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節
至于噸位更大的武裝商船市場,其實數量并不多。 大船不是不好,而是價格太貴,目前只有三大官辦貿易公司才會訂購這種超大型的武裝商船,很多時候都不是為了進行貿易,而是為了充當武力當擔,充當貿易船隊的旗艦使用。 所以超大型的武裝商船看似單艦價格高,利潤似乎也高,但實際上市場份額總量不大。 而五百噸以下的改進型蓋倫船型造船市場里,這一領域的船只需求量也不少,主要用于本土沿海航行,至于遠洋航行的話,噸位太小限制太大,但凡有些實力的貿易公司如今都不會要這種小噸位的船只。 而如今造船業里的土豪客戶,都是這些貿易公司,至于其他客戶,尤其是跑本土沿海航線的客戶們,兜里都沒幾個錢,出錢不豪爽,價格也壓的非常低。 而且幾百噸的小型蓋倫改進型船只,很多造船廠也能造,市場競爭也更大,如此也導致了價格更低,利潤更低。 這意味著,五百噸到一千噸級別的蓋倫改進船型市場,才是目前造船行業的主要利潤所在,而在這一領域里,松江造船廠一家就獨占了五成半的市場份額。 最近兩年造船行業里的各廠利潤就是,松江海軍造船廠gt;廣州造船廠 青島海軍造船廠 李氏造船廠 羅華造船廠。 可見松江海軍造船廠的強勢! 而大量賺錢的松江造船廠,除了上繳利潤外,還把大批的利潤用于了再投資,比如建設更多更專業的船塢,加工工廠等等。 松江海軍造船廠一家在造船以及相關上下游領域里的投資金額,比官方歷年在造船行業里的直接投資加起來還要多呢。 但是,最近兩年,隨著造船行業的持續火爆,越來越多的資金,尤其是民間資金也開始向造船行業里涌入。 造船行業,已經被譽為繼紡織產業后的一大新金礦,而且造船行業吧,其進入門檻并沒有鋼鐵行業以及機械行業那么高,已經算得上是重工業領域里對民間資本比較友好的行業了。 在一系列的重工業領域里,很多行業其實對民間資本不是很好友,并不是說官方資本不讓他們進去,也不是說故意設立諸多門檻,而是投資大,回本慢,競爭也大。 其中最簡單的興許就是采礦行業了,這玩意基本沒什么技術門檻,直接雇人挖礦就行了,這也是很多民間資本涉足其中的行業,但是門檻低,就意味著競爭大,利潤低。 采礦行業你看著似乎是躺著賺錢,但實際上官方往往是采用拍賣的方式對礦山進行拍賣,而且拍賣的方式并不是說直接買斷,而是營收分成……人家官方甚至都不和你玩什么利潤分成,直接和你分營收。 然后采礦行業稅收也不低。 你想要投一筆下去就躺著賺錢,其實也是可以的,但是利潤不高,需要很多年才能回本,算是比較穩健的投資類型。 再有就是一些小型的機械行業,這些進入門檻也挺低的,隨便找幾個技術工匠,搞幾臺設備,你甚至都可以掛個機械廠的名頭了,但是還是那句話,正是因為門檻低,所以干的人也多,不管什么事,做的人多了,那么自然也就不賺錢了。 機械行業里活得比較好的,那都是有自己獨特先進技術的中小企業,又或者干脆是利用綜合規模來降低成本的大型工廠,沒技術又沒規模往往會死的很難看。 而技術問題以及資金問題,都是民間資本進入重工業領域的重大障礙。 但是在造船行業里,這兩大障礙卻是消失了…… 技術嘛,經過了十多年的技術培育后,如今國內能夠造新式海船的工程師乃至熟練工匠們一大堆。 至于資金,其實搞造船廠也不是非要很多錢,你搞個小型的造船廠也要不了多少,有個幾千塊就能夠搞的像模像樣了。 如果你有個技術團隊,一大堆投資無門的富商們都能揮舞著支票來尋求投資入股,這是松江羅華造船廠走過的道路,如今該造船廠是大楚帝國里的第四大造船廠。 