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節
而這,也引來了一票國內玩內河,湖泊運輸的航運公司的注意。 鎮江第一造船公司,徹底火了! 而看著已經簽下來的三十幾艘長林船型的訂單,還有數百份之多的訂購意向……鎮江第一造船公司的總辦宋左鐵是快樂又痛苦著! 訂單太多了…… 他的造船廠根本就做不來,僅僅是現在的這些訂單以及意向訂單,給他們第一造船公司十年都制造不出來這么多船…… 畢竟,他的第一造船公司只是一家小型造船廠而已,全廠工人不過百余人,在小型造船廠里算是實力不錯,但是放眼全國范圍內的造船行業里,他們前一百都進不去…… 根本不可能完成這么多的訂單。 也許,是時候考慮另外一種方式了,剩下的這些訂單不賣船了,直接賣帆裝! 反正這些人基本都是奔著上緣斜桁帆裝來的,直接賣給他們帆裝,他們還更高興呢。 這樣雖然讓出去一部分船體的利潤,但是總比眼睜睜的看著訂單堆積如山,而自己又不敢接訂單來得強。 還可以對外授權帆裝的專利,直接授權給其他造船廠,讓他們直接生產新式帆裝,然后自己躺著收專利費,不過授權費一定要高。 這可是引起了轟動的好東西,授權費絕對不能太低了,要不然對不住他之前天天端著茶,翹著二郎腿盯著手底下的幾個工程師熬夜加班設計長林號啊。 那段時間,茶都喝了好幾斤呢! 但是不管怎么樣,宋左鐵很清楚,自己要發財了,比以往做夢的時候的發財,還要更發…… 第630章 二十七家武裝貿易公司 大楚帝國國內的航運公司以及貿易公司,因為鎮江第一造船公司的長林號而引起了一定的震動。 很多人都認為,這種新式船只有可能直接改變船運的格局。 在內河以及湖泊運輸上,這種船只能夠極大的利用逆風能力,而在遠洋運輸上,因為速度極快,那么就能夠更快的把一些有時效限制的貨物運輸出口。 比如說茶葉! 大楚帝國的茶葉,其實之前沒有多少出口的,就算有也是銷往西北方方向的草原地區,而茶葉對于這些游牧民族而言,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滿足口腹之欲的飲料,而是作為維生素的重要補充來源。 這也是古代時期里,華夏地區針對北方游牧民族的貿易里,茶、鹽、鐵這三樣都采取比較嚴厲的管控措施的緣故。 因為對于游牧民族而言,茶葉是維持生存的必需品,甚至比鐵還要重要。 不過隨著大楚帝國持續征服了草原,漠南蒙古徹底合并到大楚帝國里,連漠北蒙古都成為了大楚帝國的藩屬,接受大楚帝國的冊封,因此上述這些地方的茶葉貿易,已經是變成了內部的本土貿易,算不上出口了。 至于漠西蒙古嘛,這地方現在是準格爾的地盤,雙方現在正在開戰呢,大楚帝國因此對西域也進行了嚴格的物資封鎖措施,茶、鹽、鐵、火藥相關等戰略物資一律不允許出口西域地區。 所以如今大楚帝國的茶葉對游牧民族的出口也停止了。 而南方的海外國家,出口貿易數量并不大,只有部分對扶桑、南洋半島的安南、暹羅、緬甸等傳統中華文化圈的國家進行出口,一部分是因為他們受到中華文化影響比較大,有部分的茶葉消費習慣,但是整體來說規模其實也不大,至少對于大楚帝國如今的出口貿易而言,茶葉貿易其實規模很小的。 至于其他地方嘛,印度,波斯以及部分中亞地區也有些許的茶葉消費習慣,但是規模更小,不值一提。 而影響茶葉出口的除了文化影響外,還有一條更加重要,那就是茶葉這種東西是有保質期的。 尤其是通過海運的話,茶葉長期在海上飄著很容易就發霉腐爛。 其實荷蘭人之前就已經開始過把茶葉運輸到歐洲販賣,但是因為運輸時間實在過于漫長,導致茶葉抵達歐洲發霉變質,最重要的是,這玩意在當代歐洲是最為來自華夏的東方神藥來出售的。 換句話說,在當代歐洲,茶葉并不是飲料,而是一種藥物……這就很扯淡了。 當代歐洲,并沒有養成喝茶的習慣,而這一習慣在原時空里,是荷蘭人耗費了幾十才初步培育出來。 但是真正把喝茶作為日常消費品的還是英國人,英國人在十七世紀后期逐步由上至下愛上了茶葉,等到十八世紀后更是舉國喝茶……甚至發展出來了下午茶這種獨特的文化。 