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節
也許是安永多和費秉清帶兵能力強,第四混成旅一直都是處于高傷亡,但是卻始終都保持著戰斗力的狀態。 之前該部在裕州城作戰的時候,進攻裕州城的時候先后死傷大幾百呢,如果不是陸續補充降兵進去,第四混成旅拿下裕州城的時候,估計兩千人都沒有呢。 后續防守裕州城的時候,第四混成旅直接從裕州城降兵中募兵并補充,好不容易恢復了兩千兩百人左右的兵力,結果連續多天的防御作戰下來又死傷大幾百。 這前后死傷都達到一千多人了,而第四混成旅滿員編制也不過兩千多人而已。 相對于已經是輪換了半數兵力。 然而今天出城作戰的時候,第四混成旅以區區一千五百人左右的殘兵配合第一步兵旅作戰,雖然戰斗力差一些,但是打的還是比較頑強的,最終也順利完成了戰術任務。 這讓羅志學頗為欣慰,當初選擇讓安永多和費秉清搭檔管這個第四混成旅,總算是沒選錯人。 如此第四混成旅,后續只需要就地補充大幾百人的降兵進去,不用幾天休整又能恢復戰斗力。 ———— 當徐志賢介紹為敵我傷亡后,又簡單介紹了一番物資上的繳獲以及損耗,不過這方面羅志學就沒多在意了,也就是聽了聽前面槍炮繳獲。 “物我們繳獲了各類火炮約三百多門,其中兩百斤到三百斤的將軍炮、佛郎機炮有十二門,百斤到兩百斤的各類將軍炮、佛郎機等二十四門,其余皆為百斤以下攻戎炮、虎蹲炮、碗口炮等?!?/br> “其中符合我軍使用標準的約莫有半數左右?!? 對此羅志學也沒多在意,這些火炮也好,繳獲的鳥銃也好,實話用處不大。 尤其是火炮方面,這些輕型火炮撐死了也就是充當步兵火力支援,和保鄉軍自造裝備的兩百斤短袍一個概念。 但是遠遠不能發揮出來保鄉軍自造的六百斤長炮。 因此這些繳獲的槍炮除了少部分補充給第四混成旅外,其他的都會作為后續將會成為新編第十一混成旅、第十二混成旅的裝備。 裕州城一戰,保鄉軍俘虜了大幾千人,又繳獲了這么多的武器裝備,按照老規矩自然是要就地整編傳統混成旅的。 因此當天的戰報會議結束后,羅志學當成下令以此地降兵、裝備為基礎成立第十一混成旅、第十二混成旅。 后續這兩個混成旅將會在此地先行整編,后續視情況留在此地駐防或調往其他地。 這兩個混成旅的整編,也意味著保鄉軍初步解決了北方威脅,后續保鄉軍只要把北方的魯陽關、裕州防線構筑起來,那么后續主力就能放心南下,直撲江漢平原! 相對于在中原和明軍打生打死,爭奪十室九空的中原腹地,羅志學更希望南下,奪取江漢平原,掌控整個楚北! 第182章 平推定天下 崇禎八年六月四日,也就是保鄉軍擊敗左良玉、賀人龍聯軍的第二天。 羅志學再一次在裕州城內召開軍政會議,會議上敲定了裕州防線諸多問題。 初步決定以裕州城為核心,同時在周邊的部分險要地點修筑小型堡壘,用以徹底封堵方城古道以及周邊地區的部分山路里的小道。 哪怕后續還會有攻打葉縣以及舞陽,爭取攻占這兩個地方作為方城古道的前方屏障,那戰線徹底推移到中原地區的計劃。 但是執行該計劃的卻不會是羅志學親自率領的主力,而會是后續駐防裕州防線的兵力。 羅志學在昨天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一旦擊敗來犯的左良玉和賀人龍所部,后續立即構筑裕州防線,緊接著他就要率軍南下江漢平原。 