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節
尤其是工業部下屬的漢天紡織公司,更是罪大惡極,這家公司憑借著新式的織布機和紡紗機,生產出來的布匹,在成本上只有其他傳統作坊里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但是質量普遍比土布還要更好。 最關鍵的是,這個漢天紡織公司的規模實在太大了,并且還在迅速擴張,除了在漢天府漢陽縣里的漢陽總廠外,他們去年夏天在長沙設立了長沙分廠,去年秋天在九江設立了九江分廠,今年年初又在鎮江設立了鎮江分廠。 這個漢天紡織公司下屬的幾個紡織工廠,都是集紡紗、織布、印染為一條龍的紡織企業,同時還有配套的被服成衣廠,用來直接生產各類被服等紡織成品。 整個公司各分廠加起來,其雇工數量已經達到了五萬余人。 憑借著極低的成本,龐大的產能,漢天紡織公司的各類紡織品迅速涌入市場,并搶占眾多傳統作坊土布的市場。 這極大的影響了眾多傳統紡織作坊的利益,而傳統紡織行業,也是江南地區里眾多士紳權貴們撈錢的主要方式。 除了這些外,很多人還對大楚帝國的儲糧司以及其下屬的大楚糧食總公司極其不滿,認為糧食公司的糧價控制政策,嚴重損害了百姓們/糧商的利益。 嗯,大楚帝國治下的糧商們,都很死這個大楚糧食總公司了。 總之一句話:天下苦楚久矣! 第386章 打不過就加入 最后,還有一條是廣大士紳地主以及他們的代言人們極其不滿的,那就是官方把大量官田的佃租控制在比較低的水準,一般不會超過三成,在部分地區甚至還會臨時性降低到兩成,如果是有災情的地方更是直接減免! 僅僅如此自然不算什么,但是在今年二月份的時候,大楚帝國正式頒發了一條鼓勵屯墾限租令,要求佃租不得超過土地產出的五成。 而讓廣大士紳地主們驚恐不是五成佃租,而是一旦開了這個頭,那么按照大楚帝國的尿性,不用多久就會把這個比例下降到四成甚至三成了…… ———— 總之,一群偽明余孽們,對大楚帝國現行的諸多工商業、農業等眾多領域里的政策都非常不滿。 以前大楚帝國里都是一群泥腿子,也沒大規模接納傳統士紳階層進來,這些士紳地主們沒辦法,要么是武裝反抗然后被一鍋端,要么是默默忍受破財消災。 但是等到大楚帝國逐漸龐大,人手緊缺治下,也是為了拉攏不同的階層,開始接納了大批來自偽明的投誠官員,讀書人投效之后。 這些偽明余孽們就發現自己的話語權逐步增加了。 到了現在,更是在京畿部堂高層里都有了屬于他們的聲音。 于是乎就開始不斷的跳出來搖旗吶喊了,試圖逐步扭轉大楚帝國的各項’‘與民奪利’‘迫害黎明百姓’的政策,還天下黎民一個朗朗乾坤。 這種情況在去年年底開始就有了苗頭,而等到今年春天后就越發嚴重了。 主要原因還是當初在湖廣接納的一批投誠官員們,科舉士子們逐步爬上了高位,東進過程里繼續接納的一批投誠官員以及科舉士子們,也是逐步進入大楚帝國的官場。 這些人都是傳統讀書人出身,文化水平不錯,勾心斗角的本事也強的很,因此升官往往還比大楚帝國從其他層面接納的半吊子讀書人出身的官員要快。 最關鍵的是,這么龐大的一個群體里,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心懷偽明的。 這倒不是說他們單純懷念朱家皇室,他們懷念的是朱明統治下的幸福生活…… 很多人都是抱著大楚帝國的崛起已經不可避免,明王朝大概率是要扛不住的了。 那么怎么辦?玩命抵抗?不可能的,他們要是有玩命抵抗的勇氣,也就不可能還活著了。 他們之中不少人就改變了想法:既然打不過那么就加入,然后逐步把大楚帝國改造成為自己心目中的大楚帝國,嗯,就和以前的明帝國一樣。 —— 當這樣的人多了,那么他們所說的,所做的就讓大楚帝國的高層引起了警惕! 不僅僅是羅志學警惕,連帶著其他參務大臣們也是警惕的很。 比如負責稅務工作的陳星凱。 參務大臣,分管稅務,財務工作的陳星凱的權力主要還是來自于稅務,你要是把稅務部給限制了,把諸多稅收政策改了,他啊陳星凱也該下臺了…… 參務大臣,分管工業農業經濟民生事務袁高峰,他的主要權力,來自于眾多工業部所屬的工廠以及農業領域,你要是把眾多工廠關了,把農業政策也棄之不管的話,相當于挖他袁高峰的權力根基…… 一旦被偽明余孽們成功,他袁高峰分分鐘就會從老虎變成貓,而且還是短腿貓…… 除了這兩位直接利益相關的參務大臣外,其他幾個參務大臣或多或少也有利益關系。 —— 比如分管司法的參務大臣秦高林,主要是想要挽回前一陣子的政治失分,要知道大楚帝國里的治安問題一直都不太好,而且反貪工作一直也沒什么卓越的成效,立法工作嘛,那只是本職工作而已,沒什么加分項。 說實話,秦高林作為負責司法系統里的參務大臣,這兩年干的不咋地,羅志學已經多次就治安以及官員腐敗問題批評秦高林了。 秦高林覺得自己繼續這么下去的話,不單單會成為七名參務大臣里,存在感最弱的一個,而且極有可能位子要坐不穩! 畢竟陛下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秦高林對這一場吏治風暴自然是非常的上心。 —— 郭全書,他就是分管吏治事務的參務大臣,本官還是吏務部尚書呢,現在吏治問題自然和他脫不開關系,甚至可以說大楚帝國的官場上之所以現在充斥著一批思想不端正的偽明余孽,和他吏務部的工作失職是有直接關系的。 為此,天子羅志學在最近兩三個月里,也是多次批評吏治工作了。 郭全書自然是要想辦法挽回自己在天子面前的政治分。 —— 如此一來,參務院里的四名大佬文官直接支持,并親自參與掀起這一場政治風暴了。而參務院里的另外三個參務大臣嘛。 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但是表態支持。 參務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賴德輝,這人之前是羅志學最早的幾個讀書人出身的秘書或者說幕僚之一,屬于絕對的天子心腹,基本上羅志學說什么他就干什么,羅志學要反偽明余孽,他都不用考慮為什么要這么做,直接干就完事了。 這也是他長期穩居京畿,并成為參務大臣的關鍵原因。 賴德輝,這個人在帝國官場里,其實名聲不顯,甚至很多中低層官員雖然知道有個參務大臣叫賴德輝,還是翰林院的掌院學士,但是對他的過往,他的詳細職權都有些模糊的。 而此人,實際上并不是老土匪出身,甚至都沒有伏牛山這么一個早期重臣都有的標簽。 他實際上是楚軍攻克南陽府城后,才投奔過來的,此人流民出身,因為以前還是個童生,懂文識字,因此投奔過來后一直在當時的參務處里工作。 主要工作就是輔助羅志學處理龐大的軍政事務,后來逐漸升為參務處處長。 最后參務處被改為翰林院,他也就順勢成為了翰林院掌院學士,按照大楚帝國官制,正二品。 后來羅志學召集重臣參贊要務,設立了參務院,他也就成為了第一批七人之一的參務大臣,加太子太師銜。 雖然此人在外界名聲不顯,基本不參與外界的事務,一年到頭都是窩在翰林院里,但實際上他的權限非常的大! 要知道大楚帝國的翰林院里,每一個科都是能直接對應各部的! 同時羅志學明確規定,文四品以上,武上校以上,皆有呈遞密折之權限,任何人不得阻攔,私拆。 通過密旨制度再加上翰林院,必要時候羅志學是能夠直接越過各部,直接以翰林院為京畿各機構,通過密旨對偌大帝國實施緊急統治。 而這一切光靠制度還不夠,必須還要有一定的武力作為保障。 