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節
霍峻看起來雖是大族,但實際上因政治地位關系,以及脫離了低級趣味之故,反而是贊同劉備檢索人口的政策。 霍峻深知戰爭的成功從來不單看將領的指揮能力,還有看身后國家的組織能力。 別看南漢勢頭還行,推廣了稻麥耕作制度,讓南漢府庫充盈起來,但實際上吳楚士族更是得利者。 吳楚士族有信息傳播優勢,他們屬于最早采用稻麥耕作制。故而在隱匿戶籍之下,士族們的錢糧激增,逐漸發達起來。 今若不檢索人口,縱容吳楚大族侵吞戶籍人口,長久以往,恐就會重蹈孫吳覆轍。即便南漢能統一中原,怕也是沒多少壽命的王朝,也非常容易陷入內斗當中。 雖說南漢不屬于霍峻,但作為他的建設者之一,以及得利者之一,霍峻也不愿親眼見它滑向深淵。 劉備坐在榻上,擔憂道:“孔明欲豐府庫,故朕命承明于蜀中執行斷法,檢索隱匿之人口。今下如欲將此法推至吳楚,朕恐官吏將士多有不滿,不知仲邈可有不同之見?” “斷法事關國之命脈,不可不行??v大族舉眾反叛,陛下亦不可為之猶豫,當遣軍平叛,嚴懲賊人?!被艟_頭直接點明自己的想法,說道。 “陛下之所以憂,非為大族而憂,當是為將兵大族而憂,恐其因檢索人口之事,而反叛大漢。不知峻所言如何?”霍峻問道。 “然也!” 劉備坐抱膝蓋,說道:“昔朕之所以能平吳越,吳人投我而不投孫權,非是朕有他能。而是朕聚攏各族,拜舉為將,準領兵馬。今若處置不當,恐生大變!” 霍峻沉吟良久,說道:“吳楚官吏將士出身各有不同,陛下不可一概而論,如峻所部多淮人與楚人。而楚人之中,或有大族,亦或有寒門??v大族中亦有隱戶少者與隱戶多者之分,不能一言蓋之?!?/br> “陛下憂領兵之大族叛,不如施以寬政待之。文吏或不為陛下所用之大族,陛下可行嚴法待之。如有兵叛,則可遣將平之。如此行事,雖有sao亂,但檢索之策可行推四方?!?/br> 一刀切是為用政之弊,不論哪朝的政治都講究拉一派打一派,再拉一派再打一派。即團結,斗爭;再團結,再斗爭。 劉邦能速平天下,除了有當時的原因外,還有他掌握了團結與斗爭的秘籍。 項羽兵鋒鼎盛,劉邦正面不敵,采取重用韓信、彭越、英布三人,以及封賞諸侯王的形勢。 打敗項羽,劉邦利用功臣與同姓宗親,解決異姓諸侯王。 為了平天下,關東以同姓諸侯王鎮守,關西及部分地區利用軍功將士治理基層。 故而在采取檢索人口的政策上,劉備完全可以采用團結與斗爭的方針。亂世中,國家的軍事武裝不亂,零星的士族叛亂,影響不了大局。 畢竟能在亂世中活下來的士族沒幾個是傻子,他們非常明白自己手上沒刀,無法與大軍抗衡。握筆者官吏會因自己的地位而有所顧忌,無非是發幾句牢sao,不敢明目張膽反對。 故而執政者有魄力,撐過輿論時期,基本就能見到后面的晴天,政策得當,推行速度快,就沒什么可怕。 劉備捋著胡須,疑惑問道:“何為寬法,何為嚴法?” 霍峻思索少許,說道:“稟陛下,以部曲為大漢效力者,兵戶免賦稅與徭役;無從軍之部曲,上繳賦稅,卻可免徭役?;蚴潜狈街T州籍貫者,可免受核查?!薄盁o部曲從軍,卻隱匿戶籍者,名下門客、仆人悉數編統,與民戶待之,賦稅、徭役二者不可缺。上至王公,下至豪強,皆需遵之。如有違者,執以厲法?!?/br> 聞言,劉備露出深思之色,說道:“仲邈之語,我亦所思。但恐官吏欺上瞞下,陽奉陰違?!?/br> “如此當行考課之法,州刺史監督各郡守,各郡守有怠政或陽奉陰違者,一并處之,以正風氣?!?/br> 霍峻朝著劉備拱了拱手,說道:“陛下,以丞相治政之能,上下齊心,不出一二年,隱匿戶籍必然紛紛析出。且此策既是丞相所提,陛下不如擇機問之?!?/br> “孔明~” 劉備微微頷首,露出了然之色,說道:“孔明既要推行此策,想必胸中已有所得。