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節
比如鹽業,這就是屬于壟斷行業,只有大楚帝國鹽業總公司一家企業準許運營該行業,因此大楚帝國鹽業公司,除了常規的企業稅收外,還需要額外繳納鹽稅,這個鹽稅可不少! 繳納了鹽稅后,實際上大楚帝國鹽業公司的剩余利潤也要上繳一大部分。 說白了,這個鹽務公司就是官府自己壟斷某個行業撈錢的。 這也是為什么鹽務公司在國內已經初步工業化,食鹽生產已經很沒什么技術難度的今天里,還能創造大量利潤的緣故。 鹽這東西,利潤高低不取決于成本,產量,而是在于是否壟斷。 當然,對于普通人來說其實問題也不大,大楚帝國鹽務公司的食鹽售價其實很低的,遠遠要比明王朝時期要低,畢竟帝國采用工業化生產,尤其是沿海鹽田曬鹽的成本很低的。 就算售價低,但是利潤也非??捎^。 最關鍵的是,這玩意人人都得吃……消費基數非常大! 甭管什么東西,這基數一大,而且還是獨家壟斷生意,那么都很賺錢。 食鹽就是其中的典型! 大楚帝國的鹽業,其鹽務公司所繳納的各種稅收以及上繳財政的利潤加起來,每年都有兩千多萬呢。 也別覺得多,這鹽政收入對晚清的鹽業收入就是小巫見大巫。 晚清時期的鹽稅收入巔峰時期達到四千多萬兩,而且重點是這僅僅是清王朝官府所收上去的鹽稅,并不包括鹽商們的利潤呢,如果算上鹽商們的利潤,那么這個數字更恐怖。 而大楚帝國的兩千多萬鹽政收入,是鹽稅以及鹽務公司利潤加在一起的數字。 大楚帝國治下的民眾們,其食鹽的經濟負擔,可遠遠沒有傳統封建王朝那么大。 然而饒是如此,這也能大楚帝國貢獻了兩千多萬楚元的收入。 由此可見壟斷一個人人必須的基礎行業,其利潤有多么的龐大。 除了鹽稅外,還有其他幾個特殊稅收,比如茶葉稅、生絲稅,之所以把這兩個行業單獨拿出來,是因為這兩個產業比較特殊,傳統上一直都有針對這些行業單獨收稅的傳統,大楚帝國也只是延續下來而已。 各種各樣的工商稅收入,讓大楚帝國的工商稅收入早就超越了農業稅收,并達到了現在的占據總稅收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兩億六千多萬稅收里,百分之八十的稅收都是工商稅,這種稅收比例結構,放眼過去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夠做到這一點。 但是大楚帝國卻是做到了。 而越來越多的工商稅收入,支撐起來了大楚帝國的南征北戰;大規模修建防洪灌溉道路等各種基礎設施;能夠救災賑濟;能夠搞基礎普及化教育;能夠持續的投入扶持工業發展;為民眾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能夠持續十多年的給予農具補貼;新墾荒土地的免稅優惠等等。 最終全面的提升整個社會的經濟火力,提升民眾們的生活水平。這也是大楚帝國發展工商業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嘛,自然是為了國防! 而有了充足的財政收入,才能夠讓大楚帝國有底氣去搞東北平原大開發! 一千二百萬楚元的龐大投入,這要是放在其他朝代里幾乎是不敢想象的,比如前明……人家兩年的財政收入加起來都沒這么多,你讓他們拿出一千多萬去開發什么苦寒之地,那是不可能的事。 東北大開發,政策有了,資金也有了,后續自然就是進行各種大動作的時候了,一時間,東北那邊的三省開始派出大量的勘測人員到各地方進行勘測,看那里適合屯墾建立農場,那里有礦產可以進行開發。 而經過勘測后,發現黑水省不少地方存在著大量的金礦。 尤其是漠河地區里,勘測人員在當地發現了大型金礦的蹤跡,這個消息傳回金陵城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畢竟這可是黃金,而大楚帝國目前可是滿世界搜刮黃金,為建立純金本位進行鋪墊呢,所以對黃金的渴求是非常大的。 不僅僅在國內進行勘測開發,還跑到海外領地去勘測開發,前些年還在扶桑那邊圈了地方開發金銀呢,最近幾年也是在南洋各地到處找金礦。 