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節
真正有市場的是一些工具,比如布匹不好買,但是手工的新型紡紗機,手工新型織布機就挺好賣的…… 農村家庭的女眷們不管是為了紡紗織布自己用,還是說織布后拿出去販賣,都需要新型的紡紗機、織布機不是! 所以,在農村市場里,和紡織行業相關的產品,這些手工新型紡紗機最好賣,其次是手工新型織布機。 但是這些產品也不是那些大企業們能夠占據的,因為手工紡紗機以及手工織布機在早期的時候就是免費推廣,可沒有專利這么一說,很多小地方里的機械廠都能打造一二,甚至就連那些木匠和鐵匠們的小作坊也能夠打造出來然后販賣。 農村市場里的賣得比較好的各種工具,除了紡紗機這些外,更多的是炊具,農具,日用五金工具這三大類。 炊具不用說,一個家庭里什么都能缺,但是一口鐵鍋總得有吧,一把菜刀總得有吧……而這些鐵制品就是屬于典型的工業制品,大工廠量產生產的成本,哪怕是加上運費,可比鐵匠們辛辛苦苦敲打便宜多了。 再到農具方面,鋤頭,鐮刀,斧頭,砍刀等各種農業生產所用的工具,這也是一大消費市場。 再到日用五斤,即錘子、釘子、鎖等各種亂七八糟的鐵制品。 上述三大類在農村市場里銷量極大,甚至可以說這些產品也是大楚帝國里機械行業的重要產品。 上述三大類產品,甚至是支撐起來大楚帝國機械行業發展的重要終端消費產品。 你看國內最牛逼的機械公司,漢天機械公司,他們除了機床業務外,另外一大核心業務是什么?廚房用具! 包括暢銷全球,遠銷印度西亞北非甚至歐洲的漢鍋以及菜刀! 這兩類產品,才是漢天機械公司的現金奶牛業務,看似不起眼,整體利潤率也不算高,但實際上所帶來的營收以及總利潤遠遠超過機床業務。 而國內第一民企李氏制鐵,他們在賣掉了軍械業務后,進軍造船業之前是干什么的?或者說是怎么累積起來數十萬資產并大張旗鼓進軍造船業的? 他們靠的是各類農具產品以及日用五金產品還有炊具等……其業務類型和漢天機械公司其實高度重合。 哪怕是他們的造船業做起來后,其各類工具類鐵制品業務以及是他們的核心業務,貢獻了超過半數以上的營收以及利潤。 炊具,農具,日用五金這三大類產品,支撐起來了大楚帝國機械行業的大半江山,更是支撐起來了漢天機械公司以及李氏制鐵這樣的超大型企業。 而這些產品,靠的又是農村市場。 因此,別認為大楚帝國的農村社會里男耕女織的社會現狀,就會讓農村社會脫離于工業社會的發展,其實并不是…… 男耕女織的農村社會,只是讓部分工業產品沒市場而已,但是其他的該有市場還是有市場。 就要看你有沒有找對產品方向! 如果你買便宜又好用的農具,那肯定能賺錢…… 如果你買便宜又好用的成衣,肯定要撲街…… 這也是漢天紡織公司,從來沒有把成衣市場對準農村市場的緣故……漢天紡織公司這些年,為了在農村市場里銷售布匹、棉紗這兩大類產品,那可是歷盡了千辛萬苦……而就算這樣效果也不好。 人家漢天紡織公司的崛起,靠的是城市市場,而不是農村市場。 這一次搞成衣也是如此,他們瞄準的是城市市場,但是即便是對成衣接受度更高的城市市場,想要如何打開市場也是非常的困難。 光靠他們一己之力想要改變人們的消費觀念還是很難的。 對于漢天紡織公司而言,想要改變人們的消費觀念很困難,但是對于有些公司而言,這就不存在什么難度了,尤其是對于一些走在技術前沿的公司而言。 松江府,羅華造船廠總部里,一票穿著文士長袍,腰纏玉帶,一副社會精英模樣的人正在分座在長方桌的兩排。 