如果你有錢,你也可以直接挖人組建自己的技術團隊,這是廣州李氏造船廠的發展道路,如今李氏造船廠是國內第三大造船廠。 一個第三,一個第四,這兩家造船廠可都是純民資的造船廠,愣是把倒霉娃青島海軍造船廠給擠在了身后,僅次于廣州造船廠和松江海軍造船廠。 而造船行業,也是大楚帝國重工業領域里首次出現純民間資本投資的企業進入了一流水準的行業。 這也就更加刺激到了那些商人們的心! 兩大例子已經證明了,民間資本是可以在造船行業里大有所為的,于是乎無數地主士紳或新型工業的商人們,看見造船業的火爆后,揮舞著財務銀行的銀行本票想要加入其中呢。 短短幾年里,大楚帝國就涌現了數千家各種類型的造船廠。 此外,每年還有至少數百家造船廠登記注冊……同樣的,每年也有一大堆經營不下去的造船廠破產倒閉,或者是被并購等等。 造船行業的紅火,吸引了無數人員和資金涌入的同時,也吞噬了無數人的身家,不少商人們因為投資造船虧的血本無歸。 而在這種情況下,一家很特殊的造船公司也出現在了一大票貿易公司或航運公司的視野當中! 這就是鎮江第一造船公司! 很多人就納悶了,為什么這家造船公司一下子就出名了,要知道在這之前,估計除了鎮江府當地的人外,其他人連聽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 但是他們造出來的第一艘船,卻是引起了整個航運界以及造船業的轟動! 這是一艘v型橫剖面飛剪船首的船……嗯,僅僅如此也不算稀奇,因為v型飛剪船首船型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了,海軍的甲系列快速通訊艦以及郵遞司的一大票郵遞快船都是這種船型。 他們都是清一色的v型飛剪船首,而且長寬比往往還特別的夸張,動不動就是六比一甚至七比一。 這么大的長寬比,自然是為了獲得極高的速度! 因此這兩種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船只速度都非??臁前?,這些采用飛剪船首的船只除了速度極快外,其他方面也是缺點一大堆。 比如為了航速,載貨量都特別小,大宗運貨什么的別指望了,頂多就運輸信件或小件貨物。 還是為了航速,所以長寬比很大,以至于橫向穩定性太差根本無法部署火炮進行射擊。 還是為了航速,所以船只看似很大,但相對于戰艦或武裝商船而言,用料還是比較‘節省’的。 也就是沒有所謂的厚實的木殼裝甲,厚實的甲板支撐結構這些東西,以至于根本不適合作戰使用。 你說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的問題,因為人家海軍艦政部設計這種新船型的時候,就沒考慮過裝貨或作戰,一切只為了速度而生! 這是快速通訊艦……不是戰艦也不是運輸艦,它存在的唯一使命就是橫跨大海,把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從遙遠大海一段,帶到大海的另外一段。 所以,航速是它最重要,也是唯一的性能要求,其他的性能為了航速都被舍棄了! 同時航海性能也不咋地,雖然船只本身因為飛剪船首的緣故,對抗高海況的能力不差,甚至都能夠在大風大浪中繼續飚船,但是船受得了不意味著人受得了…… 乘坐這種船的感覺就太難受了……顛來顛去還左右搖晃,要有多難受就有多難受。