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節
所以勉強算是給了當地人一條新的活路。 從這個角度來看,楚國人對于當地的眾多底層民眾而言,那就是給他們一份工作,給他們一條活路的天使! 因為從表面來看就是,當地貴族們為了養羊賺錢,把農民都從自己的土地上趕走了……是好心的楚國人開辦了礦場,收留他們給了他們新的活路。 不過很少人會注意到,那些貴族們之所以開始一股腦的全部大規模養羊,導致羊吃人的現象出現,根源還是別因為楚國人在當地高價收購羊毛……讓那些貴族地主們覺得養羊比種糧食更劃算。 這,其實也就是大楚帝國在諸多海外領地搞的單一經濟體系,楚國人在控制了英倫群島后,根據當地的情況初步制定了當地的經濟模式:畜牧業以及采礦業。 更簡單一點說就是養羊和挖煤! 至于其他的,楚國人就不在這里搞了,甚至還會進行一定的壓制……比如說種糧食這種沒啥前途的行業,英倫地區就別折騰了,我們楚國人直接從非洲,法國等地方運過來土豆和小麥賣給當地土著就行了,用不著土著們自己種糧食。 你非要種?虧死你! 你小麥也好,黑麥,燕麥也罷,畝產撐死了幾十百來公斤,但是我們楚國人的土豆,畝產隨隨便便都是大幾百公斤,一些肥沃地方種植高產品種甚至能夠達到上千公斤…… 就算不比土豆,只比小麥這些主糧,楚國人采用新品種,科學種植,其畝產量也比那些土著高得多。 而且楚國人的農業,在大部分糧食主產區都廣泛采用機械化種植,再不濟也是馬耕種植,人均產量極大,糧食的成本也很低……嗯,這說的還是在楚國人直轄領地里,如果是在行政領地或屬國領地,楚國人的一些農業公司搞的一些種植園,土地成本基本不要錢,人力成本也超級低,由此導致糧食成本更低。 你一土著拿什么和大楚帝國比糧食產業? 楚國人剛來英倫三島,就開始大規模銷售糧食,小麥價格極為便宜,土豆更便宜…… 同時楚國人在當地收購羊毛的價格還算不錯,于是乎那些地主們一算賬,得,自家土地不種糧食了,圈起來當牧場養羊去吧。 于是乎當地的糧食產業就開始大幅度萎縮了,如今在日??诩Z上已經嚴重依賴楚國人供應的土豆。 當然,這種糧食便宜的現象也不會持續多久,按照楚國人在海外做生意的一貫傳統,過幾年等把當地的糧食產業都擊垮,整個英倫三道只剩下普遍滿地的羊和礦山的時候,那就是糧食漲價的時候了。 楚國人在海外做生意,一向來都是這個套路,先利用成本優勢玩傾銷(偶爾也會利用軍事優勢直接摧毀當地競爭產業),擊垮當地產業后就漲價賺錢了…… 這一套東西在紡織產業里搞的最為經典,楚國的紡織商人們,三十幾年前在南洋就開始這么玩了。 同一種布匹,楚國人在當地出售的價格前后能相差十幾倍……一開始便宜的要死,幾年后就貴的要死。 這一套東西,就是楚國人在英倫地區搞經濟產業的基本東西,而且這也不是說特地去推動,更多的還是市場經濟的那一套。 楚國人發現這里適合養羊,跑來這里收購羊毛,這里煤炭也多,跑來收購煤炭,然后發現這里缺乏糧食,布匹等所有生活用品,又跑過來出售糧食布匹等生活用品。 如此一搞,不用多久這小地方的經濟體系很自然的就會被大楚帝國的龐大全球經濟體系所捆綁。 安通宣的煤炭開采生意,也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所展開的,通過和當地的威爾士官方合作,很快又招募了一批礦工挖煤。 只是煤炭運輸到三十多公里外的港口去還是比較麻煩,成本也高。 而就在安通宣苦惱的時候,傳來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歐洲巡撫官方發布消息,將會對部分屬國地區適當放開一些限制,尤其是交通行業。 