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節
江左缺不缺糧,或許不得而知。 然劉備卻是深知法正、孟達缺這份功勞。 有了這份功勞,別人才有參與感。要不然遠道而來的法正、孟達光看劉備御敵,那多尷尬??! 得聞劉備這般言語,法正精神抖擻,拱手說道:“正從霍南郡口中得知江淮似有戰事將發,恐使君初掌四郡,兵力不足,糧草不濟,故與子敬星夜兼程,順江而下,不敢耽擱?!?/br> “孝直抵達,正是時候!” 劉備說道:“今曹cao已在合肥扎營,與我大軍隔巢湖對峙。孝直之才,可為孤參謀一二?!?/br> 法正目光掠見諸葛亮、魯肅、陸議等人,謙虛說道:“使君于巴蜀作戰,正尚能助力。今在江淮,正初到此處,山水地勢不明,曹軍兵情不知,不敢妄言?!?/br> 劉備那么說純粹是在表達他對法正的重視,讓法正感受到尊敬??偛荒苷f你剛來,啥都不知道,坐在諸葛亮旁邊,適應下環境。 當然法正也不可能當真,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初到巢湖的他,還真沒資格說話。 “無事!” 劉備挽著法正的手,問道:“不知孟子敬何在?” 法正指著身側的孟達,說道:“此為孟達,孟子敬。父為漢涼州刺史孟佗,曾率兵西征疏勒,揚漢威于西域?!?/br> 法正為孟達挑好的說,實際上孟達之父孟佗與張讓關系親密,孟佗依靠賄賂張讓,當上涼州刺史。率軍西征疏勒,實際上也沒有打下來。 蘇軾為此寫詩譏諷道:“將軍百戰竟不侯,伯郎一斗得涼州?!?/br> 得見相貌出眾,不卑不亢的孟達,又聽聞是東漢前涼州之后。劉備上前,握著孟達的手,溫聲說道:“江水萬里,關山重重,子敬遠行,甚是辛苦?!?/br> “皆為公事爾!”孟達正色說道:“今能得見使君,達心中不勝歡喜?!?/br> 劉備握著孟達的手,笑道:“莫非孤與子敬有緣否?” 說著,劉備面對眾人,說道:“孤有族叔字子敬,幼年資我習學;時孤入江左,得賢才魯子敬;今在濡須口,又有西方上士孟子敬相助。屬實可賀!” “哈哈!” 談笑間,劉備帶著眾人步入大帳。 然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劉備僅想表達自己對孟達到來的歡迎,而孟達卻想借此討好劉備。當他得知劉備叔父也是子敬時,動了將自己改字的念頭。 當然純粹是孟達自己有,不管是魯肅、劉備皆不在意。 畢竟魯肅,豪俠大氣之人,會在意這點細節。若是劉備那般拘泥于小禮小節之君,說不準魯肅還看不上劉備。 第260章 曹劉蕩寇 劉備念法正、孟達二人,從數千里之外的長江遠道而來,帶來大量的糧草及四千軍士,特意破例,在大帳中為二人設酒宴。 大帳內,眾將文武列坐,劉備居中,諸葛亮在左,法正在右。 侍從端著魚rou酒水入帳,劉備笑道:“今大戰在即,若有招待不周,望二位先生體諒?!?/br> “使君,已是周到!”法正向劉備拱手致謝,說道:“我等不敢多求!” 諸葛亮恰逢其時,補充說道:“昔大戰起時,軍中不得行飲酒水之令。今受二君之幸,亮與眾僚方能于戰前享受筵席?!?/br> 有了諸葛亮的捧哏,法正、孟達頓改之前之色,露出受寵若驚之色。 諸葛亮之于劉備的作用,不僅是為劉備出謀劃策,籌備輜重,還有適當說話,向外界表明劉備的用意。畢竟有些話,不適合劉備親自說。 宴會上,眾人其樂融融,對于法正、孟達二人前來,頗是歡迎。觥籌交錯,談論蜀地風土人情。 然筵席間,卻也有不悅之人。非是他人,正是蕩寇將軍關羽。 “關將軍!” 