而茶葉在英國的盛行,才導致了真正意義上的茶葉貿易的誕生,而大量進口茶葉導致的貿易逆差,又導致了英國東印度公司通過向華夏地區出口鴉片來平衡貿易逆差,最終導致了鴉片戰爭的爆發! 因此對于當代的大楚帝國而言,其實茶葉出口總額很小的,一方面是海運速度太慢,另外一方面則是消費習慣問題。 但是雖然現在出口總額比較下,但是國內做茶葉出口貿易的貿易公司還是有一些的,其中不乏規模挺大的,比如泉福貿易公司。 這是一家注冊于福建泉州府的海上貿易公司,和不少貿易公司一樣,前身也都是半海商半海盜出身,后來正式注冊登記,轉為正規的海上貿易公司進行經營。 他們的航線主要有兩條,一條是他們的老本行,那就是扶桑航線,泉福貿易公司雖然注冊時間才十幾年,但實際上算上前明的海商時期,他們已經扶桑經營了二三十年時間了。 而且是專注于茶葉貿易,在當地建立起來了一條龐大而穩定的茶葉貿易體系,每年都要運不少茶葉過去銷售。 最近幾年隨著大楚帝國展開南洋打戰略,先后迫使安南各地、暹羅、緬甸、亞齊等眾多土著國家全面放開市場。 泉福貿易公司也和其他貿易公司們一樣,跟在軍方的屁股后頭全面入侵當地市場。 作為國內專注于,并且是規模最大的茶葉貿易商,泉福貿易公司自然是第一時間就組織運輸了一大批的茶葉過去販賣,先后在上述幾個國家站穩了腳跟。 但是怎么說呢,這些地方雖然看著人多,但是整體的茶葉消費市場還是不太行,此外經過長途海上運輸后,受到海上運輸貨物容易受潮等因素的,過長的海上運輸時間很容易導致茶葉變質,難以保證茶葉抵達后的品質。 這品質不行后,自然也就會影響到市場的進一步開發。 同時也會嚴重影響到泉福貿易公司和云貴廣等幾家以陸地運輸為主的茶葉貿易公司的競爭。 要知道南洋半島本來就有茶葉貿易的,但大多是陸地運輸為主,也就是各種馬幫。 泉福貿易公司要做的不僅僅是培育當地市場,喝茶文化,還要和國內的這些陸運貿易公司進行競爭。 最后折騰了幾年后,成效并不大。 于是乎,泉福貿易公司就把目光放在了其他地方……比如說印度半島,比如說西亞地區。 至于歐洲地區……那就別指望了,目前大楚帝國還沒有任何船只能夠跑到歐洲去貿易的,那里就不是大楚帝國的勢力范圍,而且這一路上路途遙遠,沒有海圖,沒有航線,更加沒有沿途的補給港口。 所以,大楚帝國的貿易公司想要直接組織船隊去歐洲,難度太大。 而且這還沒說其他國家的阻攔呢。 荷蘭人也好,葡萄牙人也罷,又或者是海上貿易的新秀英格蘭人,他們可不愿意看見其他國家的商船繞過好望角,然后進入歐洲貿易。 他們自己都是打來打去,海上遇到了有機會就會直接干一票相互搶掠,大楚帝國的商船去了,也免不了會被襲擊。 因此,歐洲地區的市場就別指望了。 但是印度以及西亞甚至北非市場,卻是讓泉福貿易公司非常的眼紅,尤其是每次聽到南洋貿易公司在印度靠著布匹、武器等貨物賺了大筆錢后,他們就更加眼紅了。 他們也試過搞武器貿易,也試過搞布匹貿易,可惜不怎么成功。 但是怎么說呢,隔行如隔山……這種大宗貨物貿易,很多時候不是你想要做就能做的,你得有充足,便宜又質量好的貨源,還需要在目標市場有穩定的銷售渠道。 而泉福貿易公司因為在過去的十幾二十年里,都是深耕茶葉領域,他們在國內有長期合作的大量茶莊,有自建以及合作的茶葉加工廠,在扶桑里有穩定的長期合作的各級分銷商,目前在南洋各地里也在建設茶葉銷售渠道。 在茶葉出口貿易上,他們敢說國內第一,沒人敢說第二。 但是在其他領域……他們就沒什么明顯優勢了,做也可以做,但是利潤肯定不咋地,一個搞不好甚至還會虧本呢。 而且一個搞不好,還容易引發競爭對手的敵視甚至戰爭! 大楚帝國可是有不少的海上貿易公司,嗯,這些海上貿易公司都是擁有武裝商船牌照的公司,和普通的航運或貿易公司不是一個性質。 他們有武裝商船,有艦炮,有炮手,還有陸戰隊員等,基本上每一家都跑到海外去了,最少都拉出來好幾百人的武裝人員,多的拉出來幾千號人去干架也是有可能的。 比如說南洋貿易公司,他們今年年初就在印度東海岸里和當地一個土著王國干了一家。 他們去印度貿易的時候,想要搞個港口充當補給港口,所以找了個借口發難想要干一架……借口找到了,結果派遣一百多人上岸干架的時候,對面的土著王國不講武德,竟然直接派出來好幾千人過來,里頭還有一千多騎兵。 