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節
十一毫米黑火藥子彈,主要是出口給給土著藩屬國的十八型步槍或十九型步槍使用。 并且因為出口需求,楚國甚至還重新建立了十八型步槍以及十九型步槍的生產線。 如今楚國每年都要生產幾十萬條步槍用于出口呢。 沒辦法,要供應一百多個藩屬國的軍事需求,這產量小了可不行……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土著們拿著落后的燧發槍打仗吧! 所以楚軍的國防工業也是很奇葩的,先進武器的生產線有,但是落后好幾代的單發步槍生產線也有…… 因此咋一看上去,就顯得大楚帝國的國防工業體系,裝備體系比較復雜,但其實很簡單的,無非就是正規軍、民兵等自家武裝力量自用,外籍軍團以及楚裔藩屬國使用,土著藩屬國使用這三大類。 而漢天兵工廠研發的輕機槍,自然是為自家正規軍準備的,因此設計的時候還考慮了兩種子彈的兼容問題……當然,前提是要換用對應的表尺。 此外這款機槍,其實一開始是作為重機槍進行研發的,只是后來更改了設計方向。 因此這款機槍也可以更換重型槍管,采用三腳架,搖身一變變成重機槍,當然這么搞的話重量就會大幅度提升,同時射擊精度,威力這些也比不上之前的那些重機槍,有點通用機槍的意思,但遠遠沒到那程度。 因為這玩意作為重機槍而言不太合格。 倒是作為輕機槍使用性能很不錯。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玩意說起來是輕機槍,但實際上零部件不少,工藝相對來說復雜一些,而且為了控制重量采用了不少先進材料,先進的加工工藝,對原材料以及加工精度要求都很高……最終導致下來就是這玩意很貴。 不貴的話,也就無法控制質量,很容易出現質量問題了。 湖廣武器公司方面的初步報價,機槍加配件等,每套是三百楚元……這幾乎是一輛中端轎車的價格,和專利過期,大幅度降價后的重機槍價格相當…… 早期的重機槍價格極其昂貴,一挺下來上千楚元……別嫌貴,早期的重機槍因為專利限制,水冷的只有陜甘武器公司有,風冷的只有湖廣武器公司有,就這么貴,你愛要不要。 等到專利陸續過期,其他三家武器公司也陸續仿制生產,并在這基礎上進行研發改進出來了新款水冷或風冷重機槍后,重機槍的價格才血崩,但即便如此也要一挺重機槍依舊要三百多楚元。 如今,你這挺輕機槍也要這么貴,這個價格陸軍表示無法接受…… 要知道這玩意可不是高級別的技術兵器,而是準備給一線步兵使用的基層武器。 如果要裝備的話,可是要直接裝備到步兵排級別的,甚至實際應用中,大概率是會直接加強給步兵班,作為班組支援武器使用。 作為一種班組支援武器,你把價格直接飆升到三百楚元,幾乎和重機槍一個價格,這讓人無法接受。 同時,如果價格太昂貴的話,那么就無法普及到班組的話,而無法普及到班組的話,那么輕機槍也就失去了其最核心的基層步兵火力支援武器的存在意義……要是一個連才一挺,我直接用重機槍不更好?如此情況下,陸軍方面正在和武廣武器公司方面進行艱苦的談判,看看能不能把價格打下來,同時也要求其他武器公司盡快拿出相應的設計方案……都麻溜點,價值好幾百萬楚元的超大大訂單就擺在你們眼前,還不趕緊拿出真本事來搶訂單? 盡管價格還沒談攏,但陸軍方面還是少量采購了一批作為前期的裝備測試,用以摸索班組輕機槍的使用戰術。 當然,如果價格降不下來,也不別指望陸軍真的會花費如此高價去采購這款輕機槍……不是不想,而是真心用不起。 反正現在的栓動步槍的火力也算不錯了,至少對付土著沒啥問題,班組火力其實勉強還能湊合。 