見關羽臉色隱有不悅,坐在身側的趙云,用胳膊頂了頂,低聲說道:“莫非有事?” 關羽見是趙云,開口說道:“今曹軍在北,張遼深入灊山追殺雷、陳等江淮義士,羽憂心軍事,不敢飲也!” 關羽說話的聲音不小,帳中在席的眾人都聽見其言語。 然在場眾人的反應各有不同! 孟達瞟了眼關羽一眼,心中略有不滿,但未表現出來。 法正面露愧色,欲向劉備致歉。 陸議掃了眼關羽,低頭獨自飲酒,嘴角似笑非笑,甚是怪異。 趙云在心中嘆了口氣,不知說什么好。 諸葛亮微愣了下,搖動已是停下的羽扇,笑道:“關君侯勿憂,主公心中已有人選,僅是翼德將軍未到?!?/br> “是??!” 劉備反應過來,說道:“孤欲命翼德出征,然翼德正在巡營,尚未頒布軍令而已?!?/br> 諸葛亮輕撫羽扇,含笑說道:“張文遠有膽有謀,素有萬夫不當之勇。其隨曹cao西討燕山,東平海濱,北威塞外。于白狼山時,力薦曹cao擊烏桓,持麾率軍破斬蹋頓,有嫖姚之風?!?/br> 劉備見諸葛亮向自己擠眉弄眼,似乎也知道了諸葛亮的意思,一唱一和,說道:“孤縱橫天下之時,唯獨懼怕呂布之勇,然呂布之下,當以張遼為先?!?/br> “思張遼之勇,孤今帳下能敵者,莫過子龍、翼德。子龍為孤執掌中軍,故唯派翼德出征,或能勝敵!” 在二人的唱和下,關羽棗紅的臉愈發的紅,對諸葛亮吹捧張遼的話,卻是嗤之以鼻。 諸葛亮似乎沒看見關羽臉色,說道:“翼德將軍有召虎之武,勇力絕倫,高峻險山之中,大軍不得行,唯有勇者敢戰,奮力而行。能與張遼敵者,蓋翼德將軍爾!” 關羽氣悶地放下酒樽,有意問道:“翼德雖勇,然我之勇武,弱否?” 歷史上馬超歸降劉備,關羽欲與馬超論高低。諸葛亮不得已寫信給關羽,表示馬超的能力僅能與張飛并駕齊驅,不及關羽之能。 今時諸葛亮、劉備贊美張遼尚可,然在關羽面前獨自贊美張飛之勇,而故意忽略他的能力。 你讓關羽怎么能忍? “呵呵!” 劉備已是徹底明白諸葛亮的意思,笑道:“云長,何有此問?” 劉備捋著胡須,說道:“云長雄烈過人,破陣斬顏良,單騎斬樂進。今天下之中,云長武藝絕倫,逸群于世,無人不認?翼德雖勇,但怎能比肩云長!” 關羽的臉色放緩下來,說道:“張遼之勇,用兵之習性,多與羽類似,羽深知其能。翼德雖勇,然卻不熟悉張遼之習性。今兄長何不如遣我出戰張遼?” “咳!” 諸葛亮見關羽上鉤,笑道:“關君侯兼有武略,統萬人之軍。今讓君侯率精銳入山,攀緣而戰,將寡少之兵,豈不大材小用了?!?/br> 說著,諸葛亮又擔憂說道:“翼德將軍雖有召虎之勇,但或如關君侯所言不識張遼之習性。今時想來,唯有關君侯能穩勝張文遠” 見到劉、葛二人認可,關羽說道:“曹cao無舟舸大船,奈何不了我濡須口。舟舸水卒,可讓興霸統之;步卒騎士,翼德可任。然灊山之戰,張遼驍勇,三將危急,百姓流離,若不能速救,定被曹cao所得逞?!?/br> 說話間,關羽起身撫劍而出,拱手說道:“主公欲庇護百姓之安危,可讓羽率帳下精銳趕赴灊山,以讓曹cao難以得逞?!?/br> 劉備故作思量,說道:“既然如此,云長可督子明出戰,不求力破張遼,但求護住灊山百姓?!?/br> “末將領命!”關羽拱手應命,說道:“今勢破文遠而歸?!?/br> 見關羽虎步出帳,劉備對法正、孟達二人,笑道:“云長心念戰事,不影響你我宴飲?!?/br> “謝使君恩禮!”二人拱手說道。 法正捋著胡須,笑道:“關君侯虎威天下,世人皆知。正心中敬仰已久,今日得見,果然武烈不凡?!?/br> 劉備親自為法正斟酒,笑道:“云長常以公事為先,性情豪爽,酷愛《春秋》。