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節
打完甚至都懶得抓俘虜,反正就遠遠的用車載機槍進行掃射,打光子彈就回家……補充子彈再來一次! 所以,其實在海外戰場里,很難看見楚軍的正規軍正兒八經的出動營級兵力進行所謂的野戰……對方根本沒膽子在楚軍面前進行大規模集結。 你前腳敢集結,楚軍就會出動正規軍給你來一場毀滅性打擊……久而久之,這些土著叛軍也不集結了,往往都是打零星戰斗為主。 很多都是楚軍的巡邏隊和土著叛軍之間的小規模戰斗,要么就是這些叛軍攻擊楚軍的一些哨站之類的。 不過,這種任務一般楚軍正規軍不干,那都是外籍軍團的活。 楚軍在海外部署的正規軍,是不參與這些治安作戰的,他們都是充當戰略兵力使用,針對的是土著的大規模叛軍,同樣也是用來威懾土著代理人的。 而不管是正規軍里還是外籍軍團,七十毫米步兵炮都是非常重要的火炮。 外籍軍團里也大量裝備使用早期生產,從正規軍里退役下來的三十四年式系列七十毫米步兵炮,這些早期七十毫米步兵炮雖然性能差了點,但是該有的都有,打起來威力也很不錯的。 只是外籍軍團用這些先進武器用多了,總是免不了會因為各種原因而遺失武器,這些武器就有可能流落到一些土著叛手里。 因此在當代的海外地區里,其實一些土著叛軍手里也有可能有二十五型連發步槍或者是使用八毫米黑火藥子彈的二十四年型步槍。 甚至連七十毫米步兵炮和機槍這些武器都有可能有,但是數量極少,起不到什么決定性的作用就是了。 只是多多少少也會給楚軍帶來一些麻煩。 這也促使了楚軍持續進行武器升級換代,而裝甲車輛就是其中的典型……對于土著而言,他們有可能獲得零星的機槍乃至七十毫米火炮,但是想要獲得裝甲車輛那是不可能的。 就算獲得了也用不了……因為裝甲車輛需要汽油,需要零配件進行維護保養,頂多用一兩次就用不了了。 而對于楚軍而言,這些裝甲車輛卻是可以讓楚軍獲得更多的戰術戰略優勢。 尤其是采用全面防護理念的783戰車,在太子羅戠結束了視察后,陸軍方面就正式下單采購這款全履帶戰車。 同時搭配采購的還有一款五噸級別的輪式裝甲車,這款兩廣武器公司出產的556型裝甲車,同樣采重裝甲防護的思路,側后裝甲都達到了八毫米,可以有效抵抗各種輕武器的攻擊,主武器使用兩挺八毫米重機槍,而和其他比較大噸位的裝甲車還兼帶運兵功能不一樣,這款裝甲車不具備運兵功能。 是一款單純的火力輸出裝甲車。 556裝甲車以及783戰車,這兩種裝甲車輛是楚軍為了海外復雜戰車,專門定制搭配使用的機動裝甲車輛。 同時楚軍也有著把先進武器定型后,先送往海外地區進行小規模實戰測試的傳統,因此沒多久,一批556裝甲車以及783戰車就被送到了西亞戰場上。 最近當地的叛軍活動猖獗,楚軍正在陸續調集兵力進行一輪大規模的清掃作戰行動。 正好把這一批數十輛的裝甲車輛送到這地方進行實戰測試,用以驗證這種全面防護思路的裝甲車輛,是否真的和理論預測的那樣好用! 如果實戰成功,效果良好的話,那么楚軍就有可能大規模采購裝備,數年后也許各地駐防海外的楚軍,都有可能裝備這兩款裝甲車輛。 而這將會進一步提升楚軍在海外各地區的軍事控制能力,并降低正規軍的的作戰傷亡,同時一定程度上取代部分外籍軍團的治安作戰作用,避免外籍軍團規模越來越龐大,重要性越來越高! 這兩款裝甲車輛,壓制的不僅僅是土著叛軍,還有外籍軍團! 第1199章 波黑動蕩 南歐巴爾干地區,這片地方有一大部分地區被奧斯曼帝國所控制,還有一部分則是屬于奧地利王國所控制。 但是在楚國人來到歐洲之后,這片地方出現了持續的動蕩。 首先是奧斯曼帝國崩潰,分裂為多個中等規模的王國,在這個過程里奧斯曼帝國控制下的巴爾干地區也出現了動蕩,先后出現了希臘王國,隨后又出現了保加利亞王國,羅馬尼亞王國,斯拉夫王國。 后來奧地利王國也受到了大楚帝國的打壓而逐步縮小規模,于是乎這地方又出現了匈牙利王國,波黑王國等多個國家。 最終整個巴爾干地區出現了足足八個王國! 這些王國自然也都是大楚帝國的藩屬國,全都接受了大楚帝國的冊封。 