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節
側舷上的十二門150毫米前裝線膛炮則是朝著荷蘭人艦隊里最右側的一艘武裝商船開火! 隨著隆隆炮聲,一發炮彈命中了這艘荷蘭人的武裝商船,15毫米炮彈的猛烈爆炸,直接摧毀了他們的大量上層建筑,并且導致了主桅桿的斷裂……并且爆炸還導致了帆裝的大量繩索、帆布破裂甚至引起了燃燒。 而對于純風帆船只而言,帆裝一旦被打掉,那么也就徹底失去了動力,這個是和一條海面上的死魚也沒什么區別了。 釜山號巡洋艦癱瘓了第二艘敵人的武裝商船后,調轉炮口繼續對第三艘敵艦進行炮擊。 這是一艘荷蘭人的專業戰艦,排水量達到了一千兩百多噸的戰列艦,這種噸位的戰列艦尋常殖民公司其實是沒有的,不過因為楚國人的持續威脅,荷蘭人這才國內調來了這種大噸位的主力艦增援荷蘭東印度公司。 只是這艘在荷蘭人眼里看似強大的風帆戰列艦,在釜山號上也只是堅持了那么五分鐘而已……在這五分鐘里,它連續被命中了三枚炮彈。 如果是被命中三枚實心炮彈,對于一艘一千多噸的戰列艦而言根本就沒什么事,但問題是大楚帝國海軍在海戰中,不喜歡使用實心炮彈,而是喜歡使用榴彈。 戰斗目的也不是以擊沉敵艦而目標,而是以摧毀敵人的帆裝而目標。 所以,在遭到了三枚榴彈的摧殘后,這艘龐大的戰列艦雖然三根主桅桿沒啥事,然而帆裝上的繩索以及風帆卻是徹底完蛋。 它也變成了一條海面上漂浮的死魚! 緊接著,釜山號巡洋艦又把目標對準了第四艘荷蘭人的戰艦! 而這個過程里,別說荷蘭人了,就算是大楚帝國海軍自己看著這場面都是傻眼的…… 蘇州號戰列艦上的第三特遣艦隊司令官孔良平海軍中將,看著前頭以一擊之力單挑對面整個艦隊的釜山號,再看看后頭無所事事的四艘戰列艦以及十幾艘巡洋艦,護衛艦…… 他都無語了! 按照這節奏,恐怕己方嚴陣以待的主力艦隊都得成為看客……因為仗都被釜山號巡洋艦一家打完了。 他現在總算是知道為什么戰前的時候,彭志行少將非要申請先帶著釜山號前出作戰了…… 看樣子彭志行少將對今天這一幕是再有預料??! 不過這樣也好,釜山號大顯神威,也就越發證明了蒸汽機和前裝線膛炮之間的組合具有強大的潛力。 等這一仗打完,自己寫戰斗報告的時候,也是時候大力向上頭闡述前裝線膛炮的巨大戰術戰略作用了。 有了前裝線膛炮,以后大楚帝國海軍以后面對那些土著海軍的時候,甚至都可以隨便出動幾艘戰艦,就能夠吊打對方。 這對于整體規模有限,不可能無限增長,但是需要控制的海域越來越多的大楚帝國海軍而言非常的作用。 如今大楚帝國海軍的六百艘遠洋戰艦計劃,聽上去是多了,但是大楚帝國海軍需要控制的海域也多??! 太平洋,印度洋,這未來還得加上一個大西洋,然后其他一些邊緣海等等。 這個地方要幾艘,那個地方要幾艘,這林林總總加起來可就多了。 再加上戰艦不可能一直都在執行任務,而是會有一部分在路上,有一部分在港口保養的狀態。 這意味著,大楚帝國海軍里的六百艘遠洋戰艦,日常時候處于執行任務狀態的戰艦,多的時候不過三分之二,少的時候甚至只有三分之一。 只要在執行什么重大戰略任務的時候,通過提前對戰艦進行保養維護并安排才能夠調集更多的戰艦力量,比如這一次的印度戰略。 而平常時候其實也很難調集大量戰艦的! 這意味著,大楚帝國看似有六百艘戰艦,但是想要控制全球海域也是不夠用的。 至少孔良平海軍中將覺得,以目前的戰艦性能而言是不夠用的。 畢竟絕大部分戰艦噸位太小,續航能力有限。 同時航速太慢,難以及時趕到熱點海域。 滑膛艦炮的火力有限,單艦火力優勢有限,別說吊打了,其實哪怕是現在的蘇州號戰列艦,看似體型龐大吧,但是真正和荷蘭人的戰艦打起來,也只能在兩三百米的距離里相互對轟…… 相互對轟之下,自然也會有所損失,根本不可能和現在的釜山號巡洋艦那樣,遠遠的吊著敵艦打。 都打癱瘓三艘敵艦了,但是自己還屁事沒有……六百多米的距離下,荷蘭人的戰艦連開炮的機會都沒有。 