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節
第六騎兵師的招募工作及其順利,甚至都不用博澤去號召,就有無數的土默特部落的青壯報名參軍。 甚至可以說每一個符合條件的青壯都來報名了! 不僅僅是他們,就連附近的幾個附庸他們的小部落里的青壯也是蜂擁而至。 當兵打仗管飽,而且還能領錢,這可是很少見的事。 以往的時候,都是上頭的大人們一直詔令,他們就得自備糧食戰馬和武器去給領主們征戰。 現在,雖然也要自帶戰馬,但是武器什么的不管帶,糧食也不用帶,而且還能管飽,甚至領取軍餉。 草原上就沒過這么好的事! 緊急趕來的軍政部官員,把報名的人選了又選,最后還是發現人太多…… 于是乎,軍政部一邊緊急上報金陵請求增加編制,一邊以新兵營的名義容納了五千騎兵,雖然這些新兵營沒編制,但是實際上還是直接按照一個騎兵師的編制來進行編組,并暫時歸屬第二騎兵軍統轄的。 如此,光是從土默特以及其附屬部落里,大楚帝國就征召了足足兩個騎兵師,人員近萬! 而更關鍵的是,這兩個騎兵師里的騎兵們,都是自備馬匹,而絕大部分甚至都是直接帶著三匹以上,甚至四五匹馬來服役的。 蒙古騎兵,不帶個三匹馬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蒙古騎兵! 第六騎兵師以及歸化新兵營的這些騎兵們,也需要進行一定的適應性訓練,主要是熟悉元年式火繩槍以及和騎兵炮的配合作戰。 至于具體戰術什么的,自然還是傳統的騎射騎兵的那一套。 對于這些東西大家都很熟悉,倒是不用再搞什么專門的戰術訓練了,畢竟騎射這一套,其實大家玩的都是差不多同一套東西,蒙古騎兵如此,以前的明邊軍騎兵也是如此,就連現在的東擄騎兵也是差不多。 楚軍這邊雖然在嘗試發展胸甲騎兵和驃騎兵,但是從數量上來說,火槍騎兵以及傳統騎射才是主力。 通常來說,楚軍里的騎兵部隊,師屬騎兵一般都是半吊子騎馬步兵發展來的龍騎兵。 而傳統的騎射了得的職業騎兵,則是被編入到各騎兵旅,后續接受了大批明軍邊軍騎兵后,這一模式也被沿用了下來,所以楚軍里目前的各騎兵旅、騎兵師,都是典型的東方傳統騎射騎兵。 薊遼一線的第三集團軍所屬的第一、第二、第三騎兵師,宣大一線的第二集團軍所屬的第四騎兵師、第五騎兵師,都是這種騎兵。 因此大楚帝國陸軍,對騎射也是很了解,甚至這是楚軍騎兵里目前的主要作戰方式。 至于胸甲騎兵,這玩意暫時只有一個近衛軍第四胸甲騎兵團而已,而且還是近衛軍的騎兵,和陸軍沒啥關系。 驃騎兵,目前也只編成了四個騎兵團的,總數不過兩千多騎而已。 因為對騎射騎兵的熟悉,因此第六騎兵師以及歸化新兵營的騎兵們,能夠很順利的融入到第二集團軍的騎兵作戰體系里。 數天后,第二集團軍所屬的第四騎兵師,隨同另行抽調的部分炮兵部隊以及輜重部隊抵達歸化,炮兵部隊和輜重部隊,則是被編入了第六騎兵師以及歸化新兵營,充當騎炮兵和輜重兵。 帝國傳統騎兵的核心將領,趙紅樹陸軍中將奉命擔任第二集團軍下屬第二騎兵軍的軍長,統轄第四騎兵師、第六騎兵師、歸化新兵營一共萬余騎。 基本整編完畢后,趙紅樹中將當即按照集團軍高層的命令,率領第二騎兵軍向東北方向挺進,準備對漠南蒙古的其他部落發動征服戰爭。 這一場以騎兵為核心的軍事行動,是第二集團軍臨時策劃的,而主要目的也不是為了征服統一蒙古之類的,而是為了動搖東擄人對漠南蒙古的控制力度,打斷東擄人從漠南蒙古獲得大批騎兵援助的可能性。 最好是能夠牽制一部分東擄人的兵力西進漠南蒙古,這樣,遼西方向的壓力就更小了。 最終,還是為了配合遼西方向的第三集團軍! 遼西戰場,那才是決定大楚帝國和東擄清國勝負的主戰場,在這之前的遼東半島戰場也好,現在新開辟的漠南蒙古戰場也好,都是次要戰場而已。 趙紅樹率領第二騎兵軍迅速展開行動的時候,漠南蒙古發生動亂,土默特部背叛東擄,歸順了大楚帝國,并協同大楚帝國出兵其他部落的消息,也是飛速傳向了錦州! 