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節
實際上,大部分時候也不需要他們多拼命,正常發揮就行了。 諸多情況結合起來,也導致了雖然外籍軍團的推進從宏觀層面上比較順利,但是速度卻是不盡人意,而且傷亡也不小。 土著叛軍手里的單發線膛步槍,也是能殺死人的! 而且根據戰場情報來看,這些叛軍還把手中一些零星渠道得到的連發步槍,乃至幾門七十毫米步兵炮都集中起來,組建了一支所謂的精銳部隊。 這支精銳部隊大概在三千人規模,其武器裝備在土著層面而言非常先進,大約千人裝備了連發步槍,有二十五型連發步槍,也有二十四型連發步槍,甚至連啟明套筒連發步槍都有。 雖然型號雜亂,但這卻是土著層面了極為罕見的大規模使用連發步槍的一支叛軍! 此外根據戰場情報,他們還裝備了至少兩門七十毫米步兵炮,三門六十毫米迫擊炮以及至少兩挺重機槍,具體情報不明,但是肯定都有。 從武器裝備水平來看,甚至已經達到了楚軍外籍軍團的程度,當然,彈藥供應肯定沒那么充足……他們使用的子彈也好,炮彈也罷都得靠走私或戰場繳獲,彈藥供應極為困難是必然的。 這些叛軍之前也正是靠著這支精銳兵力,連續擊潰了波黑王國的王室軍隊,打的波黑王國差點亡國。 楚軍這一次親自上陣后,外籍軍團也和這支精銳交手了幾次,發現特別難纏! 雙方武器上差不多,對方雖然彈藥供應極度緊缺,但是對方的作戰意志非常高,戰術素養也很強。 幾次交手下來,外籍軍團非但沒有獲得占據便宜,反而還吃虧了幾次。 而這個時候,楚軍正規軍也正式出動了! 空軍出動飛機進行高密度偵查,查找這支叛軍精銳的蹤跡,同時正規軍里的第三十三軍暫編裝甲團也直接靠前部署,準備隨時出動。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支精銳叛軍的存在,也是第三十三軍司令部決定把暫編裝甲團派往波黑地區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為了解決這個威脅。 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更好的對783以及556裝甲車進行實戰測試! 不用多久,空軍偵查得知,發現了敵軍精銳兵力的方位所在,隨后該裝甲團直接出動,直撲該敵軍精銳而去。 這個裝甲團的機動速度非???,哪怕是當地沒有成行的公路,但是哪怕是依托一些鄉間的土路進行機動,也只用了兩天時間就抵達目標位置,并迅速展開圍攻。 在臨近友軍的配合下,經過兩天持續作戰后,成功的把該敵軍逼到了當地的一個城市里并包圍! 第1200章 霰彈盲射 如何打巷戰,這對于楚軍的外籍軍團而言,那可以說經驗很豐富了,因為楚軍的外籍軍團承擔的主要任務里就包括了城市作戰。 楚軍的外籍軍團,主要適用于駐防海外地區,進行日常巡邏,小規模的駐扎,包括設卡,崗哨這些,這些都是一些后世人們所說的治安作戰的任務范圍。 同時外籍軍團也承擔大規模的野外作戰,作為輔助兵力配合正規軍對大規模敵人進行野外的擊潰,殲滅,包圍作戰。 然后承擔巷戰! 楚軍在過去的十幾年里,為了避免在巷戰里的不必要的傷亡,一般都是打下城市外圍地區后,城區作戰都是交給外籍軍團去做的。 所以外籍軍團在這方面的經驗是比較豐富的,也有著一套自身的巷戰戰術打法。 當然,哪怕外籍軍團的武器裝備普遍比土著軍隊高出來一個時代,但是依舊不可避免會遭到一定的傷亡。 而對于正規軍而言,雖然這些年一直都在摸索研究城市作戰,但是大規模實戰其實沒幾次,頂多就是有少數的城市治安作戰的例子。 所以對于楚軍的正規軍而言,巷戰是一個比較陌生的領域。 而楚軍高層也看到了這個缺點,連巷戰都不會打了,那以后真打巷戰的話豈不是要抓瞎? 針對巷戰難打,尤其是本土乃至藩屬國地區里的城市石頭,乃是水泥建筑越來越多的情況,巷戰難度持續提升的問題。 楚軍這才開發了一系列的專門用于城市等復雜地形的783坦克以及556裝甲車! 這兩種武器裝備,就是專門為了巷戰而開發的,主打的就是一個不管你地形多復雜,偷襲有多少,我的坦克和裝甲車都能抗住各種輕武器的射擊,然后從容開火還擊! 但是設計理論是理論,具體實戰里能不能用,好不好用還得再試驗。 而這一次波黑叛軍的兩千多精銳殘兵被圍困在城市里,就是一次非常好的實戰機會。 