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節
護衛艦的數量會達到將近一百艘,包括新建造護衛艦四十艘左右,從原有護衛艦、部分巡洋艦甚至三等戰列艦里進行改裝得到六十艘左右。 也就是說,等到承順三十五年的時間,大楚帝國海軍里的新式戰艦數量預計會達到兩百二十艘左右。 當然,這說的只是新式遠洋戰艦的數量,并不包括一些現有,但是并沒有改裝計劃,繼續使用滑膛炮的舊式戰艦,這些戰艦的數量依舊會大量保有,并承擔二線,三線執勤以及訓練任務,后續則是隨著艦齡增加而退役。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海軍方面還提交了一份新式近海內河炮艦的建造以及改裝計劃,擬定建造多種排水量從數百噸到千噸左右的近海潛水炮艦,專門用于近海內河所用,尤其是用于海外殖民地部署所用。 畢竟大楚帝國海軍進行需要深入海外殖民地的內陸地區,沿著河流為前線的陸軍運輸補給,護送移民,商船等等,因此對近海內河炮艦的需求量也一直不小。 如今活躍在印度地區的炮艦就有四十多艘,用于支援陸軍作戰,護送商船,而就這還不夠用呢……畢竟印度半島的面積可是極為的龐大,期內也有眾多的河流。 光是大楚帝國控制力度比較強悍的后世孟加拉一點,這里是恒河的出???,大楚帝國為了控制恒河出??谝约懊霞永貐^,可是在這里常年派遣內河炮艦進行巡邏以及護航,當然也免不了掩護陸軍作戰。 光是為了維護恒河下游以及出??谶@一段,大楚帝國海軍當地的孟加拉灣分艦隊,就擁有了十二艘的近海內河炮艦,常年執行任務。 而印度半島上的其他很多地方,其實也需要不少的內河炮艦的。 除了印度半島外,還有南洋的大量地方也需要近海內河炮艦…… 如此也就導致了一個很尷尬的情況,在海外的時候,大楚帝國海軍的遠洋艦隊強悍無比,強勢掌控了大半個印度洋以及整個西太平洋。 但是因為缺乏足夠數量的近海內河炮艦,使得對近海以及內陸地區的掌控力度不是很大。 大楚帝國海軍,如今不缺遠洋戰艦,缺的是大量的近海內河炮艦。 這種尷尬情況,其實也是大楚帝國國力強盛,對外強勢擴張后,但是海軍內部的戰略卻沒有進行及時調整,依舊把奪取制海權作為核心目標所導致的一種沖突。 爭奪制海權的海軍,那么建設重心肯定是遠洋戰艦,而遠洋戰艦噸位大,吃水深,很難沿著河流深入內陸作戰的。 承擔這種任務的乃是吃水很淺的內河炮艦。 直到最近印度半島那邊經常抱怨內河炮艦不夠用,催促增援更多的炮艦后,金陵城里的那些老爺們才發現內河炮艦不夠用了。 所以這才緊急搞了個近海內河炮艦的建造計劃,準備先搞一批炮艦出來,然后拉到印度半島那邊去應急。 反正這玩意噸位小,技術難度也不搞,隨便搞個船體,然后裝個蒸汽機,再裝備幾門前裝線膛炮也就差不多了,甚至都不用國內的那幾家大型造船廠動手,隨便拉幾家中型造船廠來都能搞。 而近海內河炮艦的建造計劃,也是壓縮千噸級以下護衛艦建造數量和生存空間的原因之一。 大楚帝國海軍之前在海外,缺乏近海內河炮艦,深入內河作戰的時候,往往就是動用那些噸位比較小的護衛艦,比如那些排水量五六百噸,七八百噸的護衛艦,這些船只雖然是遠洋船只,但因為吃水比較淺,勉強也能跑到河流里作戰。但是畢竟不是內河炮艦,各方面的表現差強人意。 如今有了更多的近海內河炮艦計劃,這些小噸位的護衛艦就更缺乏存在的理由了。 同時近海內河炮艦,他不僅僅能夠只有內河炮艦,他還有近海炮艦……或更準確的說是近海巡邏艦,大楚帝國海軍里一直都有這種艦種,只不過以前非常的不起眼而已。 但是一些噸位比較大的近海巡邏艦,則是覆蓋了護衛艦的一部分戰術作用:近海巡邏以及護航! 上有巡洋艦壓著,下有近海巡邏艦頂著,小噸位的護衛艦就很難受了,最終海軍干脆直接對遠洋艦隊里的護衛艦進行了新定位:小型巡洋艦,排水量在一千五百噸左右,充當新式大噸位巡洋艦的低成本代替品……然后用來遠洋打雜用的。 至于什么近海巡邏的任務,則是徹底的拋棄,交給新的近海巡邏艦去負責。 