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節
過去二十多年來,發展順風順水的李氏制鐵公司,第一次栽跟頭,而且一栽就是個超級大跟頭。 過去六七年來,陸續在高壓蒸汽機領域里投入了超過百萬的資金,結果毛都沒撈著一根。如此重大的投資失利雖然不至于讓家大業大的李氏制鐵公司傷經動骨,但是也是得緩好幾年了。 鎮定思痛之下,李氏制鐵公司打定注意,以后不跟著別人屁股后頭玩了,要玩就在自己的優勢領域里玩。 比如造船、機床、普通機械設備依舊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他們打算在這些領域里繼續做大做強,尤其是目前非常紅火的造船行業更是打算投入重金,準備打造國內第一座萬噸級干船塢。 李氏制鐵在高壓蒸汽機領域的敗退,并沒有影響到國內高壓蒸汽機領域的發展,畢竟國內三大蒸汽機廠商之間的激烈競爭本身就是高壓蒸汽機發展的最佳動力。 為了搶奪市場,他們一個個都是在研發以及生產領域里投入重金進行研發。 而這些研發成果,最終又能轉移到海軍蒸汽機工廠來。 按照海軍和三大蒸汽機廠商的協議,海軍是能夠訂購他們的最新型各種專利產品,然后組裝為艦載蒸汽機,專供海軍軍艦使用的。 海軍蒸汽機工廠掛牌成立后,第一個項目就是為融合三大蒸汽機現有的獨家專利產品,打造一款大型的軍用艦載蒸汽機,擬定用于在建中的漢天級戰列艦的二號艦,也就是應天號上。 不過變更了設計的應天號,從艦炮到動力乃至船體設計其實都和漢天號完全不一樣了,因此繼續歸類為漢天級戰列艦其實也不妥當,已經算是一種新的戰列艦了。 除了為后續新戰列艦提供動力外,還擬定為其他的新型軍艦提供動力,比如豐州級巡洋艦的后續艦,準確的說是釜山號巡洋艦的改進型錦州級巡洋艦提供動力。 錦州級巡洋艦,根據釜山號巡洋艦改進而來,釜山號巡洋艦雖然也裝備了前裝線膛炮,但這款戰艦之前設計的時候,只計劃裝備滑膛炮的。 而線膛炮在具體使用以及作戰上,都和滑膛炮都比較大的區別。 因此海軍根據這一情況的變化,再加上動力以及其他船體技術上的進步,改進設計出了錦州級巡洋艦。 其噸位進一步擴大到了兩千八百噸,擬定裝備多門一百五十毫米前裝線膛炮為主炮,裝備多門七十五毫米艦炮為副炮。 其動力上,將會使用全新的海軍蒸汽機工廠里的組裝產品,因此航速會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讓該級艦能夠達到十四節的航速。 因為蒸汽機技術更先進,所占用的體積和重量空間都比較小,同時因為海軍更加注重續航以及適航性,為此不惜減少火力,這也讓該級艦獲得了更大的煤炭以及淡水搭載空間。 該級艦在純蒸汽動力下,以八節航速行駛,其續航能力能夠達到三千海里。 這將會是大楚帝國海軍里,第一款能夠真正靠著蒸汽機進行遠洋航行的戰艦,其意義非凡。 不經加煤,從吳淞海軍基地出發,可以覆蓋整個北部沿海海域,即鄂霍次克海,甚至抵達白令海海域。 從扶桑北部出發,走北太平洋航線,只需要在阿留申群島里的補給港口加一次煤炭淡水,那么就能夠橫穿太平洋抵達北美的西雅圖。 走中太平洋航線,中途只需要在中途島、檀香群島進行補給,那么也能夠橫渡太平洋抵達北美的舊金山港。 從本土香港海軍基地出發,能夠往南覆蓋整個南海海域。 