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節
指揮打仗也是中規中矩,談不上什么出彩的地方。 第一混步兵旅之所以能夠連戰連捷,純粹是靠著硬實力平推! 而類似黃丁權這樣的人,在保鄉軍里一大堆。 不過羅志學也不在乎就是了,反正保鄉軍就這樣子,他短時間內想要改也改不了,畢竟天上又不會給他掉下來一大堆經過完整軍事教育的近代化軍官出來! 現在羅志學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避免己方的劣勢暴露,并爭取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優勢。 而做出了最終決定的羅志學,并沒有在裕州城待多久,僅僅是三天后,初步穩固了裕州防線,同時也是讓第十一、第十二混成旅初步完成整編后。 不等這兩個新編混成旅進行后續訓練,羅志學直接就帶著第一步兵旅等主力南下。 南下之前,羅志學設立了北路軍司令部,負責以南陽城為核心,以魯陽關、裕州城為前沿的北部防務。 控衛南陽盆地,守住北大門。 該北路軍,暫轄第二步兵旅、第四混成旅、第十一混成旅、第十二混成旅以及第二輜重營、第三炮兵哨、第八騎兵哨、第十三騎兵哨,共計一萬兵力。 而如此多兵力,任務如此重要的北路軍,其司令的人選也是很有意思。 不是別人,而是在羅志學的評價里,軍事指揮能力平平,連當旅長都比較勉強的黃丁權! 為什么選他? 自然不是因為他多有能力! 而是因為黃丁權是羅志學的鐵桿嫡系,比安永多更鐵桿的哪種! 黃丁權可是羅志學一手從農民逐步提拔到高位的鐵桿嫡系,而且其農民出身遠遠要比其他流賊或叛軍出身的將領更加干凈、更加純粹! 而且黃丁權一向來都是,羅志學讓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不問不猜不推脫! 如同一頭老黃牛一樣,任勞任怨,老實肯干! 羅志學讓黃丁權死守南陽北部,黃丁權就會死守南陽北部。 這要是換成其他將領,羅志學要么得擔心他叛變,要么得擔心他冒進,要么得擔心他遇戰逃跑…… 上萬北路大軍交給其他人統帥,羅志學南下后怕是想要睡個安穩覺都不可能。 而用黃丁權,就省心多了! 至于能力,那不重要! 反正具體的戰術制定這些東西,羅志學會給他配屬一群能力比較突出的參謀人員,用不著黃丁權來搞這些東西。 上位者重用某一個人,其實大多時候和這個人的才華能力這些東西沒什么關系的。 第183章 羅志學抵南陽 敲定了北路軍事宜后,羅志學并沒有在裕州城多待,而是很快就帶著第一步兵旅、第三步兵旅、騎兵以及炮兵等主力部隊南下。 不過這一次南下倒是沒有直接走直線,途徑唐縣再到新野城這一條路線,而是繞道南陽城,再打算沿著白河順流而下襄陽。 同時南下速度也只是保持正常行軍速度,沒有和之前那樣連續多天的高速奔襲。 畢竟現在南邊也沒有太過緊迫的事情,襄陽周邊雖然逐漸匯集起來了不少明軍,但是直到目前依舊沒有大規模的明軍朝著襄陽進軍。 所以羅志學也沒必要讓大軍連續保持高強度的行軍,而是選擇了正常行軍,甚至還打算等到了南陽城后休整幾天,一邊是就地補充軍械等各類軍需物資,一邊也是讓第一步兵旅等主力部隊休息休息緩口氣。 過去將近兩個月來,第一步兵旅等主力部隊南征北戰,先是南下,又緊急北上,中途還打了好幾場大戰。 饒是保鄉軍的伙食待遇好,將士們的體能相對比明軍而言比較優秀,但依舊讓將士們非常疲憊。 