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節
陳群略有些慚愧,說道:“群不能匡我主得失,致使胡人肆虐河北,群有過?!?/br> “不必如此!” 諸葛亮示意侍從為二人奉茶,說道:“亡羊補牢,猶未為晚。今你主如能獻城歸降,胡騎將遠走漠南,斷不敢久留河北?!?/br> 陳群斟酌幾許,說道:“稟丞相,我主有意降漢,但不知貴國欲如何待之?” 衛臻擔心諸葛亮忘記曹叡手上尚有的資源,補充說道:“我主誠心歸降漢室,今愿下詔令曹真、曹洪五萬大軍歸降,且令幽、并、冀三州近二十郡國獻上戶籍、文書?!?/br> 諸葛亮如何不能明白二人在和自己談判,為曹叡爭取更多利益,故反問道:“不知二君有何所求?” 陳群奉上表罪疏,說道:“魏篡中漢皇位,我主深感愧疚,今特上疏一封,向陛下、丞相請罪。望今后歸降,當能既往不咎?!?/br> 諸葛亮瀏覽表罪疏,見疏中內容誠懇,情真意切,表示曹cao不能堅守伊、霍二人美德,走上不歸路,曹氏當有罪。但望看在大漢仁德的份上,能夠赦免曹氏。 擱下表罪疏,諸葛亮淡淡說道:“你主能自認罪孽,幸甚至哉!但曹cao篡位之罪,漢室不能不究?!?/br> 見二人臉色微變,諸葛亮繼續說道:“然我漢仁德,非濫殺無辜之輩。你主如能獻城出降,陛下當會賜劉為姓,與曹氏斷絕瓜葛?!?/br> “賜為劉姓?” 二人臉色不好看,這種意義下的改姓,實在太過屈辱,不知道曹叡能否接受。 如若不改姓,諸葛亮雖沒多說后續內容,但二人已是猜到之后必會針對曹cao、曹丕的動作。 陳群與衛臻對視一眼,問道:“除改為劉姓,還有其余封賞否?” “長文有何他見?”諸葛亮問道。 陳群考慮少許,說道:“我主降三州二十郡降漢,能否得郡公位?” 說著,陳群猶豫了下,說道:“滿寵獻洛陽出降,僅可得縣侯之位。我主雖有罪責,但所獻疆域、百姓、甲兵、皆遠勝滿寵。望能得丞相善待!” 諸葛亮抿了口茶,婉拒說道:“襄陽郡公有開創之功,今你主降漢,則與襄陽公并尊,恐惹襄陽公不悅?!?/br> 頓了頓,諸葛亮說道:“今你主降漢,亮可表為美陽縣公,遷居京畿,享受太平?!?/br> 劉協作為東漢末年皇帝,僅得一山陽縣為封地;霍峻立下彌天之功,才得到襄陽郡公;曹叡想憑區區三州二十郡為籌碼,向諸葛亮索要郡公,那怕不是癡人說夢。 蓋是知道自己條件過分,陳群針對諸葛亮開出的縣公,未有過多異議。 衛臻擔心不能世襲罔替,問道:“美陽縣公能否可世襲罔替?” 諸葛亮考慮少許,說道:“雖可世襲罔替,但食邑不得超過九千戶?!?/br> 如何理解九千戶上限呢? 即九千戶之下,美陽縣賦稅交于曹叡;如若超過九千戶,多出來的賦稅需交于朝廷。 這種世襲罔替的縣公爵位,與霍峻所領的郡公爵位不同。 霍峻所領的襄陽郡,其全郡收入交于霍峻。日后襄陽郡戶數不論怎么增加,其所產出的賦稅收入都屬于霍氏,具備成長屬性。 至于為何有區別,主要為了突出縣公與郡公的區別,不單單是額定食邑的增加,更多是身份的變化。 陳群拱手而拜,說道:“賜姓為劉之事,群需回稟我主。今某別無他求,唯望葛相能善待我魏人?!?/br> “這是自然!” 諸葛亮吩咐左右,笑道:“亮已命左右設宴,二君可留下暫飲幾杯再走?!?/br> “諾!” 第741章 魏亡 陳群、衛臻在漢營停留一日,帶著諸葛亮開出的條件回到鄴城。 得知自己需改劉姓,才能批準歸降大漢,曹叡暴怒不已,拒不接受。但在陳群、衛臻、劉放等人苦口婆心的勸諫下,礙于漢軍不斷逼近鄴城的情況,曹叡不得不答應諸葛亮的條件。 六月二十七日,曹叡向城中群臣,頒布投降大漢的詔令。