其中一方坐在主位的人用著蘸水鋼筆在合同下簽下了自己的大名,隨后又蓋上了一個大大的公司印章,自己的私人印章,還加了手印后,這才把厚厚一疊的合同文本遞過去。 對面主位的一個中年男人面帶微笑接過來,也是一套簽名蓋章按手印的流程。 做完這些后,雙方加起來二十幾個男人齊齊站起來,都是面帶著笑意。 放下筆的中年青色文士長袍的男子率先開口道:“宋總辦,合作愉快!” “我已經開始期待我們的鐵肋木殼武裝商船出現在印度洋海域,讓那些蠻夷嚇一跳的時候了!” 羅華造船廠的宋總辦同樣面帶微笑:“方總辦放心,今天合同敲定之前,我們就已經開始進行前期準備了,明天我們就會鎮江重型機械公司簽訂鐵肋材料供應合同,最多半個月后,第一艘船就能夠開始鋪設龍骨并開始建造!” “而且鐵肋木殼船的建造比純木船還要更加快速,畢竟不用浪費太多時間等待木材到位,只要資金到位,各種鐵制零部件就能夠迅速供應上,而船板等各類木料都是普通材料,沒有太多的特殊要求,而且我們的庫存備貨也足夠多?!?/br> “設備和工藝上,我們也已經完成了設備升級改造,尤其是蒸汽吊裝機已經安裝妥當,其他各類專門的加工設備也已經妥當,在這之前,我們也是為海軍建造了一艘護衛艦,整體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br> “整個工期絕對不會超過一年時間,甚至順利的話,大概九個月時間我們就能夠完成船體的施工,然后開始進行舾裝并進行海試,最終交付時間絕對不會超過一年!” 看著宋總辦一副信心十足的模樣,對面的南洋貿易公司總辦方柳貴微微點頭。 對于羅華造船廠的實力,他還是很信得過的,要不然的話,也不會把關系到南洋貿易公司以及其他十多家武裝貿易公司的未來,甚至夸張一點說關系到印度洋未來局勢的第一批武裝商船交給他們建造了。 一艘排水量一千八百噸,兩艘排水量一千兩百噸,六艘排水量七百噸,總計九艘鐵肋木殼武裝商船的訂單,也是國內第一批鐵肋木殼武裝商船的訂單。 由南洋貿易公司以及其他貿易聯盟內的十多家武裝貿易公司一起出資建造,總價值超過百萬楚元。 這種戰略訂單可不是隨便就能夠交出去的,對方如果沒有足夠的技術實力,可完成不了這樣的大訂單。 而羅華造船廠,有這種實力! 實際上,目前除了羅華造船廠外,也沒有第二家造船廠能夠接下他們這一筆龐大的鐵肋木殼船的訂單了。 因為目前國內有實力建造千噸以上的鐵肋木殼船的造船廠,滿打滿算也就三家,分別是松江海軍造船廠,廣州造船廠以及羅華造船廠。 哪怕是海軍的另外一個親兒子,也就是青島海軍造船廠,目前都還不具備建造千噸以上大型鐵肋木殼船的技術能力,青島海軍造船廠別看掛著海軍造船廠的名頭,但技術一直很拉跨,之前造一千多噸的木制戰艦也就是三等戰列艦的都很勉強,總之經常出現質量問題,工期延后等等,據聞海軍高層對此非常不滿。 而工業部那邊,已經是連續對青島海軍造船廠調整了好幾次的高層管理,總辦都先后換了五個了,但是依舊老樣子…… 也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一開始他們的技術就落后了,后續又缺乏大筆資金讓他們砸錢提升技術,只能是自己拉訂單賺錢逐步提升技術水平,這能夠勉強維持國內第五大造船廠的地位,還能勉強建造三等戰列艦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而昔日國內第三大造船廠李氏造船廠,因為之前重金投資機床行業,在跟進鐵肋木殼船技術上落后了一步,盡管他們已經通過吸引戰略投資者以及公司上司的方式,湊集了一批新的技術,開始了技術升級,但是這需要時間。 