而在步兵連這個級別上,又能得到六十毫米迫擊炮的火力支援,偶爾也能得到重機槍的火力支援。 此外營級還能得到八十毫米迫擊炮,有時候還能得到七十毫米步兵炮的火力支援。 楚軍在海外部署行動的時候,通常也是以營級為單位進行戰術部署,主要支援火力會有七十毫米步兵炮,八十毫米以及六十毫米炮擊炮,水冷或風冷重機槍(視地區環境不同配置水冷或風冷),這些武器裝備在作戰的時候,往往會直接支援步兵連的戰斗,整體火力其實已經非常不錯了。 但是,這只局限于步兵連這一級別,如果是更低級別層次的步兵排,那么就沒有這些支援火力,只有幾十支栓動步槍,只有在進行比較大規模的作戰時,可以得到營連級的火力支援,而在獨立作戰的時候就很匱乏了。 然而日常巡邏執勤的時候,往往又是以步兵排,甚至步兵班為單位進行的……楚軍要控制的地方太大,不可能說每一次都動用上百人規模的兵力執行任務的,大多時候都是幾十個人,甚至是十幾個人,并且不能及時的得到高級別單位的火力支援。 這意味著楚軍駐防在海外的部隊進行小規模巡邏,作戰的時候,只能依靠手中的栓動步槍。 哪怕栓動步槍再好,火力已經大幅度超過單發步槍,但是在很多時候依舊力有不逮。 人家土著的單發步槍也是能夠殺人的,而且也擁有數百米的有效射程。 如此情況下,楚軍方面就迫切的需要一種可以直接配發給步兵排,必要時候直接加強給步兵班的支援武器,而輕量化機槍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候選。 要不然,陸軍方面也不會這么重視輕機槍了。 然而現在堪用的一款輕機槍報價太貴,所以也讓陸軍很尷尬,如今只能指望著其他武器公司也弄出來差不多的產品,這有了競爭后才能把價格壓下來啊。 要不然只有湖廣武器公司有這玩意的話,以湖廣武器公司賣各種風冷重機槍,車載重機槍的黑心程度,人家是真敢把輕機槍賣出重機槍價格的! 你要知道,湖廣武器公司的甲七型十一毫米車載重機槍,給陸軍的報價是一千三百多楚元……死貴死貴的。 但是這玩意的性能還真的挺不錯,吊打其他競爭對手,加之車載武器采購量也不大,總價不大,所以陸軍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其實,也正是因為采購量不大,所以價格才如此的昂貴,真要說制造成本,其實沒那么夸張。 然而一款武器的前期研發以及生產線建設都得花不少錢,這些也都得算進成本里啊。 而陸軍又只采購那么點充當少數型號裝甲車的機槍使用,無法用數量攤薄研發以及設備成本,最終就導致了單價非常昂貴的情況。 就這,那還是因為海軍那邊也少量采購了一批,嘗試用于艦艇上充當輔助火力看看效果咋樣,要不然價格還得更貴。 價格過于昂貴,導致輕機槍出來了但是無法應用,這讓陸軍無奈的很。 但是,天底下又不是只有湖廣武器公司一家,在相關消息傳出來后,陜甘武器公司也很快拿出來了他們的新輕機槍設計方案,說是可以做到九公斤的重量,這個重量雖然比湖廣武器公司的輕機槍還要更輕,但是輕的有限,不過只輕了零點幾公斤而已,而且采用的是下置二十發彈匣供彈的方式。 整個外觀如果不看雙腳架的話,其實比較類似后世的自動步槍……只不過更大更沉重一些,只不過也只是看上去像而已,你要是去掉雙腳架,真拿這玩意當自動步槍用,其后坐力以及精度會讓你懷疑人生…… 畢竟這玩意用的可是全威力步槍彈,連射的時候后坐力超級大。 而價格方面,說是只要陸軍的采購訂單數量只要達到兩三千挺,那么他們就能夠把價格做到大概兩百一十楚元左右的價格。 