隨后他還得到消息,帝國鐵路總公司已經宣布成立歐洲鐵路公司,準備在歐洲部分地區里修建鐵路,并準備和東歐鐵路進行連接,打造一條橫跨亞洲、歐洲的超級東西大動脈鐵路。 同時還允許部分礦產企業申請采購、自行使用部分礦區所用的抽水機、火車頭這兩種核心設備、 只要得到官方批準,那么就可以限制性采購、使用蒸汽機為動力的一些設備。 得知這一消息后,安通宣立馬就準備了一系列的申報材料遞交了上去,正式申請采購自用所需的小型火車頭、車廂、礦區用蒸汽抽水機等設備。 安通宣并不知道,帝國高層推動這一放開屬國領地的交通,采礦領域的設備管制,是為了讓楚國人獲得更多,更廉價的農畜產品、礦產品等工業原料。 但是他卻是知道,這種限制放開后,他的煤炭公司能夠迎來極大的發展,開采成本以及運輸成本還能夠進一步大幅度降低。 不僅僅安通宣的煤炭公司申請了這些設備,其他一些楚國人在屬國領地里開辦的礦產企業也進行了申請。 同時歐洲鐵路公司剛成立呢,就已經開始規劃了歐洲鐵路網,準備把鐵路從東歐一路往西修到英吉利海峽的勒阿弗爾,即大楚帝國在法國地區里最大的海軍基地以及商業港口城市。 而這將會極大的降低歐洲地區出產的農產品以及礦產品的成本,后續哪怕是加上一定的海運成本后,運輸到國內依舊不會太貴,進而為楚國人所用。 當然,上述所有的屬國領地范圍內的設備有限放開,都只局限在交通以及采礦行業,并且限定了設備種類。 同時只能是楚國人所開辦的企業進行申報,個人不得申報,土著就更不用說了……企業申報只局限于自用目的,同時還要承諾這些機械設備不外泄,設備的維護使用技術人員必須是楚國人,否則企業控制人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簡單來說就是不能把設備轉手就賣給那些土著,也不能貪便宜讓土著承擔技術人員然后把技術給學走了。 大楚帝國一方面想要獲得廉價量多的農產品和原料,一方面又要控制技術擴散速度,另外一方面還不能讓來自屬國領地里的農畜產品、礦產品沖擊到本土市場的相關產品。 整體考慮還是比較多的,所以采取的是有限放開,施行申請審核制度,官方隨時通過審核權限,來控制相應的技術擴散速度,發現有啥問題就隨時終止這一政策。 對于這些,普通煤炭商人的安通宣自然是不知道的,他也不太關心,關心了也沒用……他只知道自己的設備申請通過了。 拿到相關的批準文件后,安通宣立馬就找到了早早就聯系好的設備供應商,準備采兩臺小型的蒸汽機火車頭以及相搭配的窄軌貨運車廂,又采購了一臺蒸汽機抽水機等設備。 等這些設備從國內運抵到位后,他的這個煤礦生產效率還能進一步提升,成本進一步降低。 未來大有期望! 第969章 楚國人的海外建國稱王 安通宣訂購的設備很快就到了,因為這些設備并不是從國內本土運過來的,而是從不遠的西班牙地區的加的斯運輸過來的。 他的設備供應商主要做的就是歐洲以及北非一帶的生意,之前北非以及歐洲的一些大楚帝國海外直轄領地里也有部分工廠或礦場,同樣需要這些設備,因此設備供應商還有一些存貨,可以就近發貨。 不過當安通宣在設備到貨之后,又準備訂購一批開采鐵礦石的設備時,卻是被設備供應商告知,新設備恐怕要至少半年后才能夠到貨了。 最近一段時間,歐洲地區里因為在屬國領地也是開放了鐵路,航運運輸以及農業生產、采礦行業的限制。 如此也導致了在歐洲地區里,上述幾個行業所需要的設備以及原料需求大幅度增加。 歐洲地區里的各種機械設備,尤其是礦產設備以及火車相應設備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導致供不應求,盡管不少設備貿易商已經緊急向國內廠家增加訂單,但是海上消息傳回去至少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而設備運輸過來又至少需要三個月以上的時間。 