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節
第184章 授銜 以工代賑 崇禎八年六月十日,羅志學正式率軍抵達南陽城,并在眾多當地保鄉軍文武官員以及當地士紳的迎接下進入南陽城,并下榻唐王府。 當然,現在不叫唐王府了,而是掛上了保鄉軍大將軍南陽別府的招牌。 但是進入南陽別府后,羅志學還沒來得及休息多久呢,就召開了今天的第一場會議。 抵達南陽城的羅志學將會非常忙碌,他要趁著這幾天時間進一步完善各類軍、政機構并處理眾多問題。 他人還沒正式進城,就已經安排了四場會議等著了。 當天午后時分,羅志學入城下榻后不足一個小時,就召開了今天的一場會議,這是一場軍備會議。 與會人員以在襄陽城的中高級將領為主,主要商定第一步兵旅、第三步兵旅、第一炮兵旅、第一騎兵旅的新兵補充、裝備補充等問題。 同時推動第七不步兵旅的籌建問題。 這些問題說起來也簡單,反正路上的時候軍械部以及后勤部等部門的人員已經做好了相關的計劃,羅志學只需要聽取計劃并批準就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場會議里,也正是敲定了保鄉軍的軍官常服換裝問題,并開始施行軍銜制度。 保鄉軍早期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品級制度,在設立大將軍府后,這才敲定了品級職務,但是這只局限于文官方面以及專門針對降將的軍事顧問上。 而軍事顧問這個事務,看似掛著軍事兩個字,參與事務的也的確和軍事有關,比如現在陳永福就是以特等軍事顧問的名義,向羅志學提出各種軍事類的建議。 但是,嚴格上來說,陳永福目前依舊不歸屬軍方管轄,各級軍事顧問是直接歸屬將軍府,也就是羅志學所轄的,和軍事四大部以及各野戰部隊沒啥關系。 也就是說,目前保鄉軍的武將們,是沒有一個和文官相對應的等級制度的,只有單純的職務體系。 而這顯然是不正常的。 哪怕是傳統的封建王朝里,比如明王朝里的武將們那都是有品級的,而武將的品級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也和軍銜類似。 不過羅志學并不打算把武將的品級和文官的品級直接掛鉤,這是為了徹底扭轉明王朝中后期文強武弱,文官歧視武將的現狀。 羅志學想直接把文官品級和武將的品級區分開來,各論各的,頂多以后安排將士們退役轉業的時候再進行實際性的職務掛鉤。 為此,他準備推行全新的軍銜制度。 而軍銜制度,也能更好的適應如今保鄉軍的發展需求。 畢竟保鄉軍的戰術體系甚至軍事理念都和傳統的軍隊不一樣,直接套用傳統的九品制度是不行的。 按照羅志學的規劃,這一次會議上直接敲定了軍銜制度,羅志學搞的軍銜很簡單,沒有另類自創各種名目的軍銜制度,而是直接用近現代各國通用的軍銜制度,簡單易懂。 分軍官、士官、士兵三等。 軍官為上將、中將、少將、準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準尉。 以上為軍官,擔任隊長以上各級軍官職務,此為保鄉軍里的主干,其中準尉暫時只授予隨營軍事學堂里在讀學生,比如從讀書人里招募入學的新軍官,士兵新提拔起來入學的新軍官。 士官為軍士長、上士、中士、下士。擔任伍長、什長、隊事務長以及授予各技術兵種,資深骨干士兵,此外保鄉軍的枝干。 士兵為分為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同時把軍銜和品級進行掛鉤,比如隊長,原則上只授予少尉軍銜,特殊情況下授予中尉軍銜; 步兵哨長則是授予上尉軍銜,特殊情況可由中尉臨時兼任; 步兵營長授予少校軍銜,中校為特殊情況。 步兵旅授予上校軍銜,中校為特殊情況。 其他各級職務,都有一個優先軍銜所匹配,另外還有一個或兩個輔助軍銜所匹配。 