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節
這一艘承上啟下,為大楚帝國海軍開創未來的戰列艦。 因此羅志學對該艦很有興趣,視察參觀的時候,甚至都深入船艙內部進行視察……然后他就在船艙內部看到了龐大的蒸汽機組。 體型龐大的蒸汽機以及傳動結構,讓羅志學看了都震撼……哪怕和后世對比起來,這玩意技術水平很低劣,但是依舊能夠感受到工業制品的震撼。 要體現工業的震撼,就兩個極端:要么大到極致,要么小到極致。 不管是大還是小,到了一定極限之后就對工業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 漢天號上的蒸汽機,那就是大到了一定極限,不說別的,光是那個巨大的氣缸就不是那么好加工的。 簡單參觀了漢天號的內部艙室后,羅志學回到指揮艙室,和一票海軍艦政將領以及造船國防工業的企業負責人,高級工程師們簡單開了個御前小會。 表達了對航海工業,國防工業的肯定,并鼓勵他們再接再厲,爭取把下一代的新式戰艦做好做強。 簡單的小會之后,羅志學抵達了青島海軍基地的司令部大樓,和海軍將領們舉行了一場小會議,主要是隨便聊聊海軍的全球戰略問題,聽取了海軍下一步的發展規劃。 海軍的六百艘戰艦計劃目前正在進行當中,并且經過了數次的調整后海軍的發展規劃和早幾年已經有所不同了。 這個不同,主要還是技術的進步所帶來的戰艦性能的進步,讓海軍根據新式戰艦來調整自己的戰艦計劃以及戰略安排。 其中造艦計劃里變化最大,同時也是意義最大的莫過于在建當中的應天號戰列艦了。 這艘戰列艦,本來是漢天級戰列艦的二號艦,但是剛動工不久就變更了多次的設計。 多次變更設計之后,應天號戰列艦其實已經和漢天號戰列艦完全不一樣了 動力系統上,該艦擬定采用聯合蒸汽機。 所謂的聯合蒸汽機,即同時應用天津機械公司的二脹式技術、廣州機械公司的新式水管鍋爐技術,當涂機械公司的超高壓氣缸技術,并由上述三家廠商提供核心零部件。 由聯合蒸汽機廠進行設計并組裝。 這種聯合蒸汽機,乃是三大蒸汽機廠商,在海軍強壓之下,被迫進行了妥協。 而海軍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強行融合了這三家蒸汽機廠商的先進技術而得到的聯合蒸汽機,在性能上直接超越了現有市面上的所有蒸汽機。 動力都翻天覆地了,火力也如此。 火炮雖然和漢天號戰列艦一樣采用前裝線膛炮,但是卻采用了口徑更大的兩百毫米前裝線膛炮艦炮為主炮,以增加射程以及威力,同時配屬大量一百五十毫米口徑的副炮。 因為主炮火炮更重,為了讓火炮能夠跳轉炮口動起來,同時也是為了增加主炮的射界,因此采用了前后中軸,前后各自部署兩門主炮的布局。 當然用的并不是什么炮塔,而是露天旋炮臺,就是旋臺外圍有一圈鋼鐵圍墻,以抵擋敵軍潛在大口徑實心炮彈的威脅。 而大量副炮則是在兩側進行部署。 整個火力布局,咋一看似乎和后世的前無畏戰列艦很類似,但實際上不是一回事……因為漢天號戰列艦,可沒有炮塔……有的只是一個可以旋轉的炮臺而已。 其鋼鐵圍墻也沒有和旋臺結合在一起,而是分開的…… 說白了,就是搞一個可以大角度旋轉的炮架,然后在炮架的四周搞一個鋼鐵圍墻,和后世的炮塔那是兩回事。 且也不是什么低干舷戰艦,而是典型的高干舷戰艦,是專門為了遠洋航行作戰而設計的。 同時漢天號戰列艦,和后世人所熟悉的近代戰列艦都有濃厚的裝甲不一樣……這玩意的裝甲其實很單薄的,單薄的熟鐵裝甲后面,再加上一層煤炭。 因為設計指標只是用來抵抗土著的那些老掉牙的滑膛炮,而且設計抵抗距離是在五百米遇上。 大楚帝國海軍,現在就沒打算過在五百米范圍內和敵軍作戰,最好是大幾百米甚至千米以上玩放風陣。 所以漢天號戰列艦,其防護裝甲的水平放在原時空十九世紀中后期的話,其實也就是無防護巡洋艦的水平,差的很。 但是,即便是這樣差水準的防護,在大楚帝國海軍的將領眼中也夠用了,甚至過剩了。 因為大楚帝國海軍的敵人又不是什么其他工業強國,只是一票連前裝滑膛炮都還玩不利索的土著而已。 武器裝備這些東西,大部分時候其設計指標都是跟著敵人走的。 敵人有大威力的火炮,那么自然就會更加傾向于加厚裝甲進行射擊。 