漠河那邊發現了大型金礦的蹤跡后,工業部礦務司迅速派人前往進行仔細的勘測,準備進行大規模的開發。 只不過勘測的時候發現,當地還是有一些愚昧土著,而且也發現了俄羅斯人的蹤跡。 這些俄羅斯人,就跟打不死的老鼠一樣,在黑龍江以北地區里仗著人煙稀少,到處亂跑,時不時就繞過楚軍在廣闊北方地區設立的堡壘哨卡,深入到黑龍江流域。 現在,更是在漠河一帶發現了俄羅斯人的蹤跡。 這怎么能忍! 同時大楚帝國的東北大開發計劃一旦施展開來,將會波及到整個黑龍江以南區域,大楚帝國自然不可能讓俄羅斯人時不時的就流竄到黑龍江流域。 為了東北大開發的戰略性安全,也是為了小北海府地區的安全,更是為了整個漠北蒙古地區的安全。 大楚帝國方面在準備了一年多后,終于是打算對俄羅斯人動手了。 北方戰略早就已經制定好,并且進行了長期的準備,在后方,大楚帝國甚至從河北張家口方向一路往北,間隔二三十公里左右就會修建一座小鎮。 這種草原上的小鎮,擁有駐兵、補給等傳統軍事功能外,還能為過往商旅提供住宿,飲食,休息,同時也是為了附近的牧民們提供交易場所,定牧點的場所所在。 這些小鎮一路往北,先抵達歸化,然后抵達豐州灘,再繞過陰山一路往北走,進入漠北省境內后,再抵達漠北省府烏爾格(庫倫)。 隨后從烏爾格向北延伸,又陸續有一些堡壘,并一直向北進入小北海府的府治庫爾城。 從天津出發一路走陸路抵達庫爾城,足足有兩千多公里的路程,而這條路線,也是楚軍在這一區域里的重要補給線。 維持這條補給線的,就是過去十多年來陸續建立起來的沿途各城鎮。 要不然的話,大楚帝國也沒辦法在真正的荒無人煙的地方里維持這么漫長的補給線啊。 而過去兩三年里,大楚帝國以軍方為主,對這一條漫長的補給線上的道路進行了整修,這種整修以陸軍的兵力為主。 主要是把荒原上的道路進行稍微的平整,再一些度過河流的區域里架設橋梁等等。 如此,才能夠讓從天津出發的大量物資,以四輪重型貨運馬車一路往北運輸,以接力的方式一路運輸到庫爾城,并以庫爾城為核心向周邊地區的駐兵進行物資分發。 除了道路外,其實更加明顯的還有那些大量的四輪重型馬車,大楚帝國為了物資運輸,在馬車上的研究熱情一直不減,而且不僅僅是研究馬車自身,順帶著還研究鐵路呢。 如今大楚帝國里,可是有總數大幾百公里的鐵路呢,這些鐵路上跑的都是馬車。 而且每年都有企業,主要是礦產企業以及其他需要大量貨物需要運輸的企業自行修建大量的鐵路。 根據交通部方面的統計,承順二十一年里,預計會有三百多公里的鐵路被建成并投入運營,這將會讓大楚帝國的鐵路總里程突破一千公里。 這說起來估計后人都不信……大楚帝國連一臺蒸汽火車都沒有,甚至連高壓蒸汽機都還沒影呢,但是鐵路的總里程都已經要突破一千公里了。 這都是因為龐大的物資運輸需求,尤其是蒸汽機的廣泛應用,再加上民間開始大量使用蜂窩煤取暖做飯,導致市場上的煤炭需求大量激增,這些年大楚帝國的煤礦公司是一年比一年多,出產的煤炭一年也比一年多,但是煤炭依舊供不應求。 而大量的煤炭需求,也是促使各大礦場,尤其是煤礦老板們采用蒸汽機,修建鐵路的直接動機。 因為他們需要提升煤炭產量,需要更大的運輸能力,而對目前的陸地運輸的核心工具,鐵路以及馬車自然是進行了眾多的研究。 馬車不再說,且說鐵路,大楚帝國在短短十幾年里,鐵路已經更新換代好幾次了,現在最新型的熟鐵工字型鐵路,其鐵軌和后世可大規模建造用來跑蒸汽機的鐵路其實也沒啥區別了。 別說礦老板們想要搞,其實軍方更想搞,哪怕是只用馬車在鐵路上跑,那運輸量也能變得更大??! 但問題是,這年頭除了礦老板們,還真沒多少人玩得起鐵路。 這玩意,很貴的! 平原地形下,這每公里造價得一兩萬楚元呢。 從天津到庫爾城,一路修鐵路過去的話,少說也得三四千萬楚元呢。 而且這沿途地廣人稀的也沒啥人,除了軍方以及少量商旅外,甚至都沒幾個人,也沒多少貨物會用到這條鐵路。 花這么多錢,只是為了讓運輸陸軍物資的四輪馬車跑的更順當一些,瘋子才會這么干! 所以,陸軍想要在北邊修鐵路一路修到庫爾城去,這事是不可能的,比西北鐵路還不靠譜,至少西北鐵路那邊需求還更強烈一些呢。 