此外兩廣武器公司也拿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他們的設計方案比較特殊一些,采用的是風冷套管散熱,火力持續能力稍微好一些,當然,也好的有限……反而讓整個機槍看起來非常丑……又粗又大的管子,看起來跟水冷重機槍一樣;上頭還頂著一個大圓彈盤,丑上加丑! 不過雖然這玩意外觀丑陋,看起來還很粗壯彷佛重機槍一樣,實際上這個散熱管套很輕薄的,增加的總量不大,因此他們的輕機槍重量其實也才十二公斤。 同時因為采用的是頂部五十發彈盤供彈設計,容彈量大的同時還有套筒散熱,兩者相加也就讓該槍有了相對不錯的火力持續能力。 陸軍的人前往初步考察測試的時候,對這款輕機槍評價非常不錯,說是結構簡單可靠,重量雖然稍微沉重了些,但是火力持續能力相當好。 同時工藝比較簡單,制造成本也低,訂單有一定規模的話,兩廣武器公司表示可以做到一百八十楚元甚至更低。 然后湖廣武器公司得知這些消息后也有所反饋…給陸軍的反饋是,如果總訂單的數量能夠達到五千挺以上,價格可以少一點,但是兩百五十楚元已經是最低標準,不能再低了……再低的話,質量就無法保障了。 針對這三款不同,價格差異極大,性能差異也非常大的輕機槍,最后軍方決定舉辦了一場測試,讓三款輕機槍的樣槍都來進行各種測試,包括連續的實彈射擊,惡劣環境的實彈射擊等等項目,最終陸軍將會從三款輕機槍里選出來一款給予一份超級大訂單! 起步就是五千挺,未來總訂單不會少于一萬挺……楚陸軍很明確,這玩意就是給班組單位準備的,訂購數量將會非常大。 而直接把大訂單拋出來,就是為了壓價,要讓這三家武器公司在最后報價的時候謹慎再謹慎……至少現在的這種兩百楚元左右的價格,陸軍是無法接受的。 第1172章 五十四年式輕機槍 承順五十四年五月,金陵郊外的近衛軍訓練場。 這個訓練場不僅僅承擔著駐扎應天府地區近衛軍的日常實彈輕中型武器的訓練任務,同樣也承擔著諸多新型輕中型武器的試驗選型任務。 過去幾十年里,大楚帝國在這里就舉辦過大量的候選新型武器的考察試驗,有各種輕武器,中小口徑的火炮,機動車輛,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軍械。 可以說,除了一些中大口徑,射程比較遠的火炮以及船只,飛機等一些比較特殊的裝備外,其他的輕中型武器裝備,包括各種機動車輛想要中標,成為軍方的制式裝備都要來這里走一遭。 輕機槍的選型工作同樣在這里進行。 湖廣武器公司、兩廣武器公司、陜甘武器公司的工作人員早早就帶上了他們的樣槍抵達了試驗場,隨后展開了各種各樣的實彈測試。 參與評估的除了陸軍軍械部輕武器司的負責人外,還有海軍、近衛軍以及新成立的空軍這幾個軍種的相應輕武器部門的相應軍官。 當然,他們互不統屬,評估意見都是各自的,不同軍種的評估意見不會影響到其他軍種的采購傾向。 畢竟很多武器裝備,興許陸軍覺得不咋地,但是人家海軍陸戰隊覺得很不錯啊,也有可能陸海軍都覺得不行,但是近衛軍覺得很好啊。 最為典型的就是師屬火炮了,江南武器公司研發的五十年式100毫米輕型榴彈炮,這款一百毫米的榴彈炮,屬于一種短身管的輕型榴彈炮,和楚軍里裝備的一系列75毫米山炮是同一種概念的師旅級步兵曲射支援火炮。 該炮別看它有100毫米的口徑,但實際上作為一種定位于輕型榴彈炮的火炮,其重量非常輕,全重只有九百公斤。 并且全炮可以拆卸為多個九十公斤到一百公斤之間的零部件,然后由馱馬馱運,緊急情況下也可以由多名人力抬運;挽運的時候,只需要兩匹挽馬就能拉著火炮本身進行機動,當然,這不算炮彈車之類的,如果是全炮組所需要的馬匹還是挺多。 