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節
高英凡也是一名老海軍了,此時他站在釜山號巡洋艦的艦橋上,看著前方的波瀾海面以及西邊若隱若現的大陸邊緣。 之前他們在紅口城進行了簡單的休整和補給后,從亞丁灣繞過東非的東北角索馬里,然后從索馬里和索科特拉島中間的海域穿過,隨州進入了廣闊的西印度洋,沿著非洲東海岸一路南下。 在經過索科特拉島的時候,高英凡還派人前往該島,并和控制統治該島的馬赫里蘇丹國方面的官員進行了一番交流,探討了在島嶼上租借一小片地區作為商站,來往船只補給港的可能性。在見識過了探索艦隊那七艘龐大的戰艦,尤其是釜山號巡洋艦的強大火力后,當地蘇丹國的官員們表示這事可以商量。 于是乎高英凡代表帝國和當地蘇丹國的官員們簽訂了一個條約,正式租借該島上的一個一片沿海地方作為租借地,可惜的是這島嶼上并沒有什么適合停泊船只的深水良港,難以停泊大噸位,吃水深的船只。 要不然的話,大楚帝國海軍方面都是打算把這地方直接搶下來,然后充當在亞丁灣海域的永不沉沒的戰列艦了。 不過哪怕是沒有深水良港,但是停泊一些中小噸位吃水比較淺的船只還是可以的,再加上這個島嶼位置太過重要,所以哪怕是自然條件比較惡劣,然而大楚帝國海軍方面也是盯上了這個島嶼,打算以后在這里搞一個軍事基地什么的。 因為這個島嶼剛好就卡在了亞丁灣的出???,距離索西邊的馬里東端大約兩百五十公里,距離北面的也門大約三百八十公里,控制了這里就控制了進出亞丁灣乃至紅海的生命線不說,還能覆蓋控制周邊的阿拉伯海以及東非海域。 當然,這個島嶼的自然條件比較惡劣,也缺乏深水良港,以后大楚帝國海軍也不會在這里大興土木,以后在這一區域里的主要軍事基地,還是會選擇在索馬里或也門的某個沿海港口的。 而這些事情就不是高英凡所能夠處理的了,反正他只是奉命沿途的時候,順便在這里搞一個租借地,給后續的各項行動一個跳板而已。 離開亞丁灣海域后,他們這支探索艦隊一路向南,但是繼續往南走后,他們就遇上了眾多的歐洲殖民者的港口以及船只了。 葡萄牙人以及荷蘭人甚至英格蘭人都在非洲東海岸建立了眾多的殖民地據點,有些干脆是大片的殖民地,而有些則是小型的貿易據點,補給港口。 沿著海岸線一路南下,高英凡發現非洲東海岸里比較好占領,也有著貿易利潤,同時地理條件也不錯的港口基本都被葡萄牙人給搶光了,只剩下一些邊邊角角的地方還空無人煙。 而艦隊一路南下,不僅僅需要探索,同時還需要確認未來的補給港口,軍事基地,為此他們還得深入一些沿海地區進行探索。 七月初,他們抵達了一個葡萄牙還沒有涉足,依舊由當地土著掌控的一個沿海小港口城市……說是城市太過分了,說是小漁村還要更加恰當一些。 在這里他也見識到了當地那些愚昧不堪,同時還丑不拉幾的土著。 高英凡也不是沒見過黑乎乎的家伙,印度那邊的很多土著,尤其是南半島的大量土著們也挺黑的。 但是真正到了非洲后,他才發現印度南半島的那些土著們,頂多算是棕色……眼前這些非洲土著才是真的黑! 全身上下看起來黑乎乎的,也就他們張嘴的時候那口牙還有點辨識度……以至于高英凡好半天都分不清這些黑乎乎的土著們誰是誰……長的都一個黑乎乎的模樣,根本就分不清。 