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節
要是全球存在全球打擊的這個基礎,大楚帝國海軍也不會去搞什么以海制陸了……你總不能大老遠的從東亞本土派遣艦隊過去,然后慢吞吞的在大海上走三五個月甚至更久,然后抵達地方后再休整幾個月,最后才發起所謂的以海制陸進攻吧…… 大楚帝國海軍可不是這么搞的,大楚帝國海軍一向來強調的是艦隊前沿部署,前沿打擊。 換句話說,就是利用全球眾多的海軍基地,直接把主力艦隊部署到各大海域里,稍有動靜就直接調動該基地的艦隊前往堵門。 并且會把近海戰斗艦進一步靠前部署,比如針對英吉利海峽兩岸,以及英倫,德發大西洋沿岸地區這一片區域里,多艘近海戰斗艦為核心的前沿打擊艦隊會直接部署到多佛爾港。 只要有需要,一封電報過去,該前沿打擊艦隊就會直接出動,頂多幾天時間就能出現在預定區域執行各種作戰任務,或直接炮擊岸上目標,或保護租界港口,或強行闖入河流深入敵腹地,或進行武裝實彈演習威懾對方。 而這說的還只是大中型的近海戰斗艦為核心的前沿打擊艦隊,此外大楚帝國海軍里實際上還有數量極為龐大的近海巡邏艦,中大型內河炮艇,這些數百噸不等的近海內河船只被廣泛部署到各海外領地,乃至是直接深入各藩屬國的主要河流,湖泊,就近執行各項威懾、打擊任務。 所以在多瑙河,萊茵河,易北河,塞納河這些中歐,西歐地區里主要河流里,是可以經??匆姃熘埰斓拇蟪蹏\姷膬群优谕в问幍?。 大楚帝國海軍的全球存在,全球打擊,那可不是開玩笑,而是真的能做到,甚至是以此為基礎,才提出來了所謂的以海制陸的戰略構想。 你都無法掌控全球海域,無法及時前沿部署并進行打擊,那還談什么以海制陸??! 以海制陸這一戰略概念的前提就是能夠強力的,甚至是以一種絕對掌控的方式掌控全球海域,確保全面的制海權,畢竟你總不能指望著遠洋適航性極差,甚至可以說不具備多少遠洋作戰能力的近海戰斗艦,和敵人的遠洋戰艦玩艦隊對決吧…… 后世的美海軍就是一度高估了自己,提出來了以海制陸后,但是沒多久就發現根本做不到,又灰溜溜的跑回去玩制海權了。 然而大楚帝國海軍卻是正兒八經的掌控了全球制海權,甚至是沒有任何同時代的對手……當代地球上除了大楚帝國外,不存在第二個工業國家,哪怕是楚裔藩屬國里擁有一些工廠,但是也不存在成體系的工業力量。 如此情況下,大楚帝國海軍才可以搞以海制陸! 要說起對全球海域制海權的控制,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一支海軍能夠和大楚帝國海軍相提并論,原時空的任何一支海軍在大楚帝國海軍面前,都得甘拜下風。 雖然當代的大楚帝國海軍在硬實力上,其實都還不如十九世紀末的皇家海軍,也無法和美海軍相對比。 但是這些海軍的敵人也多啊,給他們一萬個膽子,也沒膽量強行直接殺入敵對強國的港口,河流啊。 但是大楚帝國海軍卻是可以……大楚帝國不僅僅縱橫四海,掌控全球所有海域,而且還就能夠強行殺入各地沿海區域,甚至進入河流。 甚至都不用什么海上霸主戰列艦,大多時候只需要一些非主力艦,如巡洋艦,護衛艦乃至中大型的炮艇,近海巡邏艦這些就能縱橫全球各地的沿海海域以及主流河流,湖泊。 因為大楚帝國海軍沒有敵人! 用極端一點的話來說,其實大楚帝國海軍依靠著些許幾百噸的近海巡邏艦,也一樣能夠掌控制海權,用幾百噸的內河炮艇一樣能夠玩以海制陸! 只不過這樣做比較極端,容錯率比較低就是了,所以出于穩妥起見,大楚帝國海軍是用一千多兩千噸左右的護衛艦以及三四千噸上下的巡洋艦這種遠洋戰斗艦來全面掌控制海權。 再用噸位類似的多種不同的近海戰斗艦來執行以海制陸構想。 至于幾百噸的近海巡邏艦和內河炮艇,那就是個輔助的力量…… 上述情況也意味著,大楚帝國海軍對戰艦的需求,實際上是大量的數百噸到五千噸之間的中小型船只。 