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節
“讓二人上山!”霍峻說道:“孫瑜乃廬江太守,今之歸降我軍,當禮遇之?!?/br> “諾!” 半響,孫瑜、孫韶二人趨步上山,恭敬稱道:“敗軍之將,見過霍將軍?!?/br> 二人在得見霍峻之前,被他的軍事才能所這份到,今見到真人更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太年輕了! 不到三十歲,能指揮出這般的戰役,已經不是他們所能想象。且霍峻又是英氣朗朗,舉手投足間具有儒將風范,不由讓二人心生敬佩之感。 “二人請坐!” 霍峻坐在馬扎上,抬手說道:“諸位能憂慮將士性命,領軍歸降,峻感激不盡?!?/br> “不敢!”孫瑜苦澀笑道:“我雖不中將軍驕兵之策,但將軍恍如天降神兵,瑜不降又能如何?” “呵呵!” 眾將見孫瑜仍蒙在鼓里,笑了幾聲。 霍峻示意讓人奉上茶水,笑道:“將軍烽火臺之策,京口守備之嚴,亦是讓峻頭疼幾日?!?/br> “僅讓將軍頭疼幾日?”孫瑜驚詫地反問道。 霍峻露出笑容,說道:“準確而言,峻僅是頭疼二日而已,便思得破城之策?!?/br> “二日!” 孫瑜、孫韶二人滿臉不可思議,失聲說道。 “將軍可否解我等之惑也!”孫韶拱手說道。 “烽火臺長達百里,并非沒有缺陷。峻行驕兵之策,命將士撤離濡須口,便是讓將軍與江淮恢復漕運。待漕運恢復,峻命手下將士扮成糧隊,成功襲取烽火臺……”霍峻解釋說道。 “那北固山烽火臺怎無音訊,且江面哨卡亦無反應?”孫韶問道。 霍峻笑了笑,說道:“糧隊趁夜色通過江面哨卡,船至北固山下。北固山險而不高,用大黃強弩,以飛鉤為矢,后系繩索,射至山上。又命善于攀援之卒,負梯而上,即破北固山烽火臺?!?/br> “烽火臺及克,又知哨卡細節,命人襲殺,甚是方便。哨卡被奪,烽臺被克,京口已無耳目,士卒潛伏至城下有何難處!” “神乎其技!” 聽著霍峻講述的戰場細節,孫瑜不禁搖頭長嘆,說道:“將軍用兵如白、韓,瑜怎是將軍之對手?!?/br> 說著,孫瑜苦笑說道:“瑜自以為識破將軍驕兵之策,于眾將面前竊竊自喜,卻不料已中將軍之計?!?/br> 霍峻看向孫瑜,笑道:“將軍既歸降我軍,不知今后有何打算?” 孫瑜斟酌少許,說道:“瑜愿舉家眷北歸許昌,不知將軍準否?” 在襄陽與許昌面前,孫瑜不是傻子自然會選擇許昌。許昌乃漢帝所居之所,作為大漢正統官吏不跑去投靠許昌,反而歸降襄陽,豈不是腦子有問題。 且到了許昌,憑借廬江太守的身份,說不準能混混九卿官職。畢竟孫瑜也認識到自己的才能,真不合適打仗,出任閑散官職就挺好的。 霍峻點了點頭,說道:“若是孫仲謀歸降,州牧自是不愿放行北上。但將軍有意北歸,我軍自不阻擋?!?/br> 孫權作為孫策實際上的繼承人,即便霍峻愿意放他到曹cao那,劉表肯定也是不愿意。且孫策的兒子,劉表估計不會放。 “多謝將軍恩德!”孫瑜拱手說道:“瑜不敢忘也!” “舉手之勞!”霍峻回禮笑道:“山水相逢,望將軍北行順利?!?/br> 霍峻與孫瑜這種前一天還打著你死我活的對手,戰事結束能友好交談,且還能放對方生路,也就尚有春秋遺風的兩漢存在。 進而,霍峻將目光落到孫韶身上,說道:“若峻沒記錯,校尉當姓俞是否?” 俞韶愣了愣,答道:“啟稟將軍,韶舊姓俞,后隨伯父改姓?!?/br> “丹陽俞氏?” “非丹陽,乃吳郡之俞氏?!庇嵘丶m正說道。 “嗯!” 霍峻扶劍而起,說道:“孫氏將遷徙許昌,校尉既非是孫氏族人,不如與家眷留居江左。