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節
整整要打,憑借己方的絕對兵力優勢,只要舍得付出一定的傷亡一口氣沖上去,那也是能夠拿下裕州城的。 問題是,左良玉舍不得付出太大的傷亡??! 同樣的,和他聯合作戰的賀人龍也不是傻蛋,人家同樣看出來了對面的保賊軍不好打,同樣也不愿意讓麾下士卒死傷太多。 如此情況下,今天的進攻也就無法持續下去了,等午后時分,左良玉和賀人龍簡單商量了一番后,就決定先退兵了。 這裕州城啊,打還是要打的,但是需要從長計議,并且還需要建造更多的攻城器械,比如說可以抵擋各類輕型火炮,火槍的盾車就嚴重不夠,得臨時再打造一批。 —— 城頭上的安永多看著前方的明軍陸續退卻,最后直接退回了他們在一千米外的營地時也稍微松了口氣。 此時他邊上的第四混成旅副旅長費秉清也是一副心有余悸的表情道:“看樣子,今天我們不惜耗費大量彈藥,直接打出聲威來還是有好處的,至少能讓他們有所忌憚,不會直接猛攻上來?!?/br> “以他們今天連續好幾次都是稍戰即退的情況來看,左良玉此人和傳聞的一樣惜兵,在我軍槍炮猛烈的情況下,他不太可能會悶頭猛攻的,不出意外的話,他們會再花費幾天的時間來打造更多的攻城器械才會發起新一輪的攻勢了?!?/br> 安永多也點頭道:“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只要他們稍停攻勢,不管是膽怯也好,打造攻城器械也好,我們都可以至少爭取三天以上的時間?!?/br> “只要我們再拖幾天時間,第三混成旅的部分兵力就能夠靠近裕州城一帶,到時候左良玉必然會差距,只要再拖個六七天左右,大將軍親自率領的主力也會抵達?!?/br> “我軍援軍將至的情況下,左良玉不太可能有決心在短短幾天內就發動決死進攻!” “他又不是傻子,不可能不清楚一旦他無法短時間內強攻拿下我裕州,那么強攻裕州之時我軍強援殺到,就是他兵敗身死之時!” “左良玉此人,惜兵更惜命,是不可能做這樣的冒險抉擇的!”現在的安永多已經知道南陽城方面的第三混成旅已經東進了。 雖然還不知道羅志學已經親自率領四千余大軍從新野城一路北上,但是以他對自家大將軍的了解,一旦得知裕州危急,必然是會親自率領保鄉軍主力北上的。 裕州城所處的位置,就決定了保鄉軍不可能放棄這個地方。 保鄉軍后續要控制整個南陽盆地,想要依托南陽盆地,乃至楚北發展壯大,那么就必須把明軍也好,流賊也好堵在外面。 魯陽關、裕州城,這兩個城池就是阻擋明軍由北南下的戰略要地,無論如何保鄉軍都是要把這兩個地方給守住的。 這一點,當過參謀處處長的安永多很清楚,他更加清楚自家大將軍同樣清楚這一點。 因為整個南下奪取南陽盆地,乃至整個楚北的戰略計劃,都是自家大將軍一手敲定的,沒有人比羅志學更加清楚魯陽關、裕州城的重要性。 想了想后,安永多道:“今晚派遣傳兵令攜帶加密信出城穿越封鎖線,把我旅情況匯報給第三混成旅以及后方大將軍,請求盡快增援!” 副旅長費秉清道:“我這就去安排!” 雖然說明軍抵達裕州城后,就把裕州城圍城了,但是左良玉為了降低攻城難度,動搖城內守軍軍心,并沒有徹底圍城,采取的是傳統的圍三厥一,放開了西城門讓守軍逃跑之用。 當然了,實際上左良玉麾下的部分騎兵之前就偷偷繞過了裕州,目前就駐防在裕州以西數里外,安永多就算是現在從西城門突圍而出,大概率也是會被這些騎兵糾纏住,最后免不了全軍覆沒的下場。 同時這些明軍騎兵也是在外圍持續封鎖裕州城的進出聯系。 不過這種封鎖是不可能真正的做到密不透風的。 大白天的時候傳令兵想要大搖大擺的通過自然是不行的,然而等到天色比較暗的傍晚或黎明時分,甚至干脆是黑夜里保鄉軍的傳兵令還是能夠偷偷穿過明軍的封鎖線,給城外城內兩地的保鄉軍帶去消息的。 