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節
而去其他大學,哪怕是成績優秀可以拿全額獎學金。甚至有些許的生活補貼,但是也沒工資拿啊。 這想去的學子多了,競爭自然也就越來越大。 大楚帝國的三所軍校,其報考難度甚至是超過金陵理工和國子監學院的,僅次于皇家理工學院。 但是皇家理工學院,人家是專門招收天才培養科學家的,考進入就是官身,這普通大學不一樣,智商不夠妖孽的學生,任憑你如何努力,你也考不進去…… 郭成勇雖然也自詡算是個聰明人,學習也足夠夠努力,但是當年連報考皇家理工學院的念頭都不敢有…… 尼瑪,那都不是正常人能夠報考的,而他郭成勇是個正常人,不是變態! 想到三弟的高昂學費,讓這個陸軍上尉都是有些頭痛了,以至于他都寄望著在這一場征服哈薩克的戰爭里,能夠撈一些外快,好補貼補貼家用。 只是想到這里,他又有些擔心這種大規模戰爭里會把自己給折進去。 盡管這一次進軍哈薩克汗國雖然從各方面來說都是己方優勢極大,也不太可能出現血戰之類的情況……嗯,哈薩克那些還停留在部落的野蠻人,還給不了大楚帝國陸軍什么實際性的壓力。 但是不管怎么說,這總歸是一場戰爭! 既然是戰爭,自然就會有傷亡,作為一名基層騎兵軍官,郭成勇在戰斗爆發后,可是要帶著騎兵沖鋒的,而且沖鋒的時候還要沖在前頭! 這傷亡概率其實比普通騎兵還要更大一些。 如今臨近開戰,哪怕平日里在屬下以及同僚面前表現的自信滿滿,然而一個人獨處的時候,郭成勇依舊會有所擔憂。 畢竟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哪怕是接受過了長時間的軍事教育以及六年的基層服役時間,然而郭成勇對戰爭還是保持著敬畏心態的。 但是敬畏歸敬畏,并不代表著會臨戰逃避乃至膽怯……甚至和軍中的很多同僚們一樣,他對戰爭有所恐懼的同時,也在期待著戰爭! 身為一個平民子弟出身的騎兵軍官,他可沒有親友可以給他幫助。 因為他本身就是家族里的最大背景! 當年他可是周邊幾個村子里第一個考上大學的,而且考上的還是最難考的幾所學校之一“陸軍軍官學?!?,錄取通知書送達到家的時候,那可是縣上教育科科長,縣守備隊隊長,鎮上知鎮等人一起敲著鑼鼓,放著鞭炮送到他家里來的。 接受陸軍軍官學校入學通知書的時候,是他這輩子最風光的時候! 入讀陸軍軍官學校后,他學的是騎科,理論學習三年后到臨近的騎兵部隊實習一年后畢業。 因為理論學習成績以及實習考評都是優等,同時又主動請纓前往邊疆基層服役,因此畢業后服役沒多久,只用了兩年就獲得了晉升,成為了陸軍中尉。 陸軍軍官學校的學生們都是入學授準尉,畢業后基本都是授予少尉軍銜,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每一期一甲前三名都會被授予中尉軍銜。 郭成勇的優等,自然是比不上人家前三甲,不可能在畢業的時候就被破格授予中尉軍銜。 不過因為理論學習以及實習成績都比較優秀,畢業后又主動請纓前往邊疆基層部隊服役,服役期間表現也算優秀,參加過多次和準格爾殘部的戰斗,所以才會在短短兩年就被晉升為中尉。 四年后又陸續積功晉升為陸軍上尉,在第二騎兵軍下屬第十二騎兵師之第三十七騎兵團任職,擔任第三騎兵營副營長兼第二騎兵哨哨官。 騎兵營,這玩意在早年其實被車效果,但是在承順十八年后再一次設立。 騎兵營的撤銷和重設,乃是大楚帝國騎兵持續改革的見證。 最開始的時候,楚軍騎兵部隊里的編制是團轄營,營轄哨……后來撤銷了營編制,改為團直轄大編制的哨,哨設三個營。然而慢慢的又發現,大編制的騎兵哨雖然好用,軍銜不好搭配,因為哨官都是上尉軍銜,而團長基本都是上校。 缺乏了中間過渡的軍銜。 同時,兩百多人規模的騎兵為一個基本戰術單位是很好的,但是這個基本戰術單位內部的編制卻有些不合理,比如三個隊的編制就不太好用。 實戰的時候騎兵指揮官往往會把第三個騎兵隊直接拆分,然后補充到另外兩個隊里,形成兩個兵力相等的騎兵分隊進行作戰。 針對這些情況,騎兵部隊開始了改革,重設了騎兵營這個級別,騎兵營下設兩個騎兵哨,騎兵哨下設兩個騎兵隊。 實際上就是把前線指揮官們原來喜歡用的哨轄兩騎兵分隊的實戰編制給確定了下來,形成更合理,軍銜也更匹配的固定編制。 