但是兵力緊缺,又是主力部隊兵力更加緊缺的保鄉軍又同時面臨著多線作戰,中間又不可能讓第一步兵旅這種核心主力停下來純粹的休息。 所以,也只能是在路過南陽城的時候,借著補充軍械等各類軍需物資的機會讓第一步兵旅的將士們休息幾天。 就當羅志學帶著各主力部隊前往南陽城的時候,暫時留在裕州城的新任北路軍司令黃丁權也是按照羅志學的命令。 一邊整編第十一混成旅、第十二混成旅,一邊構筑裕州防線。 具體怎么構筑防線,這不用黃丁權一個人cao心,羅志學還給他留下了十多人的參謀團隊呢,連新任的作戰司司長左英哲都暫時留在了北線,以作戰司司長的身份直接兼任北路軍參謀長一職。 有左英哲在,各類防線建設乃至作戰計劃都不用擔心。 羅志學在襄陽戰役后,能夠把左英哲提起來當新人的作戰司司長,自然是因為此人能力還算不錯。 而左英哲也很快進入了角色,他根據偵騎匯報的情況后,很快就向黃丁權提出來了作戰計劃。 趁著左良玉敗退葉縣的時候,嘗試抽調一部分兵力拿下舞陽,再威逼葉縣。 借此擴大裕州防線的戰略縱深,做到把中小規模的敵軍直接擋在葉縣、舞陽一線開外,即便是遇上大規模明軍,也能做到提前預警,并節節抵抗拖延時間,等待魯陽關、南陽城等地的援軍抵達。 黃丁權聽過左英哲的作戰計劃后,斟酌了一番最終還是答應了。 黃丁權之所以答應,一方面是拿下這兩個地方能擴大縱深,不過更重要的還是左英哲的作戰計劃里,并沒有動用太多主力部隊的想法。 只是預定抽調第四混成旅一個營,騎兵一個哨,炮兵一哨,再帶兩個新整編的營,預計出動的總兵力為三營三哨,約兩千人,算是一個混成旅的規模。 只是其中一千二百人還是剛投誠,新整編沒兩天的降兵。 說的不好聽,這些兵力就算全折損在前線也不會讓北路軍傷經動骨,更何況就算無法攻克上述兩地也能其中的主力撤回來,也就是第三騎兵哨、第三炮兵哨。 這兩支部隊的機動力強著呢,哪怕是第三炮兵哨是炮兵部隊,但是人家可是有大幾十匹騾馬,在道路良好的情況下,短途機動能力一點也不比步兵慢多少。 更別說為了到時候能跑路的快一些,左英哲還會臨時從其他部隊里尤其是輜重部隊里抽調更多的騾馬,爭取讓這支炮兵哨變成騎炮哨。 這兩支主力,一看前頭不對勁立馬就能跑路。 主力安全有保障的情況下,黃丁權就想著試一試,也沒啥太大損失。 成就成,不成拉倒…… 但即便是試一試,但是黃丁權還是反復叮囑左英哲,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一切以安全為要,不管如何都要確保出兵兵力的退路,再不濟也要確保第三騎兵哨和第三炮兵哨的絕對安全。 反正黃丁權是牢記著羅志學的吩咐,一切以北部防線安全為要! 不過按照左英哲的說法,就算是只出動這兩千多亂七八糟的兵力,拿下這兩個地方可能性也很高。 如今舞陽那邊,撐死了只有兩三百衛所兵,并且是老弱病殘居多。 之前此地其實也有一些官兵乃至戰兵的,不過不久前該地明軍派兵救援裕州,那大部分稍微能打的衛所兵都給調走了,而這些衛所兵又被安永多給收拾了。 現在的舞陽城,處于絕對的兵力空虛當中,說得不客氣一些,隨便來十幾個敢打敢殺的悍匪就能強行殺進城去…… 更何況現在左良玉戰敗,并且逃亡葉縣后,一下子就把舞陽的虛弱給暴露了出來。 說不準這會的舞陽守軍聽聞左良玉、賀人龍戰敗的消息后,一個個都在瑟瑟發抖呢。 別說舞陽了,就算是葉縣也是人心惶惶啊。 因為葉縣左良玉新敗,雖然帶了四千多人兵力退往葉縣,但是這會左良玉還沒走到葉縣呢,葉縣那邊就已經得知了前線左良玉慘敗的消息……可把葉縣內的官員士紳們給嚇的…… 也就是他們知道了左良玉好歹還帶了四千多人逃出來,并且是朝著他們葉縣退回來這才稍微安心一些。 