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黃油游戲主角受、攝政王懷了我的崽、在渣攻的魚塘里渾水摸魚、逃荒:我靠美食交換系統極限求生、離譜!誰家軟O一口一只蟲族啊、神豪養成系統:管家男友竟是主神、皇上如狼似虎,病美人貪官逃不掉、燃案行、醒醒、這炮灰床伴我不當了!【NPH】
可郗聲不知道。 他盼了許多年,直盼得父親死了,弟弟死了,才終于不得不灰心放棄。 可他的兒子卻不肯放棄,為此,甚至不惜走上附逆之路,落了個敗亡的結果。 好不容易一切都停止了,侄女卻又想拼上一拼。 郗聲那時實在是怕極了。 幾十年來,他一直在失去親人,不想再繼續失去。 可郗歸竟然做到了! 高平郗氏的子弟,數十年后,重新奪回了高平。 他怎能不親自去看一眼呢? 郗歸看著郗聲瘦得皮包骨頭的面容與枯槁的白發,小聲勸道:“伯父,您好生休養身體,待開春回暖,我陪我一道去?!?/br> “不,不——”郗聲顫抖著手,搖搖晃晃地抓住了郗歸的衣袖,“我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這幾年來,我雖努力保養身體,可終究是年齡大了。當年嘉賓出事,我又氣又怒,內心悲慟,卻又不敢表露出來,最終傷了根本。去年又大悲大喜一番,身體早已大不如前?!?/br> “與其病逝在這南國,倒不如拼此殘軀,去高平一趟,也算是替父兄了卻一樁憾事?!?/br> 第192章 考驗 對于郗聲的這一方執念, 郗歸雖然同情理解,可卻還是覺得不妥:“建康到高平的這一段路,至少要到淮河才有水路可走?;茨系倪@一段,只能靠牛車馬車來拉。您本就病著, 又如何能受得住行路的顛簸?更別提這一路沖風冒雪、挨寒收凍的種種苦處了。不如再將養一段時日, 等身體恢復后再出發?!?/br> 可郗聲卻很是堅持, 他固執地搖了搖頭,緩緩說道:“阿回, 我活了這幾十年, 還從未到過北方, 從未見過河水。你就讓我臨死之前,去看上一眼吧?!?/br> “等過了這遭,他日黃泉相見, 我這個無用的兒子, 也能多點勇氣去面對父親?!?/br> 郗歸聽著這話, 心中已然升起了不詳的預感,可作為晚輩, 終究沒有拗過郗聲這個當事人的堅持。 太昌八年元夕, 曾兩度擔任徐州刺史一職的南昌縣公郗聲, 拖著病體殘軀,在京口軍民的簇擁之下,最后看了次京口的燈會。 次日一早,他便在郗如的陪伴之下,登上了前往高平郡的馬車。 太昌八年四月初八, 郗聲攜郗途、郗如, 代先父郗照,于高平郡金鄉縣, 祭祀郗氏列祖列宗。 四月十四,郗聲病逝于金鄉。 他是郗照渡江后生下的長子,是郗歸在這世上與郗照間最深的聯系,其出生、成長與死亡,無不與這個王朝的起落興衰有關。 他是江左初年動蕩朝局的親歷者,又在臨終前親眼窺見了漢人得以揮鞭北伐的光明前途。 他這一生,數次見證了司馬氏王業在建康的起伏。 人們常常喜歡感慨朝代興亡,可從始皇統一六合到如今的江左,除了炎漢之外,又何曾有過漫長的國祚? 江左世家總愛懷念中朝,可中朝也不過只短短存在了五十一年,便迎來了永嘉喪亂、五胡亂華的慘淡局面。 至于北方那些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胡族朝廷,就更是短祚了。 如此種種,以至于對生于這個動蕩時代的人而言,一個朝代,或許只是一個人短短的一生。 可偏就有人,盼了一輩子,也沒能盼到心心念念的改朝換代、興師北伐。 那是郗岑的遺憾,如今,郗歸、郗途與郗聲一道,幫他彌補了幾分。 