為了進行實戰測試,探討全面防護裝甲車輛在城市作戰里的效果以及戰術。 經過第三十三軍司令部特批,這一次的攻城作戰,外籍軍團只會在外圍進行包圍,攻城任務將會由臨時裝甲團來承擔。 這在楚軍的作戰例子里,其實很少見……大多時候都是外籍軍團去巷戰當炮灰,正規軍都是在外頭執行包圍任務,提供火力支援的。 而這一次則是反了過來! 而指揮該臨時裝甲團的許多強陸軍準將,也是壓力大的很! 普通士兵可能不知道,但是他身為高級將領卻是非常清楚,上頭一堆大佬都盯著這一場戰役,不僅僅是上頭的三十三軍司令部,甚至連金陵城那邊的陸軍總部都在盯著這一場戰役。 為了更好,更及時的了解這一場攻城的情況,陸軍方面甚至架設了專門的無線電通訊渠道,三十三軍的通訊處直接來到前線,拉著一大堆發電機,大型無線電報機等裝備的,以便把相應的戰報直接傳送到金陵城方面。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將會是大楚帝國,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戰役直播! 在這之前,雖然也有無線電以及有線電,戰場通訊已經比較發達了,但是楚軍還真沒試過直接把前線的詳細戰斗,當場通過無線電傳輸到金陵城。 因為之前也沒這個必要,無線電的信息傳遞數量也是有限的,人家金陵城方面的大佬們也不可能實時關注一場幾千人規模的戰役,并且打的還是土著叛軍。 要知道楚軍是全球部署,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和不同的敵人在作戰……從非洲到歐洲,再到西亞以及印度,幾乎每一天里都會有楚軍和土著處于交戰狀態。 只不過這些都是零星的小規模戰斗,相關的戰斗信息會在前線匯總,然后形成軍級的戰報,通過無線電或有線電傳輸到金陵城里。 而實時的直接把營團級別的戰斗信息,從前線直接傳回金陵城,這種事還真沒干過……太浪費通訊力量了。 要知道這年頭,因為技術限制,能夠進行洲際通訊的無線電報機的體積和重量都很大的,需要專門的發電機,電報機,發報功率要足夠高才能夠橫跨大半個地球,把相關信息傳輸到金陵城里。 這種設備一般只裝備到師、軍這一級別。 而營團級別裝備的則是體積和重量都輕一些的野戰級別的無線電報機,通訊距離數百公里左右。 但是如今的這一場戰斗,楚軍卻是直接把軍級的通訊設備都拉了過來,由此可見上頭的重視。 這也給了許多強極大的壓力! 作為一個動員后實戰部署的乙等師的副師長,許多強在陸軍里也算是前途比較好的年輕將領了。 嗯,別看他已經四十歲了,但是在軍中卻是正兒八經的年輕將領,當年陸軍軍官學校里和他同期的同學們,現在可沒幾個跨過校官這一道大關卡,成為準將的。 順帶一提,楚軍里的準將那也是屬于將官級別,肩章是有著一顆金質牡丹花的。 作為年輕有為序列里的準將,許多強直接也是接觸過裝甲作戰的,之前在國內任職的時候,擔任過一個甲等師的偵察營的營長,而這個偵察營里就配屬了一些輪式裝甲車。 算是楚軍里最早一批接觸裝甲車輛的高級將領。 等到了歐洲任職后,接觸的就更多了,因為楚軍傾向于在實戰中進行測試,所以有啥新東西都喜歡往歐洲,西亞,印度這些地方送。 因此海外部署作戰的楚軍,實際上比在本土駐防的軍隊,更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先進武器裝備,當然,重炮這些不算! 但是飛機,裝甲車,槍械這些基本都是海外駐防部隊先裝備使用……嗯,或者說測試。 之前楚軍里的空軍成立后,訓練妥當后直接就往歐洲派了一個航空團,而當時楚國的空軍一共也就兩個半團而已。 裝甲車更不用說了,老早的時候楚軍就在歐洲部署測試各類裝甲車了。 因為這個原因,到歐洲任職的許多強也有非常多的機會接觸,乃至指揮裝甲車輛以及其他的機動車輛。 但是783和556這種防護能力如其強悍的裝甲車輛,那還真沒有接觸過。 因為裝備特性的不同,具體戰術肯定也不一樣,比如以前的各種裝甲車,因為防護能力比較薄弱的問題,為了避免損失大多時候都是以機動作戰為主,通過快速頻繁的機動走位來變換位置,然后通過機槍進行火力輸出。這種模式在野外作戰里非常好使,尤其是地形平坦,視野開闊的地方,楚軍的裝甲車幾乎是無敵的! 