令官吏整理國內戶籍、庫中錢糧、在冊兵吏、州郡鄉亭、礦產水利、交通輿圖等文書,以便在出降當日交于漢官,表明曹魏真心實意歸降。 在曹叡頒布投降詔書的當日,國中諸臣情緒復雜。吳質因悲憤交加,病死在府上;許褚因國亡而悲,號泣嘔血;辛毗憂愁交加,不知前途;陳群奮筆疾書,準備為漢朝發光發熱。 與此同時,諸葛亮收到曹叡歸降的謝恩書信,便知大事已定,遂讓劉禪從河內北上,負責接受曹魏歸降事宜。 六月末,劉禪、諸葛亮率南漢大軍至鄴城,曹叡遣使出糧奉酒,雙方約定歸降日期,以及出降流程。 七月初一,晨曦東升。 鄴城城門大開,上萬名漢軍步騎在蔣濟的率領下,從魏軍甲士手上接過鄴城防務,從城郭延伸到宮城,城道、街道、甬道上,盡數布滿漢卒。 隨著城防交接妥善,歸降儀式正式開始。 在侍官的高聲中,曹叡赤裸上身,露出白花花的rou身,麻繩交綁上身,口里含著白玉,眼睛通紅,忍受著眾人投來的各種異樣目光,心中格外羞恥。 郭氏、孫瓔、毛氏等曹魏妃嬪脫下華麗的服飾,換上白色的麻服,不時有人低聲抽泣,不少人始終沒想到會經歷亡國之難,為了心中那點可憐的自尊心,妃嬪們一步一趨步跟在曹叡身后。 在曹叡身后,不僅有后宮妃嬪,亦有歸降的文武官吏,他們身著朝服,但頭上卻無禮冠,手中捧著近日整理出來的公文案牘,神情格外低沉。 “罪人曹叡攜國中文武,向大漢陛下請降?!?/br> 曹叡面縛銜璧,無法說話,唯有讓侍中辛毗代他說話。 劉禪驅天子車駕,與諸葛亮同乘,俯視著上百人的隊列,忍著心中喜悅,說道。 “準!” 辛毗攤開巾帛,語氣傷感,誦讀道:“限分江山,遇值深遠,階緣東土,干運犯冒,……叡否德暗弱,竊貪遺緒,俯仰累紀,未率大教。今陛下興兵,怖駭河北,天威震夏,人鬼盡畏,不敢革面,順以從命!” “叡輒敕群將投戈釋甲,鄴中努藏一無所毀,三州郡縣開城迎天兵,以俟天子收治舊疆。伏惟大漢布德施化,……司徒陳群、領軍將軍秦朗、侍中衛臻奉赍印綬、案牘、典籍,存亡敕賜,惟由天子裁賜?!?/br> 當衛臻讀完曹叡的乞降表,曹叡眼角忍不住流下淚水,為了掩飾自己情緒,順勢向馬車上的劉禪叩首。 額頭觸碰柔軟的沙土,曹叡痛苦的閉上眼睛,淚水一滴一滴流入沙土中,并將其浸濕。 劉禪、諸葛亮從車駕趨步而下,陳群、秦朗、衛臻、高柔分別捧著玉璽、戶籍、輿圖、名冊以迎劉禪。 陳群率先奉上傳國玉璽,說道:“罪人在下,不識天命,妄據疆域,窺探神器,實乃大罪。幸陛下仁德,憐我君臣,赦我死罪。今玉璽在此,上繳于陛下?!?/br> 劉禪伸手拿過象征正統王朝的玉璽,忍不住盤在手中,見底部鐫刻‘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的字體,笑道:“昔王莽篡位,元太后以璽砸地,故角有缺。今朕得玉璽,可謂完璧歸趙乎?” “漢有天命,玉璽為天子所有,可謂完璧歸趙!”陳群吹捧道。 “善!” 劉禪將璽交于符璽郎中,而后走到面縛銜璧的曹叡面前。 為了彰顯自己的氣量,劉禪站在曹叡面前,望著跪倒的眾人,笑道:“朕非殘酷之君,今既歸降,往后皆為朕之臣民?!?/br> 說著,劉禪俯視著跪在地上的曹叡,說道:“君獻國歸降有功,朕賜君為劉姓,封美陽縣公,往后與曹氏再無瓜葛?!?/br> 聞言,曹叡閉上了眼,心中如同滴血。改姓為劉,代表著他不再是曹家人,與曹cao、曹丕二人無親屬關系。后人供奉他,將在靈牌上寫著劉叡,而非曹叡。 賜姓為劉看似是件好事,但如今卻是變向滅絕曹家。畢竟古代社會,姓氏會比血緣更重要,擁有合法程序的養子,在宗法上具備繼承權。 