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節
說著,蔡方指向身后老弱,沉聲說道:“我等為國家奮戰多年,家中親眷多有傷亡。今府君揀選青壯,逐我等出戶軍,此是為何理?” “府君開恩??!” 衣衫襤褸的婦人拉著兒子,來到徐質跟前,哭泣說道:“我家夫君戰沒江淮,今唯賴國家恩德。若入民戶,賦稅、徭役當逼死我母子二人?!?/br> 母子抱頭痛哭,讓徐質心生憐憫,但見烏壓壓的幾百人,深知這是利城軍戶們的伎倆。 徐質扶起婦人,向眾人沉聲,說道:“精選青壯為兵,是為陛下之策,質唯從上命。凡貧苦者,我當上奏陛下,減免多年賦稅?!?/br> “放屁!” 見徐質不同意,蔡方大聲喊道:“他郡皆無此令,何來陛下之令,必是府君所下之令?!?/br> “改令!” “改令!” 眾人在蔡方的帶動下,齊聲高喊,試圖逼徐質撤銷政令。 “豎子怎敢如此!” 見言語被識破,徐質不由惱羞成怒,按住佩劍,怒斥蔡方道:“我為利城太守,利城之事,豈不是由我決定?” 常年廝殺,刀口舔血的蔡方,被徐質這一呵斥,頓時暴怒而起,走上階梯,眼神怒視徐質,說道:“欺上瞞下,豎子豈能為君!” 徐質首次被低賤的郡兵指著鼻子辱罵,心中怒火頓生,鏗鏘拔出長劍,呵斥說道:“慫恿兵吏,聚眾作亂,今又折辱君上,當罪加一等。今欲死乎?” 蔡方直接抽劍,空中挑飛徐質的劍,面露殺意,憤怒說道:“莫非我畏你乎?” 長劍哐當幾聲,掉在地上! 徐質見蔡方敢動手,怒火中燒,罵道:“今敢揮劍,已是反叛。今率眾人退下,順從政令,或可饒你一命!” “反叛?” 蔡方暴怒而起,說道:“莫非我不敢殺你乎?” 劍芒而動,在徐質驚恐的目光中,蔡方的劍直接戳入他的胸膛,一股刺痛的感覺襲來,繼而殷紅的鮮血染紅了玄服。 徐質低頭看著劍刃,滿臉的不敢相信。他本想用言語逼迫蔡方及眾郡兵退卻,但他卻忘記徐質這群兵革可非他交流的士人屬吏,而是刀口舔血,殺人如麻的老革。 身體動了動,徐質直接撲通倒地,嘴里流出鮮血。蔡方與徐質的沖突就在幾個呼吸間,動劍到殺人不過須臾之間,讓周圍所有人都沒反應過來。 見徐質身亡,他的侍從最先反應過來,持刀劍要去對付蔡方。然那群與蔡方交好的兵卒豈會坐視不管,抽出刀劍與徐質侍從搏斗作戰。 幾個回合下來,三名侍從直接被作亂的郡兵斬殺,與徐質共倒在府衙外的階梯上。 沖突結束后,在場眾人冷靜下來,望著身死的徐質,多有畏懼混亂。 “太守死了,怎么辦?” “怎么辦,蔡哥兒!”有人問道。 望著地上四具尸體,蔡方臉色頓白,之前莽撞憤怒的他,竟有些不知所措。 “去找唐將軍!”蔡方喊道。 “對,去找唐將軍!”眾人應和道。 蔡方口中的唐將軍不是他人,正是已故的吳敦舊將唐咨。唐咨本以為能出任利城太守,卻沒想到徐質空降過來。 蔡方等人作亂圍堵,出自唐咨的默許。有了唐咨的指點與支持,蔡方這些人才敢這般行事。 說曹cao,曹cao就到! 蔡方與徐質的矛盾激化,唐咨早就知道。在二人沖突之際,唐咨緊趕慢趕而來。 就在眾人要去找唐咨時,唐咨已帶著左右擠入人群。 “唐將軍到了!” “唐將軍到了!” 見唐咨帶人來,眾人言語呼喊奔告,透露出喜悅及安心。 