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節
史可法無法理解! “是我們的槍炮不夠多,不夠好? 不等下方的一群文武官員回答,史可法就自顧自道:“我們的新標軍,火槍配屬一半以上,裝備比例不比對面的楚賊小,火炮雖然少一些,但是也有三十多門紅夷大炮,而且還有數百門各類短炮助戰!” “但是為什么還會這樣?” 低下的一群下屬們,卻是沒人敢開口。 有幾個人只能是內心里嘀咕:還能為什么,訓練不夠多,槍炮不夠多唄! 為什么不夠多?你史可法能力有限,弄來的錢糧不夠唄。 哪怕是他們這些明軍將領也知道,別看新標軍似乎和楚軍的主力部隊一樣,但實際上區別大了去。 人家楚賊的將士天天怎么吃的?管飽,聽說偶爾還能吃上rou,雞蛋鴨蛋什么的。 你新標軍的士兵呢,一天三頓,但只有兩頓干飯,還有一頓是稀飯,并且是絕對不管飽的,每個人每天能吃的飯,那都是限量的…… 管飽,想得美。 而且這說的還是明面上,實際上很多時候連兩頓干飯都無法保障,變成一干兩稀。 rou更是別指望了,別說吃了,味道都不給你聞一下! 真說起來,其實安廬新標軍的普通士兵們,吃的還沒營哨軍里的精銳戰兵們吃得好呢。 營哨衛所兵里,雖然大部分士兵的待遇都非常差,但是精銳戰兵們的待遇往往都不差。 吃空餉,剝削普通衛所兵用來養少量精銳戰兵,這都是明軍里的慣例了。 人家楚賊的將士們吃飽了天天玩命訓練,你新標軍的士兵們,只能吃個七分飽,訓練的時候也就只能做一些樣子貨了,一些消耗體能的訓練項目是基本別指望了。 訓練的時候差距都這么大,戰斗力差距大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今天要是安廬新標軍的那群士兵們,直接干翻對面的楚賊,那才是奇跡…… 這些東西,其實在場的不少人都心知肚明,但是卻沒人敢說。 因為,史可法弄來的錢糧雖然不算很多,但是讓麾下的安廬新標軍吃飽了訓練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至于說為什么還是吃不飽! 那是因為史可法發下去的錢糧,又不會全部都變成將士們的口糧,史可法低下的文武官員,哪怕是新標軍里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軍官們,那都是要養家糊口的嘛…… 史可法每一次發下去的錢糧,基本都是按照規矩先漂沒了三成! 再加上新標軍自身各級軍官們的克扣,搞到最后,其實安廬新標軍里的普通士兵待遇,雖然比苦逼的營哨衛所兵強一些,但是也強的有限。 而這些,其實史可法多少也知道一點,只是他一個人也很難扭轉大局。 這都能把克扣說成漂沒,而且還形成上下一致,人人皆知的傳統的明廷官員們,史可法想要該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畢竟史可法直接拿的就是最多的那一份…… 其實史可法也不缺那點錢,但這是朝廷延續兩百年的傳統了,史可法要是不拿,底下人都會有意見甚至埋怨。 一旦人心不齊,那么史可法也就沒辦法做事了。 處于這種的官場環境下,想要獨善其身那和自殺也沒啥區別了。 —— 安廬新標軍所發揮出來的戰斗力,是遠遠達不到預期的,沒有達到史可法的預期,同樣也沒有達到楚軍事先的預估。 史可法預估的是安廬新標軍戰斗力彪悍,至少能帶領城內守軍死守九江三個月以上甚至半年。 而楚軍方面是參考的湖廣新標軍,而湖廣新標軍的戰斗力,可比這安廬新標軍強多了。 但實際上打下來,楚軍方面的預估并不準確! 這讓楚軍的高級將領們很頭痛,因為他們現在是越來越難分辨這些新標軍的真實戰斗力了。 