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節
咱們可以讓其把錢拿出來放到店鋪中占股,選對了店鋪,賺錢就多,選錯了則賠。 如賭博一般,上癮的,賠了的人想回本,賺了的人想翻倍,不動心者為少數,心動者愈多?!?/br> 里長又把學來的金融投資學拿出來,不指望所有人都會掏錢。 “這個……目前用不上,是朝廷要考慮的,我寧國府還是幫各縣百姓租牲口為好?!?/br> 宋知府聽里長說的話,剛開始懂,隨后往深了一想,不是那么簡單的。 具體又說不上來,感覺越想越鬧心,捋不順,千頭萬緒,對,就是這個感受。 里長無所謂,你們問我才說的,你們聽不懂就對了,因為我不會講,憨憨給我講的時候我就能聽懂。 咱家憨憨就是厲害,給孩子們講三字經和千字文全是小故事。 孩子們每當學差不多之時,憨憨又把那個小故事給聯系起來,引出更多的典故,可謂是旁征博引。 憨憨說里面用到了四書五經的內容,等將來再學四書五經,便自然貫通,寫八股文,考科舉。 說著話,眾人來到小麥的地里,這邊現在種大豆,小麥的根茬都不管,直接種。 等大豆收獲完,再翻耕施肥種小麥,以大豆來養地。 眼下大豆一片葉子,近二尺高了,天熱,又澆了水。 官員們看著一眼望不到頭的大豆地,心有感慨,兩萬畝啊這可是?!霸绞遣蝗卞X的越有錢??!”一個跟來隨時準備打下手的小吏感嘆。 里長頷首:“對,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就是……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但朝廷可以通過行政手段來盡量平衡,平衡好了,江山延續,平衡不好,改朝換代。 而朝廷的手段就是‘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牡勒?。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即循環,凡錢財得取者,稅也!取之于民、用之與民。往復不休。似云幻滅,如水而流?!?/br> 里長繼續裝逼,前面那話也是憨憨教的,叫什么太福音,跟道德經對應。 于是官員們又掉一地雞皮疙瘩,里長朱宜長已經學到這等程度了? 他們在震驚,朱太一四個人卻忙碌著,分成兩組,每組一人身上掛個繩子,前面連板子支撐,手上拿硯臺。 另一個人則在板子的紙上飛快地寫著,字都寫變形了,先不管,回頭再整理。 大家再走,來到之前春種的大豆地旁邊,再有一個來月開始收,收完還種大豆,當青貯。 轉到菜地,有蜜蜂飛來飛去,蜜蜂是春天的時候用抹了牛糞的蜂桶引誘來的。 然后油菜籽花開,蜜蜂采蜜,村民收蜜,收完的蜜留著,老人、女人和孩子平時食用一部分。 等到了冬天的時候,即便本地不是很冷,也得給蜜蜂提供食物,一般給糖,最好還是給蜂蜜。 大棚起來的話就簡單了,蜂巢放進去,人摘菜的時候小心一點,戴紗帽。 “明天蜂蜜給諸位帶回去幾瓶,蜂王漿暫時沒有,蜂蛹也不取?!?/br> 里長這次都不說什么幫忙試吃了,直接給,給陛下都直接給呢!聽朱太一說陛下很急切地要屬于陛下的信。 這信怎么就屬于他呢?好吧!他說是就是,咱不跟他一般見識。 官員們不接這個話,不出聲就代表默許,要,回家給爹娘媳婦兒孩子吃。 “宜長,過了端午,差不多忙完了?”李知縣看到一只蜜蜂落到自己身上,卻不敢碰。 “開始種姜了,買的姜,沒有姜母,就先種著吧!明年就有姜母了,年年留它。 大棚要蓋起來,今年大棚種西瓜和香瓜,冬天給你們帶去吃。 大蒜今年也種,還早著呢!反正一年四季村子是閑不住了,不是為了賺錢?!?/br> 里長與眾人說村子的安排,種這個、收那個、再種什么、追啥肥、養殖的牲畜和家禽如何處理。 一樣樣的一年排滿了,遇到活多的時候就找其他村子的人來,給工錢。 村民只是忙碌,卻不累,活得充實。 轉悠著,天漸漸黑了,廚房準備好食物了,都是冷盤,為了喝酒,不喝酒的下面條,做炸醬面,天熱,不吃臊子面,出汗多。 五顏六色的琉璃燈亮起來。 第152章 江山姜山各有信 “放河燈嘍!”伴隨著孩子們的歡呼聲,眾人來到河邊。 孩子們把提前準備好的花燈取來一一點燃,花燈由染的紙制成荷花形狀,中間放一截蠟燭,下面是竹板。 初五的夜空月亮基本上見不到,于是星星愈發明亮,花燈在河中飄蕩,似與星星相互映照。 五百四十六盞蓮花燈入水,分散聚合間隨水漂向遠方。 一盞燈代表一個人,村子到今天還是五百二十二個人,加上太子府的二十四個。 