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節
不然你弄個一噸多的75毫米野戰炮跑到海外藩屬國里……你也別指望能隨同步兵機動了,只能和獨立炮兵部隊里的那些中大型火炮一樣慢吞吞趕路了。 還有七十五毫米山炮也是,這玩意是楚軍在海外作戰的時候,最為常用,也是最為依賴的師旅級支援火力,不管是在平原還是在山區都大量使用,它的重量但凡超標一點都是無法接受的。 但是近衛軍不一樣…… 陸軍的很多作戰場景,考慮的是海外部署作戰,針對的是土著,頂多還有外籍軍團,所以更多的是考慮機動能力以及性價比問題。 但是近衛軍的作戰目標,人家正兒八經的擺出來:陸海軍,尤其是陸軍…… 近衛軍裝備100毫米先進榴彈炮以及先進的75毫米野戰炮,針對的就是你陸軍野戰炮兵……哪怕價格昂貴一些,重量大一些,也要在射程以及射速上壓倒陸軍的同級別炮兵火力。 此外,近衛軍也是真心不缺這點采購火炮的錢,而重量稍大的問題,對近衛軍而言也不是什么問題。 因為近衛軍的預定作戰場景就不是海外交通落后,復雜地形的地區。 近衛軍的核心預設戰場乃是東亞本土,更準確的說是圍繞著金陵城的長江中下游兩岸。 在這個地區里,有著全球范圍內最發達,最密集的鐵路網絡以及公路網絡。 如此近衛軍可以通過鐵路,公路快速進行火炮的機動以及部署。 這也是近衛軍比陸軍方面更加重視機動車輛的運用,比陸軍還要更早完成炮兵卡車運輸化的原因。采用卡車牽引后,區區一噸的50式75毫米野戰炮以及九百公斤的50式100山炮在機動上不存在什么問題了。 但是近衛軍可以這么搞,陸軍卻是不行啊……在陸軍預定戰場的海外藩屬國地區,哪有這么多公路給你用啊,就算有公路也沒那么多卡車給你用,有卡車用油料補給也非常的麻煩啊。 因此進入速射炮時代后,陸軍和近衛軍在師屬火炮方面乃至更低級別的營團支援火炮的選擇上,就出現了極大的區別。 陸軍火炮考慮性價比以及重量,嗯,不談價格的話,尤其是重量這一點陸軍最為重視。 而近衛軍則是考慮射程以及速射這些戰斗性能,對重量沒太大的限制。 從火炮的選擇上,就可以看的出來同樣屬于大楚帝國的軍隊,但是陸軍和近衛軍之間的區別極大,其裝備的采購使用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因此部分情況下,其實各軍種都是各用各的,只要彈藥方面進行一定的統一,那么軍務院方面也不會進行強制性的要求非要使用同一種武器裝備。 火炮如此,槍械其實也差不多,雖然各軍種在軍務院的強烈要求下,都統一使用了二十七型步槍,采用了標準的8毫米子彈。 但是……實際上近衛軍用的二十七型步槍,和陸海軍用的二十七型步槍依舊略有差異……倒不是說設計上有什么不同,而是在做工上有一些區別。 哪怕是同樣的設計,但做工上也是一分錢一分貨啊。 同樣是二十七型步槍,陸軍的就是普通性價比版本。 但是近衛軍的就是做工精良的版本。 甚至連槍托的材料都不一樣,陸軍版本用的是東亞本土地區就大量出產,也是一大堆槍械槍托主要用料的核桃楸,這種木料在滑膛槍時代開始就成為了楚軍制式槍械的槍托材料。 產量大,分布廣,獲取容易,成本低……楚軍里絕大部分槍械都是用這種木料作為槍托材料的。 而近衛軍版本的槍托,用的卻是歐洲進口的歐洲核桃木……這種木料在性能上自然是各種好,質地堅硬,耐腐蝕,能夠良好適應各種惡劣戰場環境,而且韌度也很不錯。 但是……它貴??! 這玩意哪怕是在歐洲當地,也是屬于名貴木材,生長周期長,價格昂貴。 當然,歐洲地區如今是大楚帝國的殖民地,也不存在說獲得難度大之類的問題,無非就是價格貴一些。 從這兩種槍托材料的選擇上,就可以看的出來近衛軍和陸軍之間的采購區別了。 而在輕機槍的選擇上也同樣如此! 當湖廣武器公司的輕機槍進行各種測試,并且測試結果非常優良,也超過其他兩家輕機槍的測試結果時,近衛軍連其他兩家的廠商代表理都不理,直接找到了湖廣武器公司的代表,當場表達了采購意向。 隨后簡單的談判后就達成了交易,近衛軍采購一千挺該輕機槍……至于價格,湖廣武器公司報價兩百五十楚元一套,近衛軍還價來了個整數兩百楚元,湖廣武器公司糾結了一番后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 然而這個價格,實際上依舊算得上很昂貴,至少陸軍和海軍方面表示無法接受……其他兩款輕機槍,人家一開始的報價才兩百以及兩百一,這后頭砍砍價,估計一百大幾也就能拿下了,砍的狠一些,說不準一百五六左右就能搞定。 