同時海軍提升并擴大了近海巡邏艦的性能以及戰術定位,讓近海巡邏艦具備一定的出海巡航的性能,以取代以往護衛艦的作用。 由此形成了承順三十年代后的海軍各種戰艦的規格以及定位。 四千噸以上的戰列艦,號稱是艦隊決戰主力,實際上大概率擺在碼頭上沒啥用…… 兩千噸到四千噸之間的巡洋艦,說是輔助戰艦,但實際上會成為海軍的絕對主力戰艦,承擔艦隊決戰,偵查,護航等幾乎所有戰斗任務。 千噸到兩千噸之間的護衛艦,說是護衛艦,但實際上就是小號的巡洋艦,跟隨巡洋艦或戰列艦一起行動,打個雜什么的。 數百噸到一千多噸不等的近海巡邏艦,在本土海域則是進行近海巡邏任務,在海外則是負責近海巡邏,護航,艦炮外交、必要時候進入殖民地內河巡邏,作戰等。 數十噸到一千多噸不等的內河炮艦,專門用于河流以及湖泊使用,吃水非常淺的戰艦,用于在邊疆或海外殖民地的內河,湖泊地區里進行駐防,巡邏,護航,威懾等任務。 上述五種戰斗艦艇,將會成為大楚帝國海軍未來數年的主要發展方向,并且大概率會一直持續到承順四十年左右。 因為海軍給這一發展方案的擬定時間是前后兩期,每一期十年。 羅志學在青島海軍基地里,聽取了海軍對未來發展的一系列報告和方案,視察參觀了漢天號戰列艦,還檢閱了海軍的一支艦隊的實彈訓練。 在該海軍基地里停留了三天時間后,羅志學這才乘坐著御用專列繼續他的路途。 御用專列先是往西行,回到了濟南之后加煤加水,不過羅志學并沒有下火車,御用專列經過簡單的加煤加水后則是跨過濟南長江大橋繼續往北前進。 途中,羅志學也陸續在經停的火車站里接見當地的官員,或下車進行簡單的視察,不過時間都很短。 畢竟這一次北上后,羅志學的下一個視察重點是天津,不是沿途的德洲等地。 承順二十九年七月十三日,天津火車站。 該火車站一大早就被全面封鎖,所有列車全部停運,大量穿著深藍色雙排扣軍服,背著一桿火帽擊發步槍,戴著黑色硬頂小帽檐的兵笠軍帽的近衛軍士兵們把整個火車站進行了全面的封鎖,間隔數米一人,把整個火車站都圍了起來。 此時的火車站里,只有一群獲得了許可前來迎駕的河北省以及天津府當地文武官員。 時間約莫到了中午時分,眾人突然紛紛抬頭,沿著鐵路線往南方看去,只見一道白霧從遠到近出現在眾人視線里,隨著白霧還傳來著哐當哐當的火車車輪撞擊鐵軌的聲音。 當即,已經在火車站里等候了一上午的各個文武官員們,紛紛打起精神來到了站臺邊。 但是到來的列車并不是他們想象中的御用專列,而是一輛軍列,火車到站后,從上頭下來了大量的荷槍實彈的近衛軍士兵,這是第一近衛步兵團的士兵們。 他們和之前提前抵達天津,并執行安保任務的第二近衛步兵團進行了交流后,加強了火車站以及后續沿途路上的各方面的安保。 近衛軍接近兩萬人隨駕北巡,可不是兩萬人都和羅志學待在一起,而是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隨駕,還有兩部分則是分別前出沿途視察城市,提前進行安保工作。 第二近衛步兵團在三天前的時候就已經抵達天津,并對火車站以及所視察區域進行了安全排查,并安排了警戒。 并且同一時間里,其實第三近衛步兵團已經越過了天津,前往了幽州城進行安保工作。 只有第一近衛步兵團,第一近衛騎兵團以及若干炮兵輜重等兵力,大約八千多人才會一直隨駕。 近衛第二步兵團和近衛第三步兵團,則是加強一定火力和偵查兵力后,輪流前出負責沿途城市的安保工作。 至于當地陸軍兵力以及巡警等武裝人員,只能是負責外圍安保工作,并且不能攜帶實彈,附近的駐軍一律禁止活動,最大程度上降低風險。 至于普通人……除了少數被挑選出來,經過了翰林院內務科安全審查的代表人員外,普通人連羅志學一千米范圍內都無法靠近。 羅志學出來視察,還是很在乎自己的小命的,哪怕他為華夏大地帶來了數千年唯有的大變,但是羅志學還是知道想刺殺他的人依舊一大堆…… 甭管什么年代,你做的好不好,身為一個統治者就要有被刺殺的覺悟! 這和你自己做的如何無關……而是你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要求! 