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節
—— 敲定了廣湖鐵路的規劃之后,羅志學就沒去太多關注鐵路事務了,下頭交通部以及鐵路總公司這么多官員,自然會處理好新鐵路線的規劃以及后續建設事宜。 羅志學則是把目光投向到了蒸汽輪船事務上,蒸汽輪船對于大楚帝國的重要性,一點都不亞于大規模的鐵路網。 甚至短時間內,蒸汽輪船,尤其是內河的蒸汽輪船其重要性還要超過鐵路。 畢竟如今鐵路網的規模還太小,要向形成遍布全國的干線鐵路網以及眾多支線鐵路網,恐怕都需要幾十年時間的持續建設。 短時間,甚至十幾二十年內很多地方的大規模對外運輸依舊只能依靠河運。比如四川那邊的對外交通運輸,未來很多年來都將會嚴重依賴蒸汽客輪。 今年年初的時候,川江航運公司方面就用他們第一艘的蒸汽內河輪船,從漢天府出發一路沿江而上,并通過了很危險的三峽河段,最終抵達重慶。 這一次蒸汽客輪在長江中上游,也就是川江河段里的成功試航,對于四川方面的發展意義及其重大。 四川巡撫衙門方面已經做出了扶持力度非常高的蒸汽內河客輪扶持計劃,包括扶持各地建設可供蒸汽輪船停泊,補給,維修的現代化港口,維修設施。 同時還打算對三峽河段以及川江上游,還有其他支流進行疏通。 不管是扶持內河客輪計劃還是疏通三峽等各處河段,都是動作非常大,并且耗資不菲的工程,四川巡撫衙門自然也需要向金陵方面報告。 當然了,更主要的還是為了申請中央財政上的支持。 這么多錢,光讓四川一家來掏錢的話,還是有些吃力的,金陵方面不管如何,多少都得給點。 而羅志學看著這份報告的時候,考略的缺不僅僅是四川方便的內河蒸汽輪船發展計劃,同樣也考慮到了其他暫時不適合大規模建設對外聯系鐵路網,同時還能通航蒸汽輪船的地區的河運發展。 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建設鐵路網的。 這有著地形上的限制,也有著地方經濟所導致的運營成本的限制,還有一些地方經濟一般般,但是本身已經有了河運的話,那么鐵路規劃的時候也會暫時放下這些地方,而是優先給缺乏河運,對外聯系困難的地區修建鐵路。 而羅志學現在要做的就是,給這些地方一些政策,財政上的支持,讓他們加大力度發展蒸汽輪船運輸,哪怕是受限于河流通航能力的限制,無法做到全程通航,但是也要盡可能的縮短陸運距離。 就和大楚帝國目前在西伯利亞地區的物資運輸一樣,其實物資也很難直接一路通過船只運輸到各地,中間依舊需要通過一些陸地運輸來作為過渡,包括一些漣水通道、險峻河段。 如此,鐵路網和河運/近海航運就能夠形成一個互補的整體,不敢說徹底全面的打通全國交通網絡,但是至少也能夠打通大部分州府的對外聯系通道。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對全國范圍內的河道進行大規模的疏通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對蒸汽輪船的扶持,倒還是其次。 畢竟河道通航便捷了,蒸汽船只好用了,自然會有航運公司們采購蒸汽船只并投入運營。 而大楚帝國內的各種亂七八糟的航運公司多了去,不僅僅是有眾多官辦航運公司,還有數不清的各種民間航運公司。 大的有一些官辦的航運公司,這些航運公司一般都是地方省或州府等衙門主辦,普遍以河流或地名為稱呼。比如四川巡撫衙門下屬工業廳投資興辦的川江航運公司、應天府投資興辦的長江航運公司、江南省巡撫衙門投資興辦的江南航運公司。 還有中央工業部興辦的工業航運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本土大河、近海大宗貨物運輸、太平洋航運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遠洋貨運,跑南洋,扶桑路線比較多,華夏航運公司,這是一家專門從事大江河、近海等長途客運業務的企業。 當然,只是他們的業務側重點不一樣,實際上三大航運公司基本都有貨運、客運、長途短期遠洋等不同的業務,彼此競爭還不小。 這些說的,還是中央以及省級所籌辦的航運公司,而實際上各府縣還有一大堆自己搞的航運公司。 