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節
陵邑制不單單是弱關東大族的工具,更是西漢早期防備匈奴的軍事據點。 長安城在渭南,而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大多在渭北,沿著鄭國渠一字排開。在匈奴入侵關中時,在渭北的陵邑將會是前線據點。 劉禪沉吟少許,說道:“既為充實關中人口,振興左馮翊生產,不妨恢復陵邑制。先帝惠陵在武漢,距長安甚遠,可遷先帝陵墓至渭北?!?/br> “嗯!” 諸葛亮微微頷首,贊同說道:“今關中疲弊,陵邑制為強本弱枝之策,不可不復舊制!” 第742章 天下一統 遷關東經學大族入關中,不僅可豐富關中人口,教化關中的羌胡,更可以斬斷他們與當地郡縣的人脈關系,甚至有助于清查出一批人口、田畝。 南漢大族有隱匿人口的現象,北魏情況則更為嚴重。自曹cao統治后期,隨著統治手段的寬松,許多曹魏高官隱匿人口,瘋狂開墾田畝。 今毫不夸張地說,如果將曹魏高官盡數西遷至關中,其人口絕不下十萬人,甚至可達二十余萬,將能極大緩解關中的人口不足。 長安與洛陽的定都優劣,通過各種情形愈發分明起來。 定都長安,如之前所說般,關中人口稀少,百廢待興,需要長久治理;定都雒陽,因臨近關東,漕運便利,有曹魏基礎,大漢拎包入住即可。 但關中的優勢,除了有外患施加壓力外,其百廢待興既是其弊,亦是其利。南漢可以通過推行陵邑制來均貧富,以及加強對關東郡縣的統治。 至于陵邑制為何能均貧富? 其因在于農業社會下,關東大族、豪強占據田畝多,常役使貧民。將地方上的大族西遷關中,大族所在地上的田畝將會被國家收取,而后分于中等家庭以下的百姓耕作。 這屬于是政府強行介入,用京畿戶口以及賞賜的田宅,收購大族在地方上的田畝,完成小范圍的均貧富。 西漢為何中止了陵邑制度,除了元帝本身性情問題,以及西漢中央不似早些年那么強勢外,還有因西漢常年承平,不僅關東人口暴漲,關中地區人口也多,繼續推行陵邑制的代價太高了。 當下南漢借軍功之威,恢復西漢時期的陵邑制,將能在前中期遏制未來出現的土地兼并問題,以及施行強本弱枝政策,增加大漢對地方基層的掌控力。 因二曹依舊掌握兵馬,且河北三州初安,諸葛亮未有著急遷民,以及宣布恢復陵邑制,而是采取溫水煮青蛙之策。 七月,曹叡改名為劉叡,被漢軍強行遷至關中居住。 諸葛亮從降官中選出兩人,帶上曹叡的詔書,令二曹至鄴城,拜見劉禪。 為了讓二曹盡快入鄴,諸葛亮皆向二人開出縣侯,封拜高官的待遇。 河東地區,曹真帶兵與陸遜對峙,當收到曹叡勒令他投降的詔書時,曹真悲憤不已,但又無可奈何。 在使者的勸說下,身患疾病的曹真,不得不帶病前往鄴城拜見劉禪、諸葛亮,并將兵馬交于陸遜。 走至上黨地區,曹真病情突發嚴重,上疏乞求諸葛亮,能否容他病情好轉再至鄴城。 諸葛亮從侍從口中確認曹真非假病,遂批準了曹真的請求,并派出醫師、甲士看護曹真。 相比曹真身體的不好,曹洪身體較為硬朗,得知曹叡因改姓而被封以高官,心中多有惱怒。 但在使者的勸說下,曹洪勉強答應動身,與曹真的不同,曹洪將兵馬交于兒子曹馥統率,自己前往鄴城拜見諸葛亮。 走至半路,曹洪不甘曹魏滅亡,走至半途,以患病為名,停留幾日。 在停留期間,曹洪派人向曹真聯絡,但曹真身體日沉,信件被諸葛亮所截獲。 諸葛亮遂對曹洪警惕起來,勒令曹洪速至鄴城,并讓霍范率兵準備平亂。 曹洪見諸葛亮催促急切,又聯絡不上曹真,無奈之下唯有前往鄴城。 到了鄴城,諸葛亮假意安撫曹洪,讓曹洪放松警惕。 