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節
如此情況下,京師里的崇禎等君臣們,那里還有心思管南邊的楚賊啊,已經是一門心思開始調兵遣將準備,試圖把入關的東擄給趕出去了。 只是南邊壓力也大,調兵遣將的話也不好調。 這數來數去,也就陜西以及河南那邊的兵力可以調動。 主要是如今流賊已經被剿滅的差不多了,同時楚賊遲遲也沒有大規模北上的意圖,陜西方向以及河南方向的明軍主力,這一天到晚的看似和楚軍打的頻繁,但都是小打小鬧。 再加上明廷現在基本也從楚賊在長江沿線,尤其是九江一線搞大動作,其戰略目標估計就是東進了,這北線壓力沒有這么大。 本來明廷已經是準備調動北方兵力南下江北乃至贛北一線,支援史可法的了。 如今東擄南下,明廷也顧不上南邊了,反正南邊打仗都他媽是用槍炮,而陜西河南等方向的明軍,可沒多少槍炮,這去了也是送人口。 還不如調到北直隸來抗擊東擄呢。 于是乎,六月下旬,崇禎就下旨給洪承疇,讓他火速率領主力北上救援京師。 同樣還給左良玉、吳三桂等手握實權的總兵們也下發了調令。 同時,三邊總督一職,由之前干的很不錯的陜西巡撫孫傳庭接任,開始統管三邊軍務。 而左良玉和吳三桂等眾多實權將領呢? 其他總兵將領們自然是沒啥廢話的,老老實實跟著洪承疇北上。 但是左良玉和吳三桂就不一樣了。 左良玉現在在葉縣一帶當土皇帝爽得很,手底下好幾萬兵力,手握重兵的他現在都不怎么鳥那些普通文官了。 哪怕是現在的河南巡撫在他面前,撐死了也就是口氣強硬一些,但是也不敢真的對他做什么。 哪怕是之前的陳必謙,新任負責東線戰事的王家禎,前些時候路過河南的時候,見著左良玉雖然還是擺出一副我是上司老大的派頭,但是吧,也只剩下派頭了,也沒真敢對左良玉咋地,甚至中原方向的戰事也表示了以左良玉為主。 如此的左良玉自然是不希望去北直隸和東擄打生打死的。 如今他在河南愉快的玩耍,就一門心思積蓄更多的槍炮和兵力,可沒心思真和誰打仗。 但是朝廷的調遣也不能不搭理,于是乎,他上奏折說自己腿疾,無法遠行,特派麾下一得力將領率兵五千北上,救援京師云云。 左良玉麾下三四萬大軍,只派了五千大軍北上。 而吳三桂那邊更干脆,他就沒打算北上! 反正東擄也不是突破山海關入關的,而是繞道宣府一帶入關,這關他們關寧將士們屁事…… 反正東擄入關也就是搶一波走人,不可能拿下京師的,只要拖那么幾個月,基本也就恢復原樣了。 所以吳三桂明面上答應了北上,但是一路上卻磨磨蹭蹭,繼續他的募集錢糧大業…… 至于東擄,誰愛打誰打趣! 第320章 野戰炮北上抗東擄 明廷因為東擄的再一次入關為驚慌不已,崇禎和幾個內閣大佬們更是不顧陜西、河南等地的剿賊局勢,大規模抽調中原剿賊的兵力北上抗擊東擄。 如此情況下,洪承疇直接被調往北線,洪承疇可不是一個人去的,他更是把好幾萬陜西、河南等地的主力明軍帶走了一部分。 其中主力是陜西方面的明軍,還有一部分則是河南地區的兵力,其中包括了左良玉派出的五千人,吳三桂率領的近萬人。 只不過這些兵力想要北上京師一帶和東擄作戰,少說也得幾個月了。 畢竟大軍一路北上是需要時間的,哪怕一路上后勤充足都得走好久,更別說明廷給洪承疇他們只是下了調兵北上的命令而已。 至于后勤補給…… 不好意思,這得洪承疇以及其麾下的將領們自行解決。 所以洪承疇要帶兵北上,還得先湊集大批的軍需,同時行軍的過程里也需要不斷的和各地方接洽,以在當地官府的配合下征集軍需。 