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節
就算是騎兵部隊所欠缺的馬匹,也通過花費高價從附近的土著軍隊里緊急采購了一批。 如今,這些地面作戰兵力已經具備了戰斗力。 同時遠道而來的海軍眾多戰艦,也經過了簡單的保養,雖然說在海外戈河城里也沒有辦法進行太過深入的保養,但是簡單的保養還是可以的,同時艦隊里也有海軍自身的機械工程師以及所攜帶的各種蒸汽機的原料,設備等。 蒸汽機組的一些小問題也能夠當場解決掉。 整修完畢后,陸海以及近衛軍方面也開始了正式的行動,安排之前陸海軍方面所協調的作戰計劃。 他們將會同時兵分三路,以戈河城為中心向印度東海岸的各個歐洲殖民地發起進攻。 一路向北,一路向南,這兩路都是為了攻克印度東海岸的歐洲殖民地。 而第三路有些特殊,他們并不是進攻印度半島本身,而是進攻印度半島最南端隔海相望的錫蘭島。 這個地方也是印度洋地區里最為重要的島嶼,剛好就卡在印度洋中間不說,而且還和印度半島隔海相望,這種地理位置就注定了此地成為了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 在十六世紀的時候,葡萄牙人就以貿易的借口,獲得了當地土著王國的準許,開始在島嶼上建立了殖民據點,也就是科倫坡城。 后來葡萄牙人持續對錫蘭島進行滲透,擴張,并和當地的土著實力頻繁爆發戰爭,這個過程里互有勝敗,不過整體來說葡萄牙人占據了一定的優勢。 進入十七世紀后,荷蘭人開始和當地的土著聯合,然后殺入錫蘭島,剛好這個時期里大楚帝國也進入了南洋地區,還通過貿易的方式為葡萄牙人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呢。 但是后來隨著大楚帝國謀圖馬六甲,隨后葡萄牙人在馬六甲戰敗后和大楚帝國簽署了條約,最終得以把大量被俘虜的士兵贖回,然后又把這些俘虜士兵調往錫蘭島繼續和荷蘭人以及當地土著作戰。 只不過葡萄牙人受困于本土和西班牙人之間的獨立戰爭,無法獲得來自本土的支援,最終葡萄牙人還是戰敗。 荷蘭人接替了葡萄牙人,成為了錫蘭島上的最大,也是唯一的一家外國殖民者。 葡萄牙人在錫蘭島上的戰敗,實際上也意味著他們在印度東海岸地區殖民地的全面敗退,后續短短幾年里,他們在印度東海岸里僅剩下的幾個殖民據點就被荷蘭人以及楚國人瓜分。 如今的葡萄牙人在印度半島上,已經只剩下果阿等少數幾個殖民據點了,完全沒有了幾十年前的強勢。 不過荷蘭人取代了葡萄牙人后,和當地的土著同樣關系不咋地,因為那些土著們要求荷蘭人歸還所占領的葡萄牙人殖民地。 荷蘭人自然是不干的,哪怕戰前他們的確答應過會歸還部分葡萄牙人的殖民地給當地的土著王國,也就是康提王朝。 但是就和任何一個殖民者一樣,他們沒打算兌現承諾了。 和土著之間的所謂協議,在這些殖民者們看來那都是一張草紙,對自己有用就留著,對自己沒用就直接差屁股了……嗯,大楚帝國也這么干的。 不過大楚帝國自詡禮儀之邦,往往會和土著們簽署新的協議來取代舊協議……那么是滅國,也要正兒八經的找到土著然后來簽上一份割讓領土或合并的協議。 當然了,有時候是在找不到人簽署新協議,那么自然也只能作罷了。 而荷蘭人顯然不是什么禮儀之邦,他們驅逐了葡萄牙人后,就直接撕毀了和康提王朝的協議,直接強行占據了葡萄牙人在錫蘭島上的諸多殖民地,甚至還繼續進行擴張呢。 當地的土著自然是打不過荷蘭人的,只能是退回島嶼山區,同時再一次向外界求援。 這一次他們求援的對象就是大楚帝國! 按照常規道理來說,大楚帝國是會答應康提王朝的求援的,畢竟大楚帝國也準備打荷蘭人,也要拿下錫蘭島這個戰略要地。 但是……大楚帝國沒有答應! 為什么? 理由非常簡單。 大楚帝國的軍隊從不為土著而戰,以前沒有,現在沒有,未來也不會有。 大楚帝國自己打荷蘭人,要拿下錫蘭島那是自己的事,和當地土著沒啥關系。 更別說大楚帝國在錫蘭島上的戰略目標可不僅僅是科倫坡等一片沿海地方,而是整個錫蘭島。 錫蘭島這種戰略要地,對于大楚帝國而言乃是掌控整個印度洋海域以及周邊地區的核心要地,這么重要的地方是絕對不允許邊上還有一群未開化的土著的。