次日,諸葛亮代劉禪下詔,讓文聘率兵發曹cao、曹丕二人陵墓,將二人尸骨暴曬,并取二人頭顱入庫珍藏。且譙郡曹氏一律需改姓,不得以曹為姓,不得祭祀曹cao,并通通遷往關中。 曹洪得聞詔令,氣得火冒三丈,當即準備夜逃回渤海,準備起兵反叛。 諸葛亮釣魚執法,故意放曹洪出城,待曹洪坐實叛逃罪名,隨即令蔣濟負責此事。 曹洪出逃至界橋時,被蔣濟派出的追兵追上,一番慘烈廝殺之后,曹洪被漢騎斬首。 霍范得到消息,第一時間率兵突襲曹馥,將其帳下兩萬余眾盡數俘虜,曹馥被押送到鄴城。 蔣濟借曹洪反叛風波,奉諸葛亮之命,徹查鄴城中歸降文武,為了樹立威信,蔣濟找了幾個有不軌行為的官吏,一同并入曹洪案中審判。 在上黨養病的曹真,得知養父曹cao的腦袋被端,其尸骨被暴曬,憤怒捶榻,終因情緒過激而亡。 得知曹真病逝,有漢吏意圖擴大打擊面,上疏諸葛亮請求問罪曹真。 為了不讓曹魏降人引發集體性驚慌,諸葛亮安撫了下曹真兒子曹爽,見曹爽無大略,乃一庸人。諸葛亮便以曹真自然病逝,以及將兵權交于陸遜為由,僅判處曹洪謀逆,余黨需盡數被斬,抄沒曹洪家財。 曹爽改名為秦爽,被諸葛亮封以都亭侯,以表大漢非濫殺無辜之國。 隨著二曹身亡,陸遜分兵北上,并州刺史畢軌歸降,降服平陽、太原、西河、上黨、樂平、新興、雁門等七郡?;舴?、徐盛率兵北上,平渤海、河間、右北平、遼西等海濱諸郡。 針對鮮卑在河北的劫掠,諸葛亮派出趙云、文聘二將,分別從廣平、館陶二郡進出發,又派遣使者與軻比能,令其快速離境。 八月,河北幽、并、冀三州絕大多數接受了漢軍的統治。 鄴城,宮臺內。 諸葛亮簽發兩條委任文書,吩咐左右,說道:“今趙、冀二州悉數歸降,速傳令于霍、龐二君,速讓二人就職,盡快恢復生產?!?/br> “諾!” 侍從受領公文,快步出堂。 一個月以來,諸葛亮先是解決了二曹問題,再是接見河北諸郡太守,通過陳群的輔佐,諸葛亮裁撤部分郡守,再從新舊官吏中選出更有才能者,去繼任空缺出的官位。 隨著諸郡太守的確認,諸葛亮將卸任冀州刺史,將冀州拆分出趙州,并由霍范出任趙州刺史,龐統出任冀州刺史。 趙、冀二州為何選宿將出任,多因諸葛亮考慮到鮮卑勢大,僅憑幽、并二州力量不足以御邊,在多重因素考慮下,讓軍中大將出任河北二州刺史。 之前二人所出任的齊、徐二州,因無需面臨軍事問題,而是負責民生問題。故在諸葛亮一番斟酌下,令張昭長子張承出任齊州刺史,吾粲升遷出任徐州刺史,負責治理地方民生。 “丞相,田豫在外求見!”侍從匯報道。 “速請!” 之前諸葛亮為讓鮮卑盡快離開河北,除了讓趙云、文聘北上邊疆外,還派出田豫與其交涉,希望以文武并濟的手段,盡快讓河北安穩下來。 田豫趨步入堂,拱手而拜,說道:“豫不負使命,已見到軻比能?!?/br> 諸葛亮示意田豫請坐,問道:“國讓,今軻比能有何訴求?” 田豫沉吟少許,說道:“軻比能言,欲讓兩國平息兵戈,需讓我國放棄西域,且開邊互市,不得擅自關閉?!?/br> 諸葛亮撫扇而思,問道:“國讓與鮮卑多有接觸,不知以為如何?” “開邊互市可行,但不可割西域!” 田豫不假思索,說道:“軻比能有宏圖大志,常以匈奴冒頓自比。今軻比能已據漠南,丞相若許以西域,恐會坐大軻比能。且待軻比能再統漠北,則北方之境,將復現匈奴之強盛?!?/br> 在混亂中崛起的軻比能,在歷史上雖統一了漠南的東中二部,但始終未止步于河西。今軻比能借助漢魏矛盾,統一了漠南地區,距離歷史上強盛的匈奴王朝,軻比能僅差切斷涼州,以及占據西域、漠北。 諸葛亮之所以派田豫出使軻比能,實因考慮到大漢初安天下,首要之任務,在于恢復民生、發展農業。