畢竟這些鐵路,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屬于戰備鐵路,沒多少商業價值。 動不動幾千萬砸進去只為了打仗方便一些,大楚帝國高層就算再敗家也不能這么干啊。 所以,這些戰備鐵路想要修起來,遙遙無期! 相對的,在商業繁華之地,有著強烈的陸地運輸貨物或人員的地方,修建這種鐵路就變得有利可圖了,比如各大礦區鐵路,再比如兩個經濟重鎮城市之間的鐵路。 承順二十一年春四月,就有地方奏報申請修建一條商業鐵路! 第668章 北方戰略啟 奏請建設鐵路的乃是江南省,他們打算在松江府上??h江北地區修建一條鐵路抵達黃浦江入???,也就是蘇州府嘉定縣所在的蘇州工業區一帶。 把黃浦江北岸的三大工業區,分別是??谝粠У奶K州工業區,上海臨近蘇州工業區的松江第一工業區,松江第二工業區以及上海江北工業區,這五個工業區實際上是連成一片的,外界又籠統稱之為松江工業區。 對于這個籠統稱呼,蘇州府方面很有意見,因為這五大工業區里,有一個工業區可是他們蘇州府的,和松江府有個屁的關系。 但是奈何……這是因為這一大片地區里,大部分地方還是屬于松江府上??h,所以外界民間自發形成了這么一種稱呼。 所以蘇州府那邊除了在官方文件里強調蘇州工業區,把這一片籠統的稱之為江南工業區之外,也沒人搭理他們…… 這五大工業區,從上??h的蘇州河北岸一直沿著黃浦江西岸,二十多公里鋪開一直抵達黃浦江的入???。 然后在吳淞炮臺里往北轉變,在吳淞炮臺北部的長江沿岸地區里還有一大片……這里也是江南聯合鋼鐵公司的生產基地所在,修建有一座江南聯合鋼鐵廠,以就近為附近的各大機械類公司,造船業等各行各業提供鋼鐵原料。 如果是按照沿江路線的話,這五大工業區的沿江長度能夠達到三十公里! 這三十公里內,分布著大大小小無數工廠以及各種辦事處。 國內基本上數得上名號的大企業,要么總部在這一片,要么在這里有辦事處,很多連主要的生產基地也在這里。 其中雇員超過千人的大型工廠,就有上百家之多。 江南聯合鋼鐵公司、松江海軍造船廠、羅華造船廠、廣州機械公司的松江生產基地、松江鋼鐵公司、松江機械公司、吳淞海軍兵工廠、天津機械公司的松江生產基地、大冶重型機械公司的第二分廠、吳淞軍用食品工廠、李氏制鐵公司旗下的李氏機床公司新基地、紡織企業龍頭蘇秦紡織公司的主要布匹生產基地、生絲生產基地等等的。 諸多國人所熟知的大企業或者是工業部直接投資的重點企業都有。 而整個泛松江工業區里,除了這些大企業外,實際上更多的還有密密麻麻,哪怕是當地的工商部門都不一定能夠搞得清楚到底有多少的中小企業。 用數量來形容恐怕都還不怎么切當,應該說,大楚帝國里能夠用錢買到的東西,在這里都能買到。 大到兩千多噸的鐵肋木殼武裝商船,小到一個螺絲釘。 再到蒸汽機帶動的各類大型機床設備,各種超高精度的加工設備等等,在這片地方都能找到。 而且往往都還有現貨…… 這些還是各種工業產品,而各種亂七八糟的普通消費品,甭管是海外進口的奢飾品,還是北方冰原弄到的珍貴皮毛,還是說其他什么東西,你有錢基本都能買到。 這里,在經過了十幾年的持續高速發展后,已經演變為了一座相對于這個時代而言的超級工業城市。 興許你在這里看不到什么高樓大廈……但是你卻可以看見一望無盡,綿綿不絕的各種工廠廠房以及工人們生活居住的各種住宅區。 題外話,也正是因為這年頭沒啥高樓大廈,所以這個泛江南工業區才會這么大,因為沒有高樓大廈的情況下,容積率就非常低,再加上這年頭的工廠都喜歡往大了修。 比如聯合鋼鐵公司的生產基地,其長足足兩千多米,然后邊上還有一家吳淞鋼鐵公司的生產基地,長度也有一公里多…… 光是這兩家鋼鐵公司,實際上就已經占用了整個泛江南工業區的十分之一長的沿河地區。 而這些工廠們所需要的工人也是非常多的,動不動就好幾千人的工人,這些工人們的生活居住也需要地方。 這些生活居住的地方又因為技術以及成本問題,修成好幾層樓高,基本都是一層的平房,了不起了搞成兩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