這三大問題里,航速太慢這個沒太好的解決辦法,只能等待后續蒸汽機技術持續突破,爭取讓戰艦早日擁有十多節甚至更多的純蒸汽機動力航速。 而船體太小這一方面,海軍已經通過戰艦大型化來逐步解決,但是受限于造艦成本問題,海軍也不可能把船體擴大化搞的太過分,八百多噸的護衛艦就已經差不多了,再大的話難度就很大了。 但是火力這一點,如今孔良平海軍中將卻是看到了解決方案:把滑膛炮替換為前裝線膛炮! 蒸汽機加上線膛炮,光是玩放風箏戰術,就能玩死那些土著蠻夷! 對于這個未來,他非常的期待! 不過那都是未來,至于現在嘛……還能干啥,仗都讓釜山號打完了,早點歇著吧。 那些荷蘭人在遠距離就連接損失多艘戰艦后,也不是傻子,一看形勢不對,也就開始撤退回港了。 這個過程里又被釜山號巡洋艦跟上去打掉了一艘武裝商船的帆裝。 于是乎……這一場海戰就這么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然而海戰雖然結束了,但是其影響卻是巨大的…… 因為此戰里,釜山號巡洋艦以一擊之力,在雙方主力艦隊接觸交戰之前,就干掉了三艘敵艦,追擊過程里又干掉一艘,隨后這四艘失去動力的荷蘭人船只不得不投降。 前裝線膛炮,一戰成名! 第728章 攻占錫蘭島 隨著釜山號巡洋艦的大發神威,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艦隊還沒有使出港灣太遠呢,就是被迫返回,重新奪回了港口,依托著岸防炮臺茍延殘喘。 這艦隊都灰溜溜退回來了,自然也就談不上什么破壞登陸艦隊了。 如此情況下,楚軍的登陸非常的順利,甚至還有充足的時間來架設臨時棧橋,以便讓更多的人員物資在短時間里登岸。 尤其是一些野戰炮,馬匹,馬車等物資,這些可都無法直接通過小船直接登陸的,必須要有碼頭的幫助才行。 為了這一次的登陸行動,海軍還專門改裝了多艘船只,讓他們能夠在抵達登陸地點后,以自身船體為基本結構充當浮動棧橋,再把這些船只進行固定后,一條簡易算不上太靠譜的浮動棧橋就這么成型了。 多艘運輸艦開始靠近這條浮動棧橋,一批接著一批的士兵開始下船通過棧橋快速上岸,加強灘頭的防衛力量。 不僅僅是士兵,四十多門各口徑的野戰炮,榴彈炮也開始通過棧橋進行運輸。 至于重炮第三營里的十二門150毫米的加農炮,則是要排在最后頭了,因為這玩意太過沉重,光是炮身就足足有好幾噸呢,這種級別的重炮想要在不完善的港口里快速上岸,還需要借助蒸汽吊裝機的幫助。 運輸艦隊里也有幾艘運輸艦是安裝了蒸汽吊裝機的,不僅僅可以用來吊運普通物資以及馬匹,野戰炮,同樣也能夠吊運這些大家伙。 部隊正在持續不斷的登陸,而荷蘭人在第一次沖擊灘頭失敗后,面對越來也多的登陸楚軍,顯然已經沒有了發起第二次進攻的勇氣。 就算有這個勇氣,他們也沒有足夠的實力。 兩千多人的土著仆從軍連第一次進攻的時候都直接潰退,現在大半都已經逃回城內了,剩下的大幾百名荷蘭人士兵顯然沒這個能力獨自發起進攻。 畢竟現在灘頭上的楚軍至少已經有了兩千人的規模,并且多門野戰炮也已經搶灘登陸了。 這種情況下,荷蘭人哪怕是不要命一樣發起進攻也不可能突破楚軍登陸部隊的攔截。 荷蘭人已經徹底死心了,干脆也和那些土著仆從軍一樣退回了科倫坡城。 也許,依靠科倫坡城能夠守住呢? 之所以是問號,那是因為荷蘭人自己也沒什么信心。 當年在巴達維亞的時候,他們的兵力更多,火力更充足,城池的防護也更強,但還不是在楚軍的狂轟濫炸下陷落了。 而科倫坡城雖然歷史悠久,葡萄牙人在這里已經經營了上百年,但是說實話這里還不如巴達維亞城呢。 不說楚軍,就算是前幾年的荷蘭人也能夠把這些打下來。 荷蘭人占據這里后雖然對城防工事進行了一定的修復和加工,但是只是這樣的話還不夠……遠遠不夠。 