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節
這種兵力,按照明軍的裝備成本以及伙食成本,人均成本估計也就五六兩銀子左右。 但是如果你想要達到楚軍主力部隊的水準,那么花銷可就大了。 哪怕是看起來似乎很簡單的長矛手這玩意訓練也不容易。 楚軍里光是那一堆重甲長矛手的裝備就得人均幾十兩銀子呢! 更別說重甲長矛手對體能要求很高,這天天吃的都比普通士兵多。 想要練出一群好的長矛手,這花銷可比訓練一群火槍手還貴,而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督撫搞新標軍的時候,往往更傾向于編練更多火槍手,縮減長矛手的緣故。 無他,省錢! 楚軍里,一個穿戴盔甲的重長矛手訓練是非常麻煩的,戰術動作不少,同時對士兵的體能、勇氣、紀律要求性不低。 楚軍里的普通士兵當中,騎兵薪資最高,待遇最好;其次就是炮手(特指炮組成員,不包括炮兵部隊里的輔助兵力),再過來就是重甲長矛手了。 再往后,才是火槍手和輕甲長矛手等普通步兵兵種。 至于刀盾手,這個兵種在楚軍里已經是越來越少了,早期半吊子騎兵還不多的時候,楚軍還會用刀盾手作為偵查兵力,但是隨著半吊子的騎兵越來越多后,一般偵查任務都是由這些半吊子騎兵進行了。 值得一提,很多半吊子的偵騎,基本都是以前的刀盾手改行來的…… 楚軍列陣作戰的時候,嗯,包括對面的明軍! 步兵們列陣作戰的時候,火槍手,甭管你是用鳥銃還是元年式火繩槍,那都是作為輔助火力使用的。 當短兵相接的時候,長矛手就是絕對的近戰核心。 而火槍手因為過于松散的隊列(火繩槍沒辦法緊密列隊),進行rou搏戰的時候,火槍手單獨列陣的話,基本不可能維持陣型,很容易被敵人分割導致產生混戰。 但是長矛手不一樣,長矛手可以緊密列陣,依托陣型進行作戰。這年頭的步兵之間的列陣作戰,往往看的就是雙方的長矛手發揮如何,誰家長矛手先慫誰就先崩潰。 火槍手的戰術作用,則是盡可能的在雙方進行短兵相接的時候,持續開火殺傷對方的陣列,迫害敵軍的陣型,而且很多時候都會對著敵人的前排重甲長矛手打…… 拉近距離后,沒有槍刺或刺刀的火槍手一般都會退后,依靠長矛手進行掩護并持續開槍。 楚軍那邊特殊一些,楚軍的火槍手都是裝備槍刺的,有時候會在近距離開槍后,就干脆不再開槍,而是直接端著上了槍刺的火槍化身短矛手,和長矛手一起進行作戰。 不過這都是建立在敵軍陣列已經崩潰,痛打落水狗的時候。 如果對方陣型依舊穩固,那么楚軍的火槍手也會退后,依靠長矛手的保護繼續進行火力輸出,直到對方陣型崩潰后,再跟隨長矛手發起沖鋒反擊。 縱觀當代的明軍,乃至楚軍的戰術,那么就會發現,近戰核心依舊是長矛手,而長矛手的訓練可不容易。 可不是隨便拉個民夫,然后發一桿長竹竿就能拉出去打仗的。 沒有充裕的體能,普遍在四米五甚至更長的長矛,你都不可能長時間時間握住,更別說進行捅刺作戰了。 而前排的長矛手往往披甲,大多還是重甲。 這一身幾十斤的盔甲穿上去,再搭配一根四米五長的長矛,這一身負重可不輕。 而列陣戰斗又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夠解決的時候,除非是緊急遭遇戰,要不然常規列陣戰斗的話,前期磨磨蹭蹭好幾個小時很正常。 如果是大熱天里,穿著幾十斤厚實的盔甲,提著一根四米五長的長矛,都不用干別的,僅僅是原地站幾個小時都不容易。 更別說,實戰中這幾個小時里還會不斷的進行陣型的變化,試圖通過陣型的變化來取得優勢,比如迫使敵軍跟著進行變換陣型,一旦對方陣型變換的時候應對失誤,那么就會造成陣型漏洞,而那個時候往往也就是戰斗真正爆發的時候。 