從南洋大型海軍基地新加坡出發,可以直接橫渡印度洋,抵達錫蘭島的科倫坡港,以科倫坡為后勤基地,能夠覆蓋整個孟加拉灣以及阿拉伯灣,同時覆蓋南印度洋大半海域。 往西能夠抵達北非,甚至馬達加斯加島,往東能夠抵達新加坡或澳洲。 如此龐大的純蒸汽機動力續航距離,足以讓這款錦州級巡洋艦無視季風和洋流,極大的擴大了活動范圍以及時間。 這是大楚帝國海軍真正稱霸海洋的基礎所在,要不然的話,就只能和以往一樣沿著各處海岸航行,連橫穿大西洋都提心吊膽的,生怕進入無風帶…… 而為了確保足夠的續航能力,這也是錦州級巡洋艦雖然噸位擴大了,但是裝備的艦炮數量,并沒有比釜山號巡洋艦強到那里去。 戰艦嘛,火力防護動力等各方面都需要占據重量和空間,一方面強了,另外一方面自然也就弱了。 除了新式的錦州級巡洋艦外,新型的護衛艦上也將會使用新型的蒸汽機。 這種新的護衛艦,實際上就是龍川級護衛艦的放大版本! 盡管龍川級護衛艦已經有八百多噸的滿載排水量了,但是在實際作戰過程里,尤其是印度戰役期間,海軍發現這種護衛艦在遠洋航行、作戰的時候依舊噸位太小,以至于非常的顛簸不說,而且橫搖太厲害以至于火炮命中率非常低。 同時這八百多噸的噸位里還要加裝蒸汽機,但是煤炭和淡水卻是無法搭載太多,以至于蒸汽機的續航距離實在太差,只有區區幾百公里而已。 為此,海軍方面迅速就暫停了該級艦的后續生產,直接改進了設計! 改進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增加遠洋適航性以及續航距離,為此航速以及火力都是可以犧牲的。 改進后的這種護衛艦,被稱之為常熟級護衛艦……說是護衛艦,但實際噸位已經超過了一千噸,達到了一千兩百噸……放在同時期歐洲那邊,那都是戰列艦的噸位了。 而噸位的擴大,才真正讓護衛艦這種艦種具備了優良的遠洋航行以及作戰能力,以滿足大楚帝國海軍新時代的需求。 什么是新時代的需求? 那就是遠洋航行以及作戰。 大楚帝國海軍成立早期,作戰水域基本都在沿海,后來擴大到南海海域,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里,大楚帝國的海軍們其實都在沿?;顒?,周邊都有著不少海軍基地的。 一直到印度戰略之前,其實大楚帝國海軍對遠洋航行以及作戰能力的需求并不是太高,這也影響到了后來的輪船設計。 大楚帝國早期的蒸汽輪船設計,基本不怎么考慮純蒸汽機續航距離,基本都是單純的提升航速為主。 然而印度戰略施行以后,大楚帝國海軍動不動就要橫跨印度洋,機動距離動不動就幾千公里,這樣一來那些幾百噸的護衛艦就不堪用了,而大型戰艦隨著大型化,風帆也是不夠用了。 所以今年開始,海軍方面設計戰艦的時候,就不得不注重戰艦的純蒸汽機動力續航距離問題了。 為了達到這一要求,提升船體噸位,增加煤炭和淡水的數量也就成為了必然。 改進設計后的常熟級護衛艦,將會成為大楚帝國海軍后續幾年大規模生產的標準護衛艦,并讓大楚帝國海軍里的護衛艦,首次真正意義上具備遠洋航行、作戰的能力。 隨著戰艦的大型化,同時大噸位戰艦的建造成本大幅度增加,未來大楚帝國海軍的主要戰艦,還是會由巡洋艦以及護衛艦所組成,至于戰列艦……成本高,而且最關鍵的是戰斗力過剩,大楚帝國海軍已經是放緩建造大噸位戰列艦的節奏了。 