了?!?/br> 說完柴殊低頭,事情瞞不住的,除非晉王殿下不問,提到了,其他人敢說謊?有一個說了實話,說謊的就完蛋嘍! “窮成這樣?百姓干活,你們把東西給分了。在低洼的地方,距離河道不超過十里的位置,修個溝渠。 在那里種荷花,今年挖到泥鰍與黃鱔扔里,現在讓村子幫你們催種,趕緊動手,咱那機械幫忙。 泥鰍和黃鱔是藥材,放在人工池塘中對荷花有好處,再旱還能差一些個大池塘,無非是挖池塘麻煩。 倒時候咱就有荷葉、蓮子、藕吃,同時都是藥,不能全指望從別的地方送。 你們收入低,養家難,沒關系,俸祿歸俸祿,還有額外賞賜呢! 正好,咱太原府需要官府領頭做一些事情,給咱學寧國府,人家那里官員富得流油,父皇默許。 他們自己賺錢的時候,是示范區,百姓過去看和學,百姓回頭做的時候他們再指導?!?/br> 朱棡不在乎官員們借機給撈好處,黃鱔能養殖的,下丘村養那么多,教。 六個人露出欣喜的神色,不追究???早說呀!好嚇人。 “殿下,你為何懂得這許多本事?” 推官馬皛羽邊捧邊問,他確實好奇。 “本事?這叫什么本事?這是常識,咱整天跟下丘村在一起,人家做事咱就看就問,會了,很簡單的。那邊好了,看他們做??!” 朱棡擺擺手,發現高壓鍋開了。 “殿下請看,高壓鍋可以把骨頭壓出油來,油在上面,再多壓一會兒更好,下面的湯含膠原蛋白。 油壓出來,其實骨髓油藥用也不錯,咱拿來炒rou,rou用淀粉和黃酒腌制后一過油就膨脹,小粒的變大粒。 咱再拿這油炸丸子,炸好的丸子放在一邊,每天賣的時候現切成小塊,熱當天用的臊子的時候加進去。 另外那個湯,放淀粉做成悶子,凍兒不行,凍一遇熱就化了,悶子不怕,都能油炸呢! 如此節省了肥rou的錢,丸子和悶子增加總量,吃著的口感適應了就沒問題。 另外小麥做淀粉,咱們現在方法最后會剩下面筋,面筋切成小塊,也能放臊子里,更好吃呢! 高壓鍋壓完的骨頭已經酥了,碾成骨粉喂牲畜和家禽,咱可以弄個臊子作坊,專門提供臊子,保證比他們自己做得好吃,并且便宜?!?/br> 里長用實際行動告訴當地官員,骨頭里榨油是怎么做到的,榨完油的湯還能做個悶子。 包括rou先腌制一下再炒,體積比不腌制的大一圈。 “能省多少?”郭知府咽了下口水,聲音顫抖地問。 “大批量制作,咱們的成本能節省三分之二,賣出去后,店里買了,比他們自己做省一半?!崩镩L給出大概數據。 第908章 專業交流味熟絡 “朱里長是說有人專門做臊子,然后賣給刀削面的面館,別人不用自己做了?” 照磨呂煜頭一次聽說這種模式,面館的臊子不都是其本身做么?而且千館千味,誰的臊子好,別人都要想盡辦法弄到方子。 朱棣接過話:“在南京下又便宜又好吃的是鹵煮,豬腸、豬費、豬血等不值錢的東西制作而成。 下丘村負責采購、制作、批發,其他人只管準備火燒或米粉、米線,有口鍋,能夠熱著鹵煮便成。 他們如果自己做,成本要高于從下丘村買,若下丘村在太原府開個刀削面店,然后加分店,別的面館就不用活了。 本地可以拿著配方做了臊子賣,百姓自己買了回去做面也不錯,就當是居必七的搬面醬和下飯醬?!?/br> 他用另一個實例來說,南京賣鹵煮的攤子全從下丘村進貨,又干凈有便宜,自己洗干凈的腸子都很費勁。 六個人對著朱棣點頭笑,口中應著,又看向朱棡,這才是正主。 “咱們慢慢喝,麻煩里長安排人做臊子,鴨rou的咱也要,到時候給大家嘗嘗?!?