這些航運公司和地上的上的一些城市公共馬車公司,城際長途馬車公司都差不多,屬于地方公共交通設施的一部分,基本上每個地方都會搞,但是大多也只局限于本地。 這也是相當多地方中小型官辦企業的一大特性,那就是基本都是一些提供公共設施,關乎國計民生的行業,很少直接從事普通行業。 至于輕工產業,上頭更是一般都不批準……因為原則上官方資本不參與民營資本比較活躍的輕工業。 你地方上要搞工業發展經濟,招商引資去啊,干嘛非得自己辦一個工廠和民營企業搶生意??! 在你的地盤上搞一個直屬工廠,人家民營企業還怎么和你競爭? 這種事過于破壞市場公平,帝國高層一向來都是對此保持否定態度的。 早年紡織業這么賺錢,但是帝國高層為了紡織業的整體發展,硬生生把一大票官辦的紡織企業轉讓出售,只留下一個漢天紡織公司。 直到如今,大楚帝國里官辦資本,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里的紡織企業,依舊只有一個漢天紡織公司。 這些年來其實不少地方官府為了賺錢,緩解自身的財政困局,都打過申請要籌建紡織企業,但是無一例外都被上頭的工業廳甚至工業部盡數否決。 帝國早年為了紡織業的整體發展,都退出紡織業,現在那里還能讓你地方官府為了賺幾個錢再進去啊。 這種國退民進的情況,在輕工行業里特別常見,這種情況如果是站在官辦企業自身的角度來說,那就是虧大了。 但是從地方經濟乃至全國經濟來說,帝國賺大了。 這一次的扶持河運也是如此,羅志學其實并不打算給那些官辦航運公司什么特殊的扶持,他只打算做好基礎設施,比如疏通航道、建設好碼頭等基礎設施、再給航運業整體一些政策上的扶持。 然后就讓這些官辦航運公司和民間的航運公司們自己在商業規則之內競爭去。 如此不管最后誰輸誰贏,對帝國都是好事! 帶著這種心態,羅志學在五月份的時候開了幾次航運會議,初步敲定下來了一份扶持航運業發展的規劃出來。 其中的核心就是疏通河道。 畢竟對于內河航運業而言,河道才是最大的優勢也是最大的限制,一些淺灘激流的河道要進行疏通,對于一些有瀑布斷流的地方,也要適當的看看能不能修一條運河,或者是通航閘門進行通航。 而這些工程,無一例外都是耗資重大的。 因此在資金上,初步規劃還是效仿早些年水利設施的建設方案,各級財政一起出錢。 縣里出一點,府里出一點,省里出一些,然后中央也出一些,大家一起出錢把事給辦了。 在諸多規劃里,項目最大的當屬三峽的河道疏通疏通工程,這地方淺灘多,亂石多,河水還特別急。 因此這地方跑船非常的危險,在目前的風帆時代里,這地方每年都有至少一百多艘船只在川江航線上失事,其中相當多一部分都是在三峽航線出的事。 大量的航運事故導致船只損失,造成人員傷亡,貨物損失。 當然……這些風險依舊擋不住人們在川江上往來的心,每天都有眾多船只往來于川江之上。 早些年大楚帝國組織了湖廣,江西,江南等地無地,少地民眾向四川盆地遷移,前后組織了上百萬人口遷移過去,這些人口都是通過川江航道進入四川的。 如今大楚帝國想要進一步提升川江的航運能力,那么對川江航道,尤其是三峽段的疏通工程就不能不搞了。 為此,擬定成立專門的川江河道疏通機構,對沿途河道的疏通進行專門性的研究,整治,其他先不說,至少沿途的一些容易造成船只失事的礁石要先清理的。 同時其他地方的河道疏通工作也要進入日程安排。 同時部分地區的河道疏通,加大通航能力的工作,也應當和防洪、灌溉結合起來,以更有效的整合利用資源,避免重復施工浪費。 幾次會議下來,基本上各項措施也都安排的差不多了。 而就在羅志學這些帝國高層們準備河道疏通工作的時候,南方的柳河航運公司則是更進一步,利用超越其他競爭對手先行到貨的十幾條蒸汽輪船,已經運營起來了西江、東江、北江這三條珠江流域的主要航道的定期蒸汽客輪航班了。 隨著柳河航運公司的內河蒸汽輪船一路沿著東江往北而去,沿途的民眾,尤其是粵北地區的民眾們也是見識到了工業大時代的奇跡! 不用風帆,冒著淡淡白煙的蒸汽輪船,正在用著傳統風帆船只所無法比擬的速度逆流而上! 這艘蒸汽輪船不僅僅讓當地民眾為之震驚,更是帶去了當地所缺乏的各類工業產品。 同時還有新上任的惠州府和平縣縣令王圖,此君很年輕,站在船頭上看著兩岸風光的他還一身普通的儒服便裝。 看著和尋常讀書人也沒什么區別! 但是身邊卻沒有人敢輕視他! 不僅僅因為他是新上任的和平縣令,而是因為他來頭很大,背景很硬! 