畢竟當你用一艘一千噸左右的護衛艦,就能夠吊打對面土著的風帆戰艦的時候,也用不著八九千噸甚至上萬噸的鋼鐵戰列艦了。 因此海軍未來數年的造艦重心,其實不是預計滿載排水量八九千噸的戰列艦,而是那些兩三千噸的巡洋艦以及千把噸的護衛艦。 同時也會縮減數百噸的小型戰艦的數量,主要是這些小型戰艦不適合遠洋航行作戰,搞太多也沒什么用。 未來只會在近海、內河艦隊里保留一些小型戰艦,不過也不會是護衛艦,而是近海巡邏艦、內河炮艦這些艦種,主要用于海外地區的近海、內河巡邏,對陸支援炮擊任務。 縱觀大楚帝國海軍的造艦方向,尤其是注重遠洋適航性,續航能力,基本上也就能夠看的出來大楚帝國海軍的整體戰略已經發生了變化,從以往的區域性防御性海軍朝著全球性遠洋進攻海軍而去。 同樣也意味著大楚帝國不再局限于近距離的南洋地區的殖民擴張,而是把殖民擴張的目標放在了印度,西亞,非洲以及美洲,甚至可以說是全球區域。 大楚帝國發起全球性殖民擴張的日子,已經快到了。 在如此大背景下,一支從印度孟買出去的大楚帝國海軍探索艦隊,也越過了北非海域,朝著非洲東海岸南部而去! 他們要探索非洲東海南南部的海域情況,為后續在非洲開辟殖民據點,乃至最終占領南非而做前期準備。 第743章 進軍非洲 承順二十七年夏六月,西印度洋,非洲東海岸沿海。 一支規模中等的艦隊正在揚帆南下,為首的乃是一艘體型龐大的戰艦,該艦雖然有著龐大的風帆,不過船體中間還聳立著一座巨大的煙囪,桅桿上則是掛著一面巨大的青邊紅底青龍旗。 按照大楚帝國的官方規定,陸軍以黑邊紅底黑龍為旗,海軍以青邊紅底青龍為旗,近衛軍以藍邊紅底藍龍為旗,三旗皆為紅底。 而皇室則是使用更加特殊的黃邊紅底黃龍踩云吞日旗。 光看這面青龍旗,那么就能夠知道這支艦隊是大楚帝國海軍的艦隊。 這是大楚帝國海軍印度洋艦隊派出的非洲探索艦隊,以兩千多噸排水量的新型巡洋艦釜山號巡洋艦為旗艦,此外還有兩艘同級別的,滿載排水量一千五百多噸的巡洋艦柳州號、慶遠號。 而剩下的四艘則是滿載排水量三千多噸的綜合補給艦黑熊號,滿載排水量一千八百噸的煤炭補給艦白虎號,滿載排水量一千五百多噸的補給艦柳樹號,滿載排水量一千四百多噸的運兵船船春燕號。 大楚帝國里的各種運輸艦,補給艦都是由動植物的名稱進行命名。 大楚帝國里的戰列艦,通常以省城、內閣直轄府、以及少數特定州府縣進行命名,如應天、漢天兩直轄府,蘇州、杭州這種省城城市,松江、上海、金陵這些有特殊意義的地方名。 至于為什么不單獨使用省城的名字,答案簡單干脆……純粹因為省城數量有限,而大楚帝國的戰列艦太多……大楚帝國海軍里現役的戰列艦數量近百艘呢,只選用省城和首都名的話不夠用……所以干脆就把部分大城市也算進來。 而巡洋艦通常采用州府名進行命名,如釜山號、柳州號、豐州號。 護衛艦普遍采用縣名為命名,如龍川級護衛艦的首艦龍川號,就是取名自河源州龍川縣,新一代千噸級護衛艦常熟級,首艦就取名自蘇州府常熟縣。 內河炮艇通常使用艦隊所在江河再加上甲乙丙丁級別以及數量為艦名,如長甲十六炮艇,即指長江艦隊甲等(百噸以上)十六號炮艦。 近海巡邏艦也采用同樣的名稱,如廣乙八號巡邏艦,即廣東艦隊下屬乙等百噸級第八號巡邏艦。 通訊艦通常采用江河名加數字番號明明,如東江六號通訊艦,即東江級通訊艦的第六艘。 而一大堆各種運輸艦,包括運兵船、煤炭補給艦、綜合補給艦等則是籠統采用動植物明明,單名動植物可字,如虎,可用白虎,黑虎,燕可稱之春燕等。 