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節
封地的百姓日子好過,有錢,就多花錢,然后賣的商人要交稅,他可以拿到稅錢。 而且各個村子的百姓富裕了,他們自己會修路、搭橋、護堤。 自己有多少錢花,取決于百姓有多少錢,眼看著明年夏旱,能不愁么? 扛不住大旱的話,立即有蝗災出現,運河的水再一斷流,蒸汽機船也無能為力。 “你自己去與下丘村說,又不是什么大事?!?/br> 馬皇后把事情推給兒子,十四歲了,可以去做事情。 “我說就我說?!敝扉Φ玫皆试S,露出笑容。 …… 下丘村的五彩燈光亮起來,晚宴開始。 不同的人吃不同的飯菜,孕婦有孕婦餐,哺乳的有哺乳餐,小孩子也分層,年歲大的又不一樣。 朱元璋等人吃火鍋,不是酸菜鍋,酸菜不好消化,青菜也少,就是纖維多的晚上盡量不吃。 當然,脂肪多的也不吃,吃牛羊rou,瘦的。 朱元璋的頭發還未干透,他醒了后就快吃飯了,他非得洗個澡,現在有人幫忙吹頭發,用手搖的風筒吹。 “走著走著,到亭子里,咱往那一坐,看著風吹水面的波紋,睡著了?!?/br> 朱元璋說自己的情況,那個水面波紋跟催眠似的。 “想來陛下是心懷大明百姓,入夢求解,故此……” “不故此,還入夢求解?咱問你就行,這覺睡得香,無夢!嘿嘿嘿嘿!” 朱元璋笑著打斷里長吹捧的話,顯得很高興,神色輕松。 “陛下喝藥酒還是啤酒?”里長被打斷話也不生氣,問喝啥。 “憨憨你喝啥?”朱元璋看向憨憨。 “啤,嗯!嘿嘿嘿嘿!”朱聞天給出自己的選擇。 他知道朱元璋不適合喝藥酒,火氣太大了,喝啤酒水多,晚上起夜而已,把身體中的一些東西帶走,尿不黃。 喝藥酒的話,等著晚上口渴不停地喝水吧!不然第二天渾身上下都難受,尤其是腦袋。 第675章 內部交戰話語權 現在也沒有說孩子不能喝酒的規矩,朱棣喝一杯啤酒,起身來到里長身邊。 “里長,明年咱那里要旱???”朱棣端杯到此。 里長連忙起身,現在屬于分餐制,沒有位置,他不可能自己坐著讓朱棣站著。 “憨憨,你幫忙挪一下?!敝煸昂昂┖?。 “哎!挪!嗯嗯!”朱聞天幫著把朱棣的桌子連上面的火鍋一起挪到里長旁邊。 椅子有宮女給帶過來,然后站在后面,她是燕王府的,必須跟緊。 “謝憨憨哥!”朱棣道謝。 “嗯!喝,吃,嘿嘿嘿嘿!”朱聞天拍拍朱棣的肩膀,又回自己的位置。 里長重新坐下:“燕王殿下,打井?下丘村明年開春可以出一百套打井設備,有大量的工匠在?!?/br> 朱棣:“……” 他茫然了,就這么簡單?那自己為什么非要過來? “里長,運河怎么辦?是不是要提前把東西送過去,比如鹽?!?/br> 朱棣別看年歲小,卻能考慮到百姓生活的必須品,北平沒有鹽場,大沽那里有。 他拿不到全大明的地圖,但要一個自己北平行省的還是沒問題。 那個地圖無法雕版印刷,一直在雕版,太難了,速度慢,分著雕,需要明年夏天才能正常印刷。 “殿下,從之前的元大都到海邊,不足三百里,一直就有道路,元朝的路修得不錯,那個位置元朝會通海行商貿易?!?/br> 里長介紹當地情況,他不著急,北平是夏旱,北平種小麥,這個不影響產量。 不但不影響,由于是夏旱,小麥最后成熟的時候沒有雨,九成熟就開始收割。 真正耽誤的是大豆與高粱套種,別看兩種作物都比較耐旱,再怎么耐,也得有點水??! 北平之前是元朝的大都,道路通暢,元朝對外貿易頻繁,元大都就把東西用陸路和水路送到海邊。 朱聞天對于這個都佩服,古代人太強了,明明技術不行,施工速度卻非???。 歷史上的胭脂河七點五公里,其中五公里俱是石頭,一年多就給修好了。 當然,死了很多人,累死的。 正常來說一百五十公里的路,要修成能夠單行道通車的寬度,需要多久? 人家元朝修就一年,沒有瀝青,也走不了大貨車,馬車沒問題的。 古代人干活咋這么拼???組織能力與分工協作已經達到令人震撼的程度了。 像鄭和下西洋,那是朱棣時候的事情,當時大明有四個最出名的造船廠,即船塢。 從立項到鄭和出去,才兩三年,結果那龐大船隊簡直嚇死人,別的國家看著就怕。 