這就對將士們,尤其是身披重甲的士兵們體能要求非常高。 沒良好的體能,光是穿著盔甲列個陣都能累死你。 而體能又是建立在訓練之上的,而訓練又是建立在伙食供應上的。 想要訓練出來一群體能優秀,戰術素質過硬的長矛手,你得準備大批食物。 而楚軍能這么搞,一方面是不差錢糧,另外一方面大楚帝國比較特殊,這說是建立一個國家了,但是這個國家是建立在軍隊的基礎上的,軍隊方面的軍費能夠得到保障,沒有文官敢貪腐軍費。 先有保鄉軍才有的大楚帝國! 這個先后關系不能搞亂了,不然的話,是很那理解大楚帝國的諸多看似奇葩的政策。 文官們要是敢對軍費伸手,那些暴脾氣的將領是真的會把文官塞進炮管里打出去的…… 楚軍,也不僅僅是長矛手體能好,耗費大,其實火槍手的耗費也不小。 因為火槍手也需要進行實彈訓練啊,也需要訓練體能啊。 同時楚軍的火槍手除了火槍射擊訓練外,還會進行近戰訓練。 畢竟火槍手很容易就會陷入混戰當中,所以火槍手會專門進行槍刺搏殺訓練,尤其是混戰之中的訓練。 使用槍刺進行混戰搏殺,這是楚軍里的火槍手的必修課,而這也是有別于其他軍隊火槍手的一大特色。 因為其他軍隊的火槍手,基本沒有成熟可用的槍刺或刺刀,火槍手近戰要么直接用槍托,要么干脆用刀、劍。 不對,現在還有一支軍隊的火槍手也是配屬槍刺的。 對面楚賊這么搞,他們新標軍沒道理不搞啊。 而有了槍刺后,明軍新標軍的將領們發現,火槍手的近戰能力提升了不少,甚至都可以充當短矛手來使用。 既然如此,那些死貴的重甲長矛手也就可以酌情減少一部分了…… 至于自家長矛手被敵軍的重甲長矛手殺過來,會不會被打的生活不能自立,這一點不少督撫以及將領們認為,這怎么可能! 只要有槍炮在,完全可以在敵軍殺過來之前就把敵人干掉,等到那個時候,火槍手們要做的就是打一打已經隊列完蛋的敵軍殘部,收拾殘局而已,槍刺足矣! 反正對面的楚賊就是這么干的,官兵和楚賊的多次交戰里,大部分都是沖都沖不過去,就被楚賊的槍炮給干趴下了。 這沒道理換到自家的新標軍就干不成啊。 火槍,我們有,比質量好的丈半長矛都多,還便宜…… 火槍手,更是多的不得了,外頭大把農夫,隨便抓一批過來練上個把月就是一批粉嫩的火槍手。 火炮嘛,這個雖然有點難度,但是紅夷火炮對明廷來說不算什么大問題,畢竟明廷玩紅夷火炮都幾十年了,甭管是幾千斤的紅夷大炮,還是大幾百斤的小號紅夷大炮,明廷都能仿制打造,只要錢不是問題,多了不敢說,但是少一些還是能搞出來的。 人家楊嗣昌之前在長沙就造了三四十門兩斤半乃至五斤的野戰炮呢。 火炮的機動問題,楚賊已經幫我們解決了,直接弄個雙輪炮架就是了。 至于明廷窮的叮當響那來的經費……這個你不能真指望朝廷??! 人家楊嗣昌連湖廣新標軍可沒要明廷一個大子啊……史可法練安廬新標軍,待遇好一些,但是前后也就拿了朝廷三萬多兩經費,左良玉練新標軍,甚至都懶得找崇禎要經費。 哪怕不是新標軍,那些傳統明軍舊軍們,人家也沒靠朝廷過日子啊。 比如吳三桂所屬的關寧軍,朝廷撥給的銀子就那么一點,根本就不夠,他們是怎么養軍的?自己屯墾,走私做生意賺一點,打仗的時候搶一點。 其是有機會入關作戰的時候,那基本都是去一次吃三年,不撈足了錢糧那是絕對不可能返回遼東的。 今年吳三桂帶兵入關,好幾個月里,說是打楚賊,但實際上楚賊的毛都沒見著,光顧著搶錢搶糧往遼東送回去了。 如今明廷的各軍,甭管是文官統帶的新標軍,還是左良玉、吳三桂等人統領的傳統舊軍,那都是軍需自籌,或找士紳攤派,或找地方官府索要,或私自設卡收錢,甚至做生意。 最后免不了縱兵自取,甚至這個方式還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你瞧,這么一搞,這編練新標軍的經費不就有了嘛。 