武俠小說里,一個轉場,便是花開花落五十年,郭靖黃蓉在襄陽的血戰,徹底成為遙遠的故事,轉瞬就到了元順帝至元二年。 而等主人公從小小少年長到二十多歲時,竟已是明朝的天下了。1 郗歸未穿越前還曾感嘆過,許多抱憾而終的宋遺民,只要再多活幾年,就能看到漢人光復天下。 可在不見希望的日子里,別說幾年,就連幾日都難以堅持。 郗岑的郁郁而終,絕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前途黯淡,而是因為看不到北伐的希望。 好在,從今往后,江左所有百姓,都不必再經受這樣的絕望了。 郗聲躺在金鄉的一間小屋里,在郗途與郗如的陪伴下,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他的視線一點點模糊,仿佛看到了小時候,作為江北抗胡流民軍家眷之一的乳娘,言笑晏晏地逗他說:“咱們北人終究是吃不慣這江南的飯,郎君要快快長大,長大了回高平,也好讓我們這些背井離鄉的人,能沾光回家,再不受這漂泊異鄉的苦?!?/br> “回來了……我……回來了……” 這是郗聲這輩子所說的最后一句話,他就這樣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戰時一切從簡,是以喪禮辦得很是簡單。 但就是這樣簡陋的葬禮,卻僅憑著葬于故園這一點,便不知勝過了江左多少風流人物。 喪禮結束后,郗如帶著幾個女軍的伙伴,走在北方陌生的街巷上,心里很是蕭索。 數十年來,高平迎來了一個又一個胡族的侵占,每一次軍隊的經過,對于這座城市而言,都是一場深入肌理的痛楚。 盤剝,爭搶,死亡…… 這種種苦難,曾無數次地上演,以至于誰也說不清楚,如今的高平郡內,是否還有郗照從前同鄉的后人。 多年的苦難使得這些百姓本能地不信任任何軍隊——即便這是北府軍,是一支漢人的軍隊。 王師又如何? 在他們在忍受胡人欺凌的無數個日日夜夜里,又可曾有過王師來解救他們? 他們其實打心眼里希望這支來自江南的軍隊能夠永永遠遠地守護他們,可胡族長久以來的欺辱凌虐所造就的不安全感,又讓他們忍不住遠遠避開這支軍隊。 他們怕北府軍并沒有表現出來的這么好,更怕北府軍即便真的不凌虐百姓,卻也會在胡族調轉槍頭打回時,毫不留情地棄城而去,徒留他們面對異族的怒火。 永嘉喪亂以來,江左幾十年的偏安,不僅令南方許多士庶放棄了北伐的希望,更令北方漢人學會了認命。 他們平靜地接受了胡人戰力遠勝南方的預設,即便北府軍收復高平,也認為他們不過是出于僥幸。 民心的扭轉并非一時能夠做到,可大軍卻不能因此停下征戰的步伐。 因而就有了郗如此行的另外一個任務。 郗歸之所以點了南燭與之同行,便是因為郗如除陪伴郗聲之外,還要試著第一次以郗氏小女郎的身份,去贏取一郡百姓的信任。 這是一場考驗,更是一次鍛煉、一個機會。 對此,郗如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她雖然年紀尚小,可卻生來聰慧,又受郗歸多年教導,耳濡目染地學了不少治理之術,依樣畫葫蘆地做上一番,倒也有了不少成效。 江左三長制與分田入籍之事,已然推行多年,有成規可用。 更何況高平久經戰亂,多的是無主荒地。 不聽話的大族,早已被郗途按照當初三吳的法子制服。 至于其余百姓,則由郗如與南燭一道,用分田的利益,來消解這數十年南北懸隔所帶來的隔閡。 郗如的身份為她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她對百姓們說:“我是江左司空郗歸的侄女,是高平郗氏第四代唯一的孩子。