畢竟君母年歲已長,奔走遷徙,遠離親族,甚是不便?!?/br> 說著,霍峻拍了拍俞韶的肩膀,說道:“校尉素有將略,天資達人。若勤奮學習,必能出眾。今若北歸,得一閑散官爵,荒廢自身才略,豈不可惜!” 言語間,霍峻將自己對俞韶的器重之意表露無疑,且為俞韶的未來分析利弊。 聞言,俞韶心中甚是歡喜,誰也不愿背井離鄉,跑到許昌去。且他不比孫賁、孫輔、孫瑜三人,他們屬于是二千石太守,他僅是小小一個校尉。 當然值得讓他歡喜的是名震天下的霍峻認為他有將略,且有栽培他的意思。俞韶雖是年輕,卻也知道這是屬于他自己的機遇,怎能輕易放過。 早被霍峻打服的俞韶,弓腰作揖說道:“若將軍不棄,韶愿為入將軍帳下,聽將軍教誨?!?/br> “好!” 霍峻扶起俞韶,笑道:“峻表公禮為承烈校尉,今統舊部一千五百人?!?/br> “謝都督!” 第158章 安忍奪之! 且不言霍峻花費一日時間,便奪取京口城。在吳會腹地,劉備、劉琦進攻十分順利,余杭、錢塘、于潛等縣盡入荊州軍囊中。 在兵入錢塘(杭州)后,為防止會稽出兵北上,夾擊大軍的腹背,關羽領兵五千渡過錢塘江,進取會稽郡的山陰、上虞等地。劉備則是北上進攻烏程,擊敗程普所部,拿下烏程,臨近太湖。 “哈哈!” 劉備坐在榻上內,心情甚是愉悅,說道:“蔣欽、程普連敗于我軍,今兵至烏程,孫權不日將敗亡也!” 說著,劉備又將目光看向劉琦,笑道:“伯瑋,孫權若是兵敗,吳縣入我軍囊中,則江左六郡盡歸伯瑋所有?!?/br> 劉琦雖也是笑著開心,但卻是握住劉備的手,說道:“叔父放心,琦當不忘昔日之言。琦才疏學淺,江左治理,將多賴叔父?!?/br> 二劉相視而笑,其中意味不明自白。顯然劉備是在提醒劉琦,我幫你拿到江東,你且不要忘記答應我的承諾。劉琦亦是一點就通,告訴劉備,自己沒忘記諾言。 劉備反握著劉琦的手,說道:“戰后,備屯丹陽,當為江東屏障?!?/br> “謝叔父!”劉琦感激說道:“日后荊州之事,將有賴叔父了?!?/br> “放心!” 劉備嘆了口氣,說道:“景升兄待備不薄,伯瑋又為與我關系親厚。怎能忍心見荊州基業落入蔡瑁、蒯越二人手中,致使jian人作亂?!?/br> 劉琦用手點了點案幾上的書信,憤慨說道:“若非伊從事書信至江東,琦尚被蔡氏蒙在鼓里。私藏戰報,涂抹書信,蒙蔽父親,屬實令人可惡?!?/br> 上次重返回襄陽后,劉琦、劉備為不讓自己耳目遮蔽,特意讓伊籍留在襄陽傳遞襄陽內部。 近日伊籍從襄陽傳來書信,稟明了當前襄陽內發生的變化。在劉琦走后,劉表病情惡化,病臥榻上,蔡氏利用自己的身份,攔截了所有從江東發來的戰報,隱瞞江東戰況。也是在那時候,蔡瑁斷了劉備的冬季戎服。 直到大捷發生,又恰逢劉表病情好轉,見瞞不住才將戰報奉上。劉表得知丹陽、皖水得勝,劉琦、劉備又表他為車騎將軍,心中大悅,親自cao辦了將士的封賞,并撥下大量的錢糧送到江東,以為勞軍之用。 到了年后,劉表的病情又嚴重起來,蔡氏又開始攔截不利劉琮的消息。蔡瑁趁著劉表進位車騎將軍,成為了車騎將軍府軍師,徹底掌握了荊州襄陽的防務。 伊籍則是被排擠在核心圈子外,向左右眾人打探,才探聽到這些情報內容。得到情報內容,伊籍立即書信寄到江東來。 “不急!” 劉備安撫劉琦說道:“荊州之事雖重,但卻是遠憂。眼下吳縣孫權,乃是近慮,不得不除?!?/br> 聞言,劉琦面露期待之色,說道:“仲邈仍在皖城,行那驕敵之策,不知何時能克京口。今我軍已抵烏程,連戰連捷,不知我軍能否率先兵入吳縣?還是待仲邈至,二軍合一進軍?!?/br> 語氣中,劉琦夾雜著點無奈之感。 時至今日,他們大軍都快打到孫權的老家了。