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沒這道理的。 大楚帝國是準備把整個錫蘭島拿下,然后把這地方直接變成海外直屬領地,進入開啟大規模移民,準備把這地方變成大楚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 當地的荷蘭人也好,康提王朝也好都是需要消滅的對象! 理解了這些,那么就會理解大楚帝國為什么沒有答應康提王朝的求援了。 哪怕大楚帝國的印度第三特遣艦隊之第31分艦隊已經護送著龐大的運輸艦隊以及八千多人規模的地面戰斗部隊南下,準備登陸錫蘭島了。 當大楚帝國的龐大艦隊抵達錫蘭島科倫坡港的時候,直接把當地的荷蘭人以及那些土著們給嚇傻了…… 那可是一百多艘的龐大艦隊了! 看著這支龐大的艦隊,就會讓荷蘭人覺得自己以前和葡萄牙人之間爭奪錫蘭島的戰爭規模就跟過家家一樣。 之前荷蘭人和葡萄牙人在爭奪錫蘭島,尤其是爭奪科倫坡的時候,雙方動用的船只其實也就幾十艘而已,單次運輸增援兵力的船只一般只有幾艘,運輸兵力往往只有幾百人。 沒錯,少則幾艘,多不過十來艘船只,地面兵力數百人左右,這才是當代廣大歐洲殖民者之間的戰爭,甚至他們和當地土著們作戰的時候動用的艦隊規模和兵力也是差不多這個規模。 順帶一起,之前的西洋貿易公司差不多也這樣,執行軍事行動的時候往往幾艘,十幾艘船,數百名,多不過千把兵力為主。 但是,大楚帝國不是那些歐洲殖民者,大楚帝國陸海軍也不是西洋貿易公司! 所以大楚帝國一口氣直接派了近百艘船只過來,里頭光是遠洋戰艦就有三十多艘,占據了第三特遣艦隊里的大半主力。 龐大的蘇州號更是以旗艦的身份參與其中。 而地面兵力則是有八千多人,主要由近衛軍第二混成團五千余人以及海軍第八陸戰營、陸軍第二十七重炮團下屬第三營所組成。 陸軍的重炮第三營的任務主要是在地面部隊奪取了科倫坡城后,在科倫坡構筑并部署岸防火炮。 說白了,這個重炮第三營乃是岸防炮兵部隊,所配屬的都是中大口徑的長身管岸防炮。 當然,必要時候這些火炮也能夠拉出來參與攻城就是了。 相對于歐洲殖民者幾艘船,幾百人的小打小鬧,大楚帝國一口氣拉了近百艘船,八千地面兵力過來,這陣仗直接把荷蘭人給嚇傻了。 這讓他們又想起了前幾年在巴達維亞的慘敗。 那個時候,楚國人也是想現在這樣,直接一口氣拉了上百艘船,上萬兵力過來,結果在土著高高在上的荷蘭人直接被打了個屁滾尿流,最終不得不乖乖投降。 丟了香料群島和巴達維亞城后,荷蘭東印度公司勢力大減,只能是把公司總部搬到科倫坡來。 但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才幾年功夫呢,這些該死的楚國人又殺過來了。 只看一眼港灣的近百艘龐大的船只,荷蘭人都是絕望的。 而在絕望之中的抵抗也是沒有任何的意義,大楚帝國海軍直接用二十幾艘戰一擺,直接就把港口給堵死了,不給任何荷蘭人的船只出港破壞登陸的機會。 接下來的的登陸就順理成章的,眾多的運輸艦靠岸岸邊,然后開始用小船把兵力運輸上岸,同時還有多艘戰艦冒險靠近,以便隨時提供對陸火力支援。 荷蘭人也是和大楚帝國打過仗的,更有著當年巴達維亞戰役的經驗,他們很清楚一旦讓楚國人順利上岸,那么接下來也就沒得打了,因為科倫坡城在堅固,也扛不住楚國人那鋪天蓋地的炮火。 為此,他們選擇了主動出擊! 一百多騎兵再加上八百多名步兵,還有兩千多名招募的土著仆從兵殺了出來,試圖把楚軍的登陸扼殺在搖籃之中。 然而等他們剛抵達灘頭呢,就是遭到了大楚帝國海軍多艘戰艦的火力覆蓋! 雖然說這年頭的戰艦之間的交戰距離只有兩三百米,但是這個距離特指的是戰艦之間的動對動的交戰。 動對動模式下,艦炮的命中率非常有限,有效射程也很遠。 但是這并不代表著戰艦上的那些長身管大口徑艦炮只能打兩三百米遠。 實際上在執行對陸炮擊的時候,這些艦炮哪怕是受到船體橫搖的影響,射擊精度不是太好,但是也能夠維持在大幾百米的有效射程。 尤其是發射榴彈的時候,不需要和實心炮彈一樣考慮太過精準的命中,只需要把炮彈大概的打到敵人陣列上就行。 