因此改革后的騎兵營,在兵力上和以往的大編制騎兵哨其實是一樣的,沒有任何變化,但是稱呼變了,主官級別也變成了少校,內部編制也有所變化。 改革后的每個騎兵營的兵力還是在一百七十多騎到兩百多騎不等,具體兵力多寡要看騎兵種類,重騎兵要少一些,如重槍騎兵、胸甲騎兵只有一百七十五騎;輕騎兵則是兩百三十五騎。 嚴格上來說,大楚帝國陸軍的騎兵核心體系就沒怎么變化過……還是以前的老一套,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其基本的騎兵戰術單位的兵力沒什么變化。 依舊是重騎一百多,輕騎兩百多人構成一個基本戰術單位,四個基本戰術單位組成一個騎兵團。 楚軍騎兵編制,整體上類似拿破侖期間的近代西方騎兵部隊,不要問為啥,問就是抄的……而拿破侖騎兵的編制是:2排-2連-4騎兵中隊-1騎兵團。 必須明確的一點,這里的騎兵中隊,它就不是騎兵連……兩者不是一個概念。 嚴格翻譯的話,其實翻譯為‘騎兵營’更恰當……但是不管怎么翻譯,它都不是騎兵連,因為它下頭還有兩個騎兵連呢,你把它稱之為騎兵連,那不扯淡嘛。 只是后世不少人翻譯出現誤差,再加上對面日本人用騎兵中隊的稱呼,以至于很多人都把騎兵中隊和騎兵連混為一談。 最后導致很多人就誤認為拿破侖時期,或同時代歐洲騎兵的騎兵團轄四個騎兵連了,其實不是,通常來說人家一個騎兵團轄三個或四個騎兵中隊,每個騎兵中隊有兩個騎兵連。 所以拿破侖的一個騎兵團,他有六個或八個騎兵連,這一個騎兵連的兵力理論上在八十多騎到一百一十多騎不等。 拿破侖戰爭期間的歐洲軍隊里的騎兵中隊是屬于騎兵連和騎兵團之間的編制,具體叫什么,屬于翻譯問題! 至于二十世紀后日本人的騎兵中隊,那可是真的騎兵連了……早期日本騎兵里上頭是有著大隊,大隊上頭再有聯隊的,這個大隊,其實才等同于十九世紀歐洲騎兵部隊里的騎兵中隊。 不過后來大家都玩小團大連編制,日本人因此取消了騎兵大隊編制,變成騎兵聯隊直轄騎兵中隊。 同時期歐洲軍隊則是把騎兵中隊撤銷,采取騎兵團直轄騎兵連的模式。 最終出現了翻譯稱呼里騎兵中隊等同于騎兵連的情況。 編制其實大家都差不多,只是翻譯不同而導致的錯覺。 楚軍里的騎兵編制,目前就是一個騎兵團轄四個騎兵營,騎兵營下設兩個騎兵哨,騎兵哨下設兩個騎兵隊,隊下面再設班。 而郭成勇,就是騎兵營副營長兼任第二騎兵哨哨官,陸軍上尉軍銜。 這樣的他,其實在老家里那都是家人乃至親戚們的靠山…… 去年回到家鄉探親并在重陽祭祖的時候,他可是坐在前頭,那些族老們都得恭恭敬敬陪著。 然而在老家里是風光了,但是在軍中卻是艱難的很,想要往上爬可沒人會幫他,都得靠自己。 當年他為什么畢業后主動申請來西域邊疆服役啊……就是因為上頭沒人幫襯,他要是敢留在中原腹地的騎兵部隊里服役,那只能按部就班的慢慢積累資歷,這輩子能夠混一個少校軍銜退役那都是燒高香了。 然而到了邊疆服役后,哪怕是沒有大戰功,但是苦勞和一些尋常小功勞還是有的。 整體來說,邊疆地區服役(包括海外領地)的軍官,其晉升速度比中原地區服役的軍官要快得多,而且快不少。 如果遇上大規模戰事,再立下大功勞的,那么升遷就更快了,跟坐火箭一樣也是有可能的。 之所以會出現的差距,理由很簡單……人家在邊疆或海外挨凍受苦時不時還打一仗,你在繁華中原吃好喝好,這晉升速度要是還一樣的話,誰還去邊疆或海外啊,可不就得一個個往繁華腹地的城市里鉆! 所以在西域邊疆從軍,苦那是真的苦……這破地方不是沙漠就是戈壁灘,要么就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自然環境惡劣的很,距離家鄉也是數千里之遙,郭成勇來到這里數年之久,只在去年探親回去過一次。 但是晉升快那也是真的快! 郭成勇在第二騎兵軍里服役六年,說起來其實也沒有打什么太大規模的戰役,更也沒有獲得太大功勞的情況下,就是一些小打小鬧的小戰斗而已。 然而就這樣,他依舊順利晉升為陸軍上尉,這要是換了其他地方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今年他也不過二十九年而已,如果這一次出征哈薩克汗國立下功勞的話,熬幾年就能夠跨過很多軍官的門檻,成為一名少校。 