這個武力自然不是說軍隊,而是特指翰林院內務調查科。 這個被外界擁有多稱呼,被稱之為‘翰統、’‘翰廠’、‘內務科’的情報機構,自從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承擔起來了極為重要的職責。 他們負責監控百官,提前扼殺各類可威脅到皇權的風險,是保障大楚帝國皇權體系順利運轉的匕首! 而這把匕首,就抓在掌院學士賴德輝手中! 某種程度上來說,此人的權柄,有點類似明廷里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比如說協助皇帝處理公務的批答奏章,掌傳宣諭旨、又比如掌控情報力量的提督東廠、西廠等。 當然了,如今的大楚帝國和明廷那邊不一樣,羅志學基本不親自批閱大量的奏折,不參與詳細事務,所以這個批答奏章的權限是沒有的。 再加上參務院的存在,所以賴德輝大體上,相當于弱化版的司禮監掌印太監。 —— 而這,也就不得不說一說這個參務院了。 參務院,這實際上并不是一個機構,不存在于任何官方文件上,只存在于人們口中稱呼上。 羅志學任命參務大臣的時候,也沒有任何文件形式的圣旨,只有口諭,并且這種口諭也不是調參務大臣入參務院擔任參務大臣,而是調其‘入宮參贊要務’。 屬于有實無名的一種職務。 皇帝承認的時候,參務大臣就是權勢龐大,但是皇帝不承認的話,參務大臣沒有任何意義。 這也是為什么各參務大臣,都有兼任一個機構一把手的原因,好歹要有個本官,不然連個領工資的地方都沒有… 嗯,至少在目前來說是這樣的,至于以后會不會演變為實際性的職務,又或者出現什么新的形勢取代參務院,這都是很難說的事。 制度嘛,都是一直在變化的,不太可能說制定了一項制度后就能夠一直順利運行下去的。 等到了環境發生了變化后,制度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至于是變壞還是變壞,那就很難說了。 至少目前來說,羅志學覺得這種自己管理參務大臣和協辦大臣,由參務大臣分管,各協辦大臣也就是其他尚書、權重侍郎們具體負責某項事務的制度還是用著比較順手的。 至于以后,以后的事誰知道呢。 第387章 一頭撞死在大殿上 簡單來說,羅志學目前做的是管人,而不是管事,現在的他很少親自管理某一項事了。 你真讓他直接管事,那么如此龐大的一個帝國里海量的繁雜事務,能把他給直接淹沒了。 但是管人就比較輕松了,只需要把大方向牢牢把控在自己的手中就行,如果方向出錯了,那么就換個人上去修正方向。 同時一些大事往往會在參務會議里進行討論,羅志學也不會親自參與,而是等這些大臣們爭論玩了,再挑一個符合自己利益的結果定下調子,如果大臣們討論的多個結果他都不滿意,那么就打回繼續讓大臣們討論…… 如果還不滿意……那么就換人討論…… 總歸是能夠得出一個讓羅志學滿意的結論的。 這也是羅志學為什么看似直轄這么多機構而沒有類似的緣故……實際上他根本不可能直接管理這么多事情,他日常了更多的是管人,管那些重臣們。 皇帝嘛,最重要的就是用人。 人用對了,那么事情也就對了,人用錯了,那么事情自然也就錯了。 通過用人,來貫徹自己的各項政策,這才是目前羅志學的統治方式,而不是和以前那樣,屁大點事都自己親自上…… 但是這種管人不管事的方式,也很容易讓羅志學脫離基層,得到的都是臣子們編造過后的反饋。 因此,羅志學也需要其他的消息來源渠道,比如說密折制度。 也需要一定的威懾力,讓其他官員們警惕起來,甚至恐懼起來,比如說翰林院內務調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