如果與鮮卑長期作戰,怕南漢會承受不住,故希望能讓邊境暫安。 “軻比能垂涎西域,今不得西域,則戰事難息!”諸葛亮蹙眉說道。 田豫斟酌幾許,說道:“丞相,今不如與鮮卑東和西戰,鮮卑欲取西域,我軍則糾合諸國迎戰。東境因開邊互市之故,鮮卑當愿與我漢談和?!?/br> “軻比能可會應諾?”諸葛亮問道。 田豫捋須深思,說道:“軻比能雖統漠南,但各部暗逆軻比能者不少。軻比能需擴張取利,方能得諸部擁護。如豫所料不差,軻比能當會謀略漠北,以及西征西域,并無意與中原開戰?!?/br> 鮮卑作為部落制的國家,軻比能需平衡手下眾人的利益。故田豫所言不無道理,中原雖是富庶,但卻異常難啃,軻比能又豈會不知道? 今對鮮卑來說,最好的選擇不是與中原死磕,而是吞并弱小的地區,如朝漠北、西域下手。 “國讓之策,不失為良策?!?/br> 諸葛亮考慮良久,說道:“西域都護姜維有兵略,或能率諸國之兵與鮮卑交戰。今可從君之高見,可與鮮卑開邊互市,暫安東境之邊郡。待時機成熟,北擊鮮卑不遲!” “丞相英明!”田豫說道。 “來人,命車騎大將軍率兵至雁門郡,鞏固并州邊防?!敝T葛亮吩咐說道。 “諾!” 第743章 復四郡 建興六年,冬。 因河北三州初安,為了防止曹魏余孽死灰復燃,諸葛亮留治鄴城,負責安撫關東大族,以及強化大漢對關東各族的控制。 期間,諸葛亮連續頒布三條詔令,特赦趙、冀、并、幽四州,往后五年之內,租稅賦役僅繳半數。 其次,諸葛亮以修惠陵邑的為名義,遷徙魏舊臣夏侯霸、司馬師、陳群、高柔等三萬五千家至關中,免十五年田租。 其末,勸募河北百姓能內徙河南、關中者,給廩二年,復除二十歲。 第一條尚好理解,第二條則是出于防范曹魏死灰復燃,將曹魏舊國的大族勢力連根拔起。 畢竟家與戶不同,三萬五千家的數量遠在戶數之上。以西晉遷蜀民為例子,在蜀漢滅亡后,西晉為了避免蜀漢死灰復燃,盡遷舊臣三萬家至關中、河東。 其中隨劉備入蜀的薛氏,一家中就包含部曲、百姓足有五千戶之多,且薛氏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河東薛氏至此而聞名。 故三萬五千家的曹魏舊族,無不是擁有武力、經書的大家族,不僅可以豐富關中人口,更能抵擋日后胡人南下。 第三條,勸募人口較多的河北百姓南下中原,則是希望通過減少人口為手段,削弱河北士族。 不僅于此,諸葛亮聽取蜀人李福的建議,將在益、梁二州定居的中原人士,以免田租、賜田宅為條件,勸募眾人返回原有籍貫居住。 之后,經漢與鮮卑多次磋商談判,雙方達成臨時性條約。 漢在幽、并二州邊境設邊市,賜三萬匹巾帛,十萬石軍糧與鮮卑,承諾不會拐賣鮮卑胡人為奴。 鮮卑不限制馬匹輸入中原,并承諾以治水(今朔州恢河)為邊,讓出侵占的陰館、馬邑、樓煩、班氏等代、雁門二郡城郭。為了回報大漢的賞賜,軻比能象征性送回三百戶漢民。 在西域問題上,因諸葛亮堅決不愿放棄西域,在田豫的奔波下,雙方暫時擱置西域,總算達到東和西戰的戰略目標。 田豫因談和有功,諸葛亮拜其為護鮮卑中郎將,兼任雁門太守,協助陸遜整頓并州邊防。 兩國和談之后,劉禪以巡疆為由,征得諸葛亮的同意,在趙云的護衛下,從鄴城北上,巡視幽、并二州邊郡,并派人招降平州孫權。 與此同時,霍峻為了建設關西邊防,讓司馬芝負責營造新都,自己率文武翻越山嶺至高奴(今延安)。 深冬時節,陜北高原的風格外的凜冽,配合著冷氣,讓常年生活在南方的霍峻,忍不住打了個寒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