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節
但是每一節車廂的長度卻是比早期的車廂長了好幾倍。 這意味著,同樣的一輛列車,其運輸的貨物或旅客比以往要多了好幾倍,大幅度提升了火車的運輸量。 而這些都是因為廣三系列火車頭所帶來的。 沒有這種新式火車頭的澎湃動力,可沒辦法讓鐵路網的運輸量大幅度增加。 僅僅是從外觀上,羅志學就能看見火車技術在最近八九年來的快速提升。等進入了車廂內部后,則是感覺更為深刻。 哪怕是火車車廂的寬度,因為受到鐵路軌距的影響、橋梁、隧道等尺寸的影響,哪怕技術進步了也不會有什么變化,還是和原來的車廂一樣寬。 但是車廂長度的增加,卻是直接增加了單節車廂的空間。 會議車廂里,雖然座椅比較多,但是依舊可以容納數十名臣子。 羅志學的寢室車廂也非常的寬敞。 隨著技術的進步,同時設計理念的變化,火車的車廂長度增加,這是普通人對火車技術進步最為明顯的感覺。 等御用專列開始運行,羅志學腳下的車廂雖然也在輕微晃動,但是震動不大,如果是坐上御用車廂里的彈簧沙發上,那么基本感覺不到車廂的輕微震動。 這比之前的御用專類好多了……以前的御用專列震動很大,哪怕是坐在彈簧沙發上,甚至鋪設厚實的天鵝絨,但是依舊有非常明顯的震動感。 然而現在的新御用專列上,坐下的羅志學卻是基本感受不到震動,整體的乘坐感受比那幾輛最新技術工藝打造的御用馬車還要好一些。 這說明御用專列的減震技術水平已經有了大幅度的進步。 羅志學在御用專列的不同車廂上轉了一圈,感覺這御用專列比自己預估的還要好一些。 當然,這個好并不是說裝飾多么的華麗,陳設多么昂貴,羅志學不太關注這些東西,反正用腳趾頭想都知道自己的御用專列肯定會用上最頂級的裝飾和陳設。 羅志學更加關注的還是火車本身,不管是火車頭還是車廂,他都很關注。 觀看的時候,他還發現御用專列上有著兩套的剎車系統……一套是老舊的每節車廂都獨立的人工剎車系統。 就是每一節車廂都配屬一套制動系統以及一名制動員,火車司機發出信號后,制動員拉下閘把進行制動。 但是除了人工剎車系統外,御用專類上還使用了一種統一由司機控制的空氣制動系統。 鐵路總公司的工程師介紹說,這是松江府華亭精密機械公司所研發生產的一種空氣制動系統,由他們自主研發生產的高性能空氣壓縮機以及氣缸活塞,連接管道所組成。 原理非常的簡單,就是通過火車頭的動力帶動空氣壓縮機,空氣壓縮機把壓縮空氣,通過連接管道傳輸到每一節車廂的空氣活塞里,空氣活塞在壓縮空氣的壓力下,推動閘瓦進行剎車。 這套系統暫時只在少數新建造的新火車上使用,御用專列也采用了這種新型制動方式。 不過空氣壓縮制動畢竟是個新技術產品,為了避免失效導致事故的發生,因此哪怕是采用了壓縮空氣制動的火車,依舊會保留每一節車廂的獨立人工制動,以確保安全。 對此羅志學也是微微點頭,鐵路總公司的這種謹慎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畢竟火車這東西,如果剎不住車的話,那么問題可大了,客運專列的話動不動就會死傷幾百人,哪怕是貨車一旦翻車,那也是個大麻煩,比如會導致鐵路停運一段時間等等。 所以在安全這個問題上,是半點問題都不能出的。 坐在安全舒適的專列上,看著鐵路線外的原野,羅志學盡管知道隨著自己的專列出行,沿途的地方官員們肯定會把自己所能夠看到的原野情況搞好一些。 翰林院內務科上個月就給他報告過,說是不少鐵路沿線上的地方官府正在鐵路沿線大搞面子工程。 比如給專列經過的火車站,沿途建筑什么的進行外觀上裝修…… 甚至還有的官員組織大量人力物力,在鐵路沿線周邊的一些農田進行大開發,為的就是讓羅志學看見一片井然有序的肥沃麥田的盛況。 