強的有左良玉手底下的新標軍,尼瑪在騎兵的配合下生猛的很,同等兵力下的戰斗,表現并不比楚軍第二師差多少。 聽說孫傳庭手底下的新標軍也很厲害,打的流賊生活不能自理,連高迎祥都被俘虜了。 弱的,有廣西新標軍、貴州新標軍、江西新標軍等,這幾支掛著新標軍名頭的明軍新標軍楚軍之前也小規模接觸過,戰斗力比營哨兵還渣…… 這同樣是新標軍,但是不同的新標軍之間戰斗力天差地別,搞的楚軍將領們都犯迷糊了! 而這,和明廷編練新標軍的獨有情況有極大的關系。 明廷里的新標軍,基本都是各巡撫,總督或實權將領自行募兵編練,而這些人練出來的新標軍戰力強弱有極大的差距。 一方面是編練時間不一樣。 各督撫編練的新標軍,久的已經編練半年以上,比如楊嗣昌編練的湖廣新標軍,史可法編練的安廬新標軍,少的幾個月,如兩廣新標軍,江北新標軍,更少的可能一兩個月,如贛南新標軍,山東新標軍,京營新標軍等。 編練時間不一樣,訓練時間不一樣,自然也會影響到戰斗力。 同時受限于各地方督撫的能力以及意愿,這些新標軍的規模差別很大,多的幾千上萬人,少的也就那么幾百人。 裝備也亂七八糟的,有些會仿制打造滅賊銃,但是更多的,實際上是沿用鳥銃,而鳥銃可沒辦法配屬套筒槍刺。 甚至還會有部分督撫們會亂改新標軍的軍制,導致各地新標軍的編制也是亂七八糟的。 第328章 絕望的史可法 也不知道是自信,還是迷信,總之應天巡撫搞出來的應天新標軍,就是非常大膽而激進的采用了大量火繩槍手搭配少數長矛手的配置。 福建那邊還有支幾百人的新標軍更奇葩,清一色的火槍手,一個長矛手都沒有…… 這些新標軍,并不是每一支都需要楚軍認真對待的,畢竟拋開裝備和士兵素質和編制這些東西。 只說兵力數量的話,大部分明廷里的新標軍也是不頂用的,因為很多都是只有幾百人規模,影響不了大局。 明廷的諸多新標軍里,目前來說真正上了規模的,能湊出來差不多一個混成團規模,也就是大概兩千多人的新標軍并不多。數得上名號的有楊嗣昌編練的湖廣新標軍,這支湖廣新標軍在楚南戰役之前就編成了左右兩軍,總兵力約八千多人,配屬了二三十門兩斤半野戰炮以及少數五斤野戰炮。 但是該部精銳,也就是湖廣新標軍左軍在楚南戰役里被楚軍全殲,右軍在長沙戰役里死傷慘重,只剩下千余人突圍南逃,最后一路逃亡到了廣東,一度恢復到三千多人。 楊嗣昌被崇禎逮捕入獄后,這支湖廣新標軍被新任西南總督熊文燦接管,并持續恢復到四五千人的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湖廣新標軍在楚南戰役里,雖然和楚軍打生打死了,但是從頭到尾都沒有和楚軍打過正兒八經的線列作戰,都是被動打防御作戰。 除了湖廣新標軍外,還有兩廣新標軍,該新標軍乃熊文燦擔任兩廣總督的時候編練,楚南戰役之前不過只有數百人規模,楚南戰役后,因為楚南淪陷,兩廣壓力巨大,所以兩廣新標軍迅速擴張到了五千人的規模。 湖廣新標軍、兩廣新標軍,各有一個混成旅規模的兵力,這兩支新標軍也是熊文燦坐鎮肇慶,抵抗楚軍進一步南下兩廣的重要依仗。 再過來則是東線史可法麾下的安廬新標軍,這支新標軍也是比較早編練,因為早期九江一線還屬于楊嗣昌的防區去,楊嗣昌早早就下令讓九江方面編練新標軍。 后來史可法上位后,以九江方面的新標軍為基礎,擴大規模編練出來了安廬新標軍,有兵力約六千五百人。 東線還有另外兩支主要的新標軍,其一是應天新標軍,這支新標軍比較特殊一些,純粹是江南的權貴士紳們,害怕楚賊打過來,進而支持應天巡撫搞出來的,有兵力五千多人,只是兵力配屬比較奇葩,火槍手比較多…… 其中的三千人已經被派往九江一線,目前駐防在湖口。 再有就是江北新標軍,這個江北新標軍前身其實是陳必謙牽頭搞出來的河南新標軍,只不過河南新標軍時期兵力很少,只有千把人規模而已。 