/br> 朱棡覺得還是等臊子炒出來再說,現在別人不信,至少本地人沒吃過悶子,悶子這東西挺特殊的。 有十個下丘村的人離開,去旁邊的地方做臊子,他們做的臊子必然比現在的好吃。 現在還沒有香葉、草果、丁香等調料,五香粉與十三香都沒有,八角用的也少,那些東西屬于藥材。 受物流條件影響,不同藥材的產地也不一樣,好不容易弄到一點,都是拿來治病的,誰能考慮搭配著做菜? 元朝時候沒有的,明朝初期戰亂剛結束,又限制百姓活動范圍,想湊起調料很難。 隊伍里有,倒不是說藥材,專門做菜用的,包括價錢降下來,但還是很貴的胡椒。 不做羊rou臊子,不放胡椒,省了,放胡椒成本太高。 十個人用大鍋炒,東西都是現成了,包括蒸好的面筋,這個通常配合著面皮吃的,面粉做面皮剩的面筋正好加在面皮里。 臊子里面先不放丸子,丸子容易碎,泡到水就完了,除非用瓊脂混合加工的,它最后要吃的時候,單獨加在臊子里即可。 這邊朱棡繼續與六個府官聊天,包括最小的老五朱朱橚也加入進來。 郭知府等人的壓力很大,當領導懂的東西被員工多的時候,認為在專業上能夠獨撐一面的員工就很怕領導不滿意。 領導應該負責統籌,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領導研究專業作甚? 親王更如此,你們是陛下的兒子,你們學學孔孟之道,待人的禮節什么才對,為何從種植到樣子、由土木至商業,全懂呢? 你們這樣厲害,還需要我們這些官員嗎?我們想造個假,或者偷個懶,你們是不是能看出來?是不是? 天氣熱,不怕菜涼了,其他人吃完飯各忙各的,他們開始欣賞舞樂。 之前是下丘村和親王們在聊天中詢問當地的情況,以及六個官員職業能力,比如照磨呂煜,他負責審核官員,審計數據的。 品級很低,從九品,有專門的一套標準,這個除了還在學習中的老五,其他的親王都會。 老五朱橚太小了,他的四個哥哥必須要會,居必七有管事的人,他們的升遷需要調查,同時審計。 實際包括太子朱標在內的,不需要懂細節,結果受村子影響,他們不但懂,還挺專業。 正事聊差不多,開始聊風土人情,讓六個府官放松,看能知道些什么有用的消息不。 奏樂、唱歌、跳舞,由四個王府的宮女和太監來完成這個任務,太監跳舞有的也帶著陽剛之氣。其他縣里的官員,以及府中的文吏離得遠,倒是覺得比較‘安全’。 “趕路趕得快,咱怕耽誤咱封地收麥子和翻耕后種小雜糧,一路催促,路上的百姓得到的恩澤便少。 今年收完麥子,一部分地種菜,大家把地窖挖好,方便儲存。 另一部分種大豆與高粱、紅小豆、綠小豆、谷子、糜子。 到時候看天氣,能長熟就長熟,長不熟就做青貯,不能耽誤冬小麥播種。 這便是小雜糧的優勢,不要擔心青貯做多了沒有牲口喂。 可以把一部分作物在沒成熟的時候收割,然后粉碎直接曬干,這樣家禽也能吃。 實在太多了,咱就賣給別人,自己組織人手,正好種完冬小麥百姓沒事情做了,花錢雇。 你們誰吃面,可以吃小份的,嘗嘗臊子,有豬rou的,還有鴨rou的,鴨子屁股油多?!?/br> 朱棡最后強調一次種植的事情,先種蔬菜,大白菜、大蘿卜、大蔥、胡蘿卜。 其他夏播的茄子、豇豆、茼蒿等也得種,然后陸續吃陸續晾曬,霜打之后罷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