剛率領大批兵力增援錦州,準備應對遼西走廊危局的皇太極聽到這個消息后,久久都沒有說話,最終只是嘆了口氣! 憤怒?憤怒沒有任何用處,他有的只是無奈而已。 局勢敗壞如此,他越發感到有心無力了。 遼西走廊那邊,對面的楚賊以rou眼可見的動向大規模調動兵力,其中東進的戰略意圖甚至都不屑于隱瞞! 嗯,十幾萬人,大批糧草彈藥物資的調動其實也沒辦法隱瞞,都不用什么專門的密探,東擄人隨便派幾個探子過來在那些大馬路上蹲守幾天,都能看出來楚軍的調動異常頻繁。 而這種異常調動的背后,往往都意味著戰爭! 得到遼西的楚軍異常調動的消息后,皇太極從沈陽趕往錦州,并且帶來了他手中為數不多的戰略預備隊,五萬兵力,有些是他一直手抓著的近衛部隊,還有著則是新征召的生女真,還有部分干脆是強行征召來的朝鮮人。 沒錯,兵力緊張的皇太極,都已經顧不上什么兵源質量,連朝鮮人都抓來當兵了…… 現在的東擄人,要用兵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遼東半島那邊,好幾萬楚軍駐防在這里,迫使東擄人時刻都要在遼東半島保持至少五六萬人以上的兵力,否則后頭的蓋州分分鐘要完蛋,沈陽也要不保。 然后蓋州,鴨綠江入口等沿海地帶,也需要保持的一定的兵力,以防備楚軍的沿海登陸,這些地方雖然每個地方的兵力不多,但是架不住需要布防的海岸線太長啊,這林林總總加起來,所需要的兵力可不是小數目。 這幾個方向加起來,東擄人東拼西湊的二十幾萬兵力都不夠用……只能是繼續挖掘內兵力,同時向藩屬國征召兵源。 而蒙古那邊,靠近東擄人,并被東擄直接控制的幾個部落,已經是榨不出兵源了。 要不然,皇太極也不會把選擇從高麗半島征兵啊,都是被逼的。 這兵力本來就夠緊張的了,如今土默特部又叛亂,并勾結楚蠻子掀起了漠南蒙古的戰爭,幾個臨近的部落都是遭到了他們的進攻,其中好幾個部落更是在楚軍兵鋒之下,搖身一變就歸降大楚帝國了。 整個漠南蒙古的局勢,掀起了劇烈的變化! 對東擄極度不友好的變化! 這個時候,不管是救援還是鎮壓,皇太極都必須迅速做出決斷,不然的話,楚軍還沒從遼西走廊打過來,這漠南蒙古就得丟掉了。 而丟掉漠南蒙古,帶來的損失可不僅僅是土地的損失,更重要的是東擄會損失至關重要的戰馬來源以及蒙八旗的騎兵。 這,是東擄所無法承受的! 于是乎,得知消息后,盡管情況非常不好,但是皇太極還是東拼西湊了五萬多兵力殺向漠南蒙古。 只是這一次的兵力調動,不單單把他帶來的一些精銳援兵給送走了,還被迫抽調了遼河套以及錦州一帶的精銳兵力。 遼西防線的實力,不增反降,尤其是作為戰略大后方,囤積戰略預備隊的錦州一線,竟然是連區區萬余精銳都湊不出來了。 至于那兩萬三的朝鮮人……拜托……他們之所以還沒有逃跑,那都是因為東擄人的刀又快又利。 皇太極把他們招過來,純粹是讓他們當苦力搬運各種物資的……因為皇太極之前已經把充當后勤的大量民夫青壯都已經大多征召為兵了,搞的后勤人員都不太充足,所以這才從高麗半島征召青壯。 遼西防線兵力不足,錦州空虛缺乏戰略預備隊! 如此局勢下,皇太極只能是祈禱著對面的楚軍動作沒那么快,最好是等到直接把漠南蒙古叛亂平定后再來打遼西走廊。 然而……作為一手推動了目前局勢的大楚帝國,怎么可能放過這種機會! 為了調動敵軍兵力,楚軍從去年忙到現在,現在好不容易打開了局面,而且己方的兵力也早已經準備妥當,同時冬天,連帶著寒春都已經過去了,現在是初夏時節! 一切出兵的條件都已經符合了! 承順六年四月二十三日,大楚帝國陸軍第三集團軍司令左英哲簽下了作戰命令,下令集團軍各部按照預定作戰計劃,正式出兵遼西! 當天,第三集團軍所屬的三個騎兵師所編成的第一騎兵軍,就已經一馬當先直接離開了山海關,充當全軍先鋒殺向了廣寧一線。 隨后,第九軍連帶第三集團軍的部分直屬部隊離開山海關,直撲廣寧中前所城。 那里是楚軍的第一個戰略目標! 