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節
要么就是乖乖的和南洋貿易公司進行合并,然后在新公司里占據一定的股份,每年拿個分紅什么的。 柳氏家族雖然心里一萬個不愿意,但是也知道千萬別和帝國官方過不去,人家帝國高層擺明了要整合武裝貿易公司,壟斷武裝貿易,你進行反抗,小心家破人亡…… 當然了,雖然失去了武裝貿易公司,但是柳家也獲得了不菲的股份以及后續分紅,總之錢不會少。 在這一方面,帝國高層還是很大方的。 如此大局之下,承順十九年四月,大楚邸報正式刊登了三十六家武裝貿易公司合并成立西洋貿易公司,二十七家武裝貿易公司合并成為東洋貿易公司的消息。 并擬定在數月后這兩家公司齊齊在股票交易所上市! 這個消息一出,普通人興許感覺不深,但是消息靈通的人或者政治嗅覺靈敏的人,都能夠預料到:帝國這是要掀起大規模的海外殖民行動了! 第655章 南極洲也是帝國領土 大楚帝國的海外殖民,在很多年前就開始的,但說實話規模一直并不大,并且移民也是以前往海外發財冒險為主,真正跑到南洋地區進行種田安家落戶的人其實并不多。 好些年過去了,目前大楚帝國在南洋各地海外領地的新移民總數也不過三十多萬人而已,看似很多,但是分散到廣闊的南洋各地海外領地那么就很少了。 并且這些人里,相當多一部分還是工作移民! 也就是那些貿易公司的員工以及他們的家屬,官員的家屬等等,又或者是跑過去做生意賺錢的人以及他們的家屬等等,這些人雖然暫時在南洋生活工作,但是未來大概率還是會回到本土的。 純粹被移民政策吸引過去安家落戶人并不算多,而自費移民的就更少了,大部分安家落戶的移民都是官方組織的官方免費移民,簡單來說就是官方包攬一切開支,你只要人跟著過去就行。 導致自發移民人數不多的原因很多,主要還是民眾對南洋地區有顧慮,存在著擔憂害怕的情況。 國內的一些人哪怕想要移民了,人家也不會跑到海外去,而是會去遼東等本土新開發的土地。 遼東等東北數省地區,雖然天寒地凍,但是因為黑土地的緣故,再加上不管如何這也是本土,因此對國內一些想要移民的民眾而言,還是比南洋各地有吸引力。 移民去南洋……一聽到說要坐船去遙遠的海外,而且還是蚊蟲密布的熱帶雨林這些地方,人們第一時間就搖頭了。 民間對移民南洋有比較大的顧慮和排斥,同時官方推動的官方移民也規模一直不算大。 主要是這年頭的移民成本很高,從國內組織移民,然后再組織船只運輸過去,到了地方后再組織他們安家落戶,并給予他們一定時間的口糧等等,這些都導致了人均移民的成本會非常高。 而這些成本都讓官方來出錢的話,那么家大業大的帝國財政也承受不住啊。 所以官方移民的規模一直不大,每年頂多移民過去那么幾萬人而已。 而海外移民的規模不大,這對海外殖民行動也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畢竟維持海外領地是需要人力資源的,沒人的話,你是沒辦法控制廣闊的殖民地的……頂多也就只能和葡萄牙人,荷蘭人那樣固守城池堡壘,還是玩殖民貿易的那一套。 大楚帝國的海外殖民,并不是單純為了貿易利潤,這些都是其次的……大楚帝國的海外殖民,為的是土地,更準確的說是能夠種植糧食的土地! 解決國內人多地少,人均糧食產量不足,提升民眾人均糧食水平這個根本問題。 讓民眾吃飽飯,這才是大楚帝國搶奪海外領土,進行海外移民的根本原因。 畢竟想要吃飽飯,光靠在國內解決的話,就兩點,要么提高糧食產量,要么減少人口。 而糧食產量這一點,土地就這么多,技術條件也是有限制的,提高糧食產量是有限度的。 而減少人口嘛,在國內土地限定的情況下,人少了,自然人均土地數量也就多了,人均糧食也就多了,但是這種方法正常情況下你干不了,你只能被動的等待各種天災人禍,比如說大規模內戰什么的,消滅一大批人口,然后戰爭結束后各種盛世,中興自然而然也就來了。 但是沒啥事的時候你搞不了啊……畢竟你總不能定期屠殺一批人或者干脆搞個內戰不是。 光靠內部,想要利用各種和平手段的話在封建王朝里幾乎無法解決糧食問題。 歷朝歷代的王朝更迭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到最后基本都是通過大規模戰爭降低人口來恢復糧食供應的平衡。 