哪怕現在葉縣、舞陽這兩個地方看似兵力空虛,乃至整個中原腹地現在都兵力比較空虛,但是羅志學依舊沒有現在就出兵占領中原的想法,頂多就是讓后續駐防此地的兵力打一打。 至于保鄉軍的主力是不會繼續深入中原的。 這不符合保鄉軍目前乃至后續幾年的戰略發展規劃。 保鄉軍現階段的戰略規劃一直都是非常明確的:掌控楚北! 羅志學需要依靠南陽盆地、江漢平原的糧食、人口資源奠定保鄉軍的爭霸根基。 相對比這個大戰略,出兵中原拿下幾個州府完全不值得一提。 更何況,現在太早出兵中原也沒啥好處。 一旦出兵中原兵,那么后續就要在四戰之地,守無可守的中原地區里和明軍持續作戰,而且打輸打贏對保鄉軍來說都不好…… 打輸了不用說,萬事皆休! 打贏了的話,保鄉軍能夠得到什么? 一片因為天災人禍導致糧食大幅度減產,同時人口大規模逃亡的中原地區。 保鄉軍拿下中原地區后,非但難以借助中原地區發展自身,恐怕還要深陷泥潭,為了維持該地區的統治,為了恢復當地的民生而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一旦保鄉軍進軍中原,那真的是要和明軍死磕了 洪承疇估計都會直接放棄追擊高迎祥等人,掉頭又帶著大軍出關殺過來,同時明軍肯定也會四面八方動員更多的兵力,甚至從邊軍抽調兵力南下。 不管輸贏,這都會讓保鄉軍持續性的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而選擇現在進入中原的保鄉軍也不可能有多余的兵力,分出來同時南下江漢掌控儲備。 這意味著后續不能依靠楚北地區征收到足夠的錢糧。 只靠著之前從藩王府,地主權貴們抄沒的錢糧以及遭遇多年干旱的南陽盆地之產出,可支撐不了多久。 除了這些戰略上的劣勢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旦出兵中原,那么保鄉軍在軍事上的優勢會被縮小,而劣勢會被迅速放大。 保鄉軍的優勢是什么? 新式步兵,強悍的野戰炮兵。 劣勢是什么? 騎兵! 因為在平原地區里交戰,步兵和炮兵的優勢會被削弱,而騎兵的優勢將會被進一步放大。 保鄉軍到目前為止,哪怕是把半吊子騎兵算在一起,也只有區區大幾百,精騎不過五百,這還是算上了剛剛投誠的兩百多精騎。 而明軍騎兵有多少?中原腹地的明軍騎兵也不多,但是邊軍騎兵可就多了。 榆林、大同等地的邊軍騎兵,可都是直接參與圍剿各路義軍的,當初的李同仁,孫成立,王瞎子他們就是榆林邊軍的騎兵…… 而明王朝里還有一個薊遼地區,這地方的邊軍,才是明軍的精華所在,后世里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就出自這一地區。 甭管他們和東擄交戰的戰績怎么樣,但是都不能小看,至少人家騎兵多…… 而只有數百騎的保鄉軍殺入中原后,面對成千上萬的明軍騎兵怕是要抓瞎。 至于說保鄉軍的騎兵戰斗力是否會比明軍邊軍更高……能否以少勝多。 這很難! 因為保鄉軍的精騎,本身就是出身于榆林邊軍騎兵,所有戰術戰法甚至連訓練方式,全都是明軍邊軍精騎的那一套。 保鄉軍騎兵興許靠著良好待遇以及更加優良的狀態,能夠獲得更好的士氣、體能、裝備優勢。 但這充其量也就是第四混成旅和左良玉所部的差別,第四混成旅是比左良玉所部戰斗力強了一些,但是也強的有限。 第一步兵旅依靠新式的火繩槍以及新式戰術,在正面會戰中,都敢扛著數倍明軍發起正面進攻。 