別說普通人了,哪怕是常年在海上漂的老水手乘坐這種船只,不適應一段時間也得吐的死去活來! 所以,這種郵遞快船和通訊艦的船員,往往都是需要經過長期專門的訓練,才能夠在如何搖晃的船只上長期服役! 因此這些年來,采用v形飛剪船首的船只雖然也有一些,但是只局限于極端追求航速的船只外,其他船型基本不使用。 普遍來說,遠洋航行的船只都是采用u型船,而且還是下寬上窄的u型,不管是戰艦還是武裝商船都是如此,嗯,也就是大楚帝國海軍艦政部改進后的蓋倫船型。 題外話,就是因為這種船型,才導致大楚帝國滿世界搜刮天然帶彎度的造船木料,以充當船肋。 如果是早期傳統的v型結構,可用不著這么麻煩的天然彎曲的船肋。 這種u型船的優點非常突出,那就是穩定性非常好,適合部署大量火炮進行海上炮戰,同時裝貨量也可以做的非常大,適合作為貨運船只。 這也是滿世界的海軍或貿易公司用的船,都是清一色蓋倫船型的緣故,同樣也是大楚帝國根據蓋倫船型改進出了更為優秀的船型的緣故。 然而鎮江第一造船公司里引起轟動的新船型,卻是采用的v型飛箭式船首船型,并且和海軍或郵遞司里的飛剪船夸張的長寬比不一樣,第一造船公司的新船長寬比只有五比一左右。 當然了,這個五比一的長寬比對于當代的船只而言,也算是比較大的長寬比。 比如戰列艦的長寬比,往往只有三點幾,只有巡洋艦和護衛艦的長寬比能夠達到四比一。 而蓋倫改進型的商船,其長寬也差不多是這個數據。 第一造船公司的新船只,擁有五比一的長寬比,自然也就擁有更高的航速。 除了采用v形飛剪船首、較大長寬比外,這艘船只還采用了三桅桿軟縱帆的帆裝……軟縱帆在小型船只里很常見,但是在大型船只里卻是非常少見,而第一造船公司造出來的這艘新船可不小,滿載排水量可以達到五百多噸呢。 v型飛箭式船首、五比一的長寬比、再加上多桅桿軟縱帆……這些結組合以前都沒有人想到過,或者想到了但是沒人真正去搞。 而第一造船公司把這些特點組合到一起后,就搞出來了一艘非常特殊的船只:長林號。 一艘由金陵航運公司訂購,準備用于本土近海航線的快速客運。 金陵航運公司當時進行設計招標的時候,提出來了彼此矛盾的性能要求,他們要求船只需要具備良好的逆風航行能力,以便一年四季都可以方便在各地通航;需要具備對近海復雜海況的良好適應能力;需要保持高航速,平均航速不能低于八節; 然后還要能帶一些貨物,畢竟船只除了載客外,也需要運貨的的。 然后,運營成本還不能太高,要盡可能的減少cao作人員! 這一系列復雜的設計要求結合在一起,直接就把一大票傳統中式船型以及如今大行其道的蓋倫船型給踢出去了……理由很簡單,航速達不到要求。 最后鎮江第一造船公司的設計師們,腦袋一拍,直接開始效仿海軍的快速通訊艦……當然了,直接用是不行,這些通訊艦都是除了速度要啥沒啥的貨色,除了海軍和郵遞司外,沒有任何一家航運公司或貿易公司對它們有興趣! 他們把快速通訊艦的超大長寬比降低了下來,然后發現穩定性也就能接受了,載貨量雖然比不上蓋倫船型,但是也有了。 帆裝上,他們卻沒有沿用海軍的那種軟橫帆……因為人家金陵航運公司明確要求要降低運營費用,所以耗費太多人手的軟橫帆就不行了。 一開始第一造船公司嘗試的是傳統的中式硬橫帆……結果自然是不靠譜的。 其實純硬橫帆也有特點和好處,在后世更是主流,但這玩意卻是需要良好的材料技術作為支撐的,比如說硬帆最好用尼龍……桅桿要用中空高性能鋼管。 大楚帝國目前的技術嘛,遠遠不到家,所以勉強用硬橫帆不靠譜,所以他們只能使用軟帆。 