今朕且將仲邈之所言,書信與孔明,看孔明是否有不同之見!” “諾!” 君臣二人又聊了幾句,侍從入堂來報,說道:“陛下,糜氏二公祭祖已成,今在府外求見!” “準!” 少頃,糜竺、糜芳趨步入堂,向劉備行禮。 劉備憑空虛扶,笑道:“子仲、子方此行歸鄉祭祖,以為何如?” 糜竺鬢角斑白,感嘆說道:“離家二十余載,梓鄉已然凋敝,鄉人四散,難見友人。蒙陛下之福,所幸祖墳依在,竺得以率族人祭之。本以為終老楚地,不料有歸鄉之時,竺當拜謝陛下?!?/br> “無需多禮!” 劉備多有感觸,說道:“昔日朕流落東海,幸得君舉族資助??v朕兵敗流落,始終相隨不棄。今二君歸鄉祭祖,足以慰二君奔波效力之苦?!?/br> 頓了頓,劉備問道:“二君北上東海,所經淮東是否太平乎?” 糜竺覺悟非常高,笑道:“時有霍督經略江淮,淮東豈能不安?竺已命犬子糜威率些許族人歸淮置業!” 說著,糜竺語氣加重,拱手說道:“幸陛下恩照多年,糜氏得以振興。今淮東凋敝少民,竺愿獻精壯門人四千與江淮,或為兵,或為民,皆由陛下、霍督安排?!?/br> 相比糜竺的高覺悟,糜芳露出rou疼之感。他搞不懂為什么兄長,會這么大方,這可是他積攢多年的家底,一口氣又送出去。 “今大漢民有千萬,何需四千人乎?” 聞言,劉備不由起身,感嘆說道:“子仲捐民與漢,當是令朕羞愧!” “僅是竺些許心意,望陛下納之!”糜竺拱手行拜禮,說道。 “子仲大義??!” “糜公高潔!” 第547章 詔令八條 糜竺雖不以謀略顯,但因其敦厚文雅的性子,不僅在朝野中名聲優達,在民間贊言亦是不少。即便是張昭、許靖等大儒名士,亦不敢輕待糜竺。 今糜竺獻四千精壯與江淮,反而突顯了糜竺具有大智慧,其格局遠非糜芳所能比。 在隨后的幾天的宴會上,劉備在回憶自己的過往時,毫不避諱的講述他敗走廣陵,軍士饑餓困踧,自相啖食的凄慘遭遇。并表示無糜竺傾盡家資相助,則無他今時。 緊接著,劉備記論糜氏之舊功,拜糜竺為太師,增食邑兩百戶,子糜威為騎都尉。 太師為三師之一,其無具體職能,多是榮寵封賞。而所增的食邑兩百戶,則是劉備破例封賞。 早期劉備為了盡快坐穩吳楚,封了不少爵位與食邑出去,但整體而言,南漢貫徹了兩漢之制,無軍功不封侯。 別看霍峻一萬五、六千戶的食邑多,但霍峻是用戰功刷出來。糜竺無軍功之下,尤其已經領了鄉侯,能因過往功績增封兩百戶已是破例。畢竟對朝中大部分人而言,鄉侯已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之后的一段時間,劉備在江左巡視基層郡縣,了解底層百姓的生活。 北伐頻繁,江左雖遠離邊境,但時常要被調去服徭役,或是為北伐服兵役。故而百姓耕作時常有被打擾,加上不輕的賦稅,讓百姓生活多少有些困難。 但值得慶幸的是在諸葛亮的主持下,南漢長期推行稻麥輪耕技術,隨著先進生產力的普及,國家與百姓實現了雙贏。 宏觀上,南漢受益于生產力的進步,不再為糧草所困,軍官、官吏的俸祿逐漸有了保障。 微觀上,在賦稅不變的情況下,百姓得益于畝產的增收,生活有所好轉。無徭役之時,可做到二、三歲之耕,必有一年之食;八、九年之耕,必有三年之食。 見到基層百姓雖因生產力的進步而受益,但仍苦于徭役,劉備多有痛心。 在巡視之后,劉備頒布八條詔令,下達至大漢七州。 其一,令荊、揚、江、交等地區之吏及軍人,年在十二歲以下,五十歲以上的及孤幼、單丁與家人中需扶養者都遣散為民。若有傷殘者,免受賦稅,官府施以救濟。 其二,令地方郡縣禁止濫征兵役,今后不得征調老弱服役,且非動亂之時,不準征調兵役,盡量讓百姓可專心耕種。 其三,州、郡不得征調造船木料及運船,以后水師舟舸營造由中樞下達指標,木料由軍隊自備,如向民間征調,一切須自備款項購買,不準勒索。 