明年的時候花燈數量要調整,村民有九個懷了孩子。 尋常的百姓看到孩子多的時候會采取一定的避孕方法,怕養不活,通常是采用弄外面的方法,有時沒用,還是懷上。 或者把寒性的東西制作成香囊佩帶,由于沒有錢,弄不到麝香、冰片等效果好的,故此還不如弄外面。 村子第五百二十二口人就因為避孕失敗出來的,好在出來的時候村子已經有錢了。 現在村民們不避孕了,生,能生就生,讓憨憨開藥,給年歲大的人用。 大家準備努努力,五年時間讓村子人口翻一倍,養一大群孩子。 可惜憨憨不讓到十六歲的人現在成親生孩子,而之前說好了親事的應該外嫁的村子少女,悔婚,給男方家賠償。 不嫁了,即便已經十九歲了,依舊要找上門女婿,倒是十八歲以上沒成親的青年有訂婚的要求女方家快點。 若女方家的閨女才十五六歲,先嫁過來,不生孩子,可以做羊腸的工具,憨憨會處理好。 而藥則不用,太傷身,用多了到最后想懷都懷不上。 被退婚的男方家沒說什么,已經知道下丘村多么富裕,還知道下丘村的人一同參與制作冰糖和香皂。 嫁過來是跟著一起過苦日子,還是帶很多嫁妝養婆家?或者教會婆家做東西? 得一大筆錢,再找一個便容易了,挺好的。 男女雙方之間也沒什么感情可說,未見過面。 “宜長,不如帶上村子年過十八的未成親女子到縣學看看,不止宣城縣的官學,其他五縣也去。 我等把家中兒子多,生活不易的學生叫出來,瞧著哪個行了,再問對方的意思。 想是但凡覺得自己能考中的學生,知道條件后都愿意入贅。你待如何?” 李知縣看完放花燈,說起拉郎配的活兒,包辦。 宋知府在旁同意:“正是,寧國府六個縣的官學隨便看,今年本府欲加錢多招學生?!?/br> “我下丘村捐一千貫用以學子讀書用?!崩镩L這就是同意了,對,多招,村子出錢。 如今村子除了娃娃,人人識字、會算術,會多會少的區別罷了,卻一直在學。 找一個不識字的來當上門女婿,對方壓力大,是不是得跟著學? 本來上門女婿就丟人,再承受各種壓力,別想不開尋短見。 嫁過來的女子反而沒問題,女人地位低,知道自己嫁來要聽夫家的話,讓學就學唄! “果然是忠正、仁義、良善之村,本府待府中讀書人謝過了?!?/br> 宋知府抱拳,一千貫可以的,反正下丘村的錢隨時能有,上回養濟院就出了一千兩銀子。 事情商量妥當,官員們愉快地喝酒,抬眼便是各種顏色的琉璃燈。 ……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五月初六衙門中的人吃完早飯,騎上依依不舍的馬,趕著車與村子作別。馬得出去騎,牌坊里面不行。 牌坊一立,下丘村有人犯事,官府想拿人,人一到牌坊,下馬的下馬、下車的下車、落轎的落轎,氣勢瞬間就沒了。 他們帶著大量禮物一走,王老蔫那二百工匠到來,幫忙制作大棚。 其他村子的人忙完各自的事情,跑來幫忙種姜。 此時種姜算晚的了,應該是立夏種姜,然后夏至的時候回收種姜。 現在已過了夏至,那時太忙碌了,眼下只能抓緊時間種。 隊伍回村子時就開始了,先是給姜催苗、分姜、泡堿式硫酸銅,目前正好能種。 如此一來便不能回收種姜,同樣需求大量人手,并且對cao作有技術要求。 下丘村要種五十畝地的姜,村民之前買回來兩萬五千斤姜,不是放了兩年以上的老姜。 一畝地需要扔進去四百斤的姜作種子,正??梢允斋@四千斤,好的話六千斤也沒問題。 剩下的姜,分給來干活的人當工錢,都給催完芽了,他們拿回去自己能種,種個半分地試試。 來的二百人,一人給二十斤姜,四千斤就沒了,剩一千斤村子吃,一個人不到二斤,可以吃很長時間了。 “咱們屬于種晚了,晚四十多天,種姜不回收,嫩姜要收,嫩姜拿來做糖姜片,算是藥吧,也當零嘴吃。 今年咱們有大棚,收完嫩姜還可用醋酸鹽泡,再放到大棚里種,就能有好吃的姜芽了,這叫姜芽軟化栽培?!?/br> 里長對朱太一四個人講解,四人忙著記錄,等下丘村稍微不忙時,要立即派人回去把記錄好的上報。 昨天朱里長說得還是高屋建瓴的話,今天轉頭講起腳踏實地的生姜種植。 昨天指點江山,今天指點姜山。 來干活的人已經提前知道工錢用姜來結,在家中開出來半分地,三十平方米。 今天村民在旁邊教,加上村民,一天能種完五十畝地,回家明天自己種。 說是種下去二十斤姜,過來學照料,兩次收獲有二百斤的姜,嫩姜腌制、老姜拿來做菜或沖姜糖水。 屬于下丘村白給的,干一天的活兒,哪值二十斤姜?中午吃一頓飯就比工錢多。 朱聞天挑扁擔,一頭一個籃子,裝上姜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