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節
“請父親明言?”張雄抹著眼淚,哽咽說道。 張郃張了張干燥的嘴唇,說道:“今魏室不濟,雄兒當率卒降漢,以延我河間張氏之富貴,不宜與魏室赴難?!?/br> “???” 聽著張郃這般言語,張雄思緒炸裂。 他沒想到為曹魏效力二十余年的父親,竟會勸他投降大漢! 張雄不敢相信,斟酌說道:“父親既言深受魏恩,侍奉三帝,何以讓兒降賊?” 張郃喘著氣,說道:“天下亂世,紛爭不休。為父本為漢將,因袁紹治河北,故被其所用。袁紹之后,為父以為武皇帝有統天下之能,故率卒臨陣降之。然武皇帝敗金口,挫漢中,無望一統天下?!?/br> “劉備于吳楚興漢,與魏分裂天下?;艟延写笾?,傾兵而北伐中原。觀今下之形勢,漢興魏衰已是難免。為父深受魏恩,以死報國,足以答曹氏。今我兒當覓正統,以護河間張氏門楣?!?/br> 戰事發展到眼下,作為曹魏名將的張郃怎會不知當下趨勢。當孫權兵敗棄逃青齊起,南漢吃下青齊二州已是時間問題。 青齊失守,隨著霍峻兵進泰山,趙云殺至洛陽,加上他中伏兵敗,其河南局勢會惡化成怎么樣,張郃已是難以想象。 當下能解曹魏眼前之困局,唯有讓霍峻撤軍,或是司馬懿爆種擊敗諸葛亮,亦或是曹真擊退陸遜。 但從目前形勢來看,司馬懿被諸葛亮壓著打,王凌能與霍峻對峙算是謝天謝地,關西局勢有惡化傾向。 不僅于此,軻比能引數萬騎劫掠河北,曹魏四面烽火的形勢。讓張郃深感絕望,他已看不見魏國的希望。且以他的軍事眼光來看,漢遲早會一統天下。 漢既能一統天下,他張氏又豈能隨曹氏一同滅亡? 張氏有他為國盡忠足矣! 他兒子應當在船翻之前,盡快跳到其他船上,以讓河間張氏不受曹魏亡國影響。 “雄兒懂否?”張郃問道。 張雄握住張郃的手,連連點頭,哽咽說道:“兒謹記父親之語!” 說著,張雄補充問道:“以父親之見,兒何時可以降漢?” 張郃用盡全身力氣,聲音低沉,說道:“待漢軍圍魯陽市,雄兒可獻城歸降,之后便聽從漢軍調遣,不可再懷異心?!?/br> 聽著張郃的叮囑,張雄眼眶濕潤,緊緊握住張郃的手。 “兒謹父親教誨!” 隨著窗外天色漸漸黯淡下去,房間里的呼吸聲變淺。在張雄的驚呼聲中,張郃急促喘息了幾下,直接在床榻上去世! 且不言張郃臨終叮囑兒子降漢,當身在洛陽的魏國君臣得聞張郃不治身亡的消息,無不為之哀嘆。 朝堂上,曹叡面露傷感,嘆氣說道:“今水賊未平,而中道傷亡大將,今之奈何?”說話間,曹叡更是向眾人發問,說道:“今何人可替前將軍?” 陳群面容沮喪,幽幽說道:“張郃誠為名將,今出師未捷,國無所依也!” 陳群本就為不斷惡化的形勢而憂慮不已,當下張郃在趕路途中中伏身亡,更讓陳群難以掩飾他焦慮的情緒。 曹魏可不是歷史上的北魏或前燕,這兩個王朝一個來自草原,一個來自遼東。他們如果爭霸中原失敗,大不了跑回老家。畢竟那時北魏、前燕漢化未深,依舊保留鮮卑人習俗。 曹魏如果爭霸中原失敗,因根基在中原,他們注定要接受南漢的統治。 魏國有意氣消沉之人,自然亦有自強不息者! 辛毗從席上起身,揚聲說道:“陳司空,何出此言?” “昔建安之末,天下不可一日無武皇帝。及武皇帝駕崩,而先帝受命;先帝駕崩,士人惶恐,言不可無先帝。然我大魏尚有中國之地,區區張郃安能為我大魏之依仗?”辛毗說道。 陳群蓋知自己失言,勉強擠出笑容,說道:“辛君所言甚是,群有失儀態!” 曹叡振作士氣,說道:“今張將軍雖亡,但不影響大局。伊闕關有許將軍坐鎮,趙云唯有率兵退走。魯陽有兵固守,賊僅能襲擾邊城?!?