當天晚上夜色降臨后,第四混成旅的傳兵令就攜帶著加密書信出發了。 為了避免傳令兵穿越封鎖線失敗,進而被明軍巡邏兵力所俘虜,搜出密信,進而得知了保鄉軍的虛實。 第四混成旅派出的傳兵令所攜帶的書信,都是加密書信。 沒有相對應的密碼本根本就不知道上面的一堆亂七八糟的數字意味著什么。 也不是什么特別復雜的密碼體系,就是采用了數字暗碼再加上字表體系而已。 信上寫的是一連串數字,這些就是暗碼了,明碼本身毫無意義。 接到密信后,會先由各旅通訊參謀掌握的暗碼表進行轉譯成明碼。 但是轉譯為明碼后,其實還是一堆本身不具備任何意義的數字……啥也看不出來! 因為羅志學搞了個雙重保險,一封密信還得轉譯兩次才能得到最終內容。 暗碼轉為明碼后,后續還需要用明碼對照各旅旅長或副旅長掌管的字表(通常為某本書籍)進行轉譯成最后的文字。 翻譯出來文字后,這才是一封能看懂的密信。 如此也就不怕書信遺失,尤其是被明軍繳獲后獲知保鄉軍的軍事情報了。 而安永多親自看著兩個傳兵令從在夜色中,悄悄的乘坐吊籃下了城墻,隨后朝著不同的風向出發消失在夜色當中。 也不知道這兩個傳兵令能不能順利穿越封鎖線,但是只要有一個傳令兵能夠穿越封鎖線,那么就能夠把裕州城、第四混成旅自身的情況以及更加重要:第四混成旅目前所探知的一些明軍情報匯報上去。 只有大將軍知道了裕州這邊敵我雙方的詳細真實情況,才能夠做出更加有利的安排,更好的擊敗城外的明軍。 如此,裕州城之圍才能得解,自己以及第四混成旅兩千將士也才能活命! 只是,大將軍他真的在北上的路上了嗎?帶了多少兵力過來? 如果來了,還需要幾天才能抵達裕州城? 第171章 收稅,保鄉軍是認真的! 至于羅志學率軍抵達后是否能擊敗明軍,這一點安永多倒是沒有任何的懷疑,作為前任參謀處處長(現參謀部部長)的安永多,他很清楚第一步兵旅等主力部隊的戰力。 那可是一支連盧象升親自率領的一萬五千大軍都能一戰而下的絕對主力! 更何況,這支主力還是大將軍羅志學親自率領! 以大將軍羅志學那高超的軍事才華,用來對付左良玉和賀人龍這種人,絕不會有任何失敗的可能性! 安永多對對第一步兵旅、第一騎兵旅、第一炮兵旅等核心主力有著自信,更對大將軍羅志學有絕對的自信。 在他看來,保鄉軍能夠有今天,全靠著大將軍羅志學的謀劃以及過人的才華。 保鄉軍為什么戰力能有這么強悍,還不是因為大將軍提出來的新式戰法。 保鄉軍為什么能有這么多的盔甲和火槍等武器。 還不是因為大將軍建設了兵工廠,并改進軍械生產流程和工藝,使得了保鄉軍的兵工廠產量大幅度增加。 保鄉軍為什么能夠有輕便而威力打的六百斤長炮,還不是因為去年的時候大將軍羅志學一手主持了該炮的研發,親自提出來了一系列的參數要求,甚至都親自搞出來了新型的炮架。 而實戰中已經多次證明,這種六百斤長炮威力巨大,而且機動力驚人,多次在戰斗,尤其野外會戰中發揮出來了巨大的戰術作用。 這一切,在安永多看來都是羅志學所帶來的。 因為作為羅志學最早的四個親兵之一,他可是一路親眼看到羅志學一手把保鄉軍帶到現在這個程度的,同時安永多也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參與人之一。 多次看到并參與其中的安永多,非常清楚大將軍羅志學絕對不是普通人。 左良玉那等庸才將領遇上自家大將軍,絕對討不了好,稍有不慎,恐怕都要和盧象升一樣兵敗身死。 安永多對羅志學的盲目自信,也是他依舊敢在一萬多敵軍威脅之下,靠著第四混成旅兩千殘兵死守裕州城的原因。 因為他堅信,勝利將會屬于大將軍,屬于他們保鄉軍。 而他安永多,也要成為這一場勝利中舉足輕重的人。 