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節
不過他們正在驚嘆于這幾艘蒸汽戰艦的時候,遠方的海面上又出現了一個又一個黑點。 那是更多的船只! 數量龐大的船只,幾乎鋪開了整個海面,并且一眼都望不到盡頭。 而在當代,能夠在印度洋東海岸組織起來規模如此龐大,并且還擁有蒸汽船只的勢力,除了大楚帝國海軍外,沒有第二家。 準確的說,這是從本土一路遠道而來的大楚帝國印度第三特遣艦隊,他們奉命從本來增援印度方向,隨后會加入印度洋艦隊里,成為印度洋艦隊下屬的一支戰時特遣艦隊,以執行印度戰略。 港口里的印度洋艦隊司令部的一棟兩層小樓上,穿著一身十八年式海軍將官常服,佩戴著海軍準將領章的鄭森居高臨下的俯視著港口前方的海灣。 “打頭的這幾艘護衛艦應該就是龍川級護衛艦了吧?!编嵣贿吙粗贿吅蜕磉叺牧硗鈳讉€海軍將領道。 邊上的一個中年海軍上校放下望遠鏡道:“就是龍川級護衛艦,單煙塵,大長寬比,八九百噸的排水量卻只有二十多門火炮的,是龍川級護衛艦沒錯了!” “這護衛艦好是好,不過就是火力薄弱了些!” 鄭森卻是微笑道:“護衛艦嘛,只是用來執行次要任務的,火力弱一些也能接受,這么大的船體執行遠洋任務也更容易,可比以前的那些五六百噸的護衛艦好多了!” 此時,邊上又有海軍軍官道:“快看,豐州級巡洋艦也過來了,而且是四艘一起過來了!” 聽罷,鄭森也是拿起望遠鏡繼續朝著港灣看去,遙遠的天際邊出現了四艘巡洋艦,同時口道:“豐州級巡洋艦,不愧是我海軍第一等巡洋艦,這體型比我們早些年的一等戰列艦都要更大了,兩千多噸的排水量,嘖嘖!” “不僅僅豐州級,就連我們的蘇州號戰列艦都過來了呢,那可是四千多噸的大家伙,那些歐洲蠻夷看到我們的蘇州號,恐怕都會被嚇得掉頭就跑!” 果然,鄭森看到了后方的大片船只里,出現了一艘堪稱巨無霸的身影,那就是大楚帝國現役最龐大的一艘戰艦:蘇州號。 也是蘇州級戰列艦的首艦,足足四千多噸的滿載排水量讓它成為了整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上毫無爭議的霸主。 “不用我們的蘇州號,就算是豐州級巡洋艦在噸位上也足以碾壓那些歐洲的一等戰列艦了!” 同時代里,歐洲國家的海軍發展可是遠遠不如大楚帝國海軍,十多年前大楚帝國開始批量建造兩千多噸的一等戰列艦的時候,歐洲一票國家的所謂一等戰列艦依舊停留在一千五百噸到兩千噸之間。 這個噸位在大楚帝國海軍里,是屬于三等戰列艦的范疇。 而歐洲國家海軍的海軍主力,主要是一千噸出口的三等戰列艦甚至更小一些的四等戰列艦。 不管是噸位還是火力上都不行,當然這僅僅是性能有些差距,但是并沒有質的差距。 嚴格上來說,大楚帝國海軍里之前長期的海軍核心裝備,一大票的三等戰列艦乃是更強大的少量兩千多噸的一等戰列艦,比歐洲國家海軍的戰列艦在性能上好一些,但是沒有拉開代差。 你用一千四五百噸的三等戰列艦,人家用一千噸左右的三等乃至四等戰列艦,打起來其實更多的還是要依賴雙方的戰術以及官兵們的素質。 至于榴彈這些,你大楚帝國海軍有榴彈,人家也有性能落后一些的葡萄彈,鏈彈,縱火彈等彈種。 這些看似性能落后的炮彈,依舊能夠給大楚帝國海軍的木制風帆戰艦造成大量的傷害。 而且大楚帝國海軍受限于船肋木料的供應困難,以至于主力戰艦的數量其實一直都上不來。 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大楚帝國海軍都存在一種很尷尬的情況,那就是有錢也造不出來大量的戰艦。 這也是大楚帝國海軍早就提出了一百艘三等戰列艦計劃,但是一直都沒能實現的緣故。它就沒那么多的合格船肋材料可用! 同時這也是大楚帝國海軍在很早的時候,就搞大噸位船只的緣故……船肋材料有限,可建造大噸位戰艦有限的情況下,就盡可能的提升單艦性能。 所以這才搞出來了一票兩千多噸的一等戰列艦。 