既然分不清,他也懶得分了……直接讓運兵船上搭載的一個不滿編的海軍陸戰營下船上岸,都不用動用什么艦炮進行轟擊,也不用水兵下船支援,只靠著幾百名陸戰隊加上兩門六十毫米的輕炮就把那一群看著都礙眼的黑乎乎的土著給滅了。 然后下令艦隊剩下的船只進入這個這河灣停泊休整。 同時讓俘虜的土著們修筑營地炮臺,勞動力不夠用的話,再派遣士兵到周邊抓一些回來。 沒錯,他是打算把這地方給占領下來,并修建一個軍事基地,連名字都選好了,就用當地土著對此地的稱呼的音譯:彭巴。 彭巴這地方在他看來還是不錯的,這是一個屬于內凹港口,內部是一個寬七八公里,長十多公里的小海灣,而海灣的入口處只有兩公里多點。 海灣面積夠大,水深也足夠能夠停泊大量的船只。 東邊入口不過兩千多米,容易防守,只要在港灣入口部署炮臺,基本就能夠把敵人阻擋在港灣之外。 妥妥的天然良港,放在國內本土都是能夠把青島、旅順港相提并論的優良港口,不過放在野蠻落后的東非這邊,只是一片荒蠻之地而已,偌大一片海灣里,之前此地竟然只有數百土著漁民在這里生活。 此外此地剛好位于非洲東海岸中部地區,可以作為未來前往殖民南非的一個中轉站,補給港口。 而且距離葡萄牙人的殖民控制區有一些距離,葡萄牙人還沒來得急在這里建立城鎮進行實際控制……這方便楚軍前期在這里不受干擾的修建軍事基地。 這也是葡萄牙人,荷蘭人等人口稀少的歐洲殖民國家的一大弊端,海外領地看似很多,在地圖上有著大片大片的殖民地,但是能實際控制的其實沒多少,大部分情況都是在沿海占據以幾個港口進行貿易為主,談不上對當地進行實際統治。 和西班牙以及英國人這種人口眾多的歐洲國家的殖民行為,是有極大不同的,人家西班牙人在美洲搞的殖民地,那可是大規模移民并統治的,英國人之前在印度孟買也是這么干的。 因為本土人口稀少,葡萄牙人根本無法有效的實際控制非洲東海岸的大片殖民地,這也是大楚帝國的探索艦隊能夠順順利利來帶此地,然后登陸并占領該港口的緣故。 甚至小心一些,這些葡萄牙人幾年后能不能知道大楚帝國海軍已經在他們的東非殖民地腹地建立了一個軍事基地還是個未知數呢。 實際上不僅僅大楚帝國在東非這么干,荷蘭人,英國人他們也會在東非偷偷摸摸建立一些補給據點用作補給所用。 只不過不會和大楚帝國這樣直接派出一個艦隊過來,然后直接霸占一個條件優良的港灣修建軍事基地而已。 大楚帝國這是有恃無恐,也不怕葡萄牙人發現……這荒無人煙的土地就擺在這里,你們葡萄牙人能夠弄來當殖民地,我大楚帝國就不行? 再說了,大楚帝國的非洲戰略,雖然最終目的是為了占領南非,然后在那里挖黃金……但是這個過程里自然是需要逐步占領并控制非洲東海岸的。 大楚帝國是不允許自己的背后,還會有其他國家的殖民地所存在的。 之前在印度半島不行,現在在東非同樣也不行。 這遲早都得干它丫的,用不著給它們面子,所以也不用顧忌這些葡萄牙人的反應,先把軍事基地修起來再說。 到時候葡萄牙人要是說這片地方是屬于他們的,高英凡就敢直接率領艦隊炮轟葡萄牙人控制下的港口。 讓那些葡萄牙人知道,說話的時候要謹慎一些,別什么話都敢說。 亂說話是要挨大嘴巴子的! 第744章 葡萄牙人的憤怒和驚慌 大楚帝國海軍非洲探索艦隊,在彭巴(后世莫桑比克北部沿海)登陸并設立港口的事,一開始并沒有讓人發現,但是不用多久就被南方莫桑比克島上的葡萄牙人所得知。 