而守住裕州城,拖住左良玉、賀人龍大軍的步伐,就是他要做,也是立功的事。 ———— 當安永多期盼著,兩個傳令兵順利穿越封鎖線的時候,他麾下的這兩個傳令兵也沒讓他失望。 盡管其中一人在夜色中迷了路,最后沒能把密信傳遞出去,但是另外一人卻是順利穿越了明軍的封鎖線。 等到天亮時分的時候,小心翼翼穿越了明軍封鎖線的該傳令兵,又走了二十多里路后,才把這封密信送到了均州城以西二十里外的一個上河鎮。 并交給了大將軍府通訊處、情報司設立在這里的聯合據點,隨后這封書信將會由通訊處的人員迅速傳遞到羅志學手中。 不過這封密信抵達了這個保鄉軍秘密據點后,通訊處的人首先對傳令兵的身份進行核實,同時又對該密信的包裝進行了詳細的檢查。 這封書信的包裝有好幾層,最外層的是普通包裝,上面有第四混成旅的旅部專屬臘封。 而在里頭,其實還有第二層包裝,上面同樣有獨立的臘封,這是屬于第四混成旅通訊參謀的私人臘封。 最里層的信封上,還有安永多的私人臘封。 而安永多的私人臘封上,蓋著的是只有一半圖案的私人印章。 該私人印章的花紋非常獨特,紋路非常繁密,深淺不一,而且只有一半紋路…… 因為這個印章的另外一半,則是在大將軍府通訊處呢。 這種通訊專用的私人印章制造出來后,當場就會被暴力砸裂成兩半,其裂開的紋路同樣是不規則的紋路,一半將領攜帶,一半大將軍通訊處留存。 專門用于羅志學和領兵在外的某部將領加密通訊,相互印證真假所用。 當這枚私人印章能對上,臘封完好的情況下,大將軍府通訊處才能確保這封書信真實有效。 這同樣是保鄉軍防止軍事情報泄露,信件被掉包或假冒的措施之一。 為了確保軍事情報在傳遞上的安全,保鄉軍是搞出來了非常周密而復雜的保密方案。 除了臘封這種最基本的東西外,甚至連密碼本都有好幾套。 目前保鄉軍內每個旅都有兩套不同的密碼本,一本是通用密碼本,專用于各旅相互之間的秘密通訊所用,另外一本則是各旅獨有的密碼本,專用于和大將軍府通訊處秘密通訊。同時大將軍軍府通訊處所發出的密令,優先度高于友軍通訊密令,這是避免敵軍繳獲了友軍的密碼本后,假傳密碼信導致友軍中招! 同時,保鄉軍的密碼本,哪怕是沒有發現泄密,也會定期更換并銷毀原有的密碼本。 并且羅志學直接對各旅下達了嚴令,如戰事不利,第一要務就是銷毀密碼本,避免密碼本泄露。 安永多派遣出城的傳令兵就算遭遇不測,攜帶的密信被明軍繳獲了,左良玉看著一堆毫無意義的數字也得抓瞎! 保鄉軍為了軍事通訊的有效傳遞,避免消息泄露甚至被假冒,掉包的情況,搞出來這么多看似復雜的程序,也不是羅志學自己多此一舉,實際上明軍那邊也廣泛使用各種不同的書信加密方式,保鄉軍之前也試過抓獲了明軍的傳令兵并搜出來了書信。 但都是清一色的加密書信,根本看不懂…… 別說現在的明軍了,就算是幾百年前的宋軍也大規模使用字表密信體系呢。 至于各種泥封、臘封更是幾千年前就已經有了,不是什么新鮮玩意。 軍事情報的通訊安全,古今中外都是非常受重視的,保鄉軍只是其中之一,并且玩的更加深入一些罷了。 上河鎮的保鄉軍通訊處以及情報科的人員確認了外圍包裝的確是第四混成旅所發出的密信后,直接安排人手飛馬傳遞,爭取最短時間內把這封密信傳遞到羅志學手中。 不過等騎手狂奔離去后,小小的上河鎮又恢復了平靜,如果從外面看,不會發現此地和尋常集鎮于什么區別。 但是,這個小集鎮正是保鄉軍上河鎮衙門的所在地,現在如此平靜,甚至連保鄉軍特有的保字旗都沒掛起來,那純粹是因為二十里外就有大量明軍,而附近也經常有明軍騎兵以及小規模的征糧明軍出沒。 為了避免引來大規模明軍來攻,上河鎮衙門不單單把標志性的保字旗收起來了,連鎮招牌都收起來了,基本上轉入了半地底下的活動。 上河鎮屬于裕州方城縣所屬,統轄著附近大小一共十三個村。