最后試來試去,他們綜合了很多小型船只上使用的軟縱帆以及傳統硬橫帆,采用中桅與上桅上再懸橫帆,又在頂桅上懸掛斜桁三角帆,成功的把西式軟帆和中式硬帆的結合到一起,搞出來了一種新式的縱帆帆裝,他們稱之為‘上緣斜桁帆裝’。 成功的解決了帆裝問題后,把諸多設計組合到一起,就出現了這種新式船型。 最后這種設計打動了金陵航運公司,其實這也是唯一一種達到了金陵航運公司設計要求的船型設計,金陵航運公司也沒得選…… 最終下單建造一艘……只是一艘,人家金陵航運公司也得考慮風險,哪怕紙面設計再好看,也得先搞出來一艘試試看,萬一不行就及時止損,然后再找其他的辦法。 然后‘長林號’就被造出來了,而在經過了第一次出海試航后就是直接遭到了巨大的震動! 第一次試航里,長林號表現出來了極有優秀的性能,航速極快,逆風航行能力也非常出色,并且飛剪船首在高海況下也擁有出色的航行穩定性,避免隨便有點海浪就涌上甲板的情況。 然后穩定性雖然不如蓋倫船,但是也不算太差,部署火炮是不行的,但是只是人員乘坐的話問題不大。 同時,這種船所需要的水手很少,航行成本不高。 這一次試航,新船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金陵航運個公司得到了第一次試航的巨大成功后,半秒鐘都沒有耽誤,直接就和擁有頂帆縱帆專利的鎮江第一造船公司,又簽訂了追加五艘同級船,以及簽訂了五艘大型千噸新船的訂單。 這前腳訂單剛簽呢,后腳就有一票航運公司找上門來了,甚至就連續專門跑海外貿易的貿易公司都是找了過來,試圖求購這種新船型。 他們其實倒是想要找其他造船廠直接購置這種新船型,但是‘長林船型’里,其他技術特征都還好,基本沒啥限制,比如‘v型飛剪船首’這種特殊船型,那是是艦政部研發的,直接公開了大家都可以用。 但是‘上緣斜桁帆裝’,這玩意可是人家第一造船公司自己研發出來的專利,哪怕這只是個帆裝布局方式,但是人家依舊申請了專利,并擁有專利權。 你別覺得這只是個帆裝布局方式,還能申請專利太扯淡,實際上一點也不扯淡,只要是首創的新方法,新方式那么理論上都可以申請專利。 如果這不能申請專利的話,那么一大堆機械設備上的那些專利也沒法搞了,因為很多技術突破,說起來很高大上,但實際上可能就在于零部件的形狀有了些變化……而這種變化就引起了技術上的巨大突破。 所以,上緣斜桁帆裝這玩意是可以申請專利的,而且專利保護器有十五年之久! 理論上,只要第一造船公司自己不對外授權專利,十五年內只有他們能夠生產并出售頂帆縱帆。 因為專利的限制,那些航運公司們想要新船型,只能是找到鎮江第一造船公司,無數航運或貿易公司的人員的到來,讓鎮江第一造船公司瞬間在造船業以及航運貿易界里爆火。 甚至連大楚邸報上都刊登了第一造船公司的新船型進行試航的時候獲得了巨大成功的消息,并且有文章評論說,這種長林船型,將會改變帝國的出行以及生活。 人們以后進行長途海上旅行的時候,可以大幅度縮短時間。 一些比較貴重,追求時效的貨物,比如說茶葉就能夠更加快速從產地運輸到各地市場。 此外,文章作者還請教了造船專家,而這些造船專家們指出,長林船型除了極其優秀的航速外,其‘上緣斜桁帆裝’所帶來的強悍逆風、搶風航行能力實際上要更加適合河流、湖泊、近海上使用。 上緣斜桁帆裝,能夠取代以往的傳統硬帆,成為內河湖泊地區的主流帆裝,甚至長林船型,都能取代沙船,成為內河湖泊運輸的新主力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