不過雖然這些新王國都是楚國人的藩屬國,但是彼此間的矛盾也非常龐大……當年楚國人推動巴爾干地區建立多個王國的過程里,說實話有些粗心大意……楚國人的目標很簡單,那就是摧毀奧斯曼帝國以及奧地利王國的,避免這種大型國家的存在。 至于說分裂后怎么搞,其實很隨意的……基本上看那個代理人順眼,合作態度好,然后就在地圖上隨便畫幾條線就弄出來一個王國冊封給他。 以至于這片地方的很多王國的國境線,都是直線…… 為什么會有直線? 因為當初負責處理這些事情的楚國藩務人員根本沒去實地查看,直接在地圖上拿著尺子劃線就敲定下來了邊境線。 不僅僅是巴爾干地區如此,實際上歐洲地區里很多都這樣,西歐以及中歐地區乃至英格蘭地區都存在類似的問題。 至于誰多一點,誰少一點,簡單的劃線會不會導致諸多問題出現,這根本不在這些藩務人員的考慮范圍之內。 在楚國的這些藩務人員眼里,這些土著王國都是經濟殖民地,這些所謂的統治者都是自家的代理人而已。 至于當地的一些民族,經濟等諸多問題,那根本不在乎。 甚至都出現了比較荒唐的事情,一條直線下來,把一個城市都分成了兩個國家的領土…… 但是楚國人不在乎,他們這些土著卻是在乎啊。 這些年來,這些土著國家因為領土糾紛,再加上楚國人到來之后所引發的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覺醒后導致的民族問題,搞的巴爾干地區戰亂比較頻繁。 而楚國人大多時候也不怎么管……土著藩屬國之間的戰爭,只要不破壞楚國人的利益,那么楚國人原則上是不管的。 之前的英格蘭群島上的大混戰是如此,后來中歐地區的多國戰爭楚國人一樣不管。 如今到了巴爾干地區出現了戰爭,楚國人照樣不管。 反正生意照做就行了。 當然……戰爭必須局限在一定程度內,不能進行大規模的生產破壞,更不能威脅到楚國的利益。 在這種局勢下,巴爾干地區出現了好幾次多國大混戰,互有勝負,楚國人在這里武器都賣出去了不少。 但是也不是沒有后果,那就是隨著戰亂的持續,哪怕是那些代理人盡力的控制戰爭規模,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叛軍,針對代理人,乃至針對楚國人的叛軍。 這叛軍多了,一些地方割據武裝也出現了后,就讓這地方的局勢變的有些混亂起來,并影響到了楚國的利益。 如此情況下,楚國人才想起來,哦,不能讓當地的局勢變的太混亂,要保持基本的局勢穩定。 這才開始調兵進入巴爾干地區進行彈壓! 同時強令讓各國別亂打仗了,先把你們自個的內部問題給處理好,把那些亂七八糟的割據武裝和叛軍給干掉再說啊。 在這種大背景下,楚軍調集了兩個外籍軍團的步兵師以及一個團兵力的正規軍進入巴爾干各地,以增援當地的駐軍控制局勢。 到這個時候,楚軍在巴爾干地區里已經部署了四個外籍軍團以及一個正規軍師的兵力,如此才算是把局勢給初步穩定了下來。 但是也只是初步穩定而已,當地依舊存在大量的地方割據武裝乃至叛軍,而這些不受直接控制的武裝力量很多時候,會直接轉變立場攻擊楚國人。 針對這種情況,楚軍方面把第一批送往歐洲戰場測試的783坦克以及556裝甲車送往了巴爾干地區,用以增援當地的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在實戰中進行測試。 這一批裝甲車輛從本土本土裝船起運,然后經過印度洋,紅海,蘇伊士云運河后進入地中海,最后在希臘地區的港口??垦b卸。 隨后通過巴爾干地區的交通戰略要地,巴爾干鐵路一路運往馬其頓地區駐防并作戰。 這一批裝甲車輛,擁有十二輛783坦克以及十八輛566裝甲車。 這些裝甲車輛以及機動車輛,被編組成了一個臨時第四混編裝甲營,暫時歸屬第三十三軍指揮。 第三十三軍,也就是負責巴爾干地區防務的陸軍軍級指揮機構,目前轄有一個正規軍步兵師,三個獨立的小編制混成守備團,除了正規軍兵力外,還有四個外籍軍團的步兵師,一個炮兵旅也歸屬該軍指揮。 為了更好的在實戰中測試這兩種新型裝甲車輛的作戰能力,嘗試相應的各種戰術,第三十三軍的指揮部,臨時從步兵部隊里抽調了一個步兵營并且配給了一批卡車和三輪車,又抽調了一個炮兵營,一個后勤營,一個工兵連等輔助兵力。 