還有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雜務艦,基本都是用途加數字番號等進行明明。 總體來說,大楚帝國海軍的軍艦命名規則很簡單,而且要求往往也不是很嚴格……有時候巡洋艦用大城市的名字也有,戰列艦用個普通城市名字的也好。 這主要是大城市和小城市你不好分……比如說揚州吧,它不是省城,在前明那會靠著鹽商第三產業還不錯,但是到了承順二十七年后的今天,工商業浪潮之下的揚州其實經濟發展的并不好,如今的經濟還不如隔壁抓住了機遇大力發展紡織業的通州呢。 但是架不住人家名氣大啊……所以就有了一艘揚州號戰列艦,這還是一艘三千多噸滿足排水量的一等戰列艦。 而隔壁通州的名稱暫時只有一艘千噸的舊式巡洋艦而已。 所以,戰列艦和巡洋艦的名稱之分,其實有時候也不是那么的嚴格。 ———— 如今出現在非洲東海岸沿海的這支由三艘遠洋戰艦和四艘補給艦、運兵船所共同組成的遠洋偵查艦隊,自然是大楚帝國的非洲探索艦隊,這支艦隊之所以里補給艦的數量還要超過戰艦,自然是因為大楚帝國在非洲東海岸缺乏補給基地。 目前大楚帝國里最西邊的殖民地,同時也是船只補給基地就是位于紅海南端的紅口城了。 不過這個殖民地港口發展其實沒幾年,同時因為距離實在太遠,而大楚帝國早年的殖民重心也是放在印度半島上,對于西亞北非地區的殖民其實并沒有什么規模。 紅海沿海的這個紅口城,純粹還是為了和奧斯曼帝國做生意,為了給往來的己方商船隊一個落腳地,提供補給而設立的,之前駐兵不過百余人而已。 這種小港口,根本無法為這種大艦隊提供大量的日常補給,更別說提供煤炭補給了。 這個港口之前根本就沒有儲備煤炭…… 如此探索艦隊從印度孟買出發西進后,他們就已經無法再得到煤炭供應了。 搭載了蒸汽機的輪船出海,糧食和淡水都還可以靠近海岸就地解決,不管找土著采購也好,強搶也好,多少都能搞到手。 但是煤炭那可真沒辦法在土著的地方上大量獲得了……畢竟這可不是一點半點,而是動不動幾百幾千噸的煤炭,這年頭除了大楚帝國外,可沒有什么土著會在港口城市里儲備這么多的煤炭的。 為了避免艦隊出海后,遇到什么麻煩沒有了煤炭而無法使用蒸汽機動力,因此在艦隊里配屬專門的煤炭補給艦已經成為了大楚帝國海軍的慣例。 這一次探索艦隊前往南非,航程至少也要上萬公里,這還不算中間走走停停,彎彎繞繞呢,如此漫長的航程里,一旦遇上無風的天氣就得使用蒸汽機的,這蒸汽機一開動起來就燒掉大量的煤炭。 沿途進出港口的時候也需要使用蒸汽機進行輔助,這要是遇上了敵人打仗,蒸汽機那更是不可或缺的。 為此,探索艦隊里其他都可以不帶的,但是煤炭卻是必須帶的,這是船只在遇到惡劣天氣、敵艦的時候的生存保障。 要不然的話,就只能和那些風帆船只一樣看天航行了,遇到敵人也占據不了主動了。 而率領這支探索艦隊的乃是海軍準將高英凡,海軍軍官學校第八期出身,在歷次對外征戰里迅速爬起來的一名新生代海軍將領。 這一次奉命率領艦隊探索非洲東海岸沿途土著部署、歐洲蠻夷殖民地等各處情況,還有更重要的是獲得沿途航線的一些水文情況。 為后續大楚帝國進軍非洲東海岸提供重要的情報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