但是到了城市里,以前的那些脆皮裝甲車就不太好用了,太脆皮,哪怕是普通步槍子彈打過來也能側后裝甲擊穿,但是在城市環境里又不能進行高速頻繁的機動……你還得走走停停進行搜索射擊,同時大量的建筑乃至建筑廢墟也會成為敵人的最佳掩體。 有時候那些土著就會偷偷摸摸帶著武器靠近,有些膽大包天的甚至會帶著走私或偷偷摸摸弄來的機槍靠近到一兩百米的范圍。 然后找到機會就對楚軍的無防護機動車輛,如卡車,三輪車,乃至一些中小型只有薄弱裝甲的裝甲車進行掃射。 哪怕是在使用黑火藥十一毫米子彈的早期機槍面前,這些車輛也不堪一擊、 自從少數幾次損失后,楚軍在城區里使用裝甲車就會非常謹慎,往往伴隨著步兵掩護,步兵在兩翼展開,逐步搜索建筑物里的敵人,裝甲車則是主要提供火力支援。 而這一次入城作戰,許多強也準備采取這一方面。 雖然從紙面上看,783坦克和556裝甲車的防護能力都非常優秀,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因此必要的步坦協同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也是臨時裝甲團里,除了裝甲營外,還有一個步兵營的緣故,為了配合作戰,這個步兵營也獲得了一批額外的裝甲運兵車的配合。 在大量人的注視下,許多強開始指揮臨時裝甲團入城作戰。 先是在外籍軍團的配合下,把敵軍在城郊乃至城市邊緣的部分敵人,火力點,陣地先行拔出。 隨后783坦克一馬當先,充當開路先鋒殺了上去。 后頭則是防護能力稍微弱一些,但是機動性能更好,觀察視野也更好,更為靈活的556輪式裝甲車……這款裝甲車是純粹的火力輸出車輛,并不具備運兵功能。 這玩意,實際上和783坦克是同一概念下的產物,能在極端環境下依靠全面防護硬抗敵軍的輕武器火力攻擊,并使用重機槍進行火力輸出。 之所以有了783坦克還搞了這款只有五噸的輪式裝甲車,自然是因為783坦克太貴了……這可是第一款履帶式坦克,價格還是比較昂貴的。 再加上重量也不輕,設計重量就達到了八噸多,但是楚軍的裝甲兵有個傳統,那就是喜歡額外鋪設鋼板……主要是以前的裝甲車太脆皮,裝甲兵為了自保往往會直接弄幾塊鋼板鋼板上去加強防護。 同時也喜歡額外多運輸一些彈藥以及物資,以加強持續作戰能力。 最后也就讓783戰車,如今到了波黑戰車上,實際上整車重量已經突破了十噸……那些裝甲車不僅僅加裝了鋼板,甚至還在炮塔周邊堆砌了沙包。 如此機動性雖然有所降低,但是在城市的平坦道路上作戰,其實也沒啥太大影響,無非就是走的慢一點……但是城市作戰本來也不用高速行駛啊,都是慢慢走走停停。 如此也導致了783坦克價格昂貴,而且實戰中因為重量沉重,在海外部署的時候很多橋梁都無法承載其重量通過,機動性也比較差。 為了彌補這些缺點,陸軍方面提出了高低搭配的思路,為783坦克搭配一款低成本,輪式底盤,機動性較好,同時重量比較輕,可以通行大部分海外地區的裝甲車。 最終做出來了這款556裝甲車。 此時,一批783坦克和556裝甲車,相互配合緩緩向城區推進,時不時的還能看見它們的重機槍在開火。 其中的一輛783坦克,也許是發現了敵人的蹤跡,其內的機槍手當即cao作十一毫米的主機槍,對著前方大約百米的一棟磚石建筑進行了密集的掃射! 這款車載風冷十一毫米重機槍,乃是湖廣武器公司所研發,裝備編號為53式11毫米重機槍,具備重、長槍管的特性,有車載型號也有艦載型號,而且還配屬有專門,用于打擊土木工事的半穿甲彈。 乃是楚軍里新一代的制式十一毫米重機槍,廣泛裝備最近兩年生產服役的裝甲車以及艦艇。 當這款重機槍對著前方的建筑進行掃射的時候,那場面很嚇人的! 一連串的子彈打過去,其磚石墻壁直接崩裂飛濺,煙塵滾滾,甚至子彈撞擊到一些堅硬的石頭或鐵制品的時候,還會因為高速撞擊迸發火火星。 等到機槍手停下射擊的時候,前方的建筑物的煙塵稍微散去后,視線所及的建筑的二樓的墻體已經坑坑洼洼……看似墻體還保持基本完整,但實際上墻體已經被打穿,那些坑坑洼洼就是一個個彈孔,子彈穿透了墻體后直接在里面好橫沖直撞,而躲在里面的幾個拿著槍支的土著叛軍士兵更是被打的不成人形了。 這玩意一梭子掃射下去,威力不會比中小口徑的炮彈小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