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節
如此,這才派人前往各地,尤其是廣州找錢,他們可是聽聞李氏造船廠那邊生意非?;鸨?,訂單爆滿。 他們就想著從一些無法排隊的海商里拿到一些啟動訂單,好讓他們解決最開始的啟動資金問題。 如此,他們也就找上了柳家全。 柳家全,這個人在普通民眾里不出名,哪怕是在廣州里其實也沒多少普通人聽說過柳家全這個名字,其柳河貿易公司也很不起眼。 但是業內的人都知道,這柳家全可是個老海盜,不,老海商了……他的柳河貿易公司多有錢不知道。 但是在貿易公司扎堆的廣州城里,這個柳河貿易公司都能擠入前二十的行列。 這年頭的海商,都有錢,更不要說前二十的名列了。 最關鍵的是,這個柳家全有野心! 和很多貿易公司只是跑一跑固定航線,順著季風出航,而且基本都是跟著海軍船只一起出發不一樣,這個柳家全都是反季節出航。 每年冬天的時候,人家出航南下,他卻是反過來從南洋往回跑。 其中意味著更大的風險,更大的利潤。 從這就可以看的出來,柳家全的野心極大,膽子也大。 也就是這樣的人,才會下定決心花費巨資訂購新式大海船,甚至為此不惜冒一些風險。 不然,人家羅華造船為什么來堵人啊,就是因為看中了這一帶你。 而羅華造船廠的人堵對了。 一開始柳家全對什么羅華造船廠不以為意,還以為又是個騙子,但是回去后仔細翻看了他們的資料后,卻是有了興許。 資料上說,他們的創始人兼羅華造船廠總督辦羅啟雄,乃是松江海軍造船廠里的原高級工程師,曾經率領團隊打造過多艘海軍戰列艦,大型武裝商船。 其核心造船技術團隊也是來自于松江海軍造船廠。 同時這個羅華造船廠,之前還已經獲得過財務銀行的無抵押低息貸款,還獲得了工商部頒發的技術企業扶持名號。 這個羅華造船廠,看起來似乎還真有點東西! 發現這一點后,柳家全并沒有貿然行動,而是問了不少朋友關于這些羅華造船廠的事,好幾天后這才讓把羅華造船廠的人叫了過來進行商談。 但是這一次的商談,卻是出乎羅華造船廠公司代表的意料。 他們以為柳家全是要下訂單,但是卻沒有想到柳家全卻是問他們需不需要投資。 “我看你們缺錢也缺訂單,而我們柳河貿易公司呢,有錢有訂單!” “怎么樣,有沒有興趣合作一把!” 如今的造船行業,準確的說是新式造船行業是躺著搶劫,李氏造船就是最佳例子。 他柳家全,也想著躺著搶錢! 第588章 合股和印度洋貿易 柳家全的提議,讓羅華造船廠的人一時間也不好決定。 其實之前也不是沒有人想要投資他們參一股,但都是一些看到機會,想要進入造船行業的普通商人,錢給的也不算太多,最關鍵的是也沒啥資源,最后都被羅啟雄他們給拒絕了。 錢不多,而且和造船不沾邊,不能給羅華造船廠帶來本質上的好處,他們來參股那都是來抱羅啟雄他們的大腿,想要撿便宜的,如此情況下羅啟雄他們豈能輕易答應。 人家羅啟雄又不是不知道自己這些人值錢。 財務銀行為什么會給他們提供足足一萬兩銀子的無抵押低息貸款啊,還不是因為他們這個技術團隊足夠牛逼,人家提供貸款就是看在他們這個技術團隊的份上。 此外也有一些真正有實力的大老板想要投資,但是這些大老板們也不好搞! 其中部分人是除了錢外也沒啥可提供的了……而這種投資對于很多真正有實力也有野心的創業團隊而言其實沒啥用,人家拉投資,不僅僅要錢,還要投資者的各種人脈和渠道。 光出錢就想要一家rou眼可見可以成長起來的創業公司的股份……想得美。 有錢之外,你還得拿出來能夠幫助這家公司更快速成長的東西來,人脈也好,渠道也好,技術也好,合作也好,總之得有除了資金以外的東西。 羅啟雄他們這個羅華造船廠,在業內人士嚴重,也是屬于這種潛力極大,一遇上東風就扶搖直起的好項目。 所以,光有錢就想要參與進來是不行的。 