此外還有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進入現代社會……進入現代社會后,人們會很自覺的少生孩子,這在后世歐美白人群體以及日韓里都有充分的體現。 孩子都自覺少生或干脆不生了,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糧食危機了。 短期內,甚至一百年內大楚帝國都無法依靠內部來解決糧食問題,提升人均糧食水準,進而提升民眾的平均糧食消費水平。 那么唯一的解決辦法在那里? 羅志學給出的答案就是海外移民! 搶占國外的糧食產地,移民國內剩余人口過去,不僅僅可以降低國內的人均糧食壓力,而且國外一些生產糧食的地方還能有多余的糧食供應本土,進一步降低本土地區的糧食壓力。 這就是大楚帝國推動海外殖民的根本原因,不是為了什么錢或市場什么的,錢也好,市場也好又不能吃……這些都是屬于錦上添花的東西。 土地,糧食,這些才是根本。 而經過七八年的鋪墊后,大楚帝國方面也算是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海外移民的辦法,此外的國內的醫療技術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已經大規模種植金雞納樹并使用,以對抗各種瘧疾。 而瘧疾又是移民前往水土不服的地區的最大障礙,尤其是南洋這些熱帶地區里,如何有效的對抗瘧疾乃是移民的前提條件。 要不然的話,移民過去一萬人,不用幾年就死掉上千人,這么高的死亡率就不是去移民,而是去送死了。 除了醫療技術的提升外,大楚帝國的造船工業規模進一步擴大,這遠洋船只多了,航行成本自然也就逐步降低了。 尤其是鐵肋木殼船出現后,能夠讓船只造的更大,而更大的船只運輸貨物也好,載客也好,其平均成本就會越低。 這也是為什么航運公司以及貿易公司們都喜歡使用大噸位武裝商船、運輸船的緣故。 因為船只越大,裝貨越多,平均成本也就越低。 西洋貿易公司(前聯合貿易聯盟)訂購的首批武裝商船里就是如此,一千多噸的武裝商船是主力,最小的也有七八百噸,甚至已經開始批量建造一千八百多噸甚至兩千多噸的大型武裝商船了。 這些不僅僅是為了提升武裝商船的戰斗力,也是為了降低貨運成本。 醫療技術改善,造船技術提升運輸成本降低,移民各方面政策也有了一系列的試水而逐步完善。 諸多方面加起來,這也是讓大楚帝國高層下定了決心開始擴大海外移民的規模了。 而成立西洋貿易公司以及東洋貿易公司就是這一戰略改變的最直接象征。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海外移民不僅僅是局限在南洋以及印度地區,還有美洲地區。 東洋貿易公司,就是為了前往美洲進行殖民的。 美洲,尤其是北美洲這地方,羅志學對之可是垂延三尺,那破地方在后世是個人都知道條件有多好。 其可耕土地數量超級多,而且各種礦產資源極為豐富。 如果能夠把北美洲給搶下來,以后少說也能安置好幾千萬甚至上億民眾,并且還能源源不斷的從北美洲獲得大量的農產品運回本土。 之前的時候大楚帝國在海外殖民上,一直忙著在南洋折騰,后續幾年又開始在印度折騰。 對北美洲的話,一直沒能騰出手來去搞。 但是現在,羅志學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了! 尤其是去年冬天的時候,東洋貿易公司經過多年的不斷探索航線,去年終于成功的派遣一支船隊順利抵達北美洲西海岸,還和當地的土著們進行了易貨換貨的貿易,收獲可謂是驚人。 去的時候,帶的都是一些不算值錢的工業制品,但是回來的時候,帶上的卻是無數金銀、寶石以及動物皮毛等貨物。 如此龐大的利潤催動下,直接讓一大堆參與遠洋武裝貿易的人都瘋了。 除了利潤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航線已經探索出來了。 之前經過多年的航線探索后,大楚帝國已經摸清楚了期望北美洲的沿途航線。 這是一條橫跨整個太平洋的漫長航線。 