就這,還是極限時間,稍微有所延遲又得增加一兩個月的時間。 因此,半年內都無法向安通宣供貨了。 得知這種情況后,安通宣又找了其他幾家設備供應商,可惜的是歐洲這地方的設備供應商都已經普遍缺貨。 最后還是找到了一個掮客,聯系到了一個在非洲中南部地區,主要是在南非地區活動的設備供應商,弄來了一批鐵礦開采設備和一臺新的火車頭。 盡管需要從南非調貨,需要差不多兩個月才能夠到貨,同時價格也比較貴,但是安通宣已經很滿意了。 在這個市場普遍缺乏設備供應的情況下,還能夠在兩個月內弄到一批設備開發鐵礦,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趁著這種時間優勢,他完全能夠在兩個月后大規模開發自己地盤里的鐵礦,然后和煤礦一起運輸到馬恩島出售。 他得到準確的消息,在直轄領地馬恩島里開辦了一座小型的鋼鐵廠,目前正急需優質鐵礦石和煤炭。 馬恩島上開辦的小型鋼鐵廠,也是屬于這一次設備管控放松政策浪潮的產物。 在這之前,雖然說大楚帝國的所有海外直轄領地都是可以合法開辦普通工廠,哪怕是鋼鐵廠,各種機械廠,但實際上海外直轄領地里的工業發展除了少數地方外,其他的都不咋地。 比如在這之前,可沒有什么楚國人在歐洲辦鋼鐵廠的……不是帝國官方不允許辦,純粹是劃不來,商人們不愿意進行投資辦廠。 如今在歐洲這片地方里,想要開辦一個鋼鐵廠太難了,那么鐵礦石的來源就是一個大問題……鐵礦的開采不容易,同時大楚帝國之前禁制向屬國領地出口采礦設備,只靠當地土著手工開采,那能開采幾噸鐵礦石??? 還有這鐵礦石挖出來了,怎么運出來???可不是什么礦場的附近都有河流的。 類似的還有煤礦供應問題。 其次是技術人員也不容易解決,鋼鐵廠這種高技術含量的工廠可不是隨便找點人就能干的,其中的諸多工作是需要高技術含量的技術工作人員,還有各種高級工程師等等,而這些人放在國內,那也是屬于收入比較高的階層了。 在大楚帝國的當代,鋼鐵工人因為行業繁榮,并且大多都是屬于技術工種,因此收入相當不錯的,當涂工業區里的鋼鐵技術工人,月收入基本能夠達到六七元,這是個相當不錯的數字了。 而中高級技術人員就更不用說了,收入更高。 這些技術人員在本土就能過得很好,犯不著拋家棄子跑到海外去受苦受累啊,更不要說什么帶著全家跑到海外去玩什么移民了……雖然去海外移民可以免費獲得大量土地,但是但凡能夠在本土混下去的人也不愿意跑去移民,其中道理也很簡單,工作機會,生活水平,教育水平等等都有關系。 因此在海外開辦工廠,尤其是新領地里開辦工廠,最大的問題就是技術人員問題……在海外普通移民群體里,你是找不到什么技術人員,你得在本土里找,但是想要請人到海外領地里工作,那薪資可就非常高了。 你不給足錢,傻子才跟你去世人眼中偏僻落后,比偏僻農村還要差的海外領地,尤其是歐洲那邊破地方工作啊。 這薪水給多了,那么人力成本也就上來了。 這說的還是技術人員,就算是打雜的普通工人你都不好找……因為能夠開辦工廠的都是直轄領地,而直轄領地里的人口都是楚國人,可沒有什么土著,這意味著你的的工廠只能雇傭楚國人干活…… 而跑到海外領地移民安家落戶的楚國人,雖然移民之前一個個窮的叮當響,但是到了海外領地里,甭管以前咋樣,但是只要在當地安家落戶了,那么就是人均小地主……人均幾十畝土地那都是最基本的。 只要你有本事不拋荒,海外直轄領地的官府就敢另外租給你更多土地讓你耕種,幾千上萬畝都是可以的。 所以,楚國的海外直轄領地的移民們,其他先不說,但是一個個用國內腹地的標準去看,全都是小地主…… 就算糧食收購價比較低,移民的整體收入水準不算太高,到不了富裕的程度,但是人家至少吃喝不愁…… 你給錢少了,人家犯不著給你當普通打工仔啊,還不如自己努力點租種更多的官田然后種更多的地呢。 