朱棣不曉得憨憨在想什么,他琢磨一番:“明年夏天咱的封地缺大牲口,從哪里調過去好?” 他思路清晰,路什么的得有運輸的力量,蒸汽機的轱轆車,說是短時間用還行,久了撐不住。 “殿下,北平行省是一個牲畜養殖中轉站,有牲口過去,在路上設立幾個喂養點兒就可以了?!?/br> “??!對對對!說過,咱忘了,我安排人去設點兒,明年開春的,不,今年就得去。 那里收高粱和大豆了,大豆秧子與高粱稈子,正好喂牲口。 冬天百姓沒有什么事情,把飼料先送到各個路上的補給點,別等明年?!敝扉β斆?,計算了下時間和那里兩個兄長回來幫著做的事情,發現冬天能cao作一番。 “四弟,那里建青貯池和草料庫了,別急?!敝鞓顺雎暟参康艿?。 “明年就旱災了,我怎么可能不急?北平咋了?前年旱,明年還旱,我封地的百姓咋那么難???” 朱棣眼圈都紅了,看那樣子似乎失去了很多。 “吃飯吧!下丘村會幫你解決!”朱元璋出聲。 “哦!”朱棣看里長,見里長點頭,終于放下心。 他其實就是要這么一個承諾,心思活絡著呢!一點都不傻。 朱聞天眼中有了笑意,他成功了,讓親王對封地的百姓更加友好。 按照歷史上來說,這些個親王在大本堂其實啥都沒學會,教的人本身就是廢物。 教的人一般是用歷史舉例子,這不就感覺貼近實際了嘛!其實啥也不是,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治理地方。 這些都是前朝的大儒??!大儒會種地嗎?會養雞不? 把他們扔到縣里當知縣,幾天就被架空,像個傻子似的被下面的人利用。 大明發展指望不上他們的,現在培養的是百貨商店的人手,他們進村子了。 他們一邊賣貨收貨,一邊與村民打好關系,順便教村子里的人識字。 要落到基層,然后再一點點升上去,都是重點培養的,等從百貨商店脫離出來,就安排到縣里做事。 縣里的斗爭不會少,包括衙役、吏員的排擠,這就是考驗官員時刻了,有技術支撐,教他們如何處理。 學得好的,能夠立足當地,那就是下一撥培養的人選,往上升。 沒干過人家,沒問題,調走,換到偏僻的地方,還是當縣里的官員,上面保著,就是升遷落后了。 而這樣的官員一旦調走,之前排擠他的那些個吏員和衙役,全嚴查,查到一絲錯誤就往死里收拾。 之后再調朝廷指定的官員過來,有本事你們本地選出來的繼續對抗,無非繼續收拾。 這就是意志,不允許你地方抱團違背,你斗爭贏了,那挨收拾得更慘! 同一個體制內,地方官吏對抗朝廷,從來沒有好果子吃。 你地方勢力強大,信不信我大明朝堂指派官員帶著資金、項目、治安軍隊過去? 隨后就是反腐敗和掃黑,尤其是朱元璋扁平式政務處理這等模式。 這般思忖著,等大家吃完飯,朱元璋回去,朱聞天拉著里長進祀堂。 “里長,斗爭開始了。技術的進步與應用,必然影響著地方的經濟發展。 我給你舉幾個例子,每種的結局都不一樣,你考慮說什么,如何判斷。 實在不行你就先別說話,我在旁邊聽著,看其他人的訴求。 政治從來都是妥協的,但也是無情的,有資本的妥協是合作,無資本的妥協就等著被干掉吧!” 朱聞天按照大明政治、經濟發展的情況來看后,為里長灌輸理念。 第676章 官場斗爭技術延 半個時辰過去,里長從祀堂出來,兩手放在太陽xue上慢慢揉著。 他嘴里還嘟囔:“咱果然不行,上層的玩不過,下層的還是差太多,咱以為宣城縣的官員都是相互幫助的呢!” 嘟囔完,他四下看看,搖搖頭去看村里的事情,邊走邊想。 憨憨給簡單地講了幾種真正的地方發展情況,之前的都是農業方面的,與百姓關聯最密切。 官員到地方,除了發展第一產業,還要有第二產業,即工業、手工業。 村子在秦淮河南岸建的各種廠子,屬于手工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人手。 這等廠子挪到哪個縣,哪個縣便富裕,縣里的官員只要別搗亂,政績直接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