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節
劉備擺了擺手,笑道:“以君與我之情,何需謙讓。我常謂近臣言昔敗曹cao,拓有吳楚,皆因仲邈。時仲邈在外,孔明在內,二君是以天授我,無二君輔佐,我不為帝矣!” 因無法明說霍峻陰侍之事,劉備常是向眾人細數霍峻戰功,而無言及博望對,故而今朝中認為首提南北策之人是諸葛亮、魯肅二人。但即便如此,霍峻因戰功之卓著,與迎奉劉備入楚首功,亦是被眾臣所推崇。 “伯樂與君相輔相成,無伯樂安有千里馬!”霍峻委婉答道。 劉備尋了個僻靜的地方坐下,問道:“南北對峙多年,去歲北伐,朕本欲從效孔明之奏對,下關中,與卿共圖中原。然惜阻長安,兵馬不得進,無奈而歸。幸仲邈下二郡,馬超據隴右,致使曹丕東西不得兼顧?!?/br> “故以南北之形勢,除孔明取關西之策,不知仲邈可有他對乎?” 十幾年前,諸葛亮在江上對中指出,建議劉備在全據長江之后,再取關西為基,而后據兵東出。配合襄樊大軍,直搗洛陽。江淮所部作為偏軍,從而克復中原。 那時的諸葛亮之所以不認可從江淮北伐,而是諸葛亮認識到江淮的凋敝,以及面臨曹魏大軍的巨大壓力,北伐起來困難重重。故而建議從混亂的關西用兵。 隨著襄樊戰役的結束,劉備襲取長安,實際上是遵循了諸葛亮的大戰略,而非是盲目用兵。襲取關中戰役的不成,讓劉備重新思索怎么北伐。 關西屬于三方角力當中,若無變故怕是不易打開局面,而江淮是為數有戰功的戰區之一。尤其是霍峻提出復興江淮,北伐青徐的戰略,這讓劉備轉而重新斟酌南漢的國策,是否繼續執行諸葛亮的江上對。 霍峻坐到交椅上,說道:“復中原,興漢室,東西皆是可行??酌髦?,欲以巴蜀取關西,后東出洛陽,兵下洛陽,北望河北?!?/br> “若以江淮為基,取齊地西進,合江漢之兵,席卷河南,再取河北,與孔明有異曲同工之妙。然欲取關西,亦或是下齊宋,需觀今之形勢而后圖之?!?/br> 劉備微皺眉毛,問道:“如欲取關西,當如何進軍?取齊宋,又當如何取之?” 霍峻沉吟良久,說道:“昔高祖之所以能下關中,是因關中三分,無力合戰。今欲取關西,需觀馬超事變,尋機北伐取利,而后徐徐圖之?!?/br> “今魏人主力猶存,欲下河南,難如得天。故欲克齊宋,當先大敗賊兵,重創精銳,取壽春。江漢兵出許洛,江淮兵進齊宋?!?/br> 劉備捋著白須,感嘆道:“取關西,亦或下齊宋,皆非易事。如以仲邈之見,當行何策?” 霍峻思索良久,說道:“陛下可知秦趙長平之戰乎?” “豈能不知!”劉備捋須而思,說道:“昔秦兵鋒正盛,六國中能與其抗衡者,除趙外,再無他國。故秦伐上黨,與趙戰于長平。趙以廉頗、趙括據之,秦出白起。白起大破趙國,坑盡趙兵,是役之后,秦一統六國?!?/br> 霍峻點了點頭,說道:“今陛下欲興漢室,唯有尋重兵出征,與曹丕決分勝負。如能重創賊軍大部,屆時不論謀關西,亦或下齊宋,皆易如反掌?!?/br> 聞言,劉備眉頭微皺,說道:“賊騎驍勇,步卒矯健。如行水戰,我軍尚能勝之;若野戰而分勝負,怕是不易。且賊人多年守而不攻,以堅城而耗我軍,再出兵馬擊之。襄樊之役,若無山水相助,怕是難以取勝?!?/br> 說著,劉備看向霍峻問道:“仲邈可有詳細方略?” 