/br> 頓了頓,曹叡吩咐說道:“今張將軍為國死難,我朝當為其追謚,以及厚待張將軍子嗣?!?/br> “諾!” “陛下仁德!”眾人呼應道。 陳群念及他與筆友諸葛亮往來的那么多信,暗中長嘆口氣??蓜e有一天,讓他與諸葛亮線下見面。 與此同時,當張郃死訊傳到荊宛前線時,諸葛亮、司馬懿的反應各有不同。 大帳中,諸葛亮聽著施然傳來的消息,欣喜不已。 諸葛亮踱步而笑,謂眾人說道:“亮令義封狩獵伏牛山,竟為國獵得大將張郃。今張郃中箭身亡,當斷魏人一臂,是為我國之喜事??!” “丞相足智多謀,北驚洛陽,東獵張郃,謖敬佩不已!”馬謖稱贊道。 “大司馬欲殺張郃多時,不料卻被丞相設計獵得。大司馬如若聞訊,必然為之歡喜?!瘪R良笑道。 “丞相英明!” 聽著眾人稱贊,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今獵張郃僅為小功,如能進據潁川,方為大功?!?/br> 馬良跟不上諸葛亮的思緒,問道:“不知丞相之意是?” 諸葛亮目光停留在輿圖上,說道:“亮欲讓子龍將軍轉道東進,與義封所部匯合,趁許、洛空虛,率兵劫掠諸城,襲擾司馬懿糧道,令司馬懿晝夜難安?!?/br> 說著,諸葛亮持扇揮斥輿圖,說道:“如能攪亂許、洛,司馬懿欲平兵亂,唯有二策可用,或分兵回剿,或撤軍潁川?!?/br> “如分兵回剿,張郃中伏身亡,子龍將軍足以御之。如司馬懿撤軍潁川平亂,我軍則能順夏道而進,進逼魏軍至潁川。我軍凡至潁川,則京畿在望?!?/br> 今時不同往日,荊宛地區地形遼闊,非常方便諸葛亮施展計策,如派遣奇兵襲擾司馬懿糧道及屯田重地的潁川。而大漢因淯水緣故,兵糧可以使用漕運,這讓司馬懿難以劫抄。 唯有說諸葛亮率兵推進到潁川,因缺乏淯水漕運,需征調農夫運糧,才能方便司馬懿劫糧。 “彩!” 馬良拱手而嘆,說道:“先令趙將軍驚京畿,逼司馬懿出戰;能料張郃行小道,夾道伏殺張郃。本以丞相之計僅此,不料丞相識敵虛實,發兵轉掠腹地諸城。丞相之遠略非良所能曉,司馬懿遠非丞相之敵?!?/br> “呵呵!” 諸葛亮謙虛說道:“后事未成,安可輕視!” “諾!” 相比諸葛亮的深謀遠慮,曹魏君臣的傷感,司馬懿得知張郃戰死的消息,其情緒悲喜夾雜。 之所以喜,是因張郃中伏戰死,司馬懿為自己少一對手而喜。而悲傷之事,則是司馬懿兔死狐悲,縱張郃征戰沙場多年,竟會中伏而身亡。 見父親臉色陰晴不定,司馬昭試探性問道:“父親,莫非張將軍出事?” 司馬懿臉色淡定,說道:“張將軍尋小道而進,欲夾擊趙云。不料漢軍有備,夾道設伏張郃,今其中箭而亡,兵馬敗走魯陽?!?/br> 司馬昭震驚了下,繼而笑道:“張郃戰死,今后無人可以鉗制父親,是為大喜之事??!” “不可胡言!” 司馬懿瞪了眼司馬昭,說道:“張將軍為國之名將,今為國死難,將無人助為父御敵!” 第704章 形勢大好 趙云威逼伊闕關,張郃在救援途中中伏身亡,屬實讓京畿再次為之震動。 出乎意料,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趙云奉諸葛亮之命,果斷率兵撤走,轉小道與施然所部匯合。 十二月,趙云、施然留兵七千屯木札嶺為其轉運糧道,二人率兵八千步騎再出魯陽。 魯陽城中守將張雄遵從其父舊令,與將軍韓堪獻城降漢。而張雄這一cao作,讓曹魏高層大跌眼鏡。他們怎么也沒想到,張郃沒死多久,他兒子張雄竟率兵降了漢。 張雄獻城而降,幫助南漢在伏牛山區站穩腳跟,讓諸葛亮大為歡喜,當即表張雄為潁川太守。 魯陽被漢軍所據,因其地理的關鍵,上可威脅洛陽,東可逼近潁川,下可鎖荊宛,瞬間讓許洛地區變得危險起來,空虛的潁川甚至已經暴露在漢軍兵鋒下。 