這讓葡萄牙人大為憤怒,而憤怒之余更是驚恐。 憤怒是因為眾所周知東非地區乃是他們葡萄牙人的地盤,從索馬里一直往南到南非,昔日都是他們葡萄牙人的勢力范圍。 他們控制了東非眾多沿海港口并獲取大量的商貿利潤。 其中光是在莫桑比克的克利馬內所輸出的黃金,每年都能有六萬盎司(1.7噸)。 其中距離彭巴不過兩百多公里的莫桑比克島,更是葡萄牙人在東非地區的核心殖民地,也是葡屬東非的商貿以及政治中心,也是后來葡萄牙人殖民印度以及南洋等地的大后方。 但是現在,該死的楚國人竟然在北邊兩百多公里的彭巴港建立軍事基地。 這如何不讓葡萄牙人憤怒。 這種事情對于葡萄牙人的挑戰以及威脅,就相當于有殖民國家跑到馬六甲半島上的建立殖民地對大楚帝國的挑戰和威脅一樣。 是絕對無法容忍的! 然而憤怒歸憤怒……他們還無比的驚慌。 因為跑到彭巴港建立軍事基地的不是荷蘭人,不是英格蘭人,也不是剛嘗試涉足印度洋地區殖民的法國人,而是該死的楚國人。 而楚國人所擁有的強大軍事力量,是什么荷蘭人,英格蘭人,更不是法國人所能相提并論的……甚至可以說,目前整個歐洲地區所有國家的殖民力量,加在一起都不夠讓大楚帝國塞牙縫的。 這一點在之前的印度戰爭里就已經得到了證明。 大楚帝國一家單挑荷蘭、葡萄牙、英格蘭,丹麥,瑞典,法國等各國歐洲殖民者,然后一路平衡,愣是在短短半年時間里就把印度半島上的歐洲各國殖民者全部擊潰,并搶占了各國在印度半島上的殖民地。 葡萄牙人自己就是其中的戰敗者,并且在保衛果阿的戰斗力再一次和楚軍交手……結果沒有任何意外,敗的不能再敗了……整個交手過程里,他們葡萄牙人連絲毫的還手之力都沒有。 正是因為敗的如此干脆利索,葡萄牙人后續才痛快的簽署了停戰協議,正式把在被印度半島地區的所有殖民地盡數割讓給大楚帝國,以換取被俘虜人員,尤其是葡萄牙殖民官員高層的安全。 如果再加上之前在澳門,南洋馬六甲的話,葡萄牙人已經被楚國人隔幾年就打一次,連續打了三次了。 每一次都得敗的很凄慘……最關鍵的是,葡萄牙人發現每次敗的還越來越讓人絕望。 二十幾年前的澳門戰役里,葡萄人雖然戰敗了,但是雙方軍隊在裝備水平上其實沒什么差距,在葡萄牙人看來楚國人不過是靠著人多才奪回了澳門而已。 因此丟失澳門后,葡萄牙人是很不服氣的,為此聯合了荷蘭人乃至西班牙人,對出國進行了長期的沿海封鎖以及戰斗。 但是等到馬六甲戰役的時候,葡萄牙人發現對面的楚軍已經是完全不一樣了,槍炮水平超大幅度超過了葡萄牙人,尤其是楚軍所使用的燧發槍以及大量木制/金屬圓盤引信榴彈,更是讓葡萄牙人吃足了苦頭。 也是那個時候開始,葡萄牙人才開始注重研究燧發槍,嗯,主要是仿制楚國的燧發槍,不僅僅是葡萄牙人,荷蘭人,西班牙人等和大楚帝國接觸比較多的國家,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效仿大楚帝國大量生產并裝備燧發槍,同時開始逐步使用線列戰術。 只不過他們的基礎工業水平都不咋地,仿制生產出來的燧發槍性能不行,全天候擊發率直到現在,也沒有能夠超過百分之七十。 當然,性能差是差了點,但是多少還是能用的,歐洲那邊已經有些許小規模戰爭里,出現了成建制的燧發槍手組成線列作戰的情況。 