霍峻露出苦笑,說道:“欲重創賊軍,須觀地利,察敵將謀略,且知己勢,天地人三者具備,方能重創賊軍,否則又談何容易!” 頓了頓,霍峻說道:“話雖如此,但縱觀南北千里之地,淮水利我而不利敵。如欲重創賊軍,不如擇機北伐壽春,看能否借淮水,以破賊軍?!?/br> 統一與混亂的政權最大的區別,你打贏了一場戰役,對方還有兵力守家。而混亂的政權在于,你贏了一把,對方就亡國了。 歷史上姜維打出洮西大捷,放在混亂關西,那一場戰就能席卷隴右。但面對統一的北方,姜維需兩三場,才有機會攻克隴右。然絕大部分將領打贏一場戰役已經是困難重重,更別說接連大勝。 聽著霍峻希望在淮水重創賊軍,甚至說打殲滅戰,這讓劉備陷入沉思當中。 他已經理順了霍峻的戰略,霍峻試圖在淮水打殲滅戰,然后趁著曹魏空虛之際,攻略壽春。屆時再北進青齊,或是說觀望關西局勢。 “仲邈有幾分把握?”劉備反問道。 霍峻搖了搖頭,說道:“我軍若是北伐,或有取勝之望,但若想重創賊兵,怕希冀不足一層。若賊兵南征,我軍取勝不難,然想重創賊兵,需觀敵軍用兵,以及天時、地利?!?/br> 殲滅戰永遠是最難打的戰役,但也是收獲最大的戰役。沒有任何一個將領敢在雙方未出兵之前,敢打包票一定能全殲對方。 聞言,劉備深吸吐氣,說道:“我雖歲數漸長,精力不支。但北伐用武,我豈能不愿。今下朕需以國事為先,之后如要出兵北伐,朕欲從仲邈之言,再伐壽春?!?/br> “哈哈~” 劉備拍著霍峻肩膀,大笑說道:“今后江淮若有所缺,盡管上疏。昔仲邈能破曹cao于金口,何不能再破賊兵于淮水!” “諾!” 君臣交心談事,聽著霍峻大戰略,劉備心情甚好,起身拉著霍峻同行。 行走間,劉備想起什么,猶豫問道:“如朕不幸離世,仲邈有何打算?” 霍峻愣了愣,反應過來,說道:“陛下精力充沛~” “不必客套,如實而言!”劉備打斷道。 霍峻朝著劉備拱了拱手,說道:“如陛下易世,峻當遵奉遺詔,輔佐太子,內修政事,北伐中原,竭盡全力,以報陛下器重之恩?!?/br> 劉備微嘆了口氣,說道:“翼德粗鄙急躁,難以大用。如若朕離世,以太子之齡,唯君與孔明可托大事。惜孝直不幸早喪,否則尚能與二君協力?!?/br> 第545章 為大事計 在糜皇后的催促聲中,劉備讓霍篤、徐盛二人率兵馬護送糜皇后及糜氏兄弟歸鄉祭祖。 劉備則是在廣陵巡視兩三日,遂帶著霍峻南下江左,在秣陵(南京)與揚州刺史步騭、丹陽太守蔣琬會面。 秣陵雖山秀水俊,龍騰虎踞,有帝王之氣。但在南漢朝中僅是丹陽郡治所,為一郡的軍政中心,遠不能不能與后世的六朝古都相提并論。 秣陵,東巡行宮。 大堂內,劉備坐于榻上,霍峻、步騭、馬良等高官分坐左右。 翻閱揚州戶籍,劉備露出滿意神色,說道:“諸郡戶籍數目,較朕離揚時多有變化。我與丞相言及揚州治理,丞相對君贊賞不已。多言子山任揚州刺史以來,戶籍歲歲漸增,所納賦稅僅次荊州,甚是難得?!?/br> 按江州拆分前的計算,因徐淮人南下之故,揚州的人口、賦稅實際上是多于荊州,是為南方第一大州。 在襄樊戰役結束,隨著江州設立,揚州失去了四郡,戶籍人口減少有六、七萬戶,加上江淮的長期吸血,導致揚州元氣大傷,從第一大州跌落到第二大州,戶籍、賦稅少于荊州,與江州不分上下。 “臣不敢貪功,揚州能有今時之績,實因陛下、丞相擇選太守得當。自陛下遠赴荊楚爾來十二年間,諸長官平賊寇,撫漢夷,編民戶,臣僅居治所,督郵四方,委布政令,厲行法制而已?!辈津s自謙道。 “且揚州內有山越盤踞,山嶺萬重,幽藏民人,自鑄甲兵,偶有襲擾。臣不能制,亦不能招撫,當多愧陛下?!?/br> “山越?” 聞言,劉備遲疑幾許,問道:“丞相領兵征討五溪蠻時,朕曾派將軍黃權領兵征,時搜山檢野,所得山越民眾甚少。眾皆言山越內遷,莫能窮盡。不知今下何如?” 末尾的蔣琬拱手說道:“稟陛下,丹陽大山,地勢險峻,與吳郡、會稽、新都、鄱陽四郡交接,周旋數千里,非一郡所能制。山谷重重,山越隱匿,山出銅鐵,自鑄甲兵,仗兵野行,高尚氣力,難以擒之?!?/br> “臣發郡兵入山,山越奔走山險,穿突叢棘。如魚之走淵,猿猴之攀木。時待兵退,出為寇賊。復兵征伐,兵少被其所敗,兵眾四散而走,不能獲之?!?/br> 之前劉備派黃權征討山越,其之情形與蔣琬所遇見的情形類似,外部的山越百姓被抓得基本干凈,但是還有大量百姓逃入崇山峻嶺中,簡單派兵擒捕,根本無法徹底解決山越。 彼時劉備問計霍峻,霍峻根據諸葛恪封鎖之策,提煉改良其精華,提出天羅地網之策,封鎖山越的與外界的通道,修筑營壘,阻斷物資流入山越之中,通過三、五年的時間封鎖、囚禁,從而逼山越百姓出山。 那時劉備覺得此方法太費時間,所耗費的兵力甚大,且不了解收獲如何,故而暫且擱置下來。因腹地山越少有攻略郡縣,故而這一擱置就是五、六年時間。 “昔仲邈可是有獻天羅地網之策?” 劉備將巾帛擱下,回憶內容,問道:“言按此策行事,三五年間,深遠山越可盡數被擒?” “正是!” 霍峻點了點頭,說道:“南蠻雖居山嶺,但皆以糧禾為食。若能毀其耕地,斷其糧輜。聚兵封道,禁商內通,不與之戰。幾年之后,山越必然糧絕,且無鹽可食。加以言語規勸,推行良政,山越當可盡數擒獲!” 劉備看向步騭、蔣琬二人,問道:“二君可知深遠山越當有多少?” 蔣琬沉吟少許,盤算說道:“據山民、商賈言語觀之,山越分有數十部,散布數千里間,民不下十余萬之眾。如能擒得深遠之民,或可編戶齊民,為國上賦納稅;亦或是編軍肅伍,用于從軍征伐?!?/br> 劉備已然心動,連續兩三年北伐,國內百姓勞累,加之想為劉禪留個好基業,故而短期之內,劉備已無北伐之念?;巳陼r間,降服十余萬山越,對大漢來說完全是劃算的買賣。 且丹陽山越兵,好武善戰,是為天下少有銳士。十余萬山越百姓,挑選精銳,往少了說可出甲兵萬人。剩余百姓,不論是編戶齊民,亦或是轉為軍屯皆大裨益與國家。 “如按仲邈之策,需發多少兵吏行天羅地網之策?”劉備問道。 “遣通達戎伍,能撫山民者為將,協調荊、江二州官吏,發丹陽、鄱陽、新都、吳郡、會稽五郡兵馬,據守險要,筑修工事,數載可平?!被艟鸬?。言語剛落,渴望建功的諸葛恪出列,拱手說道:“稟陛下,臣不才,愿領兵馬征伐山越?!?/br> “元遜?” 見是諸葛恪請戰,劉備多有猶豫。且不言諸葛恪年紀還小,在劉備眼中,諸葛恪性情急躁,且常自恃小智,難以托付大事。 猶豫片刻,劉備笑道:“元遜聰慧達人,朕欲用之。然憂卿無統兵之前事,今可為將副,輔佐大將合統五郡兵馬?!?