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節
“昔孝武帝征遼東,平朝鮮之地,辟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然四郡幾經被高句麗所侵,郡縣被占,漢民遭掠。然陛下以為如能復行郡國之治,既能開拓邊疆,又能保境安民?!?/br> 東夷在華夏早期歷史上,一直是非常強大的對手。殷商因常年征討齊地,導致兵疲而國窮,終被西周滅亡。周吸取經驗,為了解決東夷,封了魯、齊兩大諸侯國,以及大批淮泗小諸侯國,方才將東夷解決。 劉禪的意思不難理解,大概是平了天下之后,為了穩固遼東州郡,他欲將朝鮮半島上的土地授予霍氏,類似用姜子牙治齊模式,幫助大漢穩固幽、遼地區,外擴朝鮮半島。 “此事不可向外言語!” 霍峻不知怎么評價劉禪的cao作,唯有叮囑霍弋說道。 相比霍峻的將信將疑,霍弋反而是信任劉禪,笑道:“陛下非言而無信之人,僅是以為朝鮮蠻荒,氣候苦寒,恐大人會因此而不滿!” 頓了頓,霍弋問道:“今李嚴之所為,不知大人以為如何?” 霍峻抿茶而思,說道:“李嚴貪圖名利,欲將我置于火上,不可不理?!?/br> “遷都之事,當早做決斷!” 第634章 廣海都督 李嚴作為尚書令,破壞朝政內部的和諧環境,欲將自己置于火上所烤的行為,讓霍峻難以忍受。 如果李嚴僅單純依附于他,像司馬芝、蔣濟等人這般,安分協助他處理政務,霍峻能接受李嚴拜入他門下。畢竟以霍峻這般身份,不可能說在朝堂上沒有替他奔走的官吏。 即便是諸葛亮而言,他左右有馬良、馬謖、向朗、張裔等可靠心腹。在諸葛亮推行政令時,有時需要靠左右心腹幫忙配合才能推行下去。 李嚴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升官,掌握更多權利。甚至為了某些目的,會發起政斗,將更多的人牽扯進來。 如歷史上,李嚴為了掌握更多的權利,不惜破壞諸葛亮三伐,以糧草不濟為理由,騙諸葛亮回漢中。而后提前上疏劉禪,欲倒打一耙,污蔑諸葛亮提前撤兵。 今有了苗頭,為了防止出現不可控的情況,霍峻不會再讓李嚴執掌尚書臺。畢竟尚書臺為中樞之機要,如果在其中搞破壞,不亞于一枚核彈爆炸。 至于遷都金陵,霍峻大概也已有了想法。 在長安、洛陽面前,不管是金陵,亦或是武漢,都屬于是弟弟。但為了助力北伐,以便集中人力物力投送到中原,向江左讓渡政治利益屬于是必然之事。 有了政治利益分配,那些江左士人則會利用本地人的身份,竭心盡力確保糧輜能夠安全運到前線。 但如何分配利益,以及cao作遷都,霍峻心中已漸有了打算。若非李嚴將事態升格,有引起政斗的傾向,霍峻下一步都打算設立行臺。而后通過政治表態,如劉禪東巡金陵,不動聲色的將金陵升格為陪都。 居住在武漢的兵吏們,無需大費周章遷到金陵。畢竟將金陵升格,僅是為了更好榨取江左錢糧而已。 至于北伐失敗,如何協調金陵與武漢之間的關系,只能說日后再考慮了。為了北伐,有些事情不可能考慮太過長遠。 次日,霍峻先讓霍弋入宮,代他向劉禪表明態度,以及將李嚴所言內容告訴與劉禪。