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節
正是因為這種情況,大楚帝國工商部才會為了避免內耗,也是為了規范海上貿易,牽頭拉著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談談心。 市場那么大,生意那么多,沒必要你搶我奪,彼此打的頭破血流啊,大家可以坐下來慢慢談,劃分勢力范圍嘛。 等這二十七家談的差不多了,也就搞出來了一個彼此勢力范圍的潛規則。 比如某個地區里某種貨物貿易,歸屬某個貿易公司來搞,其他貿易公司可以順帶搞一些以豐富貿易種類,滿足客戶需求,但是絕對不能搞得太過分。 你要是敢搞得太過分,前腳剛賺錢,后腳就會被‘海盜’襲擊了…… 泉福貿易公司是二十七家之中的一員,而且在二十七家貿易公司里的潛規則里,他們泉福貿易公司就是搞茶葉的,其他貿易公司不會過于涉足茶葉貿易,就算做,那也只是小打小鬧。 哪怕是眼紅布匹以及武器貿易,但是泉福貿易公司里的人還是沒膽子在印度里那幾個南洋貿易公司開發出來的市場搞。 那地方也是被南洋貿易公司給捷足先登了,人家南洋貿易公司早就對同行們表過態,其他地方他們不管,其他生意也不管。 但是在他們已經開發出來的幾個印度半島地區的市場,武器和布匹生意都是他們的,你們別來搞,不然別怪我的艦炮不認人! 人家南洋貿易公司辛辛苦苦在印度半島開發市場,為此各種小規模的戰斗打了可是不少,這好不容易開辟了幾個市場出來,雖然還沒到殖民地或者貿易據點的程度,但是也算是可以跑過去停泊船只,補給物資以及進行貿易了。 你們后來者利用南洋貿易公司的前期開發努力,利用這些港口休整補充做生意也就算了,但是誰要是敢在這些地方販賣武器或布匹,別怪他們不顧同胞情誼。 當然,你要是在其他地方能夠開辟新的武器或布匹市場,那是你的本事,他們南洋貿易公司也管不著。 泉福貿易公司基于這些因素,哪怕眼紅也很難涉足上述地區的武器或布匹貿易,至于說去其他地方開辟新市場,風險太大了…… 君不見南洋貿易公司這種龐然大物,跑到印度半島去也是麻煩多多! 遙遠的距離意味著更難得兵力投送以及物資補充,沒點實力根本干不來這種開辟新市場的活計。 所以泉福貿易公司的想法也簡單,他們不去新地方開辟市場,風險太大,不確定性太多。 他們就去印度半島上已經被南洋貿易公司初步開發出來的幾個地方,在這些地方里也不做那些利潤豐厚的布匹和武器生意,他們還是打算專注茶葉貿易。 只不過印度半島距離本土太遠了,而茶葉這種東西是有時效限制的,尤其是海上運輸本來就更加容易受潮發霉了。 所以想要做印度半島的茶葉生意,這航運時間必須縮短,船只速度必須提升去。 鎮江第一造船公司搞出來的長林船型就很符合他們的需求! 而他們,也是即金陵航運公司后,第二家大規模下單采購新型船只的企業,也是第一家武裝貿易公司。 不過他們并沒有直接向鎮江第一造船公司下訂單,說實話……第一造船公司的技術能力他們還是看不太上,他們找到第一造船公司,只是為了訂購帆裝而已,至于船體,他們準備交給羅華造船廠來建造。 畢竟……他們要訂購的是滿載排水量上千噸的飛剪船,而且還是武裝商船! 雖然長林號船型這種典型的飛剪船型不太適合部署大量火炮當成戰艦使用,但是少量部署自衛用的輕中型火炮還是勉強可以的。 但是這也非??