兩百楚元,也就近衛軍愿意給這么高的價格! 但是人家近衛軍給的價錢貴也是有高要求的! 不過一些細節上近衛軍還不太滿意,得讓他們稍微改進一二,比如這做工還要更好一些,比如槍托什么的就別用什么爛大街的核桃楸了,得用進口的歐洲核桃木。 然后不要標配的二十發彈匣,要求統一配屬三十發的弧形彈匣,增強火力持續能力。 因此,近衛軍定制的這一批輕機槍,在做工,配置,性能要求上其實比湖廣武器公司的原型槍還要更高一些。 所以也別覺得近衛軍人傻錢多……人家錢雖然多,也愿意接受高價,但是人家對質量和性能的要求也高…… 這款近衛軍定制的輕機槍,被近衛軍正式定型為五十四年式輕機槍…… 這個時候,陸軍都還在糾結著如何用三方競爭的態勢進行壓價呢。 現在就下訂單?不可能的事。 近衛軍就那點規模,輕機槍也用不了多少,一千挺都已經算很多了,所以決定很容易下。 但是對于陸軍而言,光是自家正規軍的甲等編制的步兵,騎兵,炮兵等師旅單位就有二十幾個。 乙等編制的各種師旅單位也有幾十個。 正規軍現役一百多萬人呢,并且近衛軍怎么用這些輕機槍不知道,但是陸軍可是打算前期先配屬到步兵排級別,實戰中,比如班組巡邏作戰則是加強給步兵班。 等到發展成熟,主要是后勤供應更加成熟了就直接下放到步兵班級別,讓輕機槍成為一種班組武器的。 這意味著陸軍將會需要至少上萬挺的輕機槍,光是輕機槍本身的采購金額可能達到一百多萬楚元。 如此夸張的采購數目根本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由中層人員所決定的。 這玩意得經過陸軍高層討論,甚至上軍務院讓那些大佬們討論后才能決定。 阻礙陸軍輕機槍大規模運用的,其實并不是輕機槍價格價格昂貴,再貴也不過一百多楚元,超大規模生產采購下還會更便宜,撐死了百來萬楚元……這也就相當于一艘大幾千噸的大型裝甲巡洋艦的價格而已。 陸軍就算再窮,也不差這點。 問題是輕機槍相對比栓動步槍,消耗的子彈會更多。 帝國也不是差這點子彈,關鍵的是后勤供應問題……陸軍可是全球部署的,前線使用的每一發子彈,都得千里迢迢從東亞本土運過來。 因為后勤供應問題,陸軍方面對彈藥消耗一向來都比較重視的,而輕機槍這玩意光是聽這名字就知道會消耗大量子彈。 因此陸軍內部對輕機槍怎么用,用多少還是有一些顧慮的。 第1173章 空中炮艇 承順五十四夏,大楚帝國里的軍務,最主要的就是圍繞著輕機槍的裝備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了。 近衛軍一馬當先,根本不管五十四年式輕機槍的昂貴價格,直接大手筆下了一千挺的訂單,并且很快就拿到了數十挺的試生產批次的該機槍,隨后被火速安排給了近衛軍第一師里的一個步兵營。 而值得注意的是,和陸軍那邊還在考慮著輕機槍該怎么用,是先部署到步兵排級別,還是直接下放到步兵班不一樣,近衛軍這邊直接一步到位,直接把五十四年式輕機槍部署到了步兵班級別。 讓輕機槍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班組武器,然后圍繞著新裝備的輕機槍摸索新戰術。 一種新武器裝備的使用,勢必不能沿用以前的老戰術的,必須根據新裝備的特性開發新戰術。 這意味著近衛軍的基礎步兵戰術將會出現極大的改變。 這種改變程度,甚至能夠和當年部隊換裝連發步槍相提并論,比這影響更大的則是當年從滑膛槍換裝單發后裝線膛步槍了。 當年從火帽擊發槍換裝單發后裝線膛槍的時候,楚軍的步兵戰術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沿用了二三十年的線列戰術被直接拋棄,取而代之的則是散兵戰術。 等到使用十一毫米連發步槍的時候,楚軍里的散兵戰術進一步改變,具體體現就是士兵之間間隔更大,從以往的三四米擴充到了五六米甚至更寬一些。 這是因為步兵火力進一步變的更加密集,繼續沿用以往的密集散兵隊形的話,火力有些浪費。 