保守估計也得搞的大半年。 縱觀國內造船業,如今能夠建造千噸大型鐵肋木殼武裝商船,或者說是火力弱化版,載貨更多的戰艦的造船廠,只有松江海軍造船廠以及廣州造船廠還有一個之前玩命砸錢,強行搞起來的羅華造船廠。 而松江海軍造船廠以及廣州造船廠的鐵肋木殼船的產能……如今都是被海軍給承包了。 海軍如今已經是全面停止了純木質戰艦的建造工作,全面改為鐵肋木殼船,就連運輸艦都是如此……這海軍的訂單可是非常多的,光是三等戰列艦的訂單就是十幾艘,巡洋艦和護衛艦的訂單數量,加起來更是上百…… 海軍那邊不僅僅要持續擴充海軍的規模,同時還需要建造一批新戰艦來替換早期服役的戰艦。 海軍早期建造并服役的戰艦質量都不怎么樣,很多服役十幾年后已經到了服役生涯的后期,急需替換……倒不是說這些早期戰艦真的不能用了,而是服役后期的維護保養太麻煩,耗費極大……動不動就大修需要大量資金不說,而且還會嚴重的擠壓戰艦的出勤率。 戰艦也是有使用成本這么一說的,一艘價值十萬楚元的戰艦,可不是說每天都能飄在海上執行任務的,以大楚帝國海軍的遠洋執勤頻繁的使用強度而言,基本上三年服役生涯下來,最少大半年是需要待在船臺上進行保養維護的。 這還是正常保養和服役,如果加上中后期的大修什么的,那么中后期的維護保養時間就更多了。 這維護保養的時間多了,執勤的時間就少了,相對而言,使用成本就提升了。 因此衡量一艘戰艦的成本時,早期的采購成本只是其中一部分,后面還有船員的人員成本,船只維護成本。 這也是海軍經常使用全壽命成本,月、年服役成本這些概念的緣故。 把所有成本都算上去,然后你再算服役執勤一個月時間所需要的成本,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衡量戰艦的真實使用成本。 而不是說你花個十幾二十幾萬,把戰艦買到手了,然后就不用錢了…… 考慮到使用成本,大楚帝國很多早期建造的戰艦哪怕還能用,但是因為早期造船技術不咋地,中后期維護保養開銷大,耗費的時間多,在使用成本上已經不如直接建造一艘新鐵肋木殼戰艦了。 這也是為什么海軍在鐵肋木殼戰艦出來后,下了海量訂單,甚至把松江海軍造船廠以及廣州造船廠的產能都擠爆的緣故。 因為海軍有一大票使用成本高昂的舊戰艦等著替換呢……按照海軍的計劃僅僅是需要替換的大冶級護衛艦就至少有五十幾艘! 這還是正常的替換……而海軍那邊還在持續擴充海軍規模呢。 人家海軍可是依舊沒有忘記百艘戰列艦的計劃……如今的幾十艘戰列艦他們覺得不夠,一門心思想要把戰列艦的數量擴充到百艘以上,然后再來個四五百艘巡洋艦以及護衛艦進行搭配作戰。 如此龐大的造艦計劃,不僅僅兩家官辦造船廠的產能被擠占了,就連羅華造船廠的產能也是被擠占了不少。 羅華造船廠可是接了總數二十幾艘的護衛艦以及巡洋艦的訂單,一月份的時候甚至接到了海軍一艘三等戰列艦的訂單。 這還是他們公司第一次涉足戰列艦的領域呢。 你要說,他們在接了這么多海軍戰艦訂單的情況下,為什么還能接聯合貿易聯盟的訂單,自然是因為人家貿易公司有錢,給的價格高啊…… 羅華造船廠,可是一家正兒八經的民營企業,其不少股東還是武裝貿易公司呢,人家就是奔著賺錢去的。 海軍的戰艦訂單雖然多,總價高,但是說實話海軍給的價格不算高……要是價格太高的話,人家海軍寧愿等產能上來了再搞。 