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節
再加上其他的商業,教育,交通等配套設施。 如此也就導致了,這年頭大楚帝國搞出來的工業區基本面積都很大。 沒辦法,不能向天空索要面積,只能向周邊擴張索要更多的面積了。 整個泛江南工業區里,有工廠不計其數,而其中的人口也是超級多的,足足上百萬之巨,屬于大楚帝國里人口最密集的區域,沒有之一…… 連首都金陵城都得甘拜下風……因為金陵城里可沒什么大型的工廠,尤其是重工業方面的工廠,羅志學對自己的生活居住環境還是很愛護的,可沒打算把金陵城變成什么工業基地。 金陵城,是一個政治、金融、文化中心,而這就足夠了,不需要再多加一個工業中心。 廣義上來說,其實不遠處的當涂工業區,就是屬于金陵城的工業中心,畢竟都是屬于應天府呢。 而泛江南工業區因為這么多人口,而且都還是屬于拿工資的行政,技術,工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以及他們的家眷。 這同樣也意味著他們有著購買眾多貨物的需求。 所以,這一片地方,也是大楚帝國里人均消費能力最強悍,消費總量最大的一個消費品市場! 嗯,這里同樣也是帝國里最大的工業用產品市場! 不管是終端消費品,還是說各種企業工廠所用的蒸汽機,如果能夠搶占這一片市場,那么就意味著真正的獲得了立足之地。 而想要真正的成為帝國里排名前列的產品,超越競爭對手們,那么泛松江地區的市場更是不可或缺的。 泛松江的市場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帝國工商界里都有這么一個說法:得松江者得天下! 如此的一個大型工業城市,其貨物運輸以及人員運輸的需求也是海量的! 之前這一片地方的地面交通,主要依靠普通貨運馬車以及黃浦江上的河運。 而黃浦江上的河運局限性也很大的,畢竟只能進行沿江運輸,上了岸后還得用馬車轉運。 馬車的話,雖然也多,但是成本也高。 如此情況下,江南省那邊就想著干脆搞一條商業鐵路,以滿足各工業區之間的貨物運輸以及人員運輸。 不過這種事因為比較大,倒不是說花錢多,畢竟這上也鐵路頂多也就二三十公里,修建成本百萬楚元差不多也夠了,但是因為這是第一天商業鐵路,以前也沒有先例,而且這種公共交通大楚帝國官方也不可能下方給私人搞,得官方出面。 地方官府為了避免潛在的政治風險,自然不可能傻乎乎的自己就直接搞了,而是采取了先報告的方式。 如此,也就有了羅志學所看到的這么一條商業鐵路的報告。 對此,羅志學自然不會阻攔,而是很痛快的就給予了批準。 修建商業鐵路,這是未來的大趨勢所在,而商業鐵路的修建也不可能和那些礦區鐵路一樣,讓礦務企業們自己搞,還是得有一個統一的機構進行處理。 畢竟鐵路這東西,屬于基本民生設施,不可能放任讓民間瞎搞的。 給予了批準之后,羅志學想了想,又多加了幾句批語,直接要求交通部組織人手,并設立專門的鐵路修筑、運營、管理機構,以統籌管理鐵路的諸多事宜。 至于地方官府修建鐵路這種事,羅志學從一開始就給否決了下去,直接讓交通部來搞。 根據羅志學的批示,交通部從官道司里抽調了若干人員,設立了鐵路管理處,以制定各種鐵路的規章制度,設立各種標準,并指導那些礦務企業們的私營鐵路的修建,至少要把鐵路類型,軌距給統一了…… 大楚帝國里的那些礦區鐵路,那可是多種多樣,連鐵軌類型都有好幾種呢,而最新式工字型鐵軌,其實應用的還不多,至于軌距那就更多了,各礦務公司根據自己的需求,建造的鐵路軌距小到五十厘米,大到一米六都有。 而鐵路管理處則是要求,今后新建的商業鐵路,軌距為標準的一米五……至于為什么是這個軌距,也沒啥特殊要求,就是因為大楚帝國的馬車也是這個軌距。而各種官道,馬車使用的各種包裝運輸尺寸、吊裝設備等等,連帶著諸多貨物的設計尺寸,基本上都是馬車的輪軌尺寸來設計的。 這軌距改起來容易,但是牽一發動全身,很多東西的尺寸都要改,所以能不改還是不改的好。 當然,這只局限于商業鐵路,至于說一些私有的礦區鐵路什么的,人家企業愛咋地咋地,畢竟你總不能讓一個在山區里,修建鐵路成本高昂,同時運輸量也一般的礦務公司,非要按照你的一米五標準去修礦區鐵路不是,這多出來的動不動就是幾十萬楚元的成本,你來給??? 