此外,還有一些有錢也有資源的大老板也要投資,但是一張口就要大部分股份。 說是投資,但更像是請人……再不濟也是收購的那種。 怎么說呢,這些人基本都和李氏家族一樣,想要進軍造船廠不可能簡單為了參上一股,那點分紅那么簡單,他們更想要打造一家屬于他們的造船廠,所以控制權是必須的。 沒有控制權,他們寧愿自己搞個差一點的造船廠,然后再慢慢折騰做大做強,也不愿意用自己的資金和人脈渠道為他人做嫁衣。 李氏家族為了進軍造船廠,就是直接先收購了一家中等造船廠,再投入重金進行技術升級,到處挖人,采購設備等等,硬生生砸錢搞出來一家李氏造船廠。 其他那些有大量資金,又想要進入造船廠的商人們,大多也都是這種想法。 但是羅啟雄能夠答應他們才見鬼了。 人家羅啟雄之所以出來創業,一方面固然也是為了榮華富貴,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獨立自主,自己當家做主,不用看什么上司的臉色。 那些人想要當他老板……扯淡!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羅華造船廠是缺錢,但是也不缺錢,只要羅啟雄放棄自己的野心,讓出造船廠的控制權,分分鐘就能找到大批的投資。 但是羅啟雄不愿意??! 所以羅華造船廠現在的情況就比較尷尬了。 這個時候,柳家全出現了1 錢?柳河貿易公司不敢說多,但是十幾二十萬兩銀子那都是小意思……別看柳河貿易公司不起眼,但人家是真有錢。 錢之外的人脈渠道什么的,在造船業本身上的人脈渠道柳家全自然是沒有的,但是他有訂單啊……首先是柳河貿易公司自己的訂單,柳家全在海外貿易上的野心極大,他早就想要搞幾艘真正能跑遠洋的大型武裝商船了,只要有錢南洋的一些偏僻航線他都敢炮,甚至連印度洋也敢去闖一闖。 放眼大楚帝國數十家擁有遠洋貿易許可證的貿易公司里,到目前為止,敢跑印度洋航線的只有三大貿易公司,即便如此也只是初期嘗試,并沒有形成固定航線,甚至都沒有去過印度半島西海岸,只在印度半島東海岸和緬甸一帶轉一圈而已。 如果有了千噸大海船后,柳家全都打算去印度西海岸,甚至是西亞北非一帶。 如果能夠成功開辟新的航線,到時候的利潤比搶錢還多! 如此情況下,柳河貿易公司對新式大海船是非常急迫的,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是能夠訂購兩艘甚至三艘。 而除了柳河貿易公司自身的訂單外,柳家全也有把握能夠從其他貿易貿易公司里拉來一批新式大海船的訂單。 想要新式大海船的航運公司不少,不過現在基本都沒取到,因為國內僅有能造大海船的三家造船廠,訂單基本都被工業部所屬的三大貿易公司以及海軍的訂單排滿了,擠不出來產能給其他民間的貿易公司。 至于其他造船廠雖然也想要這個蛋糕,但是實力不足,而沒有成功先例的人,人家各貿易公司也難以相信。 你連個技術團隊和大型船塢都沒有,也沒有成功的經驗,就一個小破造船廠,就想要讓我下訂單?真當錢不是錢??! 柳家全除了這些條件外,還提出自己不會謀求占據羅華造船廠的控制權,股份不用多,只需要三成。 為這三成股份,柳河貿易公司可以出資三萬兩,入股后,羅華造船廠的總股本達到十萬兩,羅啟雄以及他的技術團隊,占據七成股份,柳河貿易公司占據三成。 這意味著,柳家全把他們這個技術團隊的價值定位在了大幾萬兩銀子了,至于技術團隊外的那些個小破作坊,那玩意不值幾個錢。 同時答應,只要投資,那么立即送上至少兩艘大海船的啟動訂單,每一艘訂單提供五萬兩銀子的定金。 兩艘訂單,一共十萬兩銀子的訂金! 只要羅啟雄答應柳家全的條件,那么就等于羅華造船廠一次性就能夠獲得十三萬兩銀子的現金。 