王家禎接替陳必謙成為東線總督后,接管了河南新標軍,然后又把鳳陽巡撫麾下的幾百新標軍給抽調了過來,一起合并為江北新標軍。 江北新標軍隨同王家禎南下后,一支在江北一帶募兵、訓練,據傳兵力已經達到五千多人,并且還在繼續擴充當中。 只不過這支新標軍雖然擴充的速度很快,但是編練時間太短,裝備急缺,還算不上成軍。 再過來就是北線的幾支新標軍,其中中原方向,主要是左良玉麾下的汝州新標軍,兵力約莫有三千多人。 但是別看人家人數少,但實際上左良玉麾下的新標軍應該是整個明廷各部新標軍里人員待遇最好,裝備最精良的。 因為左良玉是親自被楚軍打過的,對槍炮之犀利感受更深,而且他本人是武將,還是一個擁兵自重的武將,最近大半年基本上都不把上頭的巡撫,總督放在眼里了。 而對于一個擁兵自重的武將而言,其他都可以放一放,但是軍隊絕對是最優先項,所以人家左良玉搞新標軍,比楊嗣昌還重視。 再加上左良玉撈錢的手段,也不是那些文官所能相提并論的,這沒錢糧了他都是直接敢派兵去劫掠的人……大軍在手的他,也不怕別人彈劾。 反正老子幾萬大軍在手,有本事你逮捕我??? 明廷呢,還真不敢,最近一年那都是各種安撫,各種升官,能給的,不能給的基本都不要錢一樣扔出去。 北線除了左良玉麾下的三千汝州新標軍外,規模比較大的還有孫傳庭麾下的陜西新標軍。 至于剩下的其他各部新標軍,大多人數太少,兵力數百或千把人,要么是空有人數,但實際上是隨便拉一群農夫來,也不給伙食,不進行專業訓練,也不給槍炮。 純粹是掛著新標軍的名頭。 哪怕是現在的京營里,也有新標軍呢,但是要錢沒錢要人沒人,除了崇禎外,估計也沒第二個人會在意一這支京營新標軍了。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盡管很多明軍督撫,將領們沒有搞新標軍,但是并不意味著他們看不到槍炮之利。 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洪承疇! 他對純粹的新標軍不感興趣,認為就算是要搞槍炮,也用不著效仿楚賊啊…… 洪承疇是直接以原有的舊軍精銳為基礎,直接鑄造槍炮,尤其是火炮,如此能有效利用原來的精銳,節省成本。直接舍棄原來的舊軍精銳,然后拉著一群農夫,再花費龐大的代價再把他們訓練成為新標軍。 這種事在洪承疇看來,純粹是腦子燒壞了。 就目前的局勢,哪有這么多時間,這么多錢糧給你練出來十萬八萬的新標軍啊,而弄個幾千萬把人有屁用…… 還不如造更多的野戰炮出來,然后配合原有的精銳作戰。 只要野戰炮足夠多,甭管是舊軍還是新標軍,還不是一樣打仗。 從這個角度上去看,其實洪承疇比其他督撫更加強調,更加重視火炮的作用。 洪承疇始終認為,楚賊之所以能夠連戰連捷,楚賊的步卒不是關鍵,關鍵的是楚賊的火炮。 楚賊的野戰炮,實在太狠了! 后來等洪承疇和其他人一樣,發現楚賊的所謂野戰炮,其實也就是采用不同炮架,炮管縮短一些的紅夷大炮后,洪承疇也是組織人手打造了一批可用于野戰的小型紅夷火炮。 也不搞什么新標軍,直接組建了一個炮隊,配合原有的精銳進行作戰。 要說效果如何,這個恐怕還要讓東擄來驗證。 因為洪承疇已經帶著麾下精銳抵達北直隸了,后頭如果能和東擄來一場大規模戰斗,估計也就差不多能驗證出來這種模式到底有沒有效果了。 就當洪承疇率軍抵達北直隸的時候,在江西九江,史可法卻已經是陷入了困境。 八月七日,楚軍正式對九江發動進攻。 八月八日,楚軍先后攻克西城門外的三號大型堡壘和九號大型堡壘,使得九江西城墻靠北位置的一帶,直接暴露在了楚軍的兵鋒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