而幾個預定會下車去視察的城市,更是去年開始就做各種準備的,整修城市內的基礎交通,對城內建筑的外觀進行整修,對城內的一些貧困人口居住比較多的區域進行集中整治,修建一些重大的面子工程等等。 對這些羅志學都心知肚明,但是他也沒說什么,只是通報下去各地方不得大興土木,更不允許為了迎駕而鋪張浪費。 但是話是傳下去了,文件也發下去了,但是地方官員頂多就是收斂一些,或者用更加隱秘的方式進行而已。 不少人可都等著圣駕抵達的時候,給羅志學留下一個好印象,好升官發財呢。 御用專類抵達的第一站滁州就是如此……這剛進火車站呢,羅志學就看出來了這火車站肯定是剛翻修過……一塵不染不說,而且幾乎所有能夠看見,容易更換的東西都是新的…… 這可是人來人往的火車站,而且已經啟用了六年之久,根本不可能保證如此贊新的模樣。 想要達到羅志學所看到的嶄新模樣……那肯定是從頭換到尾了。 看到這一幕,羅志學嘆了口氣! 哪怕是自己之前已經下令不允許鋪張浪費,更不允許為了迎接大興土木了,然而依舊擋不住地方官員們想要在自己面前表現一番的野心啊。 只是……很多官員們明顯是把努力用錯了方向。 對于羅志學來說,你花大把經費翻新火車站,把所有能更換的東西更換一遍,羅志學看見了非但不喜歡,反而會覺得你無能…… 有這錢,你多修一條路,多架設一座橋,多辦一所小學更來的實在。 可惜,這大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卻不一定能夠做到。 在滁州的視察,羅志學并沒有停留多久,只是小半天的功夫而已,很快專列就希望往鳳陽而去了。 離去前,他也沒有批判滁州當地的官員們,這好歹是把經費花在了火車站的翻新上,火車站畢竟是公共設施,用修繕的名義也能勉強說得過去……頂多就是修繕的時間巧合了點,剛好在羅志學來視察之前! 這要是批判的話,后面見到那些面子工程的時候,自己豈不是要當場殺人? 不至于! 離開滁州后,御用專類繼續前行抵達鳳陽。 到鳳陽的時候,這邊的火車站就正常多了,雖然也是打掃的一塵不染,也有過一些簡單的整修,不過沒有滁州火車站那么夸張,把能更換的都能更換了。 對此羅志學面露微笑,對著一群來迎駕的安廬省巡撫、布政使等省官員以及當地鳳陽府的官員微微點頭。 這有了對比之后,就讓羅志學覺得當地的官員還是沒有那么浮夸的。 所以才給了個笑臉。 而后續對鳳陽的視察持續了一天,雖然是走馬觀花一樣只看了鳳陽當地的一片工業區,進入了兩家當地的主要大型企業,再順路看了看城郊的一片農田,還有城內的一個新建立起來,說是很熱鬧,帶動了不少小商販生計的大型集市。 然而走馬觀花這樣的看,再加上之前一些文件報告,還是能夠讓羅志學感受到了鳳陽當地最近十年來的經濟發展還算不錯。 隨著黃河人工改道后,昔日頻繁受到洪澇糟害的淮河流域的沿岸情況就變好了許多,農業得到了迅速發展。 而中原鐵路開通后,鳳陽雖然不是鐵路樞紐,但是也是有著一個重要的大型火車站,鳳陽火車站,后續通過淮河流域的河運,可以輻射整個府大部分區域。 因此中原鐵路開通后,給鳳陽府當地帶來了明顯的交通優勢,最近五年來,鳳陽府當地工業產值增速喜人。 工業產值上來了,工人群體大了,城市居民多了,這第三產業自然而言也就發展起來了。 因此結束視察后的傍晚時分,在御駕專列會議室里舉辦的一場小規模會議上,羅志學還是肯定一番安廬省以及鳳陽府地方官員們的能力,并鼓勵他們繼續努力,盡可能的把地方經濟的發展再上一層樓。 結束鳳陽的視察后,休息一晚,羅志學的御用專利在第二天一大早就繼續啟程前往徐州。 昔日的徐州可能就是京杭大運河上的一個交通節點,同時作為南國門戶的戰略地位重要一些。 嗯,大楚帝國陸軍常年在這里部署了一個乙等師的兵力以拱衛江北。 