有了這十三萬的銀子,羅華造船廠也就能夠真正建立起來了,擁有如此充足的資金之下,其投產的速度,絲毫不會比當初的李氏造船廠擴張期間差多少。 當然了,除了股份外柳家全也還有另外一個條件,那就是要獲得這家造船廠的訂單優先權,當然了,這個優先權是價格同等的情況下。 對此,羅啟雄他們倒是沒什么意見,一旦柳家全入股,那就是股東了,作為股東以同等價格獲得訂單的優先權也算合理。 綜合考慮后,羅啟雄他們最后還是答應了。 怎么說呢,現在除了柳家全外,還真沒第二個人不要控制權的情況下,還能一下子拿出來十多萬兩銀子陪他們玩造船的,哪怕其中十萬兩銀子是訂金的模式。 這訂金可不保險,萬一羅華造船廠最后沒搞起來,資不抵債的情況下,別說違約賠償了,這訂金都收不回來…… 雙方談定了詳細條件后,很快就正式簽署了合同,并在工商部里進行了股權轉換登記,從法律上確定了這一次的投資交易。 由此,柳河貿易公司成為了羅華造船廠的第二大股東。 第一大股東乃是羅啟雄以及其技術團隊另行創辦的松江造船商貿公司,第二大股東則是柳河貿易公司。 松江造船商貿公司,這是羅啟雄為了避免控制權旁落,另外和手底下的技術團隊一起搞出來的,在這個商貿公司里,羅啟雄占據了半數以上的股份所以有控制權。 有了這個控制權后,再以松江造船商貿公司的名義參股羅華造船廠,那么就能夠避免以后被柳家全或其他人通過收購其他人的股份來改變經營權。 羅啟雄,對當家做主的執念很強,從一開始就防著一手。 對此,柳家全自然是沒啥意見的,他只要三成股份,再加上訂單優先權,至于經營權什么的,他又不懂造船。 只要羅華造船廠給他賺錢,同時源源不斷的給自己在有需要的時候,提供更多,更好的新式船只,那么就足夠了。三大工業部直屬的貿易公司,為什么能夠現在就去跑印度洋航線,并且在南洋也好,東洋也好,都是占據了主導地位,除了他們資金雄厚人也多外,也和他們背后兩大官辦大型造船廠有極大的關系。 如今只有他們能夠拿到大噸位的新式大海船,其他貿易公司不行。 甚至在李氏造船廠冒出來后,他們也是直接大手筆砸錢,直接把李氏造船廠未來四五年的產能都給包圓了…… 有了新型大海船的他們,才能夠創造比其他貿易公司更豐厚的利潤。 載貨兩三百噸的小福船能跑的航線,和載貨七八百噸的新式海船,乃至載貨上千噸的大海船能跑的航線,帶來的利潤是兩碼事! 而就當柳家全和羅啟雄達成了合作,一邊投資造船躺著搶錢,同時還指望著等到明后年的時候涉足利潤更豐厚的新航線,尤其是印度洋航線的時候。 工業部直屬的南洋貿易公司派往印度洋進行貿易的船隊,已經正式在深秋的由北往南的季風中從松江上海港揚帆起航。 這一次南洋貿易公司是第二次派往船隊前往印度洋進行貿易,其目標不僅僅是緬甸以及印度半島東海岸。 此外還準備前往印度洋西海岸甚至西亞乃至東非。 貿易倒是其次,主要還是為了探路。 繞過印度半島前往印度半島西海岸,這對于南洋貿易公司而言是一次全新的挑戰,他們需要面對陌生的海域。 沒有航海圖,對沿途的航線不熟悉,這對于風帆時代的航行而言都意味著風險……雖然大楚帝國和英國、葡萄牙人以及荷蘭都達成了相應的貿易開放協議。 但是人家只是準許你去他們指定的若干港口進行貿易,承諾不會直接派遣戰艦襲擊大楚帝國的商船。 可不會好心把航海圖都給你,也管不了或者說默許私底下的一些海上襲擊。 此外大楚帝國目前并沒有和波斯,奧斯曼等西亞地區的國家達成一些官方性質的的貿易協議,這去了之后自家的船只能不能順利靠岸并貿易,那也是個未知數。 因此這一次前往印度洋進行貿易各種未知的風險巨大,因此南洋貿易公司也是極為謹慎,出航的船只最小的一艘滿載排水量達到七百多噸的新式大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