更可惡的是,他們也沒傻乎乎跑過來主動進攻,而是在外頭進行圍困。 這些土著顯然也是知道打不過依托陣型和火炮的大楚帝國的地面兵力,所以只在外頭圍困。 最后南洋貿易公司的登陸人員被圍困的沒辦法,只能逐步退回海岸,最后灰溜溜的跑路了。 這是南洋貿易公司第三次在印度試圖搞個港口充當貿易據點而失敗了。 別看南洋貿易公司失敗了,就覺得人家不咋地,要知道人家南洋貿易公司可是大老遠跑到印度去干架啊……而且還是想要直接搶人家現成的大港口,面對的還是幾千名土著正規軍,里頭還有上千號騎兵呢。 這要是換個策略,比如說別把目標搞得太大,比一上去就搶人家的大港口,那么也就不會搞得這么狼狽了。 但是南洋貿易公司只想賺錢,不愿意搞個偏僻荒蕪的地方再建個殖民城市之類的,他們就想直接搶個現成的。 所以……別把大楚帝國里的二十七家武裝貿易公司當成普通的貿易公司,他們除了沒有殖民行政統治權外,其他的和荷蘭東印度公司沒啥區別。 甚至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也有壟斷權,只不過這種壟斷權是內部協商后形成的一種默契,并不是官方出臺法律給予承認。 經過經過這十幾年里,這些貿易公司因為市場變化,遇上海難又或者其他因素,已經破產或被收購少了許多,但是目前依舊有二十七家之多!這二十七家武裝貿易公司彼此也是競爭對手,而為了避免內耗,他們之間在工商部的協調下會進行協商。 對各自的勢力范圍進行了規范! 也沒什么明文文件,只是大家的一個默契分配而已。 對于泉福貿易公司而言,茶葉就是他們的勢力范圍,偌大一個扶桑里的所有茶葉生意,基本都是他們公司的。 在南洋地區里,也取得了暹羅王國、亞齊王國的茶葉貿易壟斷權,而安南以及緬甸地區的茶葉貿易,則是被其他公司給瓜分了。 除了茶葉外,他們公司在其他領域里都沒有獲得同行認可的壟斷權,所以雖然平日里也做一些布匹或武器貿易,但是份額都不大。 要是他們真把武器或布匹生意做大了,分分鐘就會引來其他貿易公司的猛烈反補。 比如在暹羅王國的布匹生意,基本上都是南洋貿易公司再做,而作為補償,南洋貿易公司基本不涉足暹羅王國里的武器貿易或其他鐵制品的貿易。 其他貨物的貿易都是被其他貿易公司給瓜分了。 泉福貿易公司如果要在暹羅王國大搞特搞布匹貿易,甚至為了爭奪市場還搞什么降價的話,南洋貿易公司恐怕就要發飆了…… 不說一些合法的反制措施,說不準哪天雙方在無人的大海上就會來一次偶遇……只不過偶遇的時候南洋貿易公司的武裝商船會掛著骷髏旗…… 反過來,其他貿易公司如果敢大規模涉足茶葉貿易,還搞惡性競爭的話,泉福貿易公司也會組織船隊,讓競爭對手知道南洋海域里為啥海盜活動這么猖獗! 大楚帝國里最開始的時候,有六十多家擁有武裝貿易許可證的貿易公司,但是現在就只剩下二十七家了,其他的武裝貿易公司那里去了? 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總之這年頭在大楚帝國里敢做海上貿易的都不是善茬,十有八九都是海盜出身,而且現在大多也沒有放下海盜的業務…… 不說民間的,就算是官方的三大貿易公司,里頭的船長或船員什么的,很多也是海盜出身的啊,他們以前就是十八芝聯盟的人,東亞海域最大的海盜團伙。 如果用更現實的話來說,其實大楚帝國里的二十七家武裝貿易公司,本身就是西太平洋海域里海盜的重要組成。 至于剩下的一部分,自然是荷蘭東印度公司以及葡萄牙人東印度公司……他們的各種海上劫掠業務也非常的熟練。 當然,現在葡萄牙人已經被大楚帝國和荷蘭人聯手趕出南洋海域了,現在就只剩下大楚帝國和荷蘭人了。 如果沒有這些貿易公司,西太平洋的海盜活動能直接少掉百分之九十以上。 因此,你不能太高估這年頭武裝貿易公司的節cao! 你敢搶人家的生意,人家是真敢帶著武裝商船和你來一場貿易戰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