如此情況下,洪承疇所部想要順利抵達京師一帶,那需要的時間可久了去。 北方巨變的消息,一時半會的也沒有傳到南邊的明軍將領,尤其是史可法等幾個核心統兵將領的耳中來,就算傳過來了也影響不了史可法等人的決策:抗擊楚賊東進! 畢竟距離太遠了,光是消息傳遞來回都得差不多一個月呢。 如果要做出實際反應,比如說調兵,沒有幾個月根本做不到。 更何況在楚賊大軍壓境,九江一線局勢越來越緊張,楚賊隨時都能東進的情況下,現在長江沿岸,尤其是江南一帶的官員和士紳們,根本就不關心北直隸那邊的情況。 即便關心,也不覺得北直隸那邊會有什么不可挽回的風險。 畢竟東擄繞道蒙古入關,撐死了也就是劫掠一波而已,影響是惡劣,但也就那樣了。 退一萬步說,哪怕明廷在北直隸一帶不進行抵抗,只死守京師,放任東擄在北直隸其他地方劫掠的話,這些東擄用不了幾個月就會退走。 要是東擄大軍在關內待太久了,一旦薊遼尤其是遼東方向的明軍給殺回來截斷退路,再加上洪承疇等緊急援救京師的中原兵力進行配合,搞不好入關的東擄大軍都要全軍覆沒…… 所以,東擄入關后,基本上都會在明廷大軍反應包抄之前,完成劫掠然后撤出去! 至于京師的安全,江南士紳們倒是不用太擔心,東擄野戰是厲害,但是攻城的能力還差了點,在關外連錦州這些地方都沒能拿下呢,更別提強攻京師了。 嗯,以正常的軍事角度去看的話,京師就是一個堅固無比的大堡壘。 只是很多時候,戰爭的勝負,一個城池能不能守住,軍事只占據了其中一方面而已,有時候空有數萬大軍駐防,但是也會出現被攻克的情況,比如被偷襲,比如說有守軍反正打開城門等等。 楚軍攻克襄陽,靠的就是偷襲。 原時空里李自成能輕易拿下京師,靠的是一路不斷投誠反正的明軍官兵。 最后連城門都是守軍自己打開接李自成進去的。 退一萬步說,就算京師被攻破了,崇禎完蛋了,大部分江南權貴士紳其實還是不怎么關心,他們只關心江南這一片小地方的局勢安全,只關心楚賊什么時候殺過來。 這天殺的楚賊要是殺過來了,那可是要收稅的,而這比東擄可怕多了! 畢竟東擄哪怕是殺進來了,奉行的政策大多也還是明廷的那一套,還是會優待士紳的,嗯,至少現在東擄是這么對外宣傳的。 東擄搞士紳一體納糧,那是雍正年間干的事了,現在的江南士紳們可不會想到大幾十年后會有這么一套東西出現。 也就是說,在江南士紳,乃是在所有士紳的認知當中,東擄雖然是異族,但是只要尊儒家,善待士紳,那么異族入住中原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但是楚賊…… 那些天殺的楚賊竟然敢找老子收稅,比李自成那些流賊更可惡…… 必須干死楚賊,否則國將不國,百姓哀嘆,白骨遍地,野無青草,十室九空…… 東擄問題?那是名義問題,平日講一講就好了,具體做不做另說。 流賊問題?這是小問題,能剿就剿滅,實在不行到時候讓李自成他們當皇帝也不是不可以,只要李自成不找他們收稅,繼續讓他們當官,那么一切都不是問題。 楚賊問題?這是原則問題,沒有任何妥協的可能性,除非…… 把刀架在他們脖子上。 嗯,這一點大部分湖廣士紳在過去一年里已經做出了表率。 楚賊殺過去之前一個各種剿滅楚賊,干掉灰賊,把羅逆千刀萬剮的口號喊的震天響,楚賊真殺過去了,一個個跑的比誰都快,當跑不掉要交稅了,一個個交稅比平民交的還積極。 稅務部尚書陳星凱對這些人的評價就是:都他媽是一群賤骨頭! 