這些兵力和臨時第四混編裝甲營一起,組成了一個臨時性,總兵力大約三千人作戰支隊,由第五十六步兵師副師長許多強陸軍準將親自指揮。 該支隊因為沒有正式編制,為了便于稱呼第三十三軍臨時裝甲團。 該臨時裝甲團在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地區編成后,繼續乘坐火車往北開進,最后進駐了波黑地區。 在當地存在多支割據武裝,并且還非常罕見的聯合了起來,根據情報,其規模膨脹到了五萬多人的兵力。 楚國人扶持下的代理人軍隊兵力不足,戰斗力也不行,以至于節節敗退,損失了大量的武器彈藥,而這些武器彈藥被這些叛軍獲得后,又加強了這些叛軍的實力。 本來吧,楚軍其實不太在乎代理人的戰敗,大不了換一個代理人就是……然而楚軍派人和這支波黑叛軍接觸的時候,對方很不客氣的要求大楚帝國退出波黑王國,而且還堅決不承認現有波黑王國和大楚帝國簽署的一系列條約以及欠款!這直接把楚國人惹毛了! 最近一個月已經持續調兵一萬多人進駐波黑地區,這個臨時裝甲團則是最后一支調往該地區的兵力。 看楚國人的兵力調動就知道,是打算親自動手把這個不知死活的叛軍給干死了! 本想著好好談,趁機換個代理人,但是人家叛軍不搭理啊,那有什么辦法,直接是直接上場了。 總不能真的提出波黑地區吧! 這退了波黑,那么巴爾干其他地區一旦出現了叛軍,那么退不退? 巴爾干也要退的話,那么歐洲退不退? 那么全球經濟體系還要不要了? 所以這種口子不能開! 你們直接打生打死,楚國人不在乎,甚至順勢換個代理人重新穩定局勢也是樂于見成的,但是你不能喊出驅除楚國人的口號,并實際這么干。 你這么干,楚國人是要發飆,然后親自上陣的。 這不,一萬多外籍軍團和接近五千多人的楚國正規軍就出現在了波黑地區。 兵力部署到位后,楚國人也懶得跟他們客氣了,直接讓當地駐軍開打,先把他們滅了再說。 一萬多外籍軍團從多個方向,分頭進攻當地叛軍,五千多正規軍只是一部分在后方流放,一部分跟在前線充當戰略預備隊,并執行一些特定任務。 但是真打起來,率隊的楚軍將領發現,這些波黑叛軍的戰斗力竟然還不錯……戰斗意識比較高,同時戰術也非常靈活,并沒有和楚軍進行大規模的正面接觸,而是采取了有利地形進行各種伏擊,襲擾作戰。 然后楚國人的將領也能發現,對面的武器裝備竟然還不錯……清一色的單發線膛步槍! 當前線的外籍軍團指揮官,看到前頭的叛軍清一色的單發線膛步槍以及一些比較先進的滑膛炮,都是很無語……這幾年當地的代理人軍隊全都是運輸大隊長,這給對面送了多少武器彈藥??! 然后還發現,當地的叛軍手里竟然還有少量的十一毫米連發步槍,也就是二十五年型步槍,這玩意以前是正規軍裝備,目前裝備外籍軍團的部分兵力,巴爾干地區的外籍軍團主要就是使用這一款步槍。 外籍軍團雖然沒打過什么大敗仗,但是偶爾也不會遇上一些伏擊,由此出現一些武器的戰場遺失,此外也會有一些膽大包天的人直接賣武器…… 因此叛軍手里多少都會有一些十一毫米甚至八毫米黑火藥的槍械,甚至機槍火炮都有可能出現,只是數量非常少而已。 對面叛軍的士兵戰斗意志高,戰術水平也不差,武器也湊合,所以這打起來也就比較麻煩了。 哪怕是外籍軍團占據了絕對的火力優勢,但是在實際戰爭里也不可能說一打起來,對面就直接崩潰了。 只要對方作戰意志高,戰術靈活,完全可以通過一些戰術上的布置來殺傷外籍軍團,給外籍軍團造成一定的損失。 戰爭這東西,大多時候其實武器并不能決定一切……人類歷史上有無數拿著落后武器的軍隊,擊敗拿著先進武器軍隊的例子。 楚軍的外籍軍團,是屬于典型的職業雇傭軍軍隊,士兵的服役年限都非常長,因此戰斗素養上肯定不差,但是作戰意志的話其實比較一般。 遇上一些特定情況下,他們其實不會和土著叛軍拼命,而是會直接跑路的!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他們只是為了金錢而作戰,不是為了榮譽也不是為了國家和民族,能夠給你正常發揮就不錯了,你不能指望他們有多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