三十出頭的少校呢,不管放在那里那都算得上是年輕有為,未來的將軍候選人了。 所以,郭成勇其實很期待戰爭的到來,他十余年的寒窗苦讀,多年的艱苦訓練,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在戰場上立下功勛,進而出人頭地,甚至給自己,給家人干出來一個將軍! 只是,這一場戰爭,能夠給讓他如愿嗎? 腦海里浮現著諸多不同的人或事的郭成勇,根本就無心午休,就這么半瞇著眼。 而等到傍晚時分,卻是有團部的傳令兵過來,說是團長讓各哨長以上前往團部開會。 去到后,身為副營長兼哨長的他自然沒什么發言權,只是聽著上頭的幾個校官們安排作戰計劃并訓話。 他們的命令很簡單,他們整個第三十七騎兵團,明天一早就出發,充當全軍先鋒部隊探索敵情。 第748章 塞外江南和坑爹土著 次日一早,第三十七騎兵團就奉命先行出發,充當全軍的前鋒。 大軍開拔自然不是說走就能走的,而是需要進行詳密的安排,郭成勇身為騎兵團內第三騎兵營副營長兼第二騎兵哨哨官,天色還沒亮的時候就開始安排各項事務。 等到用過早飯,其他事務也都準備好了后,他才跟著營長徐文山少校在營地的空地里集結兵力,隨后離開大營往西而去。 大軍正式啟程之后,郭成勇也是不能空閑下來,他即需要指揮率領直屬的第二騎兵哨的行動,同時也需要作為副營長,代表第三營和團部接洽,確定第三騎兵營的具體行軍路線,和其他騎兵營的配合等等。 等一天行軍之后,他又要忙前忙后安排扎營事務,并安排哨探進行外圍探索,警戒等諸多營務。 至于營長徐文山少校,他自然是不會親自處理這些瑣事事務的。 不過雖然勞累,需要處理眾多瑣事,但是郭成勇卻是不會覺得厭煩,相反他還挺高興的——因為這是一線的基層騎兵軍官,往上繼續走的重要步驟,其他騎兵軍官們想要這個機會還沒有呢。 通常來說,在大楚帝國里,想要往上晉升主官的話,必然是要先擔任一段時間的副官的,軍方很少說會把下一級的部隊主官,直接提拔為上一級部隊的主官的。 這里頭既有軍銜的差距,也有指揮兵力的不同而導致的巨大差異,因此這中間需要一個職務的過渡,其中以擔任上級部隊的副官最為常見。 騎兵部隊的編制稍微特殊一樣,騎兵營里只有兩個騎兵哨,兵力少,編制也簡單,除了營長外,自然不可能再專門安排一個副營長,因此騎兵部隊是安排一個資深上尉擔任副營長,同時兼任一個哨官的職務。 這些資深哨官們,往往也是下一批晉升的候選人。 騎兵哨哨官,騎兵哨哨官兼副營長,再到營長,這是大楚帝國騎兵部隊里,前線軍官們很常見的晉升路線。 之前的徐文山少校是這么過來的,而郭成勇也正在按照這條路線往前走,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再加上立下一些戰功,那么數年胡郭成勇就能夠順理成章的擔任一個騎兵營的營長,并順勢晉升為陸軍少校。 郭成勇對此還是比較期待的,三十出頭的陸軍少校呢,不管是放在那里都算得上年輕有為了。 入夜后,一切營務安排妥當后,郭成勇和營長徐文山還有另外一名哨官,即第一騎兵哨的哨官何天宇上尉,各自坐著一張簡單的折疊小凳子,圍著一個不過長寬不過四五十厘米,臨時架設起來的木板小桌子吃飯。 臨時木板小桌子上的飯菜很簡單,幾個鐵制飯盒里,幾個rou罐頭和水果罐頭,還有一些咸菜,酸菜,主食則是面條。 在外行軍,自然是不可能和在營地那樣吃的好。 哪怕是軍官,野外行進的時候吃的也是各種罐頭、壓縮干糧居多。 這是現實條件所限制……在大草原或者戈壁灘,甚至沙漠里行軍,你還想吃上米飯甚至家常炒菜……咋不上天啊。 這能夠弄個面條吃,還是因為剛出發不久,還沒有進入敵境范圍內,攜帶的面粉也沒有變質發霉。 要是進入了敵人活躍的區域,那真的是只能天天和各種罐頭以及炒面以及牛羊rou為伴了。 至于米飯……整個伊寧地區都找不出多少大米來,目前的吐魯番省里并沒有什么水稻產區,幾個大型綠洲乃至最重要的伊寧河谷地區,都是種植小麥為主。 雖然有農林部的人琢磨著在伊寧河谷等地方嘗試種植水稻,但那也是以后的事。 現在當地供應的主糧,只有小麥和粟米。 想要吃大米也不是不可以,那只能購買從后方千里迢迢一路運輸上來的大米了,那可是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