隨著眾人的散開,卻見來人肩膀寬闊,雙臂粗壯,面容沉穩,且目光中透露著狡黠。 “怎么回事?” 見徐質及其侍從三人倒在血泊中,唐咨眉頭大皺,立馬詢問道。 蔡方在唐咨面前低下了頭,已無之前的蠻橫,露出緊張神色,說道:“言語沖突,因怒而失手殺了徐太守?!?/br> 頓了頓,蔡方說道:“然徐質不愿退讓,力推政令。且有欲責問我等作亂之意?!?/br> 唐咨檢查了一番,見徐質已亡,微嘆了口氣。 殺太守作亂,幾乎與反叛無異,牽連族人的大罪! “將軍當下該如何是好?”旁人惶恐問道:“要不逃入山嶺,或是出海避難?!?/br> “逃什么逃?” 或有無畏者握著長劍,喊道:“直接反了!” “別吵!” 蔡方喊了聲,喊道:“讓將軍做主!” 唐咨掃視在場兵吏,見眾人言語不一,沉著聲音說道:“徐質因作亂而亡,不日必被外人所知,時大軍進討,我等難以抵御。逃入山嶺,早晚必被擒獲。渡海入海島,當是一生貧困?!?/br> “今下唯舉兵舉城,向江淮霍督求降?;舳矫鹛煜?,兵略蓋世。如能引他來援,則我等既可得富貴,又可保全性命!” 頓了頓,唐咨說道:“不知諸位愿從我號令否?” “愿從!” 蔡方站了出來,握著帶血的劍,高聲呼應道:“我等作亂而殺徐質,已犯下死罪,今唯從將軍起事,方能保全性命?!?/br> “愿從將軍起事!” “請將軍下令!” “好!” 唐咨也不謙讓,吩咐說道:“收集軍糧,聚攏郡中兵吏,以御來敵。且備好舟舸,以備不時之需?!?/br> “諾!” 眾郡兵作亂殺了徐質,并推舉唐咨為主起事;唐咨派人向霍峻求援,欲獻利城郡歸降大漢。 利城距霍峻駐地有七、八百里,不待霍峻收到消息。在下邳屯兵的徐州刺史臧霸率先收到唐咨反叛的消息。 望著信上唐咨叛變的消息,臧霸臉色憂愁不已。 尹禮滿臉的不爽,說道:“我昔日便言,陛下令徐質任太守,更改舊制,必有動亂,今果不出所料?!?/br> 臧霸嘆氣說道:“陛下欲伸大志,收兵委官屬必然之事。僅是徐質過激,處事有失體面,故引起動亂。然事已至此,唯有盡快平定利城兵亂,否則若讓唐咨聯絡上霍峻,其必會引兵北上?!?/br> 尹禮面露無奈之色,說道:“今你我合兵僅八九千人,出兵征利城,唯恐不足。若持久不下,必下邳空虛,則是有危?!?/br> 臧霸沉吟少許,說道:“今陛下在南陽,可快馬報之;且曹休為鎮南將軍,肩負江淮諸軍事。我率兵先討利城,向青州刺史呂虔求兵相助?!?/br> “今霍峻之所以不動兵,非因韜略不足,實因其兵少不足以圖遠志。及霍峻起兵北援時,陛下已有兵馬來援。如能速下利城,我軍合青州兵馬,西得曹鎮南之兵相助,并非不能勝霍峻?!?/br> 尹禮蹙眉微嘆,說道:“唯望曹鎮南能速進,否則霍峻舉兵疾行,恐宣高兵不足以御?!?/br> 臧霸捋須淡笑,說道:“利城遠離江淮,今若失之,及霍峻兵退,復得不難。且霍峻若揮大兵北上,江淮兵力不足,或能有所得?!?/br> “善!” 尹禮說道:“我率兵守城,君領兵平叛?!?/br> 《三國志·卷二十》:唐咨本利城人。黃初中,利城郡反,殺太守徐箕,推咨為主。文帝遣諸軍討破之,咨走入海,遂亡至吳,官至左將軍,封侯、持節。 