而后霍峻乘坐車輛前往尚書臺,與諸葛亮會面,商談相關重要事務。 臺閣內,批復奏事的諸葛亮,得聞霍峻前來拜會,起身親迎。 “江陵公!” “葛相!” 諸葛亮請霍峻入座,笑道:“兄登門拜會,莫非是為遷都金陵之事?” 霍峻端坐榻上,說道:“李嚴泄露遷都機密,以至于朝野上下盡知遷都之議。今為了北伐大計,不可坐視不理?!?/br> “兄是說,之前泄露機密者,為尚書令李嚴?”諸葛亮驚訝道。 “正是!” 諸葛亮眉頭緊蹙,說道:“之前八君議事,亮詢問左右,本以為是為侍從泄露機密,今不曾想是李嚴泄露?!?/br> 說著,諸葛亮疑惑問道:“不知兄從何得知?而那李嚴又為何泄露機密?” “此事說來話長!” 霍峻微嘆了口氣,說道:“昨日,李嚴登門而訪,言語盡為投機諂媚之語?!錇檎拼髾?,不惜勸孤罷黜承明。而后勸孤晉王爵,加受九錫……?!?/br> 霍峻也不隱瞞,將昨天李嚴與他所說的內容全盤托出。尤其是著重講了李嚴欲勸他晉爵,受九錫之事。 諸葛亮臉色沉了下來,憤然說道:“遷都之事本為國中機密,李嚴身為尚書令,怎能貪圖蠅頭小利,視國家大事為兒戲!” 李嚴為諸葛亮所舉薦之人,當初諸葛亮看重李嚴的才能,故表李嚴為尚書令。當下李嚴的所作所為,實在讓諸葛亮失望。 霍峻寬慰說道:“李嚴初順劉表,而后投蜀,繼而降我。其雖有文武之才,但卻無憂國憂民之心,為人貪戀小惠,安身而求利。今能以遷都之事而知其心,識其卑鄙之所為,是為善事矣?!?/br> 諸葛亮先怒而后嘆,說道:“先帝駕崩時,多有言李嚴有大才,可以托付西土之事。故亮領兵安巴蜀時,令李嚴率兵從之。李嚴用兵有章法,所到之處民夷盡順,亮因才而憫之,為求一時之需,遂表為尚書令?!?/br> 說著,諸葛亮不想再多說什么,而是問道:“今李嚴心有取利之念,行挑撥離間大臣之所為,不知兄欲如何待之?” 霍峻遲疑少許,說道:“李嚴德下而才高,不可委以大事。今南海太守戴良改遷,可表李嚴為廣海都督,兼領南??ぬ?,轄治高涼、珠崖、儋耳三郡?!薄案邲?、珠崖、儋耳三郡?” 諸葛亮露出怪異之色,在他的印象中合浦郡中有高涼山,而那珠崖、儋耳二郡,早已在動亂中被廢。 漢武帝在南越國后,繼續向東擴張,如在海南島上設置了珠崖、儋耳二郡。而后因統治成本問題,將儋耳合并入珠崖郡中。 緊接著,由于駐守海南島的漢吏貪污受賄,搜求珍寶,當地蠻夷起兵反叛,最終導致西漢放棄海南島珠崖郡。僅保留朱盧縣(??冢┰趰u上,并由雷州半島上的合浦郡管轄。 霍峻設三郡的cao作,大概是要打算讓南漢恢復在海南島上的統治。尚書令李嚴表面上權利變大,實際被發配出中央,一輩子要和蠻夷們打交道。 見諸葛亮明白自己意思,霍峻直接坦白,說道:“合浦郡疆域廣大,山水縱橫,郡中蠻夷、賊寇眾多??梢愿邲鰹榉?,增設高涼郡;以徐聞為治所,設為珠崖郡;再以朱盧縣為治所,重設儋耳郡?!?/br> “李嚴利欲熏心,常欲掌大權。今不如趁其所意,表為廣海都督,開墾四郡,深治蠻夷,編戶齊民,壯我國力。如李嚴不順,交州刺史呂岱兵馬在握,足以蕩平之?!?/br> 李嚴這人不能因品德問題,而去否決他的能力。