郗司空將我帶在身邊教導數年,絕不會忍心讓我置于險境?!?/br> “從今日起,我便住在高平。即便慕容氏大軍卷土重來,我也絕不會棄城而去?!?/br> “北府軍成立五年,打過不計其數的勝仗,從未做過拋棄百姓、棄城而逃的卑劣之舉?!?/br> “我郗如今日向大家保證,若有不虞,郗如必將與北府軍將士共衛高平?!?/br> “這是我漢人的河山,我高平郗氏的故土!北府軍既然收復,就絕不會再拱手讓人!” “諸位鄉親,從今往后,大家盡可放心了!” 百姓們不知道郗如的承諾是否真實有效,可她尊貴的身份,畢竟還是給了他們信心。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即便郗歸想盡力抹去門第的影響,可貴人的性命重過平民,早就是一條人盡皆知的無形鐵律。 身無長物的底層百姓,被異族欺壓了那么多年,怎能輕易相信別人無緣無故施舍的好意? 相比之下,自然是天之驕子與自己共存共亡更能打動人。 無論如何,郗如在高平郡的工作終于正式展開了。 當分田之事推行起來,先前伺機而動的一些先達長者,也自避居的鄉間出來,與北府軍或多或少地達成了合作。 來自南國的生機,漸漸地在這片土地上生長起來,宛如田間那一株株翠綠的秧苗。 相比之下,河南的境況便要差得多。 符石大敗之后,諸胡之間連綿的征戰持續太久,以至于耽誤了農時。 去年糧食已然歉收,今年又將是一個荒年。 戰爭不僅會帶來立時的死亡,更會帶來無邊無際的蕭索與悲傷,以及,真實存在的瘟疫病毒與大片被擱置的荒田。 正是由于疫病與饑荒的存在,使得西路北府軍的進展很是艱難。 襄城郡和穎川郡的城墻很是堅固,大軍已然包圍許久,眼看兩座城池將要斷糧,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可北府軍也實在是堅持得夠嗆。 大軍出征在外,耗費的人力物力,都是極為巨大的成本。 這半年來,每日都有源源不斷的糧草從南方出發送來,而這途中的消耗,又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運糧之人同樣要吃要喝,如此一來,運糧成本就太過高昂。 原本攻城略池、推進生產,可以彌補這個窟窿,可眼下疫病泛濫,兩座大城也還未攻下。 北府軍雖然收復了周遭的縣鄉,可卻既無法立刻通過生產獲取糧食,也不能拿到襄城、穎川二郡之中的糧草財物。 再這樣下去,只怕缺糧的胡族會盯上北府軍的糧草,反倒來找他們的麻煩。 郗歸看著輿圖上僵持不下的標記,沉吟著問道:“桓元那邊可有新消息?” 顧信抿唇答道:“桓氏原本自襄陽北伐,溯丹水而上,一路倒是順利,只是前些日子被攔在了上洛郡,遲遲未能更進一步,更遑論收復長安?!?/br> “無論如何,他也算為我們牽制了姚秦的兵力?!?/br> 顧信聽了這話,亦是點頭同意:“女郎,事到如今,焦心也沒有用處。襄城、穎川、陳留這三郡,個個都是硬骨頭。自古攻城略池,耗上三五年都是常事,將士們需要時間?!?/br> “可他們也需要糧草和藥材?!臂瓪w在腦中快速計算著運糧路上的消耗,“你將謝墨在淮水一帶分田入籍、勸課農桑以及屯田墾荒的數據找出來給我?!?/br> “還有幾路大軍半年以來的傷亡率、疫病感染情況,都統統找出來?!?/br> “明天一早,叫大家來開個會,把情況都攏起來議一議?!?/br> 郗歸還要再說,門口卻有人通報道:“女郎,伴姊舍人說,先前您吩咐她從杜仲樹中提取的東西,已然做好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