敵人連大威力火炮都沒有,你還在戰艦上堆幾十英寸熟鐵裝甲上去……那不神經病嘛! 弄個幾英寸的熟鐵裝甲再加上木裝甲湊合著就行了,把有限的噸位以及成本用來增加火力,多搭載煤炭和淡水增加續航能力,擴大生活居住空間不香嗎? 這也就導致了,大楚帝國最近幾年所設計建造的一系列新式戰艦,其防護水平上,其實遠不如原時空同期的那些戰艦的。 不是搞不出來,而是沒必要。 應天號戰列艦,就是這種思路的典型產物,注重火力、續航能力、適航性乃至人員居住空間。 防護上湊合就行,航速上其實極速也不算太快,但是巡航速度比較快。 按照海軍方面的計劃,未來應該是由多艘應天號戰列艦的同類型戰列艦組成核心主力艦隊,再輔以若干新式巡洋艦,護衛艦組成一個特遣艦隊,進而和敵人艦隊進行戰略決戰。 但是羅志學很懷疑這種特遣艦隊能不能用得上…… 因為放眼全球,根本就沒有什么土著的海軍值得大楚帝國海軍動用滿載排水量六千多噸的應天號戰列艦。 大量蒸汽機動力,采用前裝線膛炮的巡洋艦乃至護衛艦,其實就已經足以吊打各國土著海軍了。 你要知道,如今大楚帝國海軍正在建造的新式護衛艦,排水量都上千噸了……巡洋艦普遍兩三千噸。 而歐洲各國的所謂戰列艦,普遍也不過一千多噸而已,用的還是老掉牙的滑膛炮,動力也只是純風帆。 大楚帝國海軍的戰艦,在性能上已經和各國土著海軍的戰艦,有了本質上的差別。 第761章 跪迎圣駕 大楚帝國海軍的新發展規劃里,作為艦隊核心的應天級戰列艦建造數量不會少,已經擬定了該級艦高達六艘的建造計劃,目前已經開工三艘,其中應天號的建造進度最快,預計會在明年完成船體施工并進行舾裝。 一切順利的話,會在承順三十冬完成舾裝并進行各種海試,等到承順三十一年的時候,應該就可以看見該艦交付海軍并服役了。 但是應天級戰列艦雖然很重要,然而高昂的造價就注定了這種大噸位的戰艦不會是大楚帝國海軍里的主流。 之前大楚帝國海軍戰略規劃,遠洋戰艦的數量要達到六百艘,而不少海軍將領們依舊認為海戰中戰列艦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最早的海軍六百艘戰艦規劃里,戰列艦的數量是非常多的,至少需要達到上百艘,剩下的五百艘則是巡洋艦以及護衛艦。 但是到了現在,哪怕是海軍里再頑固的戰列艦派也認為,一百艘戰列艦太夸張了,沒必要……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主要是海軍提出六百艘戰艦計劃的時候,海軍的前裝線膛炮還沒有服役,采用滑膛炮的大楚帝國海軍,其戰艦在火力上并沒有和各國土著海軍的戰艦拉開本質上的差距。 當雙方使用的都是滑膛炮的時候,那么就意味著交戰距離只有兩三百米甚至更近。 那么這種情況下噸位更大,搭載火炮數量更多的戰列艦就成為了海戰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這也是過去很多年里,大楚帝國海軍長期以來所采取的戰略戰術,那就是建造一大票的戰列艦充當海戰核心,至于巡洋艦和護衛艦,這兩玩意其實都是用來執行護航以及打雜任務的,單薄的船體以及稀少的火炮數量可沒辦法承擔海戰主力的責任。 但是當前裝線膛炮出現,并在印度戰役里表現的極為出色后,這種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隨著線膛炮的服役,大楚帝國海軍的戰艦可以把海上交戰距離從兩三百米拉開到五百米以上,甚至上千米。 而炮擊岸上目標的時候甚至可以拉開到兩三千米乃至更遠的距離。 印度戰役的時候,釜山號巡洋艦使用過其一百五十毫米的前裝線膛炮,加大仰角,對四千米外的岸上目標進行炮擊,而且命中率相當可觀。 這意味著,裝備了前裝線膛炮的大楚帝國海軍里的輔助戰艦,也就是巡洋艦乃至護衛艦們,具備了對敵主力艦隊的高效毀傷能力。 搭載的艦炮數量過少的問題,會被有效射程距離更遠,命中率更高,爆炸威力更大的前裝線膛炮所彌補。 船體過于單薄,缺乏防護能力的問題,會被己方蒸汽機所帶來的優越機動性能以及前裝線膛炮的大射程所掩蓋。 