于此同時,近衛軍的一個半師,再加上第四胸甲騎兵團,一共兩萬五千余人在錢泰中景的指揮下,從山海關以北大約五公里的地方東進! 近衛軍以北的第八軍也是一同東進! 第八軍再往北,則是幾個獨立的騎兵旅,乙等師等兵力自己第六軍,這些第六軍為核心的楚軍兵力,也是開始對前線的東擄人駐防的眾多小堡壘發起了猛攻。 大楚帝國陸軍第三集團軍和近衛軍,超過十六萬兵力,大幾百門各種火炮,在數十公里寬的戰線上,朝著對面的東擄人發起了猛攻! 一時間,東擄人的遼西防線,全線告急! 坐鎮錦州,統籌指揮各條戰線,統籌全局的皇太極,聽聞遼西前線遭到楚軍全線猛攻的時候,正在披閱奏章的他整個人都愣住了,手中的毛筆滑落而不自知! 好一會后,才見他用看似鎮定,但是卻依舊帶著一絲慌張的語氣道:“召集諸王、貝勒、議政大臣議政?!?/br> 等人走了去傳令后,皇太極連續深呼吸幾次后,還用手撫著胸口位置,嘗試讓自己重新平靜下來! 身為一個皇帝,諸王群臣眼中的主心骨,他不能亂,必須穩??! 就和當年他父親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一樣,他不能亂,必須保持絕對的冷靜才能夠做出最佳的判斷和選擇! 但是他卻是發現,這一次他好幾次深呼吸都無法讓自己平靜下來。 右手掌覆蓋下的心臟砰砰地跳動著,又快又急! 緊接著,皇太極眼前一黑頓時栽倒在地! 門外的侍衛聽到聲響,連忙跑進來,看到倒地的皇太極后連忙大呼:“來人啊,快來人……” 第526章 鋒利易折 山海關以東五公里,八里鋪! 這個東擄人占據,距離山海關前線最近的一座小堡壘。 早兩年東擄人招降祖大壽和吳三桂,大舉進軍遼西走廊后,一路疾馳向西,試圖搶在楚軍之前趕到山海關。 然而依舊晚了一步! 東擄人好不容易殺到距離山海關以東十多公里,眼看著只要一天時間就能抵達山海關了,楚軍卻是拿下了山海關,并且連夜構筑防御工事進行布防。 第二天的時候,東擄人繼續西進,進駐八里鋪后,以八里鋪為前進支撐點,對山海關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想要趁著楚軍剛攻占山海關,立足未穩的時候擊敗楚軍,進而奪取山海關。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楚軍僅僅是用了一夜的時間,就初步構筑了防御工事,并且部署了大量的火炮,最終東擄人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依舊沒能動搖山海關防線。 隨后被迫撤退到廣寧中前所,不過東擄人的主力雖然撤退了,但是依舊有不少兵力留在八里鋪。 畢竟這里是極為重要的前哨站,哪怕不能作為抵抗楚軍東進的核心防御體系,但是作為一個前哨站,用來監控楚軍動向,在楚軍大規模進攻的時候盡早發現敵軍的動向,并且稍微阻擋楚軍的推進速度,為后方的中前所爭取防御部署的時間也是很有價值的。 因此,東擄人在這里留下了好幾千的兵力進行駐防,并且騎兵還不少。 后續楚軍沒有在這一方向大規模發動進攻,而東擄人則是趁著時間持續加固八里鋪的防御工事。 以至于讓這個小村堡一樣的地方,變成了一座可以駐防數千兵力,同時擁有穩固防御工事的堡壘。 根據楚軍之前偵查到的情報,此地部署的東擄兵力至少有三千人,而這三千人非常特殊,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步兵或炮兵,而是騎兵。 并且也不是什么雜牌部隊,而是東擄人本部滿八旗里的精銳! 這些精銳,上馬能騎射,下馬能身披重甲步戰,并且還擁有滿八旗里比較少有的騎炮兵部隊。 東擄人把這支精銳部隊頂在最前頭,戰略意圖非常明顯! 那就是利用這些精銳的騎兵,來一個退守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