其四,自建安十二年(207年)以來,劉琦與劉備執政時期所欠款項,一律償付,不得推諉。百姓所欠官府之賦稅及債項,一律豁免不究。 其五,大力推廣稻麥耕作制,由郡及縣,州、郡派勸農使,以致地無遺利。并且要選出模范農民,由州郡集中表彰,或授予耕牛,或獎勵爵位。 其六,因水旱之災而歉收達五成的郡縣,是歲免除征收賦稅,次年減免半數;之前所給江淮百姓的田地、種子,已收退之,未收免之。 其七,凡能向百姓開放的山澤湖泊,如能解禁,則當解禁。如不能解禁,需上報州、中樞商討。 其八,郡縣如有死刑犯者,一律送至武漢秋議,地方不得擅自處以死刑,如有違令長官,宜當論罪懲處。 此八條詔令一出,江左百姓聞之,無不奔走慶賀。 大漢革新了稅法,免除了苛捐雜稅,但不代表私底下沒其他負擔,比如那營造舟舸之條例。南漢立足于水鄉,故而無舟不得行。地方官府常以營造舟舸為由,長期征調百姓,或是征收民間木料。 如征調民間船只作戰,戰后物歸原主者少,不是因戰爭損耗,則就是被人所貪墨。今條例出來,則是阻止了這一現象的發生,減少百姓的損失。 以上八條,是為劉備走訪一月,察民間百姓之疾苦,觀地方郡縣之弊政,與左右近臣商討多日,方才擬出的條例。 隨著八條政令的頒布,劉備也從郡縣回到秣陵,欲在秣陵休息幾日,繼而再準備回京。 然就在劉備即將回國時,諸葛亮從武漢傳來消息,言武漢尹桓階在任上去世。 “咦!” 劉備心情沉了下來,傷感說道:“朕本欲托大事與桓君,今卻忽然病猝,此或為天命矣!” “陛下宜當節哀!”馬良道。 桓階者,與劉巴屬于是同類人,在荊楚就心慕曹cao。 在官渡之戰期間,桓階勸張羨舉兵,牽制劉表,配合曹cao。即便張羨兵敗,桓階亦不為劉表所用,歸隱郡縣。 后來曹cao南下荊州,桓階與劉巴一樣,屁顛屁顛跑去拜見曹cao,為其效力。 金口戰役爆發,霍峻大破曹cao,劉巴因羈留荊南,又不為劉備效力,先后跑到交州、益州。 桓階則是在曹cao兵敗的路上被抓,被劉琦征辟委任,劉備入主荊州之后,轉而為劉備效力。 蓋是被劉備、諸葛亮所折服,桓階任職以來,為官清廉,重信達義,多有好評。最終在諸葛亮的舉薦下,接替法正出任武漢尹?;鸽A出任尹守多年,執法嚴格,不受賄賂,高官貴戚無不敬服。在他治下,武漢戶籍為諸郡之首,達到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之水平。 南漢疆域愈廣,所需要的人才就越多,今時桓階的去世,讓劉備有痛失梁柱之感。 劉備整理了心情,說道:“桓君為官清廉,于國多有裨益,令其子襲承關內侯爵。是否追謚,讓丞相研判?!?/br> “諾!” “陛下,今桓君病逝,武漢尹空缺,宜當擇選上卿繼任?!瘪R良說道。 劉備踱著步,說道:“武漢為京師,能任武漢尹者,需膽略才識過人,且為官清正,怕朝中官吏少有能任者?!?/br> “陛下,豫章太守龐林,丹陽太守蔣琬,或能任之?!瘪R良舉薦道。 “龐林、蔣琬?” 劉備微皺著眉,評價道:“龐林才干遠遜士元,任郡太守有余,秉持京師之事,則多有不如?!?/br> “蔣琬其人,如孔明所言,非百里之才,而是社稷之器。然治政寬和,治上郡、大州可,但治京師恐有不濟?!?/br> 龐林能力或有不足,但以蔣琬的能力出任武漢尹并非不能勝任,僅是劉備不太想用吳楚士人治理武漢。 今諸葛亮要行斷法,武漢為大漢首都,必須要有利益之外的人繼任尹守,替他與諸葛亮威懾那些京師高官貴戚。 劉備踱著步,忽然想到一人,問道:“李正方何如?” 李嚴政治能力出色,在出任犍為郡太守時,做到郡內無賊寇,百姓安居而樂業。 不僅于此,劉備熟知李嚴性情孤高,不與一般楚人往來。今用李嚴出任武漢尹,當是一把快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