不過為了方便,鐵路管理處制定了若干礦務鐵路標準,分別為七十五厘米,一百厘米,一百二十厘米以及一米五。 后續想要方便的直接連接商業鐵路,同時地形也平坦的話,運輸量也大的話,你就搞個標準的一米五軌距。 如果是山區地形,為了節約成本,后續采用換軌,或者干脆直接運輸到碼頭河運的礦區鐵路,你修個七十五厘米也是可以的,反正你在自家礦山里修鐵路,也沒人管你。 同時還敲定了若干標準,比如采用工字熟鐵鐵軌,車廂的標準尺寸等等。 最后,鐵路管理處宣布,將會在松江府、蘇州府修建一條商業鐵路,以馬車進行運營,同時兼備貨運以及客運。 這一天,是承順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這也是大楚帝國的商業運營鐵路的起始點。 哪怕只是一條使用馬車進行運營的鐵路,但是這依舊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南方的江南省搞商業鐵路了,而北方地區,尤其是陸軍念念不妨的北方草原鐵路這自然是遙遙無期…… 但是沒有鐵路也得打仗。 大楚帝國為了北方戰役前后準備兩年多,可不會因為沒有鐵路就不打仗了,再說了,之前帝國準備北方戰略的時候,本來就沒考慮過什么鐵路。 而隨著帝國在北方的戰略準備陸續完成,兵力部署到位,大量的補給也是提前儲備好,就連庫爾城兵工廠也是完成了緊急施工,并開始了小規模生產后。 大楚帝國在北方地區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也終于是在承順二十一年五月十三日拉開了帷幕。 這一天,第三集團軍司令正式下令發動全面反攻,對貝爾加湖以東地區的所有俄羅斯人的殖民據點,發動毀滅性的打擊。 其中的核心戰略目標就是勒拿河中游的雅庫茲克! 這也是多年前大楚帝國第一次發動北方大規模戰事的時候,想要奪取的戰略要地,可惜當時太過遙遠的距離以及北方的嚴寒而導致補給中斷,最終被迫撤軍。 當年的這一次撤兵,也是大楚帝國歷年來對內對外戰爭里,少有的一次沒能達到戰略目標的戰役。 不是敵人太強悍,而是北極冰原的環境氣候實在太變態! 在這種破地方打仗,什么槍炮,士兵們的勇氣之類的都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后勤補給能力,換句話來說也就是交通運輸能力, 對于楚軍而言是這樣,對于俄羅斯人來說也同樣如此。 這炮彈運不上去,你前線再多的火炮有卵子用。 不對,這運輸能力不行,你的火炮也運不上去…… 這一次為了能夠奪取雅庫茲克城,楚軍方面可是下了血本,花費了足足兩年時間在當地建造了一大批的內河船只。 不僅僅有大量的內河戰艦,更有大量的內河運輸船只。 因為在北方作戰,需要一種依賴河運,所以馬車什么的雖然也很重要,但是船只更重要。 為了支援地面作戰,海軍方面的小北海艦隊這兩年來持續擴張,使得小北海艦隊已經成為了海軍內名副其實的第一大內河艦隊。 不過這個小北海艦隊里船只,主要是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在貝加爾湖以及安加拉河,主要用于葉尼塞河流域的作戰。 還有一部分則是貝爾加湖以北數百里外,勒拿河上游的北河城為主要基地,用于勒拿河流域的作戰。 而因為小北海艦隊,看似是一個整體,但實際上沒辦法集中在一起相互支援作戰,都是分開作戰的,而且他們所使用的船只也都是在當地就地制造。 海軍的小北海艦隊,能否控制住這兩大流域的河運,確保陸軍的后勤補給線以及行軍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海軍方面現在也難得能夠在內陸北方地區的作戰里出風頭,所以很是用心,抽調了一大批經驗豐富的內河作戰軍官以及士兵過來。 在海軍的掩護下,駐防在北河城,同時專門為了攻克雅庫茲克城而集結的勒拿河派遣軍八千多人,正式殺向了雅庫茲克城。 別看只有八千多人……但這個兵力在這荒涼的北冰原地帶里已經算得上是大軍了,為了在這里集結八千多兵力,并維持他們的后續作戰所需,大楚帝國可是費了老大勁了。 