此外羅志學還考慮到了目前騎兵和炮兵都缺乏營級編制,哨以上直接就是旅,所以趁著這一次制定軍銜制度,也正是敲定了炮兵營以及騎兵營編制。 暫定炮兵營下設三個炮兵哨,配發軍銜類同步兵。 后續第一炮兵旅將會下設第一炮兵營,同時再籌建一個第二炮兵營。 第一騎兵旅也是會設立第一騎兵營、第二騎兵營。 敲定了軍銜制度后,羅志學當場就授予了各高級將領們的軍銜。 考慮到職務和軍銜對等原則,也是考慮到后續給麾下將領們一個奔頭,確保高級軍銜的稀缺性以保證含金量,目前少將以上軍銜不授予。 騎兵總監兼第一騎兵旅旅長王瞎子、炮兵總監兼第一炮兵旅張馬林、北路軍司令黃丁權三人被授予準將。 準將也是目前授予的最高軍銜,并且只有三個人。 新任第一步兵旅旅長李成通、第二步兵旅旅長林冬生、第三步兵旅旅長許河、拿下裕州城并堅守多天的第四混成旅旅長安永多都被授予上校軍銜。此外四大部主官,參謀部部長徐志賢、軍械部部長胡洪卓、后勤部部長于修杰、軍政部部長魏開福都被授予了上校軍銜。 被授予上校軍銜的一共有八人。 被授予中校軍銜的就比較多了。 在裕州戰役后,由親兵營改稱為近衛旅的旅長李東紹被授予中校軍銜,除了第四混成旅旅長安永多外,其余各混成旅旅長暫時一律授予中校軍銜。 三個主力步兵旅的副旅長、作戰司司長兼任北路軍參謀長左英哲等人都被授予中校軍銜。 而少校就更多了,不一一細說。 其中值得一個的是,被授予少校的眾多人里,有一個很另類的人。 那就是原工程隊隊長,現后勤部工程司司長王大千…… 這人昨天還不是軍人身份,但是今天卻是直接獲得了少校軍銜! 這是因為就在昨天,羅志學剛把原來的工程隊一拆為二,把其中一部分工程隊的技術人員連帶工程隊隊長王大千,直接轉入后勤部管轄,成立了工程司。 于是乎,現在正是授銜的時候,王大千這個才當了一天軍人的建筑師就獲得了少校軍銜。 這人,連刀都提不起來。 但是在場卻是沒有任何一人對王大千的授銜不滿或質疑。 因為王大千之前雖然不是軍人,也沒上過戰場,但是他干的事卻是一直和軍隊關系極大。 說起來,王大千也是保鄉軍里少有的非軍人出身,但是卻一直混在軍隊體系內的人了。 這人早先只是個普通的泥水匠人,伏牛山時期被保鄉軍‘自愿’招攬,隨后因為干活踏實,能力也的確不錯就逐步成為了工程隊隊長,先后負責了早期伏牛山三水村防務、五里關修建以及松山防線的建設任務。 大軍南下后,王大千繼續帶著手底下的一群工匠等數百人南下,先是在李青店修建各類防御工事,同時也負責修建李青店兵工廠等眾多工廠的廠房,后來又跑去南陽城修筑城防工事。 緊接著又安排人拿下襄陽構筑襄陽城防御工事。 簡單來說,保鄉軍的幾乎所有固定類軍事防御工事,都是王大千手底下的工程隊修的…… 王大千的工程隊實際上就是軍隊體系內的工兵,如此的王大千和他的工程隊,自然是早早就被王瞎子等將領看成了自己人。 而王大千也在修筑各類防御工事的過程里,通過持續招攬、征用各類建筑工匠組建了一支擁有數百名各類工匠的建筑團隊。 當然了,這些都是技術人員,僅僅依靠這幾百工匠可無法完成大量的工程建設,實際上工程隊里還管理著大量的戰俘、屯墾營青壯以及直接從民間雇傭的普通民夫。 當初在李青店進行大建設的時候,為了短時間內把各大工廠給修建起來,保鄉軍直接動用了人海戰術,最高峰的時候有超過兩萬人的戰俘、屯墾營士兵、青壯、健婦為工程隊工作。 裕州戰役后因為要修建裕州防線,同時還要完善魯陽關防線,工程隊任務將會非常繁重。 而考慮到工程隊更多的軍事建筑任務屬性,同時又工程隊還兼顧著眾多工廠、碼頭、橋梁等普通建筑的修建任務。 羅志學干脆把工程隊一分為二,一部分納入后勤處,設立新的工程司,專門負責各類軍事建筑,包括固定營房、堡壘、炮臺、軍方需求的碼頭、道路、橋梁等各類軍事相關任務的修建。 普通勞動力上以戰俘、降兵為主,為此羅志學特地設立了建筑營,和屯墾營是一個性質的建設類部隊。 