第507章 立志破霍 江都邗溝畔,數千頂營帳以五部陳列,營壘外圍防御,拒馬、壕溝、落虎一應俱全,哨兵觀望遠方,候騎散布于外。 為伐徐州,因監督臨近邗溝、長江,憑借舟舸運輸,兵糧轉運甚是便利,故而霍峻則將大軍從合肥遷到江都扎營。 從天空往下望去,卻見寨內猶如小型城郭,營帳井然有序,各功能區分明,阡陌筆直清晰,旌旗布設為標。且在廣闊的校場上,漢軍列陣cao練,或是習射cao戈,亦或縱馬騎射,軍士各司其職。 任何將領參觀來見此營,唯有贊嘆營寨布置錯落有致,攻守兼備,非出凡夫之手。 大帳內,霍峻與諸將圍繞著輿圖,討論著今下形勢。 “都督,據‘漁夫’言,曹休坐鎮壽春以來,厲兵秣馬,編練軍士,似有用兵建功之意?!?/br> 蔣濟指著輿圖上的壽春,說道:“如我軍向淮東用武,曹休當會出兵,或向合肥用兵,或東進為援?!?/br> 曹丕繼位后沒幾月,大將軍夏侯惇身患重病,從壽春轉到洛陽治病,然在半道中因病情加重,故病逝于半道上。 曹休上任后,雖依舊延續了夏侯惇的布置,但心懷立功大志的他,則是厲兵秣馬,欲建功績于江淮。 霍峻笑了幾下,說道:“若滿伯寧繼夏侯惇之后,我尚且為之憂慮一二。然今卻是曹休督領諸軍,其以宗將而見任,多勇而寡智,性情剛烈迅猛,非可稱為名將,此子不足為我軍之慮!” 昔夏侯惇因自身成長之故,吸取了博望之敗,能聽良言勸諫,已非無腦莽夫。自他出鎮壽春以來,修繕城池,積糧蓄甲,堅守不戰,讓霍峻為之頭疼不已。 今下夏侯惇病逝,繼任者是立志建功的曹休,對霍峻來說反而是個好消息。他不畏懼和名將硬碰硬,但唯獨頭疼與守而不戰的將領作戰。 至于曹休軍事水平如何? 在霍峻看來,曹休軍事天賦尚可,具備成為名將的潛質,但他將大軍的經驗太少,加之其性情剛烈,比烏龜守城的夏侯惇好對付多了。 當然今下的曹魏國中并非沒有能人,而是因宗將任督而被限制住自身才能。尤其是田豫、滿寵二人,雖具有智勇之能,但因委居人下之故,始終難以發揮出自身全部的才能。 “都督,除曹休之外,呂虔繼任青州刺史,與徐州刺史臧霸,共御徐淮。如我軍出兵徐淮,呂、臧二人當會從北面出兵,曹休則是在西用武?!笔Y濟指著輿圖,說道。 “西、北二面皆有敵,用兵時機未至??!” 霍峻雙手撐在案桌上,盯著江淮輿圖,問道:“當下荊北戰況何如?” “據書信來報,陛下納法令君計策,輕裝襲取武關,重兵圍取宛城。曹丕已率大軍南下,當下應與陛下對峙?!?/br> 龐統整理思緒,說道:“如按舊策,及馬超、陸遜起兵,陛下當會轉兵西進。陛下走武關,曹丕所部大軍恐會趁機猛攻陛下糧道,力求切斷陛下糧道,或是見關隴有危,分兵而增之?!?/br> “彼時賊眾于荊襄、關隴,都督欲出兵徐淮,當為良機。且出兵徐淮,亦能分弱賊兵,以利于陛下轉取關隴?!?/br> 霍峻雖說有自決何時、何地用兵的權利,但他還是要為劉備分擔曹魏大軍壓力。畢竟漢魏兩國兵力沒有多么懸殊,劉備能轉取關中,那么曹魏也能趁機猛攻劉備后方。 龐統話音剛落,俞韶趨步入帳,拱手說道:“都督,據利城細作言,利城郡兵蔡方殺太守徐質,舉將軍唐咨為主。唐咨與我軍細作言,欲舉郡而降我軍,請都督派兵前往受降城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