為了探索前往美洲的航線,大楚帝國好多年前就開始搞了,他們一開始想要通過西班牙人的珍寶船隊里的馬尼拉郵船航線,跟著西班牙人屁股后面,從馬尼拉一路橫跨太平洋前往墨西哥。 但是這是人家西班牙人自己的航線,雖然雙方關系還算良好,但是你要是想要利用這一條航線搞大規模的殖民貿易,人家西班牙人還不得直接發瘋啊……所以人家西班牙人根本不愿意帶著大楚帝國的船只前往美洲。 沒辦法,大楚帝國只能是自行探索前往美洲的航線了。 反正大海的東邊有一塊大陸,這是既定事實,而且這片大海還非常廣闊也是既定事實。 當知道了結果后,再慢慢向東探索就容易多了。 大楚帝國的東洋貿易公司,不斷的嘗試從扶桑地區派出船隊前往尋找沿途的可補給島嶼,沒找到一個島嶼后,就會毫不猶豫的把這個島嶼納入大楚帝國的領土,然后在上頭建立補給據點。 然后再以大海上的島嶼據點不斷的向周邊進行持續的探索! 如此反復探索并建立據點后,他們一路向東,中途還發現了檀香群島(夏威夷群島)……發現這個群島后,東洋貿易公司在上面和土著們進行了貿易,并在上面建立了補給點。依托檀香群島繼續東進,最終順利的抵達了北美洲西海岸,也就是百年前葡萄牙人發現的加利福尼亞一帶。 大楚帝國的東洋貿易公司還在當地找了個適合停泊船只的小港灣,就得修筑了一個小型的營地堡壘,并稱之為東洋港,直接以公司命名…… 東洋貿易公司在這里留下了一百多號人陸戰隊以及少量商貿人員駐防,順帶和當地的印第安土著做個生意什么的。 那里的土著手里頭好貨多得很,各種皮毛,黃金白銀貴金屬,寶石什么的多得很,而東洋貿易公司的商貿人員只需要用些廉價的工業制品,比如說玻璃制品,小五金乃至一些冷兵器刀具什么的,就能夠從這些土著手中換走這些好東西。 一把工廠量產生產出來的鋼制小匕首,在大楚帝國里也就值個幾角錢而已,哪怕是質量上好的也就一兩元。 但是拉倒北美讓那些土著一看,人家就把這玩意當成了削鐵如泥的寶刀,能用好幾十斤的黃金來換……看他們那模樣,估計是帶回部落了當神器了…… 這樣的貿易模式,單純從金錢角度去看,這利潤高到沒邊??! 這些都是直接推動了眾多武裝貿易公司被合并起來,然后成立東洋貿易公司,這個東洋貿易公司,其實是指大楚帝國以東地區海上貿易公司的意思,不是指什么扶桑。 以大楚帝國為中心,西邊就是西洋,東邊就是東洋。 所以,大楚帝國所處的亞洲東部地區,可不是什么遠東,而是世界中心。 遠東這個說法,是人家歐洲人的說法,大楚帝國可不認。 東洋貿易公司成立了,而前往北美洲的航線也探索出來了,現在他們要做的就是持續開發經營沿途航線,完善沿途的補給點以及繼續建立北美洲的殖民、貿易據點。 等這些基礎準備工作完成之后,才是大規模移民北美并進行貿易、開發的時候。 為此,眾多武裝貿易公司合并成立的東洋貿易公司成立以后,所組織的第一次美洲探索船隊,其規模就非常龐大! 大小船只一共有三十三艘之多,主力是三艘排水量超過兩千噸的大型武裝商船,這也是東洋貿易公司里僅有的三艘兩千噸以上的大家伙! 其次是十三艘一千多噸不等的大型武裝商船。 除了十六艘大型武裝商船外,還有十二艘火力弱一些的運輸船,這些運輸船滿載排水量也是超過千噸的大家伙。 最后還有五艘排水量小一些,但是航速要更快,主要是兼帶通訊、偵查用途的快速飛剪船。 三十三艘船只! 這些船只以往都是分別屬于數十家武裝貿易公司的,如今這些武裝貿易公司合并為東洋貿易公司,所以這集中起來使用后,就顯得規模非常的龐大。 三十三艘船只,將會搭載超過五百門不同的艦炮,搭載數萬噸的各類物資,總人數達到五千名的水手、陸戰隊員、技術人員以及行政管理人員等。 這將會是一場規模浩大,意義非凡的遠征! 因為他們這一次過去,其實并不是單純為了貿易,也不是為了去移民,更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進一步完善沿途島嶼的補給點,修筑港口,堡壘,開發農田種植各類農作物,以便為經過的沿途船只提供食物以及淡水補給。 然后還有一個重要計劃,就是打算把檀香群島徹底控制下來,在上面修建大型堡壘以及種植大片的農田,試圖把檀香群島作為大楚帝國前往北美洲的一個戰略中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