另外一部則是歸入工業部,設立建筑司,專門負責其他官方非軍事類建筑,比如各官屬工廠的廠房、民間的普通碼頭、道路、橋梁、衙門機構建筑等等。 其勞動力則是以眾民間里青壯、健婦為主,尤其是那些流民們。 如今南陽府里也好,襄陽府里也好依舊擁有大量的流民,而還沒有成為流民,但是依舊無法果腹的底層老百姓更多。 而建筑司和工業部所屬的眾多工廠一樣,都是優先從流民里招募青壯和健婦為工人,這既是給他們一條活路,更是避免他們演變為盜匪乃至流寇。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羅志學實行以工代賑,減少流民,恢復民生的措施之一。 同時并行的還有組織流民青壯進行屯墾,招募青壯修建各種水利設施等。 這些措施,是羅志學吸取了明王朝鎮壓陜西等地起義過程了,官兵前腳剛鎮壓平定,后腳當地又出現帶流賊的教訓。 這不把當地的流民、活不下去的百姓安頓下來,是不可能真正的平定各路民亂的。 羅志學可不希望自己好不容易拿下的南陽盆地依舊流民遍地,赤地千里! 他還指望著南陽盆地成為保鄉軍的糧倉呢! 以南陽盆地的優越自然地理條件,哪怕是最近這些年遭遇了干旱,但是只要措施得當,舍的一部分投入,那么完全是可以讓南陽盆地恢復農業生產,重新成為糧倉的。 而想要恢復南陽盆地的民生,想要讓這地方成為保證軍的真正根基,那么流民以及各種盜匪問題必須解決。 第185章 培養和晉升 抵達南陽城的羅志學所召開的第一場會議是軍務會議,商討各部補充、替換各類軍需裝備,并給各部補充一定數量的新兵;商討新式深藍色軍官常服的裝備問題;正式敲定軍銜制度以及當場對部分高級軍官授銜。 除了這些事情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軍務就是商討第七步兵旅的訓練、裝備問題,并初步擬定了該旅的營級以上主要軍官人選。 第七步兵旅的各級軍官人選,羅志學還是比較謹慎的,因為第七步兵旅將會是保鄉軍內第四支采用新式裝備、新式戰術的自建主力部隊。 這種主力部隊的各級軍官人選不能亂來,必須挑選最適合的人。 該旅的旅長以及副旅長很簡單,這種高級將領的任命都是由羅志學一言而決之,其他人,哪怕是負責將士戰功考核、選撥任命的軍政部都沒有權力插手。 而對于人選羅志學也早有了腹案,因此該議題剛提出來的時候,羅志學就直接道:“第七步兵旅擬定新兵已經即將完成新兵訓練,為了更好的籌備該旅建軍事宜,旅長等各級軍官應當先行到任,軍政部擬調令,調第二步兵旅副旅長黃成勇任第七步兵旅旅長,授上校軍銜,調第四混成旅副旅長費秉清擔任第七步兵旅副旅長,授中校軍銜?!?/br> 這兩個中校以上的軍官的任命,羅志學早已經敲定了。 黃成勇,此人和和黃丁權一樣都是早期第一批的輜重營士兵,為人忠厚同時又不乏靈活多變,而此人長期在主力部隊里任職,對新式主力部隊的指揮,對新式戰術的應用都有豐富的經驗。 戰功上,此人擔任第五步兵營長后,長期駐防魯山縣南部一帶,提前摸清楚了魯陽關的防務。 后續擔任第二步兵旅副旅長后參與了攻打魯陽關戰役,和林冬生這個旅長一內一外,共同夾擊魯陽關,并趕在了明軍抵達魯陽關之前,搶先拿下了魯陽關。 如今保鄉軍里一共也沒幾個勉強夠資格擔任主力步兵旅旅長的人,而黃成勇就是其中少數幾個人之一。 這一次此人的上位也不出其他人的預料。 由于保鄉軍里的新式高級將領稀缺,別說黃成勇上位旅長眾人不意外,甚至眾人現在都能猜出來尚未成軍的第八步兵旅的旅長人選了,要么是第三步兵旅副旅長李多,要么就是第五混成旅旅長董明杰。 不出什么大意外的話就這兩個人之一,因為暫時保鄉軍里除了這兩個外,其他候選人,要么已經擔任要職,要么暫時還不夠格! 比如說徐志賢這個人,他倒是可以去擔任新的主力步兵旅旅長一職,但是他下野戰部隊去了后,參謀部部長就沒適合的人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