隨著荷蘭人徹底龜縮,楚軍的登陸接下來就是沒有了任何的感染,第一天時間里大部分主要兵力以及炮兵部隊就順利登陸了。 第二天大批輜重以及騎兵部隊也是登陸了。 登陸的騎兵部隊乃是近衛軍第三騎兵團,該騎兵團嫡屬于第三近衛師,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甲等戰備騎兵團,轄有一個胸甲槍騎兵哨以及三個輕騎兵哨。 不過出征的近衛軍第三騎兵團只有一部分,也就是兩個輕騎兵哨,大約五百騎。 這是因為近衛軍出征,都是通過輪換派遣的方式,很少會把一整個團的兵力都拉過來,多少會在駐地里留下一部分兵力。 同樣情況的還有暫編第二混成團的主力,就是近衛軍第二步兵團,這一次過來的也只有兩個營。 此外還有一個近衛軍第七步兵團的一個步兵營,這個營干脆就是不滿編,只四個哨。 而楚軍里的一個步兵營,滿編是五個線列步兵哨,一個擲彈兵哨再加上一個輜重隊,這樣的一個營足足有一千人出頭。 大概個十八九世紀里一個很多歐美國家的一個步兵團兵力差不多,而且還得是大步兵團編制,不是英軍那種只有五六百人的殖民地小團編制。 隨著近衛軍第二騎兵團的五百多名騎兵們登陸后,楚軍在岸上也算是擁有了快速機動兵力以及偵查兵力,不用擔心一出灘頭,就看見密密麻麻的敵人就在前方了…… 雖然這種可能性無限接近于零,但是多少還得防備著不是。 所以,近衛軍的騎兵們開始被派遣出去進行偵查,外圍警戒。 而后方的登陸行動還在繼續著,現在登陸的只要是一些不那么緊要的輜重以及重炮第三營的重炮了。 于此同時,已經登陸集結完畢的近衛軍暫編第二混成團也開始了行動,他們在騎兵部隊的掩護支援下,以登陸灘頭為中心進行擴展,而主力部隊自然是朝著科倫坡城而去。 楚軍登陸的地點乃是科倫坡城北部,避開了科倫坡城防體系里的西北角突出部炮臺。 葡萄牙人以及荷蘭人時代的科倫坡城,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沿海城市,其西北部有一個向大海突出的小半島,這個小半島和東北部區域的錫蘭島本島的海岸線,一同構成了一個類似半圓的區域,這片區域也就是科倫坡港灣。 之前荷蘭人的艦隊就是從這個小港灣里沖出來,試圖破壞位于北部區域的楚軍登陸行動,不過被大楚帝國海軍第三特遣艦隊第31分艦隊所攔截。 不過因為西北角突出半島的炮臺的威脅,第31分艦隊也不可能冒險讓艦隊進入港灣進行作戰,而且也沒這個必要……只要陸地上的城市,尤其是幾座炮臺被被楚軍地面部隊所攻占,那么港灣里的荷蘭人艦隊同樣會迎來覆滅的結局。 海軍沒有必要冒險沖進港灣里進行作戰。 因此第31分艦隊現在的任務很簡單,把港口給堵死,同時攔截可能存在的荷蘭增援艦隊,剩下的就可以看戲了! 而登陸的地面戰斗部隊里,其核心也就是近衛軍第二混成團跨過了兩公里多的距離后,抵達了科倫坡城北面城墻外后,在炮兵較射氣球的引導下,當即用所攜帶的二十多門野戰火炮進行了炮擊作戰。 這種程度的匆促炮擊,自然不是為了掩護步兵直接攻城,純粹是為了進行火力試探,試探對面荷蘭人的反擊火力如何。 同時也是為了在敵軍進行火炮反擊的時候,對暴露出來的敵軍火力點進行點名時打擊。 于是乎,二十多門115毫米口徑的榴彈炮或野戰炮以及八門150毫米輕型榴彈炮的炮彈,就陸續落在了科倫坡的北面城墻上。 有著炮彈因為打的不夠精準,有些直接落在了城墻外部,還有一些干脆飛過了城墻落入了城區。 硝煙開始彌漫在科倫坡城里。 次日,重炮第三營的十多門重炮抵達,也開始加入了炮擊,因為是身管火炮,加上科倫坡城是屬于非常典型的西方式城池,大部分墻體都不夠厚,不像是東方式城墻一樣,動不動就八九米厚…… 因此這些加農炮發射實心炮彈的時候,對這些薄弱城墻的殺傷力也相當可觀,一天炮擊下來甚至都摧毀了好幾處科倫坡北城墻的幾個突出城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