简炘齑瑥S的設計以及建造能力,很顯然,沒有任何武裝商船建造經驗的第一造船廠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泉福貿易公司找到了羅華造船廠來進行,羅華造船廠乃是國內第四大造船廠,不僅僅擁有豐富的武裝商船的建造經驗,而且還擁有軍艦的建造經驗,建造一艘飛剪船型的武裝商船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反正也不需要部署多少火炮,只要能夠有少量輕型火炮以自衛就行了。 而實際上,以目前的海上局勢來看,飛剪船除了在特殊地形局限的海域,比如進出港口,海峽的時候。 在正常海域里根本不用擔心遭到海盜襲擊…… 因為飛剪船跑的足夠快,尋常的海盜船只根本追不上…… 追都追不上,談何襲擊??! 泉福貿易公司找上門來表達了單獨采購帆裝的意愿后,第一造船公司在一番討價還價后,很干脆的答應了下來,答應為泉福貿易公司單獨提供十二套先進帆裝。 而這一訂單也是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很多人效仿泉福貿易公司,把帆裝和船體分開來訂購,找其他造船廠訂購船體,造第一造船廠里訂購帆裝。 但是隨著帆裝訂單越來越多后,第一造船公司發現連單獨生產帆裝都生產不過來了,于是乎,也開始把帆裝的專利以高價對外進行授權。 國內的那些大型造船公司一看還有這好事,當即一個個都是購入了專利授權,然后自行生產這些先進帆裝。 雖然要繳納一筆高昂的專利費,但是把新式的帆裝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那么后續接訂單的時候也就更有底氣和把握了。 而第一造船公司,也是靠著一大批的帆裝訂單以及后續的專利授權,狠狠地賺了一大筆,并且隨著專利放開對外授權后,后續肯定還會有越來越多的造船廠生產并銷售這些新式船只。 到時候,沒多出來一艘采用新式帆裝的船只,第一造船公司就能獲得一筆不菲的專利費。 簡直就是躺著賺錢,而且還是賺大錢! 這可把不少造船行業里的同行們給看的極度無比,都說造船業現在遍地是黃金,事實上的確也是有大量的發財機會。 但是發財的人里為什么沒有我? 第631章 守備丙等師 承順十六年的上半年,對于大楚帝國而言算是一個比較難得的平靜年份。 內部也比較平靜,大楚帝國高層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政治動蕩,也沒有什么影響比較大的政策頒發,內部整體上還是延續了過去這些年埋頭發展工農商的策略。 就連以往經常鬧事的西南以及青康地區的土司們,也是因為被殺的差不多了,也沒能繼續鬧事。 外部環境也算是比較平靜的。 南洋地區里隨著馬來半島戰爭的結束,并先后和葡萄牙東印度公司以及亞齊王國簽訂了停戰協議后,大楚帝國在南洋地區的大規模戰事也算是徹底結束了,后續雖然還有一些針對土著的小規模武裝沖突,但基本上沒有軍方的參與,很多都是那些武裝貿易公司自己搞事。 就和南洋貿易公司,三天兩頭在印度半島搞事一樣,十八芝貿易公司最近也是試圖開辟南洋諸島上的各地市場,比如呂宋地區,婆羅洲地區以及東印度群島各地,開辟市場的過程里自然也少不了和當地土著乃是荷蘭人爆發一些沖突,當地的各種‘海盜活動’最近極為猖獗。 但是這種事對于南洋海域而言很正常,海盜嘛,這本來就是南洋海域里的常態,要是沒有海盜了那才不正常。 