葡萄牙人之前在印度半島上的軍隊,其實也裝備了不少的燧發槍的,但是楚國人這個是時候,已經是使用火帽擊發槍了……而火帽擊發槍的性能遠超燧發槍,尤其是至關重要的擊發率上,兩者根本不是同一個層次的產物。 最關鍵的是,楚軍甚至都沒給他們玩線列作戰,雙方步兵對射的機會啊……直接就拉著數量龐大的火炮把他們給淹沒了。 而榴彈這玩意,他們發下比燧發槍更難仿制……仿制的燧發槍如果只是性能差一些,但是還能用的話,那么榴彈這東西就太難了,受限于工業技術的落后,他們搞出來的榴彈爆炸后的威力非常小……不得已之下只能是手工小規模生產。 然而這又極大限制了產量以及成本。 這也是歐洲諸國其實很早就注意到了大楚帝國的榴彈,然而知道現在也沒有大規模量產裝備的緣故……不是不想搞,而是搞不出來。 不僅僅是榴彈,就算是火炮本身他們也全方位落后……同樣規格的十二磅/115毫米野戰炮上,歐洲的十二磅級別的火炮,實心彈有效射程普遍還停留在大幾百米的時候,楚軍的115毫米野戰炮,實心彈有效射程都已經奔著一千五百米去了。 這里頭的性能差距更大! 雖然都是青銅滑膛炮,但是大楚帝國的青銅滑膛炮,其性能完全不是歐洲各國們還處于手工作坊原始手段生產出來的青銅滑膛炮所能相提并論的。 果阿一戰,徹底讓葡萄牙人認識到,他們和那些楚國人在軍備上的差距,已經大到了無法追趕的地步。 而更要命的是,楚國人除了武器裝備遙遙領先外,他們的數量也多??! 一場印度半島的戰役里,楚軍光是地面兵力就有五萬多人,而歐洲各國殖民者在印度半島上的地面兵力,加起來都沒這么多。 面對五萬多人,隨便一場打戰役里就出動上萬兵力的楚軍,這讓習慣了幾百人,幾千人規模戰斗的歐洲殖民者打起來別說習不習慣了,就算是他們自己都覺得自己跟跟鄉下小地主一樣,太小家子氣。 面對質量以及數量雙重優勢的楚軍,葡萄牙人敗的是干脆利索,最后一咬牙就全面推出印度半島。 然而這退出印度半島后還沒多久呢,這些該死的楚國人又跑到東非來了。 他們想要做什么? 這些該死的楚國人想要做什么? 難道他們還想要東非嗎? 這個可能性從葡萄牙人的腦海里浮現之后,就讓他們從憤怒中變成了驚慌……楚國人真要打過來,這東非恐怕就要從葡萄牙人的東非,變成楚國人的東非了。 怎么辦? 莫桑比克島上的一票葡萄牙人殖民官員們愁眉苦臉了好幾天,然后決定先派個使者過去試探試探情況。 看看這些楚國人到底想要干嘛。 萬一……他們只是臨時路過上岸休整,過段時間就自己走人了呢。 雖然這個可能性很小,但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嘛! 現在的葡萄牙人,心中還是存在著僥幸的。 但凡有可能,他們是不愿意和楚國人繼續干一架的。 可惜的是,他們的愿望落空了。 葡萄牙人派過去的使者小心翼翼的前往彭巴,楚國人也沒有為難使者,所以這使者很順利的就見到了大楚帝國海軍非洲探索艦隊的指揮官高英凡海軍準將。 面對葡萄牙人小心翼翼的詢問,高英凡海軍準將自然不可能說,我們這是來打前站了,以后是要把整個東非的殖民地都要收入囊中的。 這不是要臉不要臉的問題,而是能拖得一時是一時,畢竟后方的殖民艦隊還沒有準備妥當呢,大楚帝國的對外擴張戰略重心,目前還是在印度半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