也是因為如此,羅華造船廠的提肋木殼船的產能并沒有完全給海軍留著,而是給那些財大氣粗的武裝貿易公司留著…… 賺錢嘛,不寒磣。 誰給的錢的多,他們就給誰造船,管你是海軍還是武裝貿易公司又或者是其他什么航運公司。 畢竟他們當初可是真金白金砸下去了二三十萬楚元,這才搞定了提肋木殼船的技術問題,后續擴充產能又修建了好多個干船塢,招募了一大批工人以及技術工程師等等,這些都是要錢的。 這么多錢投下去了,可不就得趁著兩家官辦造船廠因為承擔海軍戰艦這些政治任務,沒有產能面向市場,而其他造船廠還沒有形成產能的時候狠狠的撈一筆嘛1 所以,對于羅華造船廠而言,他們寧愿延后海軍戰艦的訂單,也要優先完成貿易聯盟的武裝商船的訂單。 他們可是聽到了風聲,說是南洋貿易公司以及其他一大堆武裝貿易公司,估計要正式進行合并,然后成立一家超大型的武裝貿易公司,這一看就是要在印度甚至在西亞,北非等地區大干一場。 武裝商船的訂單絕對不會少。 而羅華造船廠那邊的猜測不錯,在工商部、工業部、陸海軍多方面的牽線拉橋之下,再加上之前的貿易公司聯盟模式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大楚帝國里的幾十家武裝貿易公司已經進入了實際性的合并協商談判。 按照帝國高層的規劃,數十家擁有武裝貿易牌照的武裝貿易公司,將會合并為兩家貿易公司。 一個是西洋貿易公司,這是專門面向印度、西亞、非洲地區的武裝貿易公司。 一個是東洋貿易公司,這是準備面向美洲地區的武裝貿易公司。 這兩家公司,都會是成為以官方控股經營,民間資本參股分紅的模式產生,并且后續還會進行上市,吸納更多的資金,同時也是為了給民間資本一個參與其中獲得利潤分紅的機會。 從此以后,大楚帝國里,只有這兩家完全歸屬官方控制并運營的武裝貿易公司能夠合法的持有海外武裝牌照。 他們能夠招募并組織雇傭軍,在海外合法且自由的展開軍事行動。 說白了,這兩家公司以后將會成為大楚帝國海外殖民的先鋒…… 之所以以武裝貿易公司進行海外殖民,而不是一開始就以官方行政模式進行,主要還是考慮到了海外殖民成本巨大,光靠殖民地稅收等方式進行海外殖民,那是要虧到褲衩都不剩。 帝國官方哪怕家大業大,也玩不起官方主導的海外殖民啊……別的不說,光是派遣好幾萬到海外執勤作戰,那花的錢就海了去……光靠殖民地的稅收補貼,收一百年也收不回來啊,除非讓軍隊直接去搶…… 官方殖民成本巨大的情況下,要怎么展開海外殖民? 帝國高層的辦法是通過壟斷商業利益來進行補貼。 比如以后的印度地區的貿易,將會全權交給西洋貿易公司來進行,甚至為了確保西洋貿易公司的利潤,后續大楚帝國將會封鎖馬六甲海峽,禁制帝國其他船只以及其他國家的船只通往南洋和印度之間。 壟斷貿易,將會產生巨額的利潤,巨額的利潤就能夠用來維持吸引移民,建立殖民據點,維持殖民統治以及和各種亂七八糟的王國土著開戰。 以壟斷貿易的利潤展開海外殖民。 這是大楚帝國高層的想法! 也正是因為這個想法,最終導致了數十家武裝貿易公司的合并……這其實并不是各家武裝貿易公司的自愿選擇,比如羅華造船廠的大股東之一柳家,人家柳氏家族的柳河貿易公司玩的好好的,干嘛要跟你南洋貿易公司合并啊。 但是……他不愿意也沒辦法……反正今年過后,官方就會把你的海外武裝牌照給撤銷了,到時候沒有武裝牌照,只能淪為普通的貿易公司或者干脆是航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