好歹有四千多人呢,到時候守住他們葉縣應該不是問題吧? 但是現在葉縣城內的官員士紳們根本就不知道,左良玉雖然帶了四千多人跑掉了。 但是這四千多人幾乎丟失了所有的火炮,甭管是幾百斤的將軍炮、還是幾十斤的攻戎炮,全都丟了個一干二凈。 不僅僅是火炮,連帶很多士兵的盔甲和武器都丟了一干二凈。 畢竟當初他們為了撤出戰場,為了能夠跑在戰友的前頭活命,很多人是把所有能夠扔的東西都給扔了。 至于不扔的……要么死在了戰場上,要么當了俘虜! 而能夠逃掉的人基本都是跑到特別快的那一批,他們之所以能夠跑得快自然不是因為他們體能好,而是他們更早的丟掉了所有能夠丟掉的東西。 撤出來后的左良玉所部四千多人,別說武器了,連糧食都沒帶上…… 左良玉、賀人龍南下的時候,在洪承疇的安排下,他們都獲得了一批錢糧,他們南下的沿途也是繼續搜刮糧草金銀。 但是現在這些足夠幾萬人吃上最少一個月的糧食還有不少沿途搜刮來的金銀細軟全都仍在了裕州城下的營寨里。 因為敗的太快,逃的更快,左良玉他們別說帶走了,當初連放火燒毀都做不到,這大批的糧食全都是送給了保鄉軍。 搞的左良玉一路敗退葉縣的時候,都是一路搶著糧食回去的,要不然早餓死在路上了。 而到了葉縣后估計左良玉所部也好不到那里去,葉縣那里可沒有什么大批武器等著左良玉…… 糧食什么的葉縣里肯定有,應該也不少,但是這年頭的糧食基本都在士紳大戶手中,左良玉除非出高價或者直接舉旗造反,不然別指望從這些士紳大戶手中獲得多少糧食。 所以左良玉哪怕是一路帶兵撤退到了葉縣,也依舊會面臨著缺乏武器,缺乏糧草的局面。 如此情況下,左英哲認為把左良玉給嚇走進而占據葉縣還是有可能的。 沒錯,左英哲的計劃是把左良玉給嚇走,而不是說出動大軍直接進攻葉縣,和左良玉死磕。 沒辦法,現在的北路軍看似兵力雄厚,但實際上真正的主力只有一個第二步兵旅,而該旅的主力目前還駐防在魯陽關,就算是想要抽調一部分兵力過來也需要不少時候。 而裕州這邊,第四混成旅雖然補充了兵員,但是實力也就那樣,而新整編的第十一混成旅和第十二混成旅更是徒有其表。 所以北路軍看似兵力多,但實際上能打的也沒多少。 更何況,北路軍的主要戰略任務,甚至可以說唯一的戰略任務那就是守好北部防線,不讓中原地區的明軍進入南陽盆地。 如此情況下,直接不管不顧強攻葉縣自然是不行的。 但是派兩千東拼西湊的雜兵跑過去嚇唬一番卻是不成問題,反正左良玉那邊也沒什么精銳騎兵了,就算是己方嚇唬不成退回裕州城,對方也追不上來。 ———— 當黃丁權、左英哲他們謀劃著攻打舞陽以及葉縣的時候,羅志學也是率軍正式返回了南陽城。 和上一次殺到南陽城,連城都沒入,更沒人迎接不一樣。 這一次羅志學進入南陽城,不僅僅有城內的保鄉軍文武官員出城迎接,連帶城內不少士紳們也是前往迎接。 看著前頭上百號出城迎接的官員以及當地士紳們,羅志學終于是有了那么一絲成就感。 不說以后,現在好歹是有士紳來迎接了,這可是好事。 這待遇,估計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他們暫時是享受不到的。 嗯,羅志學直接忽略了前來迎接的那些士紳們一個個在槍刺、長矛下懾懾發抖的尷尬場景。 六月嘛,天冷,出城迎接的士紳們又穿的不多,冷的發抖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