第691章 王圖當官 柳航六號蒸汽客輪上,這艘排水量不過一百五十多噸的蒸汽客輪,采用了一臺廣州機械公司生產的高壓艦載蒸汽機,采取了非常典型的兩側明輪推進方式。 除了蒸汽動力外,還配有風帆,只不過并不是傳統的中式硬帆,也不是西式的軟風帆,而是最近這些年來在民用航運業里應用非常廣的上緣斜桁帆。 這種風帆cao作簡單,對人手的需求量很小,非常適合用于對人員成本控制比較嚴格的民用商船上。 而且不僅僅適合遠洋快速航行,實際上也非常適合在淺水地區里進行航行,尤其是對逆風搶風能力比較強悍,在江河湖泊流域里航行尤為適合。 因此實際上這種帆裝自從出現后,這種縱帆船也廣泛出現在帝國的江河以及近海流域。 蒸汽動力和風帆并用,采用機帆混合動力這也是最近兩年大楚帝國的蒸汽輪船的一大特色。 到目前來說,除了極少數特殊船型外,比如在港口內使用的拖輪,引導船只等特殊船只外,但凡是進行長途航行的蒸汽船只,基本都會采用機帆動力。 此時柳航六號客輪的甲板上,船頭甲板上一群人站在看著兩岸風光,為首的是身穿尋常儒服的王圖,在他身后既有和平縣那邊派來接人的官員,也有陪同來上任的河源州吏務處處長。 只不過這些人,哪怕是河源州吏務處的處長在品級上,其實和王圖都是一樣的正六品,但是依舊恭恭敬敬的站在王圖的身后,沒敢出聲打擾王圖欣賞東江的兩岸風光。 真說起來,整個河源州,乃至整個惠州府里就沒人能夠在背景關系上比翰林院秘書處出身的王圖更強悍了! 你要說他的背景是誰……廢話,還能是誰,身為秘書處秘書他的靠山只有,也只能有一個,那就是帝國皇帝羅志學! 為什么這種天子驕子,仕途上的寵兒,天子近臣會跑到惠州府和平縣這個山疙瘩任職? 還能為啥,誰都知道他是來鍍金的! 畢竟他要繼續往上升,還要走的更遠,那么主政一方的經歷就絕對不能少,現在不趁著年輕,品級也低選擇外放當個縣令,難道還要在京畿繼續混下去??? 等以后都成為五品乃至四品官員了,想要再外放謀圖主政一方的機會就很難了。 因為知府的位置都是有限的,但是官員卻多得很,這種中級官員之間的競爭更大,而已更加的殘酷。 一旦沒有在中低級的時候有過主政一方的經驗,那么就更別想成為一方大員了。 連統轄幾十萬幾百萬民眾的經驗都沒有,怎么可能放心讓你管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百姓? 而不當巡撫的話,對于走工業、司法、財務等垂直專業領域比較強的官員沒啥事,他們基本沒有主政過地方的經驗。 但是對于走常規渠道的官員而言,那么麻煩就大了……沒有當過巡撫的官員,也別指望能夠成為一部尚書了。 想要進入御書房更是連做夢都別想! 至少在承順二十三年的現在是如此! 王圖自然也是有野心的,要不然的話他也不會選擇在翰林院秘書處干的好好,受到上頭極為秘書處副處長們看好,甚至還受到羅志學幾次夸贊辦事用心的時候,就果斷主動申請外放。 他這一選擇,說實話讓很多人不理解。 王圖,他可不是什么普通出身,而是承順十九年里金陵殿試二甲第五名出身,按照科舉相關制度,剛考中殿試二甲的他就被授予了正七品的品級,隨后進入翰林院秘書處工作。 進入秘書處任職三年后,他的任職經歷非常不錯,很受上頭的看重,去年也順理成章的晉升為正式的秘書處三等秘書,這是從六品的職務。 盡管只是一個三等秘書,但實際上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可以進入部分大佬們的視線了,因為秘書處是協助羅志學處理諸多軍政事務的緊要機構。 整個秘書處里的正式秘書們其實也沒多少,加起來只有三十幾個,這里頭還得除開那幾位副處長兼任的一等秘書,日常隨駕的幾個二等秘書,這剩下的三等秘書其實也沒多少,只有十幾個而已。 按照王圖的出身以及其任職履歷來看,只要他不折騰不犯傻,哪怕是按部就班的趕下去,大概過的兩年左右就會被調出秘書處,大概率能被調入各部任職,而且這一去基本都是升一級,再部里混個幾年后還能繼續往上走。 這輩子高了不敢說,只要中途不犯錯誤,不站錯隊,那么混一個三品絕對是沒什么問題的,運氣好了說不準還能當個司長什么的。 在大楚帝國里正三品的司長,那也算是實打實的高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