南方整體無事,而在西域,準格爾自從丟了哈密后,如今老實實的龜縮在吐魯番一帶,之前還試圖派兵襲擊哈密地區,破壞楚軍的屯墾,但是自從被楚軍騎兵打了幾次伏擊后,損失了好幾千兵力后,準格爾人就徹底老實了…… 而楚軍這邊,他們也是忙著在哈密以及后方的瓜州等地進行屯墾開發,在哈密等地區的大規模軍事屯墾完成之前,楚軍是不會輕易繼續發動大規模的西進行動的,要不然后勤支撐不住。 準格爾和大楚帝國都相繼停止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那么也就意味著西域地區的戰事也算是平息了下來,剩下的頂多就是一些因為巡邏,刺探情報等引發的小規模戰斗而已,但都影響不了大局。 因此在西域地區,雖然準格爾還和大楚帝國處于戰爭狀態,但實際上目前西域無戰事! 北邊,漠北蒙古早已經被大楚帝國征服,并且受到大楚帝國的持續影響下,正在不斷的歸化融合。 根據帝國高層的樂觀估計,在俄羅斯持續帶來的龐大壓力下,加上帝國已經多次對漠北方面三大部落釋放了善意,多次表態愿意接納他們認祖歸宗,并承諾對三大部落的掌權者們一定的優待。 漠北蒙古三大部落如今已經越來越傾向于全面融入大楚帝國,而不僅僅是作為一個藩屬而存在。 因此未來漠北蒙古三大部落極有可能以和平的方式徹底加入大楚帝國,成為帝國本土的一部分。 至于更北邊的俄羅斯雖然持續試圖向東擴張,但是目前有漠北蒙古擋著,而且俄羅斯人在遠東地區的實力其實也就那樣,能阻止動員的兵力都是小規模兵力而已。 那些游牧部落自己應對起來比較吃力,但是對于大楚帝國而言不值一提。 南邊,西邊以及北邊的局勢都比較穩定,這讓大楚帝國迎來了一段比較難得的和平時期。 而趁著這個時間,大楚帝國陸軍方面也是發起了新一輪的軍事改革! 這一輪的軍事改革,并不涉及到基礎戰術編制這些東西,更多的還是對指揮結構,兵力構成進行調整。 比如說目前的師級編制太多,導致高級將官也非常多,同時很多部隊掛著師的名頭,但實際兵力也就那么幾千人而已,并且部分駐防內地的乙等師戰斗力非常差。 此外陸軍里有甲等師和乙等師之分,但是又有戰備部隊,常備部隊,守備部隊之分,同樣是甲等師,但是因為戰備和常備之分,繼而導致了人員裝備乃至待遇都不一致。 針對諸多問題,大楚帝國陸軍準備對各甲等師以及乙等師進行整編,擬定把甲等步兵師的數量,從三十個降低到十五個,甲等騎兵師的數量從二十個降低到十個,再加上若干保持戰備狀態的野戰炮兵旅、團;獨立騎兵團;獨立混成團等部隊,預計總兵力為三十五萬人。 上述三十五萬兵力,將會被列為甲等部隊,要求常年保持齊裝滿員的戰備狀態。 同時把部分降格的甲等師以及部分優秀的乙等師,列為新的乙等部隊。 這些乙等部隊,以步兵師為例子,保留所有軍官、士官以及百分之七十的實際兵員,百分之三十的必要騾馬,但是儲備滿編師的所有武器裝備,并且附近地區要確保擁有足夠緊急動員征召使用的民間騾馬。 和舊式乙等師只專注于地方彈壓,防御作戰,因此大量兵員缺編,后勤輔助兵力幾乎沒有,騾馬同樣也沒有不一樣,新的乙等師是保留了所有的軍官以及士官等骨干兵力,并儲備武器彈藥。 經過緊急動員補充后,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成為齊裝滿員,并具備機動能力,繼而奔赴其他地區作戰。 這種新式乙等師,其實就是這幾年里陸軍內部常說的常備師。 這些常備乙等師,擬定有二十八個步兵師,十二個騎兵師,十二個獨立炮兵旅團等部隊。預計總兵力為四十萬人左右。 最后,大批被挑剩下的乙等師,則是被列為丙等部隊,這些丙等部隊將會撤銷師級編制,各省守備司令部直接作為各省丙等師的指揮機構,以團為骨干編制,以營、哨為具體編制分別駐防各地方。 