發展的再好,你也會傷害到某一部分人的利益……比如反貪殺了個貪官,貪官有親朋好友要報仇雪恨什么的,又比如生活不如意,腦子一熱就想要干點大事的老實人。 大楚帝國幾億人口,想要殺羅志學不在少數。 加上羅志學本身是個怕死的,所以歷次出行羅志學都很注重自己的安全,這一次北巡更是帶上一整個第一近衛師近衛師以及其他部分附屬兵力,總兵力有著兩萬人呢。 這一次北巡除了羅志學自己乘坐的御用專列外,其實還有大量普通列車,包括官員乘坐的列車以及搭載近衛軍士兵的大量軍列。 搭載第一近衛步兵團士兵的軍列陸續抵達,然后該團士兵下車,和第二近衛步兵團一起一起加強了火車站內的安保后,隨后又有一輛列車抵達。 這一次來的大批御前侍衛,數百名御前侍衛下了火車站后,直接接管了附近的安保工作,并且分出人手進行四處檢查。 他們不僅僅檢查火車站,還有部分人前出沿著擬定御用馬車經過的路線進行風險排查。 火車站里等候的官員們,從午時看見近衛軍士兵們開始,又陸續等候了足足一個多小時后,一大票人站的腳都酸軟了,這才等到御前侍衛。 等御前侍衛們搞定了安全排查工作后,朝著后方打出了信號彈,這才看見又有列車進入火車站。 這一次來的是兩輛比普通客車更豪華的客運列車,不過列車并沒有在站臺直接停下,而是越過了大批官員們等候的站臺,跑到了前方的站臺乃是空地上停下。 這些是隨駕處理各種事務的官員,包括一大批文官,還有一批軍官。 這些人將會組成北巡路上的大楚帝國中樞,隨時隨地處理各種帝國事務。 緊接著,這才有了一輛特殊的列車抵達! 這輛列車之所以特殊,不僅僅是因為更豪華,而是因為列車的車頭就有著一個巨大的龍紋徽章! 這才是狹義上的御用專列! 御用專列緩緩駛入車站,并準確的??吭谏舷驴偷恼九_前。 不過眾人卻是沒有第一時間看到羅志學以及諸多的重臣們,而是看見了數十名穿著雙排扣軍服,腰間別著左輪手槍,背后還攜帶著一把腰刀的侍衛。 這些人在一名中年御前侍衛統領的帶領下了御用專列,緊接著就盯著周邊看。 為首的中年御前侍衛統領更是眼神入刀,不斷的掃視著前方的人群,不管是迎駕的當地官員,還是提前一步抵達的近衛軍士兵們,都是他的審視對象。 他在御用專列的前站著看了足足五六分鐘,這才轉身返回御用專列的車廂。 兩分鐘后,就看見有一名禮教部官員從御用專列上下來,其人身后還跟著一票手持皇家儀仗的人員,只見此人超前十多米后立定。 就在這個時候,眾人才看見了羅志學才從御用專列的車廂里下來,身邊還有著七八名尋常翰林院官員打扮,實際上是貼身御前侍衛的人員圍在四周。 不過眾人也就只看了一眼,因為此時禮教部官員已經高唱:“陛下駕到,諸臣跪拜!” 一大片人當即上前三步,文官雙膝跪倒,武將單膝跪倒。 禮教部官員再喊:“起!” 眾人起身。 跪! 起! 跪! 起! 如此往復三次,完成三叩九拜后,為首的河北巡撫夏家良這才微微抬頭,看見了前方面露慈祥微笑看著他們的大楚帝國大皇帝陛下:羅志學! 當即躬身,用著略微顫抖,帶著一絲哽咽的聲音道:“五載未見陛下,臣日夜掛憂,陛下龍體安否?” 羅志學瞄了他一眼,這老頭子的戲演過了……說什么五年沒見擔憂朕的身體,不就是抱怨說五年來都沒召見他回京,覺得自己受委屈了嘛! 不過大庭廣眾之下,也只能面帶微笑:“朕躬安!” 第762章 八大集團軍 羅志學對河北巡撫夏家良的感官談不上好,但是也不算差。 在羅志學看來,這個前明舉人出身,在統一戰爭時期投靠過來的夏家良很聰明,但是有時候聰明過了頭。 說這人聰明,是因為他投奔過來后,雖然長期在禮教部任職,不過依舊保持了強烈的學習心態,在禮教部任職的數年時間里,愣是靠著自學學習了一大票新式知識,尤其是在工商業事務上頗為精通。 然后硬生生把自己從一個傳統的讀書人出身的官員,變成了新式官員,從而擺脫了很多前明投誠官員的命運:在大楚帝國統一華夏后陸續致仕或退居二線。 大楚帝國統一華夏期間,為了降低明王朝的抵抗力度,同時也是因為帝國草創期間的確是缺乏大量官員,因此接納了大量前明的官員,其中大多都是中低級官員,但是也有不少高級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