這也是大楚帝國海軍里,大噸位的主力艦數量非常有限的緣故,甚至最近這些年來較大噸位的巡洋艦數量也在減少,然而一兩千噸級別的遠洋護衛艦,數百噸級別的近海巡邏艦,內河炮艇數量卻是非常多。 最近這些年更是發展了專門用于近海,河流,湖泊的近海戰斗艦,并且近海戰斗艦的建造數量已經超過了純遠洋戰艦。 承順五十四年里,目前正在施工的一千噸到五千噸這個級別的戰艦里,純遠洋戰艦和近海戰斗艦的比例基本上達到了一比一。 也就是建造一艘純遠洋巡洋艦或護衛艦的同時,大楚帝國海軍就會建造一艘近海戰斗艦。 但是,建造艦艇的總規模卻是不會增加的,這涉及到軍費問題,大楚帝國高層是不可能在現有的艦隊規模之外,再另外增加好幾百艘千噸到五千噸之間的戰艦的。 因此,近海戰斗艦的建造,實際上是暫用了遠洋戰斗艦的編制。 大楚帝國海軍目前的總規劃,是維持大約五百艘千噸以上戰斗艦的規模,是不可能隨便增加的……海軍倒是想,但是內閣不愿意啊。 有這錢還不如多修幾條公路,鐵路,弄多點港口。 大楚帝國海軍所以面臨的狀況,帝國對海軍軍費的限制,也就導致了海軍比較保守,不太愿意建造大噸位,耗費大的大噸位戰艦,也不太愿意使用看似先進但是價格昂貴的艦炮。 寧愿用一大堆便宜的貨色。 海軍如此,陸軍方面其實也不例外……除了在機動車輛方面比較激進,大規模采用外,其他方面,尤其是在槍炮方面其實也很保守的。 機動車輛方面激進,那是因為軍方想要淘汰大量的后勤用騾馬……陸軍方面一直都覺得騾馬這玩意吃的太多,要是打仗的時候吃多點也沒有,但是和平時候也吃這么多就無法忍了…… 陸軍的對炮兵部隊,輜重部隊等常規運輸用途騾馬的態度就是:最好平時不用吃喝,戰爭時候吃一點干活! 然后汽車就出現了,完美的符合了陸軍對運輸工具的設想:平日不用吃喝,戰時燒點油就行! 然后陸軍就屁顛屁顛的上馬了摩托化計劃,一口氣制定了三五年就裝備好幾萬輛各類汽車的計劃,這完全是身居高位,屁事不懂的部分陸軍高層們一廂情愿的想法。 因為在實際使用的時候,汽車雖然是鐵家伙不用吃飯,但是要燒油啊,這三天兩頭也要訓練啊,訓練就得燒油啊……這燒油不說,而且還需要各種維護。 當代的機動車輛毛病還是很多的,尤其是軍方這樣高強度使用,而且還是在非鋪裝路面,經常跑到荒山野地里進行訓練,作戰,機動車輛非常容易出現故障。這出現故障了需要修理,日常為了避免出現故障也需要維護保養。 各種零配件也是要錢的。 因此實際使用下來,摩托化部隊的在資金上的耗費,實際上比采用騾馬更貴……尤但是很多中低層的軍官們不愿意說。 這有汽車用,總比騾馬強不是,這對陸軍可是好事,總不能因為摩托化后支出更多了,就對上頭報告說:老大,汽車用起來比騾馬還貴,要不我們還是用騾馬算了…… 然后陸軍方面就這么稀里糊涂的制定了規模龐大的摩托化計劃,準備把所有的獨立炮兵部隊,師屬炮兵部隊的運輸方式從挽馬改成卡車,又在甲等部隊的輜重部隊里大規模配屬卡車運輸各種物資。 給甲等部隊里的配屬裝甲車輛以及各種三輪車。 還專門成立了若干純摩托化的裝甲部隊,以輪式裝甲車輛為核心,搭配大量的卡車以及三輪車,以獲得快速機動作戰,強行攻堅突破能力。 然后搞著搞著,那些被蒙在鼓里的陸軍高層才發現,這軍費開支不對勁……明明計劃說可以用一年的油錢,結果一線部隊三兩個月就用光了……一開始他們還懷疑是貪腐或者說浪費之類的,還正兒八經的搞了幾次調查。 調查結果卻是讓他們黑了臉……一線部隊的油料耗費超出計劃,并不是貪腐,也不是浪費,而是維持正常訓練情況下真需要這么多。 然后他們拿起算盤啪啦啪啦一算,尼瑪,要是按照原計劃進行的話,恐怕軍費要大幅度超支……被坑慘了。 