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節
大人有喜歡單獨蘸醋的,不蘸醬油,不過之后又蘸了,要么只能蘸鹽,因為包子餡放的鹽少。 但有的醬是咸的,包括腐乳汁。 下丘村的四十四個人只吃陳醋與蒜醬,別的不碰,四個親王跟他們一樣,這樣吃口感最純。 若是包子餡咸,只蘸陳醋,醬油也不要,或者干脆醋都不放,抓著咬。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在大家吃完包子,隊伍起程,百姓們揮著手告別,倒是沒人哭,過些天會有設備送來,組建榨油廠用。 小孩子們得到了一大堆的爆米花棒,用布口袋裝,一捆捆的,還有高粱米用爆米花機蹦的米花。 直到隊伍遠去,各村的里長互相說兩句話,帶著隊伍往家走,兩天耽誤了不少事情,同時收獲了藥材,有人生病,隊伍里專門帶著藥,留下吃夠療程的。 過些日子,做好的牙送來,缺牙的大人便能痛快地吃東西了。 老花眼與近視眼的也多了副眼鏡,告訴他們不準賣,這個屬于借用,丟了要報備。 以避免有人私下給賣了,這可是好東西,等今年下半年才會陸續送到大明各地的百貨商店。 …… “許多能出口賺大錢的東西,就這樣給百姓了,要民生,還是要錢?” 朱樉手上拿著一副花鏡,坐在車上,看外面的景色出聲。 老三朱棡支持這個行為:“年歲大的人看不到東西,就覺得自己沒用了,越是這樣的人老得越快,實際上他們還能活很多年,包括牙缺太多的?!?/br> 他有實際數據,南京城的年歲大的人,不管是花眼還是缺牙,現在都解決了,他們很愿意干活的,戴上花鏡,陽光明媚。 有的眼花嚴重的人,依靠著手感和經驗編織東西,戴上花鏡,可以做針線活兒,執導年輕人繡花。 用假牙換來營養攝入,用眼鏡換勞動力,同時也換年歲大的人的心情,能夠給家里多干活,家中的其他人負擔便小。 大臣們最直觀,自從戴上了花鏡,抱著書猛親的都正常,又能清晰地看到字了。 朱棣在旁說:“不耽誤出口,咱封住所有走私的地方,舉報獎勵比眼鏡還多,然后私下賣的抓起來,影響他們一家人?!?/br> 他直接,株連,現在是大明,不講那么多道理。 第887章 水路轉折重疏浚 隊伍以正常速度行進,下一站蒙城,需要走兩天,一百四十余里,不過由于到了河邊,船只能夠幫忙承擔一部分輜重運輸任務。 人員就可以更多地乘上馬和車,甚至坐船,趕路的情況便不那么累,兩天走一百四十里,比一天走八十里輕松。 只有朱棡一個人著急,他恨不能隊伍都長個翅膀飛到太原府。 “蒙城應該不用多停留了吧?”朱棡意思是別一住就兩天,咱們不累。 朱聞天憨憨笑:“不,留,走,嗯!嘿嘿嘿嘿!” 朱棡:“……” “晉王殿下,憨憨的意思是……”里長要翻譯。 “知道,咱知道,不停留,走?!敝鞐灡硎久靼?。 “其實蒙城的發展與懷遠差不多,現在懷遠由于南邊地方有煤礦,會比蒙城好一點。 最后變成什么樣,要看兩個縣的官員如何做,他們起決定作用。 當然,有了咱們軍隊的人過去幫忙,只要官員聽話,別搗亂,想來經濟方便不會出問題?!?/br> 里長說起蒙城與懷遠的情況,要不是之前太子過來,還窮著呢! 最大的問題是官員問題,百姓只能聽官員的,因為有路引的限制,那么就種地。 什么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都沒有,第一產業的牲畜、家禽養殖,屬于小農經濟,自己家養一點能賣就賣,賣不了自己吃。 魚更沒人養,河里有,下去捕不是更好?魚養了賣給誰?大家全沒錢。 “慢慢來吧!只要現在多收點糧食,百姓安穩,以后會好辦?!?/br> 朱樉倒是對這里充滿了信心,因為他所在的封地有藍田縣通到這邊,專門開的路,鐵路和陸路。 要么就得翻山越嶺,這個直接炸,避免繞遠,他那地方只要起來,一邊通過黃河運輸,一邊通過這邊的洛水運輸進淮河。 看石臼湖,原來窮成啥樣?人都跑了,總發水,好不容易種點地,一場大水嘩沒了。 當胭脂河開通,水順著胭脂河進秦淮河,再下大雨也不怕,淮河承受壓力,那邊開始使勁修堤、護堤。 石臼湖居然成了好地方,大片的良田,同時又有湖泊中的水產,加上過路經濟。 許多黑戶全跑去落戶,一落就是應天府寧遠縣的戶籍。 眾人一時沉默,看外面的路與河,一般的路都沿河修,這邊也如此。 朱聞天掏一把榛子出來,在那里咔嚓咔嚓嗑,目光放在遠方。 他最認同里長的話,地方百姓好不好取決于官員,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懷遠的地理位置比蒙城好,淮南就在它上游,蒙城也在它上游,同時它又是帶著文化氣息的千年古地。 蒙城第一產業與它差不多,第二產業比他高出一截,第三產業更不用說,它干啥了? 農業沒有新意,工業沒有定位,旅游一塌糊涂。 不是說換一個領導就行的,還有別人在??!各種利益關系在多年間形成了,新的領導得有多強的能力才能把整個地方給收拾明白了? 