這種火炮采用和海軍諸多速射艦炮類似技術特征的液壓復進技術,故障少,射速一流,每分鐘射速可以達到驚人的十五發。 射程上,采用配套的無煙發射藥以及分叉炮架,仰角比較大,因此射程可以達到驚人的六千五百米,這個射程對于當代的大楚帝國火炮技術而言,已經算是比較夸張了……要知道河北51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也就七千米射程而已。 而其他廠商搞出來八九百公斤的一百毫米輕型榴彈炮,射程普遍只有五千米上下…… 之所以射程超出其他競爭對手一大截,也沒啥特殊理由,就是因為用的炮管材料更好,加工工藝更好,所以炮管能承受更大的膛壓,使用更多的發射藥進而獲得更大的射程! 概括一下就是簡單粗暴的:加錢! 因為江南武器公司的火炮業務,本來就是以艦炮為主,所以搞地面火炮的時候也不由自主的會采用一些艦炮的設計理念,至于什么性價比根本不存在的。 這也導致了這款五十年式一百毫米輕型榴彈炮的價格相當昂貴,幾乎兩倍于同級別的火炮。 前幾年進行評估的時候,陸軍嫌棄的不行,就差直接噴,誰買這玩意誰傻,智商稅…… 海軍陸戰隊倒是想要,但是最終還是放棄了,海軍高層也覺得這玩意性價比太低了。 但是近衛軍的人看到后卻是驚為天人……這么好的玩意,和我近衛軍有緣啊,大大滴有緣啊,至于錢……近衛軍可不差錢。 近衛軍一向來的采購傳統就是:只要你東西好,價錢不是問題! 近衛軍一向來都是五大武器公司最喜歡的客戶,折騰出什么新東西的時候都希望向近衛軍推銷。 當時的近衛軍一口氣,就采購了一百多門50式100山炮,用于替換原有的近衛軍各炮兵部隊里的老式75架退山炮。 所以近衛軍在無煙藥速射炮時代剛開始的時候,師級炮兵團就跳過了75毫米山炮,直接使用75毫米野戰炮加100山炮的組合。 不僅僅師屬山炮采用100山炮,而且近衛軍師屬的75野戰炮,也是采用的江南武器公司的50式75野戰炮。 這款50式75野戰炮,技術特征和100山炮比較類似,都是采用更先進的炮管材料以及加工工藝,采用先進昂貴的液壓復位技術,射速能夠達到每分鐘十五發。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玩意的炮管倍徑達到了三十一倍! 最終,這些結合起來就讓這玩意的射程達到了驚人的八千三百米……相當之夸張。 當然,夸張的背后,這種75毫米野戰炮也比尋常75野戰炮更加沉重,戰斗全重達到了一千公斤。 此外這種火炮價格也相當昂貴,比河北武器公司的51式75毫米野戰炮貴了百分之五十。 所以,前幾年陸軍也是毫不猶豫的放棄了這款火炮。 這兩款師屬火炮,在陸軍看來都是性價比極差……看著紙面性能挺好的,但是價格昂貴,而且重量也超過陸軍的預期。 而河北武器公司的51系列75毫米野戰炮以及山炮,就很符合陸軍的要求了:價格便宜,重量輕! 至于射程,射速之類的性能,這些夠用就行! 打個土著而已,也用不著多先進的東西,能掛著速射炮的名頭就行了。 關鍵就是要便宜,其次是重量要輕,如此才能夠在海外廣闊的行政領地,藩屬國等爛泥地里進行機動。 因此陸軍對野戰火炮的重量控制非常嚴格,如75山炮的重量,長期要求控制在五百五十公斤以下;75毫米野戰炮的重量則是控制在八百五十公斤,這些數據要求甚至在招標之前就已經敲定下來,各武器公司只能在這個重量限制下進行設計。 這些重量限制,牽扯到了背后的挽馬、馱馬運力,復雜地形機動問題等等,不是你想要改就能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