今李嚴待在中央會禍亂朝政,那不如物盡其用,扔到廣瓊地區去。南中有李恢治理,交嶺有呂岱坐鎮,恰好廣瓊地區缺少大臣開發。 海南島疏離大漢多時,李嚴一心執掌大權,那就借他之力,幫大漢治理好廣瓊地區,這樣也算是造福一方了。 諸葛亮遲疑幾許,說道:“李嚴雖有貪圖名利之心,但其有功于漢室。今漢室傾危,不如慮之短,褒其功績,齊心北伐。當下無故將其貶至珠崖,留居不毛之所,恐有薄待之感,亦會引得非議?!?/br> 別看都督四郡名頭響亮,李嚴正兒八經的官職就是南海太守,剩下三郡幾乎是蠻夷盤踞之所。今李嚴從大漢尚書令在沒有任何過失的情況下,就被霍峻發配到不毛之地,難免讓諸葛亮覺得不妥。 霍峻語氣加重,嚴肅說道:“孔明以身作則,常欲和睦眾人,以為漢室大計。然李嚴無憂國之心,與此等蟲豸同事,何能言興復漢室!” 霍峻與諸葛亮同事多年,早已了解諸葛亮的性格。諸葛亮的政治手段從來不以強硬出名,而是屬于團結可團結的政治伙伴。 如拿歷史上來說,李嚴借著輔政大臣的名義,向諸葛亮一直在索取政治利益。而諸葛亮不顧眾人的反對,多次厚待李嚴。希望能用政治利益,去換取李嚴的支持。 然諸葛亮卻忘記了,有些人注定是無法團結。甚至說將這種人吸納入集體中,實際在破壞政治氛圍。故而諸葛亮向李嚴妥協的結果,則是換來李嚴為了謀取更多利益,不惜破壞北伐,選擇背刺諸葛亮。 論用人上,諸葛亮不如劉備。劉備會因某些事而妥協,但絕對不會心慈手軟,除了對親信外,余者破壞興漢大業,劉備該殺就殺。 諸葛亮雖執政嚴苛,但卻不喜歡殺人。諸葛亮為權臣,針對李嚴、廖立之流,其結果多是以流放代替殺戮。換是劉備,估摸早就殺了。 今李嚴犯下的事可大可小,霍峻為了維護政治和諧度,必須將李嚴逐出中央。 有了霍峻的堅持,諸葛亮不好繼續堅持,說道:“兄既有此言,亮當從之。但卻不知江陵之事,兄有何打算?”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可類孔明昔日之事,陛下授孤行臺之職權,而后將行臺置于金陵。孤委淮泗、江左士吏出任尚書,以抬升金陵之位?!?/br> “陛下率侍從巡視江左時,尋機下詔,以金陵為東都。武漢為南都,洛陽為北都,長安為西都。而后諸軍北伐時,陛下可居武漢或江陵,以都督北伐軍事?!?/br> 大家一起搶著當首都,為了表示北伐之心,干脆把洛陽、長安、金陵、武漢一起設為首都。反正在洛陽、長安面前,大家都是弟弟。 當然為了不刺激荊楚人,金陵不會設尹,而是設行臺,僅從武漢那邊拿走部分權利。 諸葛亮撫扇而思,說道:“直遷金陵不妥,今仲邈之言,當為可行之方法。亮不日上疏表兄受領揚、豫、徐三州行臺尚書令,以金陵為治。余者,尚書仆射、尚書等官,需由兄斟酌提拔?!?/br> “尚書仆射,可由荊州刺史顧雍出任。顧雍治荊州以來,田畝廣開,錢糧歲增,法治清明,是有國相之才。令其出任金陵行臺尚書仆射,必不負你我之所望!”霍峻推薦說道。 “亮當斟酌荊州刺史之人選!”諸葛亮考慮說道。 “善!” 第635章 金陵行臺 霍、葛口中的遷都金陵,并非說是將武漢城中兵民全遷過去,而是為了將武漢部分職能交予金陵。