第四混成旅顯然沒這種能力,只是從側翼配合第一步兵旅作戰呢,都被人家賀人龍所部打了個火力反擊死傷近兩百,直接榮升裕州東郊戰役各部戰損第一名! 同樣是繞行側翼配合第一步兵旅作戰,另外一邊的親兵營損失只有區區二十余人。 保鄉軍里的騎兵,其實和保鄉軍里的那些傳統混成旅一樣,用的還是老一套的東西。 對上老師傅明軍邊軍精騎,強的有限,人家數量一上來大概率要撲街! 如果是對上東擄精騎就更不用說…… 而沒有了騎兵優勢之后,保鄉軍光靠著新式步兵和火炮優勢也會陷入巨大的戰略被動當中。 這年頭打仗,步兵、騎兵、炮兵三者不可缺一。 尤其是在地形平坦的野外會戰,也就是保鄉軍現在最喜歡的大規模會戰里,騎兵顯得至關重要。騎兵不給力,給保鄉軍再多的火炮也沒用,分分鐘就被敵軍騎兵繞后襲擊,哪怕人家正面打不過,還不能派遣騎兵斷你糧道啊…… 更惡心的是,退一萬步說,哪怕保鄉軍在中原打生打死,最后把明軍干掉了,也順利殺進京師了…… 接下來呢? 還不是李闖第二! 用腳趾頭想都知道,羅志學前腳剛帶大軍殺進京師,后腳人家東擄就會出兵殺入北直隸。 甚至如果羅志學北上的速度稍微慢一些,說不準東擄還會搶先南下。 畢竟那個時候,明廷眼看著就要完蛋,并且大批兵力被保鄉軍殲滅或者牽制住的情況,東擄就算是抱著殺進來搶一波的心態也會跑過來干一波啊。 皇太極可不傻,相反,這人精明著呢。 而且東擄現在整體處于上升期,軍心士氣不是已經腐朽的明軍所能比的。 保鄉軍面對已經收服蒙古,麾下騎兵數以萬計,還懂得把紅夷大炮機動化,直接拉上戰場玩野戰,又有大批重甲的東擄。 說實話,以現在的保鄉軍的底蘊而言,打起來還是非常勉強的,哪怕是羅志學都沒有絕對的信心能夠打贏。 一旦打輸那可就徹底完蛋了,超過十萬的東擄立馬就會席卷南下,華北平原以及中原腹地可沒地方能夠擋住他們,到時候羅志學只能一路逃回南陽了。 然而因為選擇了北上而不是南下,所以那個時候大概率廣闊的長江流域還在明軍手中,南方地區的明王朝分分鐘就會變成南明,并成為保鄉軍新的敵人。 最惡心的是,根據諸多明王朝的藩王以及文臣武將們的心態,用腳趾頭想都會知道,他們會聯絡東擄一起圍剿反賊保鄉軍…… 歷史上,南明就是這么干的,面對東擄入關,南明第一反應是找到東擄一起打各路流賊…… 后來李自成完蛋了,張獻忠似乎也不太行了,東擄又有竊據天下的跡象,這才調轉槍口對準東擄,但是那個時候已經遲了。 到時候,先是在北方大敗一場損兵折將,逃回楚北后又面臨南北夾擊的羅志學,大概率是要在漢水邊上自刎而死…… 盡管上述只是羅志學預判的最差情況,但是不管怎么看,現在直接殺入中原都不是什么好選擇。 尤其是南邊還有江漢平原這么一大塊肥rou擺在保鄉軍眼前的情況下。 要說中原明軍兵力暫時空虛,但是江漢平原乃至整個長江流域里的明軍兵力更加空虛…… 更重要的是,長江流域有錢有糧有人??! 只要拿下長江流域,掌控江南,那么羅志學就能發揮自己最擅長的東西:大規模暴兵,平推定天下! 至于玩各種戰術,說實話真心不是羅志學所擅長的。 同樣也不是羅志學麾下諸多將領們所擅長的。 羅志學自己都知道,自己手底下的一群中高級將領們,基本上都是湊合著勉強用的貨色,里頭別說有什么名將之資了,連大體合格的將領都沒幾個。 比如主力部隊的第一步兵旅旅長黃丁權,這人一年前還只是個逃荒進山的農民呢,連字都不認得幾個,兵書更是一本都沒讀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