有那個能力的,憑什么來這樣的地方當官?為了挑戰難度?有的官員確實想改變,卻受到了其他同僚的掣肘,上級又不支持,心灰意冷,愛咋地咋地吧!咱也混、也撈。 要換不是換一個,而是一批,全收拾下去。 現在的大明就是在培養軍隊的人熟悉地方情況,若地方官員不配合,換一批,衙役不配合,搗亂,就流放衙役們一家,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 離開懷遠第二天的傍晚,隊伍抵達蒙城,前面先走的人已經采購好了東西,隊伍在城外安營。 不召見當地的官員,也不找百姓來吃飯,休息一夜,翌日再次出發,這次是亳州,預計路程三天,中間在路上停一下。 這個停的位置是以后的渦陽,渦陽有人,卻沒有縣級行政單位,它并入了亳州,但亳州變成縣了。 現在本地窮,沒有就近的縣衙門,只能各村自己奮斗,距離縣城太遠了。 不過軍士下村了,沒有縣城不怕,原來有行政單位的地方存在著,百姓還是在這生活,比如趕集會湊到此處。 眼下這里的自然資源豐富,原生植物還在,沒有經歷過亂砍亂伐、盜采盜伐的事情,也沒有為了加速工業化而毀林、毀山。 晚上在此休息一下,附近的村落軍士過來,詢問一下情況,開始做豆制品,第二天早上豆制品全做好,隊伍離開,軍士們回村找人過來搬,留給村民們吃的。 農歷三月二十日,大家趕到亳州,還是不多停留,只住一晚,下一站中牟。 亳州理論上是安徽省的,中牟是河南省的,那為什么不去更近的商丘? 商丘那條河吧,沒有直接連到開封,那條河是人工開出來的,之前有汴運河,現在堵了。 因為元朝的時候大運河又好好修了修,于是從黃河連淮河的汴運河就沒人管了。 那么陸路隊伍能過去,水里的就完了,故此走有水路的地方,去中牟先走渦水,然后再走沙河。 到了中牟,路過鄭州,再去洛陽,按照上次的路,洛水抵達洛南,那個藍田縣對外的公路已經修完了,鐵路還要慢慢架設。 按照那里給到朝廷的題本,藍田縣通洛南的路一修好,百姓們瘋了一樣往來,不用繞很遠很遠的路走關隘進西安。 從此地到洛南縣,還有一千五百里,不是直線距離,直線距離近,一千一百里不到。 “里長,那條運河要重新修一修,連接著黃河主流,順著睢水就到開封了,北宋的東京汴梁,汴運河必須要有,人家唐朝的時候都知道修呢!” 這時老三朱棡比所有人都著急,他的太原就指望著黃河運輸呢!能多一條岔路就多一個經濟來源,不管是銷售,還是購買。 二哥的地方有藍田縣同洛南的人工開鑿的路,四弟的北平根本就不缺運河,旁邊還有海呢! 如果能夠把這條運河重新疏浚好,就能夠把貨物直接運到鳳陽。 趁著現在那河下雨的時候還有一點水能流淌,一切都來得及,缺人手的話,自己那里不是人多嘛!調過來一批幫忙也不是問題。 “確實應該疏浚?!碑敻绲闹鞓疽灿X得多一條水路更好。 “那就發電報回去,請陛下安排?”里長倒不是考慮兩個人的問題,而是商丘的情況。 第888章 電報加急行軍迅 商丘縣屬于平原,一個大平原,同時這個位置有夏糧與秋糧,夏糧就是小麥,冬小麥,接著能種大豆、高粱、小米。 不把運河修通,商丘的百姓會被卡在一個尷尬的位置,明明開封就在旁邊不遠,偏偏過不去,睢水的源頭就是運河眼看就沒有什么水的地方。 那么也就是山,翻山越嶺走陸路到開封太遠了,去黃河也沒有河流,只能陸路到河邊,再乘船逆流去開封。 如此好的地方不能堵住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等著徹底封死,再想挖開可就難嘍! 說發電報就發電報,嘀嘀噠噠的聲音中,一封電報發出去,想來南京會負責。 小船蜂擁而來,隊伍開始提速,把大量的東西放到船上,有一部分東西已經通過別的船運往太原。 黃河旁邊的路不好走,不然隊伍直接沿著黃河向上游,那樣少走一段路,但就到不了朱樉的封地西安府。 他還想看一眼上次過來后的結果,兩年了,都說百姓收入翻了幾倍,瞧一瞧。 原來的官員也換了,不用戴枷辦公,弄到別處當官,沒收拾,畢竟后來都很努力,為了活著。 新的官員接替他們,看他們戴枷工作,之后自己管理時選擇蕭規曹隨、按部就班,別瞎出主意就行。 果然發展起來了,百姓們聽話,讓咋做就咋做。 當地又是挖煤,又是冶鐵的,還有蔬菜大棚,利用豐富的水利資源,大搞養殖。 種菜的時候讓大棚先給育苗,別的地方將將能夠下種子的時候,那邊已經開始移栽了。 蔬菜提前上市,用船給運到別的地方賣。 比如黃瓜、茄子、豇豆等菜,這不就賣高價了嘛!貴一倍有人買的,夏天的菜本來就是價格浮動大。 大家都上市的時候,價錢低到可憐。 蔬菜提前一個月上市,就賺到了半年的賣菜錢,這錢拿來買大牲口,種地的就省力。 等大量的蔬菜出來,一角錢一斤的黃瓜,當地百姓再大量收購,倒是幫了別的菜農忙,至少不用爛在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