讓渡相應的政治權利與江淮士人,以求得他們的竭力支持,以確保江左會順利送至前線。 故南漢這番cao作,有幾分類似朱棣遷都北京早期的cao作。如朱棣先將北平改為北京,在北京建設行部,設留守行后軍都督府。以便于調集北方資源,支持朱棣北伐蒙古。 南漢則是改秣陵為金陵,在金陵設置行臺,以便于調集江左糧草,將金陵打造成供血機器,支持霍峻北伐。設立為陪都,也是為了給予江左士人相應政治地位,以換取他們的支持。 當然了,從一都制變成兩都制,將武漢的政治利益分與金陵,勢必會引起荊楚士人的不滿。尤其經歷了周不疑、李嚴事件,霍峻不敢倉促而為,唯有采用更加溫和的政治cao作。 武漢行宮,議殿外。 正月,深冬之時,武漢濕冷。 二十余名文武齊至殿外,在侍從的引領下脫履解劍,趨步入殿。而人群中唯有霍峻佩劍著履,不急不慢地走入殿內。 左右文武見到霍峻,無不行禮問好,以示尊敬?;艟鎺θ?,拱手回禮。 落座前,霍峻與諸葛亮眼神交錯下,似乎在傳達什么信號。 “陛下駕到!” 半晌后,劉禪裹著絨服,從殿側入正堂,端坐榻上。 見狀,眾人行以大禮,說道:“拜見陛下,愿陛下嘉福永壽,長樂未央!” 劉禪憑空虛扶眾人,說道:“起身吧!” “謝陛下!”眾人應聲,按官爵高低依次入座。 望著殿內眾人,劉禪問道:“今下可有要事上奏?” “稟陛下,臣馬良有事需奏!” 馬良奉上奏疏,說道。 “準!” “交州刺史呂岱奏,交州幅員千里,蠻夷叢生,道路險峻。交趾、南海為賦稅之重地,然周圍多蠻夷,常年不得安寧。為不負漢室之托,呂交州率兵南征北討,威震蠻夷,橫掃交嶺?!?/br> 馬良手持笏板,沉聲說道:“但交嶺甚廣,呂交州深感分身乏力。當下舊廣州海濱之所,多有???、蠻夷襲擾,難得安寧。今請奏朝堂,別遣一將坐鎮南海,以肅海濱之亂?!?/br> 劉禪翻閱奏疏,問道:“朕讀史書來,記得孝武皇帝降服南越,命伏波將軍路博德跨海東征珠崖,而后有珠崖、儋耳二郡,但因蠻夷四起而不得已棄之?!?/br> “中漢之時,交嶺不平。幸馬援南征交州,以儋耳、珠崖二縣并入合浦。兩漢三百余年,廣州海濱多有變化,不知今下情況如何?” “稟陛下,珠崖州上蠻夷遍野,荒蠻未化,瘴癘遍地,毒蟲肆虐。雖子不知父,而僅知其母,但物產豐饒,田畝肥沃。如能開墾化民,是為開疆而辟土,揚我國威?!彼抉R芝說道。 年少的劉禪似乎挺感興趣,扭頭看向霍峻,說道:“大司馬,呂交州之請如何?儋耳、珠崖二郡可復否?” “回陛下,自古以來,珠崖州為我漢室之疆域,昔蠻夷為亂,不得已而棄之。今交嶺大安,宜當兵臨珠崖州,重設前漢之舊治,編戶齊民,以揚我漢室之威?!?/br> 霍峻故作沉吟,說道:“南海太守戴良遷任,今廣州海濱無人安之。以臣之所見,陛下不如委南海太守,兼領廣海都督,掌握兵政之權,以復珠崖、儋耳二郡?!?/br> 頓了頓,霍峻說道:“南海不與珠崖通,可以令合浦郡析出高涼郡。令南海太守兼任廣海都督,配兵三千五百人,都督四郡,掃蕩諸夷,以威廣海之蠻夷?!?/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