等到大楚帝國海軍的戰艦,在質量上以及數量上徹底和歐洲國家拉開差距,那是鐵肋木殼船只出現以后。 鋼鐵取代了木材后,讓大楚帝國在造船的時候,可以徹底的不用顧忌木料的使用,尤其是特殊的船肋木料。 同時鋼鐵材料更好的性能,也能夠讓大楚帝國海軍的船只建造的更為龐大。 這個時候開始,大楚帝國還是建造了一票三千噸左右的一等戰列艦,一大票一千七八百噸左右的三等戰列艦。 最終讓戰列艦的數量超過了百艘! 而現在,就更不用說了,四千多噸的蘇州號都搞出來了,而且大規模應用蒸汽機。 在機動性上,大楚帝國海軍的戰艦已經和歐洲國家的戰艦有了代差。 此外火力上,盡管艦炮還是滑膛炮,但是更龐大的噸位導致單艦動不動就大幾十門甚至上百門的統一大口徑艦炮,也能夠極大的碾壓歐洲國家的同級別戰艦。 這個時候,大楚帝國海軍才敢說,面對歐洲國家的海軍,具備了碾壓式的優勢。 這也是早幾年大楚帝國海軍發起香料戰爭的重要底氣! 更是現在發動印度戰略的重要支撐。 沒有優勢海軍,那還打個毛線的印度戰爭,想著把歐洲人徹底的趕出印度半島啊。 鄭森準將等人在司令部里瞭望了片刻后,很快就隨著城市里的其他軍政要員們開始前往碼頭,準備迎接印度第三特遣艦隊以及艦隊里陸軍將領們的到來。 同時也需要安排碼頭泊位,進行停泊,并裝卸人員物資。 這一次過來的第三特遣艦隊以及它所護送的大量運輸船只,加起來可是足足兩百多艘,除了本土出發的外,中途在馬六甲也有數十艘運輸艦加入其中。 這么龐大的一支艦隊抵達,所需要的工作是眾多的。 畢竟戈河城的港口碼頭規模有限,根本無法容納這支龐大的艦隊。 更別說戈河港之前就已經迎接了印度第一特遣艦隊的到來,至于印度第二特遣艦隊倒是不在這里,而是在北邊的吉大港。 在戰略部署上,第二特遣艦隊負責孟加拉灣北部海域,主要負責保護孟加拉灣海域的海上運輸安全,攔截其他國家的船只。 而第一特遣艦隊負責印度東海岸中南部海域的海上運輸線保護工作,并一定程度上支援第三特遣艦隊的作戰。 至于第三特遣艦隊,那才是印度戰略里的核心主力艦隊,這支艦隊將會是作戰主力,只會出現在戰場上,準備隨時和敵人艦隊進行決戰。 而不是負責日常防備巡邏,保護海上運輸線。 做出這樣的安排,那是因為第一特遣艦隊和第二特遣艦隊,他們所裝備的戰艦都是清一色的純風帆戰艦,不少還是老船,戰斗力相對來說弱一些,屬于二線艦隊,第三特遣艦隊才是大楚帝國海軍的主力一線艦隊。 龐大的第三特遣艦隊以及運輸艦隊光是協調陸續靠近,并安排部分船只靠岸就花費了好半天。 而且因為戈河港里并沒有什么大馬力的蒸汽拖船,大噸位的船只進出港口只能依靠自身的動力,這對于那些有蒸汽機輔助的新式戰艦或改裝戰艦而言沒什么,但是對于那些搭載了大量物資以及陸軍士兵的運輸艦而言,就比較麻煩了。 需要小心翼翼的進出港口,然后部分船只在泊位上卸載,而運兵船干脆是停泊在港口外,直接由小船進行接駁轉運。 至于一大堆戰艦……不好意思,港口容量有限,根本沒有剩余的泊位給它們使用,因此只能是在港灣里直接下錨,并輪流安排海軍水手上岸休息放松。 至于你說作戰…… 這初來乍到的哪有這么快發動戰爭啊,海軍自己沒啥事,但是陸軍以及近衛軍那些人經過了漫長的海上跋涉后,十分戰斗力已經去了七八分,不在陸地上休養個十天半個月的都緩不過來。 而且陸軍以及近衛軍還遇上了一大問題,那就是他們所攜帶的大量戰馬、役用馬在海運的過程里,遭到了大規模的減員。 第七十二師下屬的第七十二騎兵團的苗勝榮陸軍上校,從上岸開始就是苦巴著臉! 他的騎兵團在出發前,就已經考慮到了長途海運可能出現的戰馬減員,為此還特地多帶了五分之一的戰馬,同時安排這些戰馬乘坐的還都是噸位最大的那些運輸艦,也安排了大量人手進行精心照顧。 但是讓他無法接受的是,即便如此,他手底下的戰馬也是遭到了大量的減員……在路上的時候不知道為何,竟然爆發了馬瘟,結果一大堆戰馬病倒了。 等抵達戈河港的時候,完好的戰馬已經只剩下四百多匹了。 