畢竟這不僅僅是八千多人,還包括數十門火炮以及各種武器彈藥。 同時這個派遣軍還個一千多人的騎兵部隊。 這些人員,騾馬以及火炮還有眾多的糧草彈藥等各種作戰物資可不是那么容易維持的。 光是為了維持這支部隊順利北上,小北海艦隊第二大隊,即負責勒拿河流域作戰的大隊,光是提供火力掩護的各種內河戰艦就有四十多艘,各種運輸船只數百艘之多。 進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船隊沿河而下,直撲雅庫茲克城而去。 除了在這個戰略方向調動了八千大軍外,楚軍還在勒拿河流域的其他地方尤其是以東的內陸腹地里也出動了諸多部隊。 這些部隊少的四五百人,多的兩三千余人,走水路的以步兵炮兵為主,而陸路的則是以騎兵為主。 在整個勒拿河流域以及以東區域,第三集團軍一共出動了三萬多人,對各個預定的目標發起進攻。 一時間,正進入夏季沒有那么冷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就是爆發了大楚帝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全面戰爭。 楚軍以三萬多的正規軍,以密集的槍炮火力為依托,雄厚的騎兵力量為支撐,再加上后方眾多的后勤運輸人員的扶持。 對俄羅斯人占據的眾多殖民地堡壘發動進攻。 而俄羅斯人則是以依托他們的殖民雇傭兵,主要是哥薩克雇傭兵,再加上從當地土著里征召的士兵,還有一部分移民里的民兵們進行抵抗。 其中的戰爭核心區域,自然就是雅庫茲克城。 楚軍勒拿河派遣軍八千多地面作戰兵力,在數千海軍人員的支援下,一路沿江而下,終于在六月二十四日順利抵達了雅庫茲克城。 中途還順手攻占了三個俄羅斯人在勒拿河沿岸的殖民據點,算是弄了點開胃菜。 不過雙方都很清楚,此戰的關鍵不在于其他,而在于雅庫茲克城戰役的勝負。 準確的說,是在冬天到來之前的勝負! 如果在冬天到來之前,楚軍能夠順利拿下雅庫茲克城,基本上也可以宣告徹底粉碎了俄羅斯人勒拿河流域以及以東地區的控制了,后續些許殘兵不足為慮。 如果無法在冬天到來之前拿下雅庫茲克城,那么楚軍就只能和上次一樣,乖乖的主動退兵返回北河城,進而宣告整個北方戰略的失??! 第669章 有史以來最北邊的縣衙 隨著楚軍抵達雅庫茲克城,北方戰略計劃里前中期最為重要的戰役,第二次雅庫茲克城戰役也是宣告正式展開式了。 楚軍抵達此地后,并沒有遭到俄軍在外圍地區的野外攔截,而是順順利利在雅庫茲克城以南五公里外登陸,然后大批兵力以及裝備,還有更多的糧草,彈藥等補給陸續下船。 俄羅斯人沒有主動出來應戰,這也在楚軍方面的預估之內。 不用猜都知道,這些俄羅斯人肯定是想要效仿第一次雅庫茲克城戰役的時候,采取收縮兵力死守雅庫茲克城城的戰術。 只要熬過幾個月,等到冬天……不,只需要等到秋天到來開始降溫,那么楚軍就得被迫撤退。 上一次他們是這么做的,而且成果相當不錯,在守城兵力不多,槍炮武器更是遠不如楚軍的情況下成功的守住了雅庫茲克城。 現在,他們還想要再來一次! 至于說出城襲擊之類的,人家俄羅斯人就從來沒有考慮過。 他們又不傻……和楚軍前后拉鋸打了這么多年,他們早就知道楚軍的槍炮犀利,裝備的是清一色的燧發槍,火炮更是數量眾多,而且能夠大量發射開花彈。 這火力密度讓俄羅斯人看了都要心驚膽顫。 要知道俄羅斯人武器裝備以及戰術等,基本上是當代歐洲地區軍隊的主流裝備水平,大體上是火繩槍和早期燧發槍混合裝備,火槍手逐漸成為步兵主力,但是并沒能徹底的淘汰長矛手,歐洲各國軍隊的步兵里,火槍手和長矛手依舊同時存在。 不過火槍手的比例已經大幅度增加,基本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少部分軍隊的火槍手比例會在百分之七十甚至百分之八十。 但是,他們依舊普遍存在著長矛手,這些長矛手的主要作用就是掩護火槍手,在近距離rou搏戰斗中作為rou搏戰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