在危急時刻,曹叡果斷派許褚、秦朗率萬人步騎出洛陽,屯兵梁縣、父城,遏制漢軍向潁川、河南尹滲透。 與此同時,司馬懿擔心趙云占據葉縣、卷城,封鎖他的歸路,與諸葛亮夾擊其軍。果斷放棄還在堅守的宛城,率兵連夜奔走舞陽。 得聞司馬懿撤軍,諸葛亮遣廖化、馮習率兵追擊,然因司馬懿有備,二將本部損失慘重,敗歸宛城。 見司馬懿撤退有序,加之宛城未下,諸葛亮放棄了繼續追擊之念,而是起兵四面攻之。守將得知司馬懿撤走,在堅守兩日后,率部出城歸降了諸葛亮。 隨著宛城歸降,司馬懿棄走舞陽。諸葛亮北伐至此,終將南陽盆地內的諸郡縣收降,荊州全境盡數恢復。 入了宛城,諸葛亮簡單了解下魏荊州治下的戶籍,得見三郡戶籍不足兩萬戶,讓諸葛亮為之深嘆不已。 在宛城待了幾天,諸葛亮調整了曹魏舊時的建制。將漢南郡與魏南鄉郡合并,舊稱為漢南郡,仍由廖化出任漢南太守,以御西北的武關。 在南陽盆地的東面,將曹魏的義陽郡與漢章陵郡合并,稱為義陽郡,改由朱據出任太守。 施然因出奇兵有功,指揮射殺張郃,被諸葛亮從章陵太守遷為南陽太守。 將魏荊州拆分合并完,諸葛亮率兵北進,出方城夏道,大軍屯卷城,進據舞陽縣。 當下中部戰區形勢,諸葛亮屯卷城,趙云駐魯陽,二部相距百余里山嶺,互遣兵馬分駐,以保證二部的互相呼應。 曹魏方面,曹叡先是因張雄的惱怒,欲下獄追究張郃家眷罪過。但考慮到張郃為國盡忠,最終究是放過張郃家眷,僅將張郃所領食邑,平均分于張郃其余三個孩子。 在戰場形勢上,司馬懿撤軍的行為,得到曹叡事后的承認。畢竟張雄、韓堪二人降漢,趙云又與施然匯合,其總兵力有近兩萬人,如果趙云用兵更激進些,直接奔襲葉城,司馬懿所部必大敗而歸。 可惜諸葛亮因出于用兵穩妥考慮,選擇讓性情沉穩的趙云出兵。話說這般,但卻能保證下限。雖不得大勝,但卻能保證奇兵的安全。 當下許褚回洛陽坐鎮,秦朗坐鎮梁縣,以確保遏制魯陽漢軍。而司馬懿領兵固守汝水,以汝潁諸城,與諸葛亮對峙。且為了反制諸葛亮,司馬懿派騎卒南下劫掠諸葛亮的糧道。 諸葛亮從宛城至葉縣,其路途長有兩百多里,多是平原坦途,非常有利魏騎的馳騁,今下反而輪到諸葛亮為司馬懿劫糧而頭疼。 諸葛亮雖兩勝司馬懿,但未能重創司馬懿大軍,與其斗法依舊在持續。 為了與霍峻保持北伐同頻,諸葛亮連書幾份書信與霍峻,盡述他與司馬懿的交手,分享所知的魏軍情報。 書信快馬先至弋陽郡,通過淮水航行,趕到淮陰,逆行泗水,至下邳,再轉走陸路。中間道路四千多里,秉持人歇信不停的要求,中途更替四名信使,日夜兼程,花費七日送到霍峻手上。 泗水河畔,漢寨連綿而建,守備森嚴。因天寒地凍之故,寨內火盆眾多,便于漢卒取暖。 大帳內,地由氈布平鋪而成,供暖的火盆燃燒木灰,以便讓帳內保持熱氣。 霍峻著襪盤腿而坐,喝著半涼的茶水,瀏覽諸葛亮寄來的數封書信。 “孔明計謀精彩,著弱下手,讓那魏軍疲于應對!” 見諸葛亮的三步cao作,一環扣一環,一步緊聯一步,從而成功奪取荊州三郡,這讓霍峻為之贊嘆。 “敲山震虎,圍魏救趙,再出魯陽,步步出奇,葛相用兵著實非凡!”蔣濟夸獎道。 說著,蔣濟疑惑說道:“張郃中我軍伏擊身亡,那張雄怎會突然歸降?” 諸葛亮三部戰術中,最后一步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多虧是張雄、韓堪獻城歸降。若張雄據守魯陽不降,趙云雖能劫掠周邊數城,但效果卻難說上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