于是乎,七八艘戰艦冒著擱淺的風險靠近岸邊,隨后所發起的對陸炮擊直接就把跑出來試圖玩灘頭狙擊的荷蘭人打愣了。 密密麻麻持續不斷的炮彈就在頭頂上或者身邊爆炸……不用多久就讓荷蘭人損失慘重。這好不容易殺到了灘頭附近,卻是發現楚軍第一批登陸的數百名士兵已經列出了完整的線列,甚至還拉出來了好幾門的輕型火炮。 楚軍里所裝備的115毫米輕型榴彈炮,這玩意很輕的,而且登陸部隊的115毫米輕型榴彈炮還是能夠拆裝運輸,到陣前就地組裝的山地型號。 哪怕不用什么吊裝設備,甚至都不用什么碼頭,直接用小船搶灘登陸,然后涉水只靠著士兵們抗都能抗上去。 隨著登陸士兵們打出了密集的排槍,那些還在使用火繩槍和長矛的荷蘭人就頂不住而撤退了,至于那些土著仆從兵,他們在之前遭到艦炮大規模覆蓋炮擊的時候,就已經被嚇傻而崩潰了,任憑荷蘭人怎么驅趕都沒用,直接就往后逃跑了。 一陣艦炮的覆蓋炮擊,數百名先頭登陸部隊的一輪排槍,直接就把荷蘭人的灘頭狙擊計劃給打破產了。 緊接著荷蘭人還不死心,試圖讓港口里的艦隊沖出去,然后直接從海面上破壞楚軍的登陸。 畢竟他們在科倫坡港口里的戰艦還是有不少,足足有五艘戰艦,此外還有十幾艘的武裝商船。 這二十多艘戰艦或武裝商船,嚴格來說也能夠提供大百門火炮呢,放在印度洋這片海域里,已經是一支相當龐大的海上力量了。 然而等他們沖出港口的時候,卻是發現對面的大楚帝國海軍的戰艦們,并沒有和他們所認知的那樣根據風向進行機動,而是完全無視了風向強行轉向機動,逐漸在他們的前方列出t字頭。 更關鍵的是,他們發現其中一艘楚國人的大型戰艦,正在冒著白煙脫離了隊列,并且在距離己方還有七八百米的時候就開始了炮擊。 一開始那些荷蘭人還以為對面的楚國人的水手素質不咋地,竟然在七八百米這種距離就開火。 這么遠距離開火有什么用,不過是浪費彈藥而已,這種事情要是放在荷蘭人的艦隊上,艦長就敢把在這么遠距離上開火的炮手直接扔進大海里。 但是……讓他們驚掉嚇怕的是,對面的楚國人的戰艦,還真就在距離己方七八百米的時候打中了自己。 當他們看著己方前頭的一艘戰艦上的上層建筑掀起爆炸,緊接著帆裝燃起大火的時候,他們都是愣的。 對面的楚蠻子,走狗屎運了? 但是釜山號巡洋艦指揮艦橋上的彭志行海軍少將,卻是放下了望遠鏡面帶笑容! “這前裝線膛炮果然好用,隔著六百多米就能夠準確的命中敵艦?!?/br> 只是看這一次的炮擊,彭志行海軍少將就已經能夠想象的出來等戰報傳回國內的時候,恐怕海軍高層會第一時間的掀起前裝線膛炮的換裝浪潮了。 什么身管壽命有限,價格昂貴這些問題,在足足六百多米的距離中準確命中敵人戰艦面前,而且炮彈還如此大威力,只是一枚150毫米的炮彈命中敵艦,就直接大量殺傷了敵人的甲板以及上層建筑人員,甚至還摧毀了敵艦的帆裝。 如此大的有效射程以及爆炸威力,足以讓海軍高層無視前裝線膛火炮的其他缺陷,開始大規模裝備這種新式火炮。 一旦大楚帝國海軍大規模裝備這種前裝線膛炮,到時候對上這些歐洲蠻夷的戰艦,甚至都不用什么數量優勢,直接單艦殺過去就能夠單挑對方一個艦隊。 因為大楚帝國海軍的戰艦,還有蒸汽機啊……機帆并用之下,完全可以無視風向,可以隨意進行轉向機動,同時航速還要大于純風帆戰艦。 高航速,靈活的機動性再加上前裝線膛炮的大射程,大威力,完全可以采用放風箏戰術,把敵艦隊里的戰艦挨個摧毀。 彭志行海軍少將暢想著未來的時候,釜山號巡洋艦上的其他軍官、水兵們,正在保持高強度的作戰。 戰艦上的蒸汽機已經全動率運轉,推動著這艘足足兩千多艘的巡洋艦以八節的航速航行著,因為風向不太好,同時蒸汽機全功率運轉的時候,兩個煙囪噴出來的煙霧氣流會干擾到風帆,因此釜山號巡洋艦干脆降下了風帆,只采用純蒸汽機動力航行。 這,也是大楚帝國海軍的遠洋主力戰艦,第一次采用純蒸汽機動力推動戰艦進行作戰。 不過這只是大噸位遠洋戰艦的第一次,實際上海軍在內河炮艦上,早已經是采用過純蒸汽動力作戰了,其他的不說,在西西伯利亞上,葉尼塞河艦隊就經常使用純蒸汽動力的內河炮艦進行作戰。 釜山號巡洋艦在蒸汽機的龐大動力推動下,保持著一定的航向,并把側舷對準了荷蘭人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