所以承順五十四年年初的時候,陸軍方面就悄無聲息的取消了編練五個裝甲車機動師的計劃,也不是說直接取消,而是縮編為混成團……連混成旅這個級別都給直接跳過去,臉都不要了! 原本給所有甲等師大規模配屬各類卡車,三輪車計劃,也被砍了不少,雖然還是會繼續執行這個計劃,但是卻是被直接打了兩三折…… 原本一個師至少計劃配屬五千輛以上的卡車以及各種三輪車,被直接砍到了千輛左右,而且大量用正三輪車或邊三輪車取代了價格昂貴,耗油更多,維護保養成本也更昂貴的一五卡車。 至于乙等師的摩托化計劃,更是被直接取消,只保留少量武裝三輪車的裝備計劃,至于物資運輸,步兵行軍之類的以前怎么樣以后還怎么樣。 早幾年轟轟烈烈制定的全軍機動化計劃被砍了個七零八落…… 當然,被取消的只是各種用于輜重運輸的車輛,而裝甲車,可以搭載機槍的武裝邊三輪車這些計劃,卻是得到了繼續…… 因為裝甲車這些東西,不是省錢不省錢的的事,而是一種全新的武器,發揮出來的作用是以前的所有武器都無法代替,并且能夠改變戰爭形式的。 這么說吧,就以現在那些土著的武裝力量來看,楚軍陸軍只需要把擁有裝甲的裝甲車輛往土著陣前一擺,那基本是無敵的……老舊滑膛炮炮打不中,普通步槍打不穿! 而這些裝甲車卻是可以一邊機動一邊從容使用搭載的重機槍進行攻擊掃射……甚至現在還有搭載短管小口徑火炮的輪式裝甲火炮車的計劃,如果能夠搞出來,那么火力更加威猛。 裝甲車的作戰效果太明顯,非常適合對付沒啥先進武器的土著,所以楚軍很喜歡這玩意…… 就和原時空里的英法等殖民國家非常喜歡使用裝甲車鎮壓殖民地叛亂一樣,都一個意思,欺負的就是你手里沒有反裝甲武器。 至于用于輜重以及尋常炮兵部隊的卡車嘛,先緩一緩,不著急……雖然騾馬平日里光吃不干活,讓陸軍很討厭,但是幾十年都這么過年了,繼續忍幾年也問題不大。 回頭等民間的汽車工業進一步發展,把卡車的價格打下來,再把卡車的故障率降低下來,維護保養更容易,更廉價的時候,陸軍再來搞這個什么全軍機動運輸計劃。 不然軍費實在頂不住…… 軍用車輛如此,在槍炮上也差不多,陸軍一向來都是嘴上叫嚷著什么都要最好的,但是給的價錢卻是最低的……最后扣扣索索選來選去,往往都是選擇性價比最高的那個! 新式師屬速射炮招標的時候,一大堆的優秀設計,但是陸軍偏偏選擇了中庸的河北武器公司的五十一年式75野戰炮以及75山炮,可不就是因為性價比高嘛。 不過這是大規模的制式裝備,也并不是說陸軍無視技術發展,對新裝備視而不見了,實際上陸軍里也有一大堆各種所謂的新式武器裝備,但是數量都非常少,基本都是用來進行各種測試實驗用的。 比如機槍上,陸軍方面很早就提出想要一種輕量化的機槍,能夠有效伴隨步兵作戰,而不是和現在的機槍那種,動不動大幾十公斤的重量只能作為車載武器,步兵攜帶的話只能作為防御武器,或者是在進攻的時候位于后方部署進行火力支援。 但是,卻是沒有辦法讓一線步兵們攜帶前進……太重了。 但是一線步兵又的確需要這種能夠自行攜帶的輕機槍,以作為排級甚至更小單位的步兵支援火力使用。 為了滿足陸軍的輕量化步兵伴隨機槍的需求,五大武器公司都有進行設計研發,早期也弄出來了不少各種所謂的輕機槍,但是這些輕機槍名不副實,普遍都在二十公斤上下,最輕的也不過是十八公斤,其中還有不少竟然是水冷的…… 這些所謂的輕機槍依舊太重,步兵攜帶過于困難,所以陸軍方面進行各種測試后,一直都沒有真正的下單。 所以說,嚴格上來說,陸軍已經有極其少量的輕機槍,可不能說沒有! 但是這種情況可能要發生變化。 承順五十四年夏五月,湖廣武器公司下屬的大冶兵工廠根據多年的氣冷重機槍的研發、生產經驗,搞出來了一款全新設計的輕量化機槍,其他的性能指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款機槍的全重才十公斤多點。 