實際上之前很多乙等師也這么搞,同時各省守備司令部的司令,往往也是當地乙等師師長直接兼任的,不然的話,大家軍銜都一樣,很容易搞出矛盾了。 同時極大的壓縮炮兵,后勤,騎兵等耗費較大的技術兵種的人員比例。 這些丙等師,將會成為徹底的地方守備部隊,以駐防地方,彈壓內亂,偶爾剿匪搜捕江洋大盜之類的,如果是邊境地區的話,那么也可以適當加強火力配置配合正規軍進行防御作戰。 但是,除非遇到大規模戰爭,需要進行大范圍的動員,不然的話這些丙等師是沒機會跨地區乃至出國作戰了。 這種劃分,其實就是把之前幾年陸軍里已經實施的戰備、常備、守備部隊的名義直接敲定了下來,而不僅僅是口頭上的稱呼而已。 經過整編后,大楚帝國陸軍擁有三十五萬人的戰備甲等師、四十萬人的常備乙等師、以及四十多萬人的丙等師,總兵力約為一百一十五萬人。 不過真正能夠拉出去打仗的,其實也就只有甲等師和乙等師,加起來大約七十五萬人。 理論上,比之前的可作戰兵力上百萬少了一些,但實際上這也只是理論上而已,之前的時候很多乙等師看似能調動,但實際上也調動不了……很多乙等師早就淪為地方駐防部隊了,下屬部隊都是這里一個哨,那里一個哨的分散部署…… 一個乙等師分散駐防在幾十個縣的縣城或交通要道里,想要集結起來麻煩不說,而且把這些駐防地方的乙等師兵力調走后,當地也就只剩下些許巡警了,撐死了就有少量的武裝巡警,這萬一鬧出點什么事都應對不了。 而實際上,經過改革后,陸軍能夠動用的野戰兵力比以往還要更多一些呢,同時戰斗路也更強,陸軍也能夠集中人力物力把這些野戰兵力打造的更加強悍。 這和戰備甲等師的師屬炮兵團在新編制里的變化就能夠看的出來! 新的戰備甲等師,其步兵師的師屬炮兵團,直接按照甲等師的標準配置火炮,轄三個標準十八門制的的炮兵營,一共有五十四門師屬火炮。 每個炮兵營下設三個炮兵哨。 每個炮兵哨轄六門火炮,分別是四門野戰炮以及兩門榴彈炮。 其中的野戰炮以及榴彈炮,不同部隊裝備的火炮也不統一! 則是根據部署區域的氣候、地理環境不同而進行區分,比如平原地區部署的徒步炮兵部隊,野戰炮是清一色的承順十三年式115毫米標準野戰炮,榴彈炮則是承順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彈炮。 而在山地叢林等交通不便的地區所部署的部隊,標準野戰炮將會被替換為承順十五年式115毫米山地野戰炮,也稱之為115毫米山炮;榴彈炮則是被替換為承順十四年式150毫米輕型榴彈炮。 上述四種火炮,就是大楚帝國新戰備甲等師的師屬火炮主力,不同地形裝備不同的火炮。 此外,騎兵師的炮兵團則是有所區別,騎兵部隊的炮兵,屬于非常特殊的騎炮兵,非常注重機動能力,因此騎兵部隊的炮兵團下屬的炮兵哨,所采用的都是專門的騎兵炮。 基本上騎兵炮哨,就是配屬四門90毫米騎兵炮以及兩門150毫米輕型榴彈炮。 師屬火炮的變化,主要還是體現在步兵部隊放棄了九十毫米野戰炮,并進一步區分徒步炮兵以及乘騎炮兵。 而團屬火力則是沒什么變化,標準的步兵團所轄的炮兵哨,還是四門65毫米野戰炮以及兩門115毫米榴彈炮,這兩種火炮都是服役多年,表現良好的步兵支援步炮。上述六種火炮,一起構成了這一次軍事改革里的所有師團支援火力。 并且這些火炮的性能,對比以往的舊款火炮都有了極大的提升。 這幾年大楚帝國的火炮發展,也隨著十幾年大楚帝國材料進步,加工工藝持續改進后有極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