簡單來說,海軍將領們把自家的蒸汽機以及前裝線膛炮一結合起來后,幾乎所有的海軍將領們腦海里都能夠浮現一個場景:自家的戰艦可以在遠距離,安全的對大幾百米甚至千米外的敵艦進行持續炮擊,并利用蒸汽機讓雙方的交戰距離始終保持在一定范圍內,讓敵人追不上來也逃不掉,進而形成單方面獵殺的戰場局勢。 如此情況下,巡洋艦以及護衛艦的的防護能力可有可無…… 因為敵人無法靠近,更無法對己方戰艦造成有效打擊。 這樣一來,大楚帝國里數量龐大的各種巡洋艦以及護衛艦們,就可以在換裝了前裝線膛炮后直接充當海軍的主力戰艦,對任何敵艦實施毀滅打擊。 然后問題來了,既然巡洋艦和護衛艦們都足以摧毀敵人的主力戰艦了,那么噸位更龐大,火力更強大,裝甲更厚實,同時造價也更為高昂的一等戰列艦……他們的戰術定位在那里? 很不辛……戰列艦們失去了他們本來的戰術定位,而且還找不到新的戰術定位。 現在海軍內部都對是否還要不要建造大噸位的一等戰列艦爭論著呢…… 六艘應天級戰列艦,這已經是老戰列艦派系的將領們竭力爭取的結果了,要不然按照海軍內部一些比較極端的巡洋艦派系的將領們的觀點:還要個屁的戰列艦,直接弄一大堆巡洋艦就完事了。 便宜,好用! 一艘六千噸級戰列艦的成本,足夠建造三艘兩千多噸的巡洋艦了。 而更多的巡洋艦數量,意味著海軍在派遣船只到海外執行任務的時候,擁有更大的彈性,不至于像現在這樣抽調戰艦都緊巴巴的,一些地方遇上什么情況需要戰艦支援的時候,還要從大老遠的地方去抽調。 海軍內部的這種混亂以及各派系之間的爭執,最終也導致了海軍現在的造艦發展規劃對比之前出現了極大的變化。 按照海軍的新一輪造價規劃,未來幾年里是要陸續建造六艘應天級戰列艦,但是同時期建造的錦州級巡洋艦以及后續改進型卻是達到了二十四艘之多。 巡洋艦的建造數量,不僅僅遠遠超過戰列艦,甚至比新型護衛艦的數量十二艘都多。 因為海軍方面經過印度戰役的實踐,認為千噸左右的護衛艦噸位還是太小了,航海性能太差,續航能力也不咋地,執行遠洋任務比較困難。 從航海性能以及續航能力還要成本考慮,執行遠洋任務的戰艦應該在兩千噸到三千噸之間,小了性能不行,大了太貴。 而錦州級兩千八百噸的滿載排水量,剛好就卡在這一級別上。 這就是錦州級巡洋艦得以大規模建造的緣故。 至于護衛艦嘛,造還是要繼續造,不過噸位進一步放大到一千五百噸左右……這個噸位,實際上已經是大楚帝國海軍早期三等戰列艦的噸位了,嗯,也是同時期歐洲各國海軍戰列艦的大概噸位。 這種一千五百多噸的護衛艦,說是護衛艦呢,但實際上就是低成本的小號巡洋艦,擬定長期派駐海外到各基地,依托各基地就近活動,執行一定范圍內的巡邏以及護航任務。 隨著新型各類戰艦的建造計劃陸續展開,以往的諸多舊式戰艦的改裝也要持續進行。 畢竟只要給舊有的戰艦換裝前裝線膛炮,那么就能夠大幅度提升舊有戰艦的戰斗力,海軍方面自然不會傻乎乎的繼續使用滑膛炮。 不過前裝線膛炮也更貴,換裝也需要成本,因此不是什么戰艦都能換裝的,基本上只有一開始建造的時候就安裝了蒸汽機的戰艦才能夠得到換裝,并且艦齡還要足夠新。 至于原來的一些純風帆戰艦改裝了蒸汽機而來的蒸汽戰艦,則是因為局限比較大,本來就是屬于過度產物,因此這一次不會進行換裝火炮,而是會陸續退役。 至于之前都沒有改裝蒸汽機的純風帆戰艦,那就更不用說了,直接退役沒商量…… 而換裝火力后的一些戰艦,也會根據性能進行級別調整,比如之前的一大票兩三千噸的一等戰列艦,會在換裝火力后并進行一定改造還有改為巡洋艦使用。 早期的一些一千多噸的巡洋艦則是降格為護衛艦使用。 按照海軍內部的計劃,包括新建造以及改裝現有戰艦,即配屬了蒸汽機以及前裝線膛炮的新式戰艦。 在承順三十五年后,大楚帝國海軍方面將會擁有二十艘新式戰列艦,主要有滿載排水量四千多噸的蘇州級戰列艦八艘,滿載排水量五千五百噸的漢天號戰列艦、在建中滿載排水量六千一百噸的應天級戰列艦六艘,后續新造戰列艦六艘。 新式巡洋艦的數量達到一百艘左右,其中主力為一票錦州級巡洋艦以及后續新造巡洋艦,預計數量會達到五十艘左右,剩下的則是一些舊有的兩千噸左右的巡洋艦,還有一票昔日戰列艦改裝而來的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