這個消息被匯報給陸軍的軍械部之后,迅速引起了軍械部的重視,不用幾天就派人到了大冶兵工廠考察這款輕機槍。 十公斤多點的重量啊,這比之前各種亂七八糟的輕機槍輕了大半,這意味著步兵可以攜帶這款新機槍進行機動,讓一線步兵擁有真正意義上的步兵支援火力。 所以陸軍軍械部非常重視,第一時間就派人前往考察。 第1171章 輕機槍招標 大冶兵工廠研發的這款輕機槍,空槍重不過九點三公斤,采用雙腳架,采用可拆卸的頂部匣供彈,彈匣裝彈三十發,也可以采用三十發子彈的弧形彈匣。 采用的是槍管長后坐式原理,射速比采用短后座的重機槍要慢一些,理論射速每分鐘為五百發。 采用標準的八毫米無煙藥圓頭步槍彈,此外也可以采用最近新出現的同口徑尖頭子彈。 新的尖頭彈,實際上就是在現有的八毫米圓頭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把圓頭變成了尖頭,以增加初速,改善彈道性能。 考慮到子彈兼容問題,尤其是大量已經裝備的各型號新式輕武器,所以新型的尖頭彈在主要尺寸上和老式的圓頭彈完全一致,任何一種發射8毫米標準步槍彈的槍械,都可以使用新型的尖頭彈,不管是二十七型步槍還是二十八型步槍,又或者是各種八毫米口徑的機槍,都可以使用。 但是因為圓頭彈和尖頭彈的彈道性能不一樣,所以表尺也不一樣,所以除非應急,不然最好各用個的,不然別指望瞄準了還能打得中…… 除非把老槍的表尺改成新新表尺,然后再用新的尖頭彈。 但是陸軍表示……改個屁,老槍繼續用圓頭彈,新槍用尖頭彈,各用個的,不沖突……頂多就是把裝備集中調配一下,比如印度地區的駐軍用圓頭彈,歐洲駐軍用尖頭彈,避免后勤供應麻煩。 不然的話,庫存的好幾億發的舊式8毫米無煙藥圓頭彈你買下來??? 因此雖然楚軍已經停產舊式圓頭彈,并也有部分部隊開始使用更新型的八毫米尖頭彈了,但實際上廣大部隊依舊使用圓頭彈,至少在這些圓頭彈用完之前,是別指望這些老槍更換表尺使用新子彈。 當然,以楚軍在全球范圍內幾乎天天都在打仗,所以雖然幾個億子彈聽上去多,但是真用下來估計不用多少年也用光了,到時候就可以把老槍的表尺改一改使用新尖彈了……只是到那個時候,這些老槍估計也差不多到使用壽命了。 出現新槍械彈藥的時候,一邊用新槍新彈藥,一邊用老槍老彈藥,這是楚軍的老傳統了。 哪怕是現在,實際上楚軍都在同時服役使用三代多種步槍。 正規軍部隊里服役使用的使用8毫米無煙藥的二十七型,二十八型連發步槍,這一系列步槍哪怕是后續改進,但是在未來很多年里都將會是楚軍的主力步槍,而且也不可能外銷。 外籍軍團里則是大規模使用正規軍替換下來的二十四型步槍,該槍使用八毫米黑火藥子彈,此外還有部分二十六型連發步槍也一度配發給外籍軍團,但是因為二十四型步槍的二手庫存非常多,加上二十六型步槍的卡殼嚴重以及其他諸多問題,導致該款步槍已經正式退役封存了……這么說把,連外籍軍團都嫌棄這破玩意。 此外少數非熱點地區,主要是非洲地區駐防的外籍軍團,還有一部分在使用11毫米步槍彈的二十五型連發步槍,這款步槍看上去雖然傻大粗了點,但還是很結實可靠的,性能上沒有太大問題,不過也服役不了多久了,只剩下最后一批幾萬人的駐扎非洲的外籍軍團還在用,用不了兩三年也就全部換掉使用二十四型步槍了。 至于更古老的單發步槍,已經作為外銷軍械,廣泛出售給各藩屬國。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為止,大楚帝國里的八毫米黑火藥子彈生產線以及十一毫米黑火藥子彈生產線都沒有停工,而是繼續維持生產,產量還不小……8毫米黑火藥子彈主要是外籍軍團以及各楚裔藩屬國的二十四型步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