今后孝直、子敬若與云長共事,當能知云長之妙,宜為摯友?!?/br> 說著,劉備笑指魯肅,說道:“孟子敬或許不知,但魯子敬應知?!?/br> 魯肅放下酒樽,應和道:“主公所言不差,關君侯性情豪邁,常能與士卒同甘共苦,深受軍士之愛戴?!?/br> 說人不說短,換種方式贊譽他人,總是好的。關羽為何不爽法正、孟達,其原因亦是簡單。法正、孟達二人身份僅是校尉,卻讓劉備設宴禮遇,讓眾人作陪,這讓關羽怎能舒坦。 當然這也與劉備有關,出于信息保密的考慮,能知道法正、孟達、張松三人真實身份的人,唯有諸葛亮、魯肅二人知道。 即便是霍峻,劉備也不曾告訴過。君主與不同臣子之間,都有互相的秘密,不會因為身份親密,什么事都無所保留。 大戰在即,不敢多飲,眾人又暢聊了半響,宴會遂罷。 法正、孟達與劉備獨自長深許久,方才晃悠悠地回到帳中。 卸下腰間的佩劍,法正問道:“子敬初見玄德公,卻不知以為如何?” 孟達沉吟少許,說道:“玄德公待人真誠,心懷韜略,有識人之能,可與曹cao共論。達竊以為玄德公,可為名主爾!然~” “嗯?” 法正抬頭看向孟達,問道:“莫非仍有不足之處?” 孟達搖了搖頭,說道:“玄德公非有不足,而是那關羽性情太是孤傲?!?/br> 說著,孟達略有氣悶,說道:“且不言我等萬里送糧奔波,但今夜之宴可是玄德公所設,他居然敢如此掃興。不僅不把我等放在眼中,也不顧那玄德公顏面?!?/br> 實際上不僅是孟達不悅,法正也有不適,但想到劉備對待自己的態度,也就自我釋懷。 法正寬慰孟達,說道:“關將軍勇武絕倫,凡能者多有脾性,當為公事議。且使君待我等恩厚,豈能不念使君之好?!?/br> 孟達心有不順,吐槽說道:“霍南郡大破曹cao于金口,亦不曾孤傲,見我等亦是禮遇待之。今關羽尚不如霍南郡,其安敢如此狂妄?” 說著,孟達又話音一轉,說道:“但請孝直放心,達非不明事理之人。使君以誠待我,我則以誠待公?!?/br> “如此便好!”法正說道。 法正也不容易,他認準劉備為主,不代表孟達認劉備為主。為了讓孟達為劉備效力,他可沒少做工作。若有不滿的事,也需要他來處理。 且不言法正、孟達二人在私底下嘀咕。關羽從劉備手中領取領命后,率三千人步卒趕赴鄱陽郡,在霍篤派出的向導下,兼程奔赴灊山,欲擊破張遼,救下江淮百姓。 此時的灊山中,追逐與逃亡的戲份正在上演。 深秋時節,勁風呼嘯,灊山上漫山遍野的樹木嘩嘩作響,發出潮水涌動的聲音。在寂靜狹窄的山路間,千余人被林木、巨石分切成數段。 江淮豪強的部曲試圖遏險而守,用長矛、弓弩迎擊追擊的曹軍士卒。然曹軍士卒士氣之高,戰斗意志之頑強,出乎他們的意料,即便仰攻,張遼帳下的虎士憑借弓弩之強、大盾之堅登上山嶺,涌入林間,與豪強部曲搏殺。 曹軍以長槍步矛當先,甲士盾手混合其間。凡有軍士倒下,便有新的步卒頂上作戰。與敵寇交錯到一起,互相糾纏廝殺,已是殺紅了眼。那一聲聲的廝殺與吶喊聲,早已是響徹山林間,驚動在林木中停歇的鳥雀。 江淮豪強部曲雖非常年征戰之卒,身上甲胄、武器又不如曹軍軍士精銳。但在作戰中憑借自身的意志,勉強與曹軍軍士奮戰,為后方族人家眷的逃亡爭取時間。 為破敵寇阻擋,張遼披重甲、持步槊,身先士卒,與江淮部曲作戰。狹窄的空間中,非長槊所武之地。然張遼那驚人的武藝下,即便是在狹窄的林間、山道,那桿長槊也被他舞出花來。 利用身高臂長,及那驚人的膂力。槊下無會合之將,寒芒點點,血花飛濺! 蓋險道作戰,猶如趙奢所言,兩鼠斗于xue中,將勇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