要知道,他可是帶了足足兩千多匹戰馬??! 如今剩下的四百多匹戰馬,還不夠他手底下的騎兵人手一匹的, 第七十二騎兵團,乃是標志的常備乙等師輕騎兵團,臨戰前又按照甲等戰備師的標準進行了加強補充。 整個騎兵團下設四個騎兵哨,每個騎兵哨兩百多名騎兵,騎兵總額剛好千人規模。 按照單騎雙馬配置,一共配屬了兩千匹戰馬,有一千多匹的河西馬,還有一千匹主力戰馬乃是遼西馬,這玩意其實是西班牙馬公馬和遼西馬母馬雜交培育后的產物,是一種很不錯的戰馬。 平均肩高能夠達到一米五,體型優美,爆發力強,耐力適中,飼養適中。 相對來說,比大楚帝國里的另外一種主力戰馬河西馬,更加高大,爆發力更強,但是耐力要差一些,養起來也比較麻煩。 盡管養起來比較麻煩,耐力也不算出色,但是這種戰馬的高大以及爆發力優勢,依舊讓它成為了大楚帝國陸軍里的重要戰馬,早些年只配發給重騎兵使用,目前也配發給少量甲等戰備部隊里的輕騎兵部隊使用。 就算是整個帝國里,這種戰馬的服役數量也不多,全部算上也就一萬多匹而已,并且有一部分還是作為將官用馬以及傳令兵用馬。 順帶一提,大楚帝國的傳令兵用馬,一直以來使用的都是最頂級的戰馬……并且優先供應,什么重騎兵,將領坐騎都得往后排。 甚至有一段時間里,近衛軍還使用過少量精貴的金陵馬作為傳令兵的用馬……不過這玩意實在太貴,而且很不好養,最終不得不取消了金陵馬的使用。 這也是讓金陵馬徹底消失在軍事領域里,成為了皇室以及權貴們的玩物,目前存欄很少,只有一千多匹而已。 羅志學的御用馬車,使用的就是肩高一米六多的金陵馬。 遼西馬作為一種專門為了騎兵而培養出來的戰馬,雖然養起來也算精貴,但是對氣候的適應性還是不錯的,只要伙食能保障基本都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本以為能夠帶到印度半島上作戰用的,沒想到在路上的時候因為疾病而導致大量減員。 這下好了,他手底下的騎兵連戰馬都沒有……這還玩個屁的騎兵作戰! 因此上岸后,他就找到了當地友軍,讓他們幫忙一起想辦法搞戰馬…… 然而馬匹好找,但是經過專門培育訓練的戰馬可不容易找啊,尤其是大楚帝國的戰馬,對比普通軍隊的戰馬而言,還有著更高的訓練需求。 畢竟楚軍是大規模采用槍炮為武器的,因此對騾馬等牲口也需要進行槍炮適應性訓練,避免作戰的時候騾馬因為槍炮聲而亂走。 而這種適應性,是需要通過長時間的訓練來獲得的。 匆忙之間,在印度半島這邊可找不到太多這種戰馬。 別說這種能夠經受得住槍炮聲的戰馬了,就算是普通戰馬也不好搞啊,唯一的渠道只能是找當地的土著采購了。 當地的土著他們自己也有軍隊,自然也有戰馬的,花錢找他們采購一批也是可以的。 經過一番搜尋后,印度巡撫衙門那邊從附近的土著官方勢力那邊,花費了高價,緊急采購到了一千多匹的印度當地的戰馬,也就是馬爾瓦爾馬。 這馬還是當地土著國家自己家的戰馬呢……都是直接從他們軍營里拉出來的。 第七十二騎兵團獲得這批戰馬后,就開始了緊急的適應性訓練……好歹得讓這些戰馬適應槍炮聲才行。 要不然上了戰場,一聽到楚軍作戰所特有的密集隆隆槍炮聲,鬼知道會跑到哪里去! 而當楚軍在戈河港休整備戰的時候,印度半島上的其他幾個歐洲國家勢力,也是感受到了風雨欲來的氣息! 那些楚國人在戈河港屯兵好幾萬,各種船只幾百艘,傻子都知道他們是來打仗的…… 只是他們還不知道楚國人要打誰! 這些歐洲殖民者自然不知道,大楚帝國要打的他們所有人…… 甭管有沒有威脅,現在直接一次性收拾掉,省的以后礙事礙眼! 第727章 前裝線膛炮逞威 承順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經過了長時間的整修后,從本土抵達印度戈河城的兩萬多援軍已經休整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