你給錢多了,但是人力成本又上來了…… 所以在絕大部分,尤其是面積小,人口少的海外直轄領地辦工廠,人力成本比本土辦工廠還要更貴一些……因為這些地方,基本沒有閑散勞動力,不像是國內一樣人口密集,農村人均土地數量非常有限,農村里無法容納越來越多的勞動力,而這些勞動力需要離開農村謀生,這也給國內的大規模工業化進程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資源。 但是海外直轄領地,一個個都是土地等人的狀態,那些海外直轄領地的官府,一個個都琢磨著如何吸引更多的本土移民過來,當地哪有什么閑散勞動力啊。 人力缺乏,人力成本高昂,同時各種原材料也不一定能夠供應的上,各種設備以及生產用的零部件都要清一色的從本土采購。 最后算下來,在很多海外直轄領地搞工廠就地生產,其成本還不如直接從本土采購呢。 哪怕本土采購后運過來還需要運費。 所以,搞工業不是那么簡單的事,不是所有的海外直轄領地都能搞的。 這涉及到人才供應,人力成本,原料成本,供應鏈等一系列問題。 要不然,你當本土搞的那些大型工業區是擺來看啊,人家搞這些工業區,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給你擺平了人才供應,原料供應以及零部件等各種供應,還能提供金融支持,整合了產業鏈后大幅度降低成本。 因此在當代的大楚帝國里,雖然帝國官方是把所有直轄領地都一視同仁,除了國防產業等比較敏感的產業外,其他的產業海外直轄領地你愛干啥干啥,不會太過限制。 但是很多海外直轄領地里的工業發展基本都不咋地,哪怕是有著大量各種資源,人口也很多,算的條件得天獨厚的北美洲,如今發展工業也是艱難的很……北美當地的人口還是少了點,市場容量太小,消費需求低,而且幾乎沒有配套的產業鏈。 所以哪怕作用豐厚無比的各種礦產資源,尤其是五大湖地區里有豐富的煤礦和鐵礦,但是工業發展依舊非常艱難…… 而且這些海外直轄領地,和帝國本土一樣都是屬于直轄領地,彼此間可不存在什么關稅之類的東西,某種程度上來說,大楚帝國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沒有貿易保護,加上其他各種困難,也就導致了雖然政策允許,但是海外領地想要發展工業依舊千難萬難。 這一點在歐洲地區,體現的更加明顯! 楚國人來到歐洲也有些年頭了,通過各種方式獲得,面積不等的直轄領地也有三十多個。 包括西班牙地區的加迪斯、直布羅陀海峽兩岸、法國勒阿費爾、加來、英國馬恩島、多佛爾等等…… 這些歐洲地區的直轄領地,以島嶼、沿海港口、河口地區為主,面積其實都不大,一般都是幾十平方公里,大不多一兩百平方公里,主要還是充當軍事基地使用,順帶充當和土著貿易的貿易中轉港口使用。 搞成工業基地之類的,本來就沒這么打算過……不過要是有楚國人在這里搞普通工廠,官方也不禁止就是了。 尤其是官方正式對領土進行了詳細的劃分,明確了直轄領地以及行政領地,屬國領地之后,首次在法律上明確了所有的直轄領地都采取同一套各種標準,本土什么樣的,這些海外直轄領地也是怎么樣的。 最簡單,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所有海外直轄領地的行政結構,和傳統意義上的本土全部都一樣,采取標準的行政機構,法律也同樣如此。 就連最低工資標準,最長工作時間,土地政策等等全部都是施行帝國統一標準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