相反,川東云貴一帶的土司們就好多了,人家才不管你明軍還是楚賊又或者是流賊,想要殺進他們的地盤里,都跟你玩命…… 之前張獻忠想要入川,被四川里秦良玉為首的土司兵揍了個滿頭包,楚軍入川了,這些土司兵同樣頑抗不退,搞的楚軍去年就殺入川東了,但是現在還是沒能拿下巫山縣。 其中固然有楚賊在川東一線沒有投入重兵的緣故,但是依舊證明了這些土司兵們抵抗的決心遠超明軍。 畢竟楚賊在川東一線的兵力,縱然以第四守備師這種守備部隊為主,但是楚軍里的守備軍的待遇和裝備也都是不差的,放在明軍那邊,妥妥的都是主力野戰營哨軍,大部分士兵拉出來那都是職業戰兵,并且后續又陸續配屬了多門兩斤半野戰炮,十八斤臼炮等火炮。 論戰斗力,明軍那邊估計也只有把邊軍拉出來才能玉指相提并論了。 但是這樣的第四守備師愣是被堵在川東進不去。 —— 東擄繞道蒙古入關,絲毫可以影響到史可法為首的江南一帶的官員們的積極備戰,抗擊楚賊東進的動作。 七月初四,有一批明軍抵達湖口! 這一批明軍,并不是普通明軍,而是三千名新標軍,并且隨同他們一起過來的還有十多門的紅夷大炮。 史可法親自帶湖口的碼頭迎接這一批明軍。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千名新標軍以及十多門的紅夷火炮,并不是屬于史可法這個安廬巡撫麾下。 而是屬于應天巡撫麾下! 并且這支新標軍比楚軍走的更加極端,三千步兵里,除開炮手和其他輔助兵力外,大概有兩千多人步兵。 而這兩千多步兵里,有大概一千七八人都是火槍手,長矛手數量只有區區五百多人。 這樣的兵力比例,讓史可法看的都無語…… 雖然說新標軍講究槍炮吧,但是你也不能搞這么多火槍手啊,步兵里一半火槍手就差不多了,再多的話,近戰是要被一沖就崩潰的啊…… 看著這些火槍手,史可法也沒有和別人爭論的想法,只是默默的從其他部隊里調了上千名長矛手過來。 自從去年楊嗣昌開了頭,再加上楚軍的彪悍戰績,而更重要的是楚軍主力部隊的模式讓明廷的很多督撫們看到看可以輕易效仿的可能性。 所以現在明廷很多督撫都在搞新標軍,有些人老老實實按照楚軍的標準搞,比如楊嗣昌,史可法,就連洪承疇、左良玉他們基本都是這么一個路數。 而有些人嘛,不知道腦洞比較大還是真心信任火槍手,又或者是不舍的花錢,搞出來的新標軍里火槍手的比例非常大。 甚至聽聞江南還有新標軍是清一色的火槍手,連一個長矛手都沒有…… 簡直驚掉了史可法的下巴! 說實話,史可法多少也能猜到他們的想法:省錢! 新標軍,這玩意練起來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 說容易……不就是弄一堆紅夷火炮和火槍嘛,再招點青壯過來練上幾個月嘛,也沒多難啊,甚至比以前的那種傳統舊軍都還要來的容易,還省錢。 傳統舊軍想要練出戰斗力來,那可不容易,刀盾手長矛手弓箭手,全都是需要長時間訓練的,短時間內很難速成。 說難,那是如果你想要把自己的新標軍,練到能達到楚軍主力部隊的水準,那么訓練強度要非常高,所需的伙食也大,對裝備的要求也高。 這樣一來,這花銷比傳統軍隊還要高,而且是高得多! 楚軍主力部隊,明軍新標軍,這種新式的軍隊,上限很高,但是下限也很低…… 你隨便找一群農夫,給他們其中一半人發一根長矛、一半人發一支火槍,再隨便訓練一個月也能拉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