劉琦從皖城收到的最新消息,霍峻仍是泡在皖城中,與步練師纏綿不倦?;艟儆谒男母?,又是推動兵下江東戰略的核心人員,今懈怠軍事,這讓劉琦不知道怎么批評。 劉備沉吟少許,說道:“京口堅固,有烽火臺為警,又有重兵把守,孔明言仲邈為此而憂。以備用兵觀之,即便仲邈不行那驕敵之策,亦是難破京口。且臧霸兵至巢湖,虎視廬江,仲邈即便欲出兵,江水相隔千里,易讓臧霸乘虛而入?!?/br> 倒不是劉備為霍峻說好話,而是霍峻所面臨的困難不小了。皖城距離京口千余里,聲勢浩大的出兵,則容易被臧霸探查。臧霸雖是小諸侯,近期歸降曹cao,但不代表臧霸不愿撿功勞。 但凡霍峻在京口城下呆得久,臧霸必然越過巢湖進攻空虛的廬江。除非霍峻能在臧霸沒反應過來前拿下京口,從而整合江南與廬江的力量對敵。 只能說千里奔襲京口,一日盡取烽火臺,這種指揮作戰實在太sao氣了??上У氖窍喔籼h,劉備、劉琦根本不知道霍峻那邊的戰況。 “那以叔父之見呢?”劉琦問道。 劉備思慮半響,說道:“仲邈短期難克京口,若我軍能打下吳縣,京口亦將不戰自降?!?/br> “可!”劉琦起身告辭,說道:“既然如此,勞煩叔父指揮用兵了?!?/br> “慢走!” 待劉琦離開后,諸葛亮從屏風后走出,感嘆說道:“長公子性情敦厚,世間難得??!” “伯瑋性情敦厚,具有仁孝之風。故威碩、憲和勸備奪伯瑋基業之時,備于心不安??!” 劉備招呼諸葛亮坐下,嘆息說道:“某入襄陽,徒有名氣,景升兄忌憚于某。幸得伯瑋信任,與備同下江東,助某掙脫牢籠,展翅高飛?!?/br> “今若奪之,雖得江東基業,但備卻已是無信之徒。今后安有顏面見景升兄父子乎?” 在戰事進展順利的當下,劉琰、簡雍二人提議在拿下吳縣后,劉備向劉琦下手,奪取劉琦手上的兵馬,占據江東為基業。 但劉備怎么舍得下手,故以不忍奪之為由,拒絕了他們二人的建議。劉琰又言擔心拿下江東后,站穩腳跟的劉琦會翻臉不認人,極力勸劉備深思考慮。 劉備拿捏不準,今日邀劉琦密談,便是有試探劉琦之意。今言語試探劉琦,不見劉琦有反悔的跡象,仍是誠心相待,這讓猜忌的劉備深感慚愧。 諸葛亮跪坐到榻上,為劉備倒了盞茶,說道:“主公仁義著世,非曹cao、公孫瓚之徒可比。今長公子不改契言,以誠待主公。為御曹cao舉兵南下,亦或是jian詐之輩離間關系,主公當與長公子交好,以免讓外人離間得逞?!?/br> 在諸葛亮看來,劉備不奪劉琦基業,那么接下來他與劉琦的關系應當要更加親密幾分。畢竟有人這么勸劉備,難免沒有人這么勸劉琦。 劉備抿著茶水,說道:“我與伯瑋雖非同宗,卻是同姓,欲行和親交好之事亦是不能?!?/br> 諸葛亮輕搖羽扇,笑道:“主公與長公子同姓不婚,但關、張二位將軍與主公情同手足,他們之女不就是主公之女?” “亮素聞關將軍膝下有一女,性情……?!?/br> 忽然間,諸葛亮卻不知怎么稱贊關羽之女性情,畢竟女似父,可不太好。 斟酌少許,諸葛亮說道:“性情純真,又知詩經儒學,許以長公子之子為妻,倒也是可行?!?/br> 聞言,劉備臉色頗怪,說道:“伯瑋之子,性情柔弱,以云長之女配之,豈不是家宅難寧。且云長之女年紀尚小,這不太合適吧!” 說著,劉備打量了下諸葛亮,好奇問道:“仲邈之言莫非不假?” “皆仲邈胡言亂語!” 諸葛亮含糊隱晦,說道:“今恐關將軍不愿將長女嫁與長公子之子?!?/br> 劉備沉吟良久,說道:“若我開口云長必愿,但不知伯瑋意下如何,且其子是否有婚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