而散兵間隔進一步擴大之后,也就可以用更少人數的兵力控制更寬的區域,以往一個步兵連才能夠控制的陣線,如今一個步兵排就足夠了。 當然,在有必要的時候,楚軍的步兵們也會加大兵力的密,從而大幅度增加火力,給予當面之敵毀滅性的殺傷。 等到了如今裝備了輕機槍后,近衛軍方面認為原來的散兵戰術也需要進行改變,因為輕機槍雖然在火力持續能力上不如重機槍,但是相對于步槍手而言,其火力密度依舊非常大。 有了這么兇猛的輕機槍火力之后,繼續沿用以往的散兵戰術就有些不妥當了。 因此摸索改進現有的步兵戰術是勢在必行的。 畢竟近衛軍的擬定作戰對象,從來都不是什么土著,而是陸海軍……所以近衛軍進行戰術革新以及訓練的時候,都是針對陸軍而進行的。 這也才導致了近衛軍的火力比較變態,而大部分技術兵器乃至戰術如果是用于對土著作戰都是沒啥用,或者說沒必要的。 但是近衛軍依舊堅定無比的這么搞! 因為不這么搞的話,近衛軍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最大意義:威懾野心家挾裹陸海軍叛亂,維護羅氏皇朝的統治! 大楚帝國的陸海軍,是國家的軍隊,它的核心目標是對外征戰,維護的是整個華夏民族的利益……而近衛軍,它是皇族私軍,維護的是皇帝以及皇族的利益! 這兩點區別是極大的,必須分開來看。 這也是近衛軍如此痛快的采購昂貴的輕機槍,并直接一步到位直接配發給步兵班的緣故。 其實不僅僅是輕機槍,實際上近衛軍里的重機槍以及火炮的裝備數量以及比例也大幅度超過陸軍。 陸軍那邊,直到如今也只在營級別里設立機炮連,配置了四挺重機槍以及兩門六十毫米迫擊炮,作戰的時候才會把這個機炮連里的重機槍或六十毫米迫擊炮加強給某個執行戰斗任務步兵連。 所以,雖然在實戰當中,一線戰斗的步兵連可以獲得重機槍以及六十毫米迫擊炮的火力支援,但實際上這兩種技術兵器并不歸屬步兵連所轄。 但是近衛軍呢,六十毫米迫擊炮以及重機槍早已經直接下放到了步兵連級別,每個步兵連擁有一門六十毫米迫擊炮以及兩挺四十九年式風冷重機槍。 而八十毫米迫擊炮以及步兵炮的話,陸軍只配屬到步兵團這個級別,近衛軍的話,這兩種武器是屬于營級火力。 等到了七十五毫米山炮這個級別,在陸軍里是作為師屬火力使用的,但是在近衛軍里,這玩意是步兵團所屬火炮。 近衛軍的每個步兵團,都配屬了一個炮兵連,轄四門75毫米山炮,此外還會配屬四門七十毫米步兵炮。 到了師這個級別,陸軍只有二十七倍口徑的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以及十四倍口徑的七十五毫米山炮,但是近衛軍配屬的卻是射程更遠的31倍口徑的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以及口徑更大射程更遠的一百毫米山炮。 還有一點就是,雖然在炮兵改革后,為了機動以及指揮,都放棄了六門火炮一個連的老式大火炮連編制,轉而采用都使用四門火炮一個連。 但是近衛軍的師屬炮兵團里的炮兵營,人家不是三個連啊,而是有四個炮兵連,一個炮兵營有十六門火炮呢,三個炮兵營加起來,一共是四十八門火炮。 陸軍的炮兵團在一系列改革后,為了控制成本,加強機動能力,采用的是炮團下設三個野戰炮或山炮營,每個營下設三個炮兵連,每個炮兵連只有四門火炮,每個炮兵團只有三十六門野戰炮或山炮。 這樣也就導致了,近衛軍里火力要比陸軍的甲等師強了很多…… 之所以會變成這樣,那是因為近衛軍一直在追求在同級別單位上力壓陸軍……陸軍你一個炮團裝備三十六門火炮,我就用四十八門,再把七十五毫米山炮下放到步兵團。 你把七十毫米步兵炮和八十毫米迫擊炮部署到團,我就把這兩玩意直接部署到營…… 最后也就出現了如今這種狀況,一個陸軍甲等師里,擁有三十六門75毫米野戰炮或山炮(平原師二比一,山地叢林師一比二)……性能還不咋地。 但是近衛軍里一個師,卻是有三十二門的遠程的七十五毫米野戰炮,十六門的一百毫米山炮,此外在團這個級別上還有十多門七十五毫米山炮。 光從身管火炮的火力而言,一個近衛軍的步兵師,大體上相當于兩個甲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