但是經濟民生就很一般了,雖然也獲得了京杭大運河的一些便利,但是明朝時代乃至大楚帝國的鐵路時代之前,京杭大運河在江北地區的主要樞紐,乃是揚州以及淮安這兩大城市。 然而等到中原鐵路以及隴海鐵路在這里交叉而過后,徐州瞬間就變成了重要無比的交通樞紐。 既有京杭大運河、還有兩條干線鐵路交叉而過,讓徐州府在交通上乃是實打實的五省通衢,工業部在這里擬定了不少的投資計劃,其中不少還是比較重要的國防工業以及民生產業。 如鋼鐵,化工、機械再到武器工業。 同時黃河人工改道后,作為黃河中下游沿岸城市的徐州,其洪澇也是大幅度減少,農業生產迅速提升。 這兩者相加,就讓徐州成為了大楚帝國最近幾年里,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個城市之一。 徐州作為戰略交通樞紐,南國門戶,未來的江北地區工業中心、經濟重鎮,也是羅志學這一次北巡的重點視察城市。 第757章 北巡之徐州 作為一個新型的工業城市,徐州的城區和很多城市并不一樣,并沒有新舊各種建筑混雜在一起。 而是老城和新城分開,并且間隔了一段距離。 這是因為最開始的時候,中原鐵路和隴海鐵路這兩條干線鐵路的鐵路線,并沒有直接經過城區。 同時新投資建設的工廠為了方便運輸,都是建在里火車站和運河邊附近,圍繞著這些工廠,又興建起來了眾多生活建筑,并且這些建筑大量采用了磚瓦乃至鋼筋水泥結構。 最終,這里也就逐漸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城市,承順二十七年的時候,徐州府的知府衙門以及其他一大批的官府機構也干脆搬遷到了新城區。 因此羅志學抵達徐州后,所看到的城市面貌和其他傳統的城市不一樣。 怎么說呢,其他城市,哪怕是金陵城的話,也是有著大量的傳統建筑,這些傳統建筑之中,混雜著一些新式風格的建筑。 但是徐州,入眼所看過去則是清一色的新式建筑。 御用馬車經過的時候,羅志學看見街道非常的寬廣,街道上還有軌道,這是軌道公共馬車的軌道。 道路兩旁,則是遍布著各種新式風格的建筑。 這些所謂的新式風格建筑,其實也是大規模使用磚塊、水泥修建起來的建筑,和傳統建筑大量使用木頭材料有著極大的區別。 大部分民用建筑的屋頂還是使用瓦片,不過也有一些建筑,尤其是大型官方或商業機構建筑的屋頂,則是采用鋼精水泥板。 這些所謂的新式建筑,是大量采用紅磚、青磚以及水泥、鋼筋后自然演變而來。 倒不是羅志學強行干涉的結果。 說起這些所謂的新型建筑材料,其實部分材料也不算新! 尤其是青磚紅磚這些東西,可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幾千年前就有燒制的磚頭用來修建房屋了。 瓦片就更不用說了。 磚瓦房這個東西,在古代里可不是什么新鮮玩意。 但是古代的生產力太低,想要修建磚瓦房的成本太高了,普通人家根本就修不起。 但是在大楚帝國里,如今已經進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后期的階段,尤其是高壓蒸汽機的大規模應用更是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力。 在古代燒制磚瓦成本高,產量少。 但是在大楚帝國里,各地都有專門的磚瓦廠,燒制紅磚或青磚的工廠,可是直接大量動用機械設備進行開挖材料并進行機械加工生產的。 成本低廉,產量巨大! 再加上還有蒸汽輪船或火車作為中途的運輸手段。 這些,都是大幅度的降低了磚瓦的成本,讓民間能夠大量使用磚瓦。 而水泥工業到目前也是發展了接近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