如劉備早期以劉封為義子,實際上就默認劉封為他的繼承人。若不是劉禪的出生,劉封很有可能會成為南漢君主。 故從一方面來說,曹cao在宗法社會上絕后了,今后將無人祭祀曹cao。劉叡、劉植膽敢祭祀曹cao,將會以謀逆罪下獄,身死而族滅。 劉禪伸手去取曹叡口中的玉。 嗯? 有些難拔! 再用力一拔,曹叡選擇識趣松開了嘴,讓劉禪將象征天命的玉取出。 面縛銜璧者,面縛己身,乃示自己無害;口含玉璧,是為降國請罪。玉者,為祭天之器物,今被劉禪取走,代表國家滅亡或天命轉移。 終于能開口說話的曹叡,忍住眼間淚水,哽咽說道:“罪人劉叡,奉上冀、并、幽三州二十余郡,在冊百姓百萬,甲士六萬,官吏四萬人。余者詳情盡在案牘、公文之中,請天子受降?!?/br> “罪臣陳群、孫資……,參見陛下!”眾人懷著復雜的心情,說道。 劉禪雙手虛扶,安撫眾人說道:“過往之事不計,諸君侍奉新朝,日后當盡心盡意爾!” “多謝陛下!” 劉禪簡單安撫了下,示意魏廷眾人將案牘、公文交于漢官。并讓人帶走曹叡與其家眷直接帶走,直接護送到關中居住。 劉叡、毛氏、孫瓔哭哭啼啼走后,劉禪望著在場的新漢官們,問道:“今曹真、曹洪二人握有重兵,不知何人愿為朕效力,攜美陽公詔令出使二將,令二人率兵出降,速至鄴城赴命?!?/br> “陛下,臣與曹洪有久,愿為陛下出使?!?/br> “臣與曹真關系親昵,愿為陛下出使?!?/br> 聽有立功的機會,不少魏官為了能得到諸葛亮的欣賞,當即表示愿為大漢說服二人來降。 “相父?” 劉禪未因受降曹魏而自信心爆棚,而是將選擇權交于諸葛亮,讓其負責處理北伐之事。 諸葛亮打量出列的官吏,說道:“陛下,容亮考選賢士?!?/br> “善!” 又聊了半響,在降臣的帶路下,劉禪與諸葛亮乘車駕入鄴城。 車駕上,劉禪問道:“相父,今令曹洪、曹真二人歸降,將以何為條件?” 諸葛亮輕撫羽扇,說道:“稟陛下,曹真、曹洪性情剛烈,如若辱之,則會逼二人反叛,此將不利我國。曹真本為秦姓,后被曹cao所收養,今可令曹真改為原姓?!?/br> “曹洪可暫不改其姓,竭力安撫之。更待二曹入鄴城拜見陛下,則發曹cao、曹丕父子陵墓,收頭骨藏于府庫,以暗觀二人反應?!?/br> 聞言,劉禪頓時明白,笑道:“相父欲假意安撫二曹,待二曹離開大軍,則輕易可擒殺爾!” “陛下英明!”諸葛亮持扇拱手,說道。 諸葛亮明顯是在釣魚執法,先故意安撫二曹,忽悠二曹離開大軍。一旦二曹離開大軍,再用挖曹cao父子的陵墓為導火索,逼反二曹。 二曹若是反叛了,派幾名士卒擒殺,輕松可以解決。二人帳下兵馬,因有陸遜、霍范二軍管控,根本亂不了河北大局。 當然了,若是二曹不反,諸葛亮或許會留條性命。畢竟諸葛亮相對講政治原則,凡是歸降之人,諸葛亮都不會搞事后誅殺。曹魏滅亡之后,在中原樹立起公信力,才是大漢目前的首要工作, 隨著車駕穿過城門通道,諸葛亮想起一件事,說道:“陛下,相國已在長安以南,擇龍首為建新都之所。故關中當下百廢待興,水利、漕運、建都皆需人手,而關中人口不豐,宜遷關東大族入關?!?/br> 說著,諸葛亮壓低聲音,說道:“可將譙郡夏侯氏、桓氏,潁川荀氏、郭氏、陳氏,河內司馬氏等高官士族盡數西遷,以免留在關東為禍?!?/br> 將關東大族西遷的創始人為嬴政,嬴政為了不讓六國余孽在關東作亂,特意將六國貴族西遷。 劉邦在建立西漢之后,為了充實人口,以及繼續減少六國后裔在關東施加影響力,效仿嬴政遷民關中。 為了能長期遷民,西漢甚至弄出陵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