只是錢不多,得省著花而已。 同時也會部分錢糧會被按照規矩被漂沒,進入各級官員將領的口袋而已。 但是錢,多少還是有一點的。 而不少督撫、將領們覺得多練火槍手能省錢,所以都不約兒童的增加了火槍手的比例。 就算是長矛手,很多也是輕甲或干脆是無甲的長矛手,至于重甲長矛手,那玩意太貴,能少幾個是幾個…… 如此,也就搞出來了應天巡撫新標軍前軍這么一個奇葩出來! 三千新標軍,除開炮手等兵力外,兩千多人的步兵里,一千大幾都是火槍手,長矛手只有區區五六百人,并且還是輕甲長矛手…… 搞的史可法都準備從其他地方臨時抽調一批長矛手和他們配合作戰,否則的話,史可法擔心這支新標軍在戰場上的表現,比傳統舊軍還要不堪…… 雖然這個應天新標軍前軍奇葩了點,但是史可法卻是沒有任何的責怪,甚至在當天晚上親自設宴款待應天新標軍的將領們。 畢竟這好歹也是一支新標軍,自己補充一千多長矛手過去后,那么就能湊出來大概三千人左右的步兵,足夠充當戰場上的主力使用了。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帶了十多門的紅夷大炮。 這十多門的紅夷大炮里,是清一色的兩斤半野戰炮,嗯,這玩意也是目前明廷里風頭最大的火炮,被稱之為兩斤半滅賊炮,基本是個明廷控制下的火炮作坊,目前都在仿制這玩意。 因為這種火炮仿造起來簡單比他們造紅夷大炮還簡單! 兩斤半野戰炮,本身就是宋鐵匠從紅夷火炮簡化而來,整體結構上和傳統的紅夷火炮的炮管其實區別不大,甚至因為炮管更短,鑄造起來還要更簡單一些。 如果不夠簡單,當初還處于保鄉軍時期的大楚帝國,就那么點工匠,技術太高也搞不出來啊。 兩斤半鐵鑄火炮,這玩意的技術難度對明廷的造炮工匠們來說沒有任何的技術難度。 除了核心的炮管外,另外一個核心部件,也就是炮架。 而炮架這東西,說開了也就是一個創意,一個思路的問題。 至于技術問題,有個屁技術問題……就一個鐵架子而已。 實在不行,你都可以不用鐵鑄造炮架,而改用厚木制造炮架,嗯,人家東擄那邊就是這么干的。 你隨便找個懂得造馬車的木匠都能給你搞出來,至于還要懂造馬車的木匠,那還是為了造個木車輪…… 其中最關鍵的是火炮行軍狀態下,是四輪馬車結構,里頭有個轉向結構。這玩意你讓他們自己搞肯定要抓瞎,但是人家楚賊都給你打好樣了,你抄都還不會抄,那還玩個屁,回家學崇禎上吊算了。 技術簡單,威力也不小,鐵鑄火炮成本也不貴,最重要的是能拉著到處跑。 于是乎,這種兩斤半野戰炮也是迅速受到了明廷中原以及南方督撫們的重視,至于為什么說督撫不是說崇禎…… 人家崇禎還不知道自己帝國下的軍隊,很多已經用上了這種野戰利器了呢。 明廷和楚賊之間的戰爭,打到這份上,其實和崇禎已經沒啥關系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洪承疇率軍北上的時候,麾下大軍也帶了十多門野戰火炮北上! 人家洪承疇雖然看不起楊嗣昌的諸多政策,對楊嗣昌搞什么新標軍的行為也是嗤之以鼻,但是對楊嗣昌仿造楚賊槍炮這事,還是非??隙ǖ?。 因為他自己也這么干! 在洪承疇看來,楚賊的步兵也就那樣,真正讓楚賊戰無不勝的還是威力巨大的火炮。 尤其是那些輕便的野戰火炮,堪稱野戰神器。 所以在陜西的時候,他一邊剿賊,一邊對抗楚賊侵入陜西,同時也在搜集工匠仿造楚賊的槍炮,尤其是輕便,非常適合野戰使用的兩斤半、五斤野戰炮。 這一次北上,他也是帶了十二門野戰炮北上,再加上左良玉所部也帶了四門兩斤半野戰炮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