/br> 說著,劉備看向霍峻背后的霍范,笑道:“士載南征交嶺,建有殊功,不知可敢領命統伐山越?” 霍范早有意動,昂首挺胸出列,拱手說道:“稟陛下,范愿領兵出戰。三年為期,必盡擒山越獻于陛下?!?/br> “彩!” 劉備吩咐左右,說道:“命將軍霍范統兵三千,都督丹陽、鄱陽、新都、會稽、吳等五郡兵馬,征伐深遠山民。侍郎諸葛恪兼領校尉,為副佐之?!?/br> “諾!”霍范、諸葛恪二人領命退下。 待二人退下,劉備問道:“子山,朕聞江左大族甚眾,不知可有隱匿人口之事?” 諸葛亮欲廣搜人口,劉備非常贊同。僅是考慮到荊、揚二州文武官吏眾多,劉備不敢立馬在二州推廣,而是打算在蜀中搞試驗田,先讓蜀中大族當實驗品,看看效果如何。 隨著諸葛亮與潘浚在蜀中展開嚴查人口的行為,劉備也將目光投向揚州,欲投石問路,了解下步騭的想法。 步騭作為州刺史,對諸葛亮的政策有所了解,如實答道:“稟陛下,自中漢亂世以來,淮人多有南逃江左,期間不少淮民或因無糧,或是窮困潦倒,不得已賣身為奴。亦有不少山民,被大族撲抓為奴?!?/br> “因無戶籍之故,大族各有隱匿人口。昔吳楚初下,曹cao在江北,郡守憂大族陰連曹cao,不敢細查大族人口。陛下今欲嚴究之,臣恐各族會陰奉陽違,拒不奉命,望陛下慎行之?!?/br> 諸葛亮的政策是想檢錄大族所隱匿的人口,讓大族為隱匿人口繳稅,填補因北伐之戰而導致的國庫虧空。 兩漢之時重人頭稅而輕田稅,如果根據諸葛亮的政策行事,大族們必然要繳納高額賦稅。如糜氏,其有仆人賓客萬余眾,繳納的賦稅必是以萬人為單位,同時那些仆人也要服徭役。 大族們通過隱匿人口來盈利,今時人口若要被嚴查,將極大損害那些大族的利益。利益受到影響,大族們非常容易走向極端,比如說陽奉陰違或是武裝反抗。 劉備露出凝重神色,他崛起太快,根基甚是不穩。往昔為了抗衡曹cao,不得已依仗吳楚士族的力量。如今隨著政局的穩定,這些吳楚士族竟成為他統治國家的障礙。 當然劉備可以選擇不核查隱匿人口,但那些吳楚大族將會形成一個一個的毒瘤盤踞在南漢身上。隨著時間的流逝,將會形成影響到南漢的國運。 且劉備深知他若不整頓朝政,為劉禪留下富強的南漢。以劉禪今后的威望,縱是想執行,怕也沒能力去做。 “子山之言,實為良言?!?/br> 劉備心中有數,淡然說道:“北伐連年,百姓疲憊,多有隱入大族。讓孔明、承明核查蜀中大族戶籍,檢索隱匿人口,令其出稅服役。至于是否于吳楚施行,容朕思慮?!?/br> “今日之語,諸君不可泄露與外人,違者論罪懲處!” “諾!” 第546章 團結斗爭 自那日交談之后,如何解決士族隱匿戶籍問題,逐漸成為劉備心頭上的煩惱事。在江左停留的時間里,劉備除了巡視地方郡縣外,偶爾就思索解決方案。 解決吳楚大族的隱匿戶籍方案,必然不能與蜀中士族相同。不管是劉璋父子期間,亦或是劉備統治時期,蜀中士族幾乎沒什么話語權,在軍中任職的大將也少的可憐。 劉備、諸葛亮可以對蜀中進行公有化蜀錦,甚至廣索隱